汉末司徒之王允——王允字子师,山西人。出身官宦人家,聪明好学,有文武全才。年轻时候就名闻整个山西。被东汉朝廷委任地方官,政绩出色。又曾平定黄巾军。有功劳而调入京师。但在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小人当道,王允曾被迫害,差点性命不保。后来代杨彪为汉朝司徒,时董卓入京师专权,残暴不仁,王允表面上归附董卓,但暗地里策划如何为国铲除奸贼。王允运筹帷幄,巧妙利用董卓与其部下猛将吕布之间的矛盾,拉拢吕布,在朝会上发动兵变,董卓被刺伤,大呼:我儿吕布安在?吕布已经叛董卓,出马用戟亲自杀死了董卓。于是董卓被铲除,灭三族。王允总录尚书事,与吕布共领朝政。王允为汉朝除掉董卓,是一件令天下拍手称快的事,不负王允文武全才、力挽狂澜的名声。但是王允自除掉董卓之后,态度有所改变,有些居功自傲,对待人不再亲近,于是少有人依附他。蔡邕因董卓之死而叹气,王允因此杀了蔡邕。于是更让很多人离心。而董卓的余党逃往西凉,王允不予赦免,导致西凉军铤而走险,杀入长安,吕布被打败出逃关东。王允则为西凉军所杀。于是长安又陷入混乱战争之中,达数年之久,因祸乱而死的人不计其数。王允文武全才,刚直忠正,早年政绩卓著。又为国除乱,剪除大奸大恶,是颇得当时所拥护的,成为汉朝中流砥柱也众望所归。然而当权后志得意满,有虚骄之气。行事武断,于是众心不附,而其失策导致汉朝再度陷入混乱之中,王允不是有很大责任吗?
三国人物之徐庶——徐庶字元直,颍川人。年轻时为任侠,为友杀人于市。后读书修为,来到荆州,与诸葛亮为密友。徐庶亦当时智谋之士,在荆州有才名。曾托名单福,以试刘备。知刘备为当世英主,便追随刘备。时刘备在新野,曹操派遣军队来攻,徐庶设计大破之,让关羽张飞震服。曹操得知徐庶在刘备处,用谋士程昱之计,赚取徐庶之母,以此要挟徐庶脱离刘备。此计成功,徐庶无奈,直得向刘备告辞,刘备当时正却谋士,突然得到徐庶,又突然失去,十分遗憾,于是徐庶在临行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说诸葛亮才能远在自己之上,还向刘备保证,对曹操不设一谋。这就是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自进曹营之后,果然默默无闻,只在后方担任一些防守工作。关于徐庶这个人物,在三国中也只是昙花一现,但却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假如徐庶不离开刘备,或可以成为三国又一著名谋士,可与庞统法正等人平分秋色。但不得已离开刘备之后,在曹操一方的表现则默默无闻。徐庶的本质是隐者,只是偶尔露出一鳞半爪,证明自己的能力。但他并不渴望建功立业,甘愿居于幕后,保自己家庭平安。这也是徐庶在归顺曹操后逐渐销声匿迹的原因所在。是三国中比较神秘的人物。徐庶其人其事,有很多发掘的素材和给人想象的空间。
三国之蜀汉后主刘禅——刘禅字公嗣,小字阿斗,为刘备正室甘夫人所生,是贯穿汉末三国西晋之初的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刘禅幼年时期,跟随刘备四处辗转,险些丧命于战场。长坂坡之役,亏得赵云奋勇救出。后在荆州,又为刘备继室孙夫人要带到东吴,又亏得赵云截住。刘备入蜀,进位汉中王,即立刘禅为王世子,基本上奠定了其接班人的地位。刘备称帝后立刘禅为太子。刘备崩于白帝城永安宫,将其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刘禅时年18岁,在诸葛亮的主持下,袭位为蜀汉皇帝。刘禅性暗弱,尚不具备处理国家大事能力,尊称诸葛亮为相父,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事无大小,皆交付诸葛亮处理,自己只处理一些礼仪制度上的事物。刘禅前十年实际上是诸葛亮全盘当政,刘禅作为君王,只是国家元首象征,基本上自己没有什么作为,但是诸葛亮虽然大权独揽,却是对刘禅忠心耿耿的。在诸葛亮的监督辅佐下,刘禅虽然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也不失为循礼守成之君。诸葛亮死后,蜀汉不再设丞相,刘禅开始将权力收归自己手中。蒋琬、费祎相继任大司马,诸葛亮留下的一班人都是忠良尽心的人,所以在这些人的集体辅佐下,刘禅的表现还算勉强。这批人物都谢世后,刘禅失去监督,逐渐昏暗,后来宦官黄皓干政,大将军姜维连年在外征战,国事江河日下。刘禅却荒淫酒色,亲近小人。邓艾兵临CD,刘禅听从谯周之建议,率领群臣向邓艾投降,做了亡国之君。魏国将刘禅迁至洛阳,封为安乐公。司马昭在酒宴之间,令跳蜀舞,试探刘禅说:安乐公,颇思蜀否?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即乐不思蜀之典故来源。后在西晋之初病死于洛阳,年65岁。刘禅在位42年,是三国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后主资质平庸,没有什么才能,但不幸登上天子之位,幸好在诸葛亮等贤臣的辅佐下,安然稳坐一方帝位四十余年,也是他的幸运。后主尽管昏庸无能,但还算是仁慈之君,基本上没有乱杀过人。而投降邓艾,乐不思蜀等事,亦是无奈之举。从一国之君沦为他乡之客,亡国之痛,难道后主心中就没有这种凄惨痛楚吗?只是不能表现出来罢了。刘备英雄,却生了个无能的儿子,而当贤良之臣都不在时,后主就失去扶住了,大势所趋,亡国投降也是不可避免之事。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刘禅的故事是悲哀的,令人痛恨叹息的。但是他又怎么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呢?蜀国灭亡,后主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天下终究要重新统一之时,选择投降,也是不得已却客观上顺应大势的举动。陈寿评价后主时候说: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也许是最恰当的。
汉末至尊之汉献帝——汉献帝虽然是傀儡,但名义上仍然是汉家天子,天下群雄的共主。献帝名刘协,聪明灵活,性格柔弱。初为陈留王,后被董卓扶立为皇帝,献帝继位之初,群雄纷争,朝纲紊乱,颠沛流离,被董卓挟持从洛阳到长安,又遭李郭之乱,后辗转又从长安到洛阳,曹操迎驾,迎献帝于许昌,自此献帝长期成为曹操的傀儡。汉献帝建安年号长达25年,也是被曹操所严密控制的时期。汉献帝身为天子,受制于权臣,事事不能自己做主,内心苦闷,但又无可奈何。有次曹操拜见献帝,献帝说:你若要真心辅佐我,就对我好一点。不然,幸垂恩相舍!曹操听了此话,大惊失色,从此之后不再去拜见献帝。献帝也曾有几次反抗行动,但都遭到失败,曹操考虑到大局,始终不敢废掉献帝。献帝曾密诏国舅董承等人铲除曹操,但机事不秘,曹操诛杀董承等人,此事还关联刘备,但刘备此时已经叛离曹操。建安二十二年,献帝付皇后感到不安,下诏书与其父付完,密谋诛伐曹操,但力量薄弱,为曹操所镇压。曹操进宫收皇后玺授,逼令勒死付皇后,付皇后走到献帝面前说:不能复相活了吗?献帝悲哀地说:我命也不知道能活到什么时候!曹操为防止外戚,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迎立进宫,其中女儿曹节为皇后。献帝更没有自主的余地了。建安25年,即延康元年,曹****,曹丕袭位为魏王,立即紧锣密鼓地展开取汉自代的行动。派华歆等人威逼献帝退位,献帝被逼不得已,只好下达禅位诏书,曹丕假意三让,然后接受。于是举办禅位仪式,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至此终结。曹丕封献帝为山羊公,位在诸侯王之上,食邑万户,以宾客礼仪待之,在封地内可用汉家天子旗帜等。献帝遂后病逝于山羊公位上,年五十六。汉献帝聪明有天子之范,然而生不逢时,汉朝灭亡的责任不在刘协身上,然而却要让刘协来承担灭亡的阵痛。而由帝降位为公,长久成为魏国宾客,也算是汉朝的厚德,给末世子孙的一个较好的归宿吧!
三国之君主帝王——东汉最后三十年是三国的形成时期。公元221年,曹丕代汉,次年,刘备在蜀地称帝,孙权受封为吴王,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成立。持续约半个世纪,魏灭蜀,随即晋代魏,晋朝建立标志着三国时代结束。而吴国在晋朝建立后还存在十三年,但这段历史已经不属于三国而是西晋了。汉末三十年,汉朝皇帝还是天下的公主。汉献帝虽然是傀儡,但天下仍没有第二个人称帝成功。曹操虽然建立了魏王国,但没称皇帝。后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称皇帝,国号魏,年号黄初,以洛阳为首都,在位八年,谥号魏文帝。其子曹睿继位,是为魏明帝。曹睿崩,幼子曹芳继位,政权旁落,后曹芳被废去,只有齐王名号。继而曹髦继位,不久被弑,也只有高贵乡公名号。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仍然只有陈留王名号。晋武帝司马炎模仿曹丕受魏禅,封魏帝为陈留王,魏国遂灭亡。蜀汉刘备在汉中称王,初步建立蜀汉政权,又在曹丕称帝后随即以承袭汉朝的名义在CD称皇帝,国号汉,蜀以及蜀汉是魏吴两国以及后世对刘备政权的叫法。改元章武,以CD为首都,在位三年,谥号汉昭烈帝。其子刘禅继位,在位42年,投降魏国,被封为安乐公。蜀汉只有二代皇帝,又分别称为蜀汉先主后主。东吴自孙权称吴王建国,八年后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年号黄龙,在位近三十年,谥号吴大皇帝。其子孙亮继位,不久被废,只有会稽王名号。继而孙休继位,在位时间稍长。孙休之后乌城侯孙皓继位,是东吴未代君主,也是三国中唯一的暴君。后投降晋朝,封为归命侯。魏国五帝,共45年,蜀汉二帝,共43年,东吴四帝,共53年。以蜀汉刘禅在位最久,以刘备在位时间最短。
三国曹魏之淮南三叛——淮南三叛事件,是效忠与曹魏王室的诸侯方镇力量反对司马氏的三次政治军事事件。但皆被司马氏所镇压。起初,汉司徒王允之孙王凌在淮南,见司马懿专权,欲另立皇帝。于是与其外甥令狐愚密谋,事未发而令狐愚已死。事泄露,司马懿征王凌为入朝为太傅,王凌不奉朝廷征诏,于是司马懿率军前往淮南,为稳住王凌,下达赦免王凌的命令,王凌自知不敌,出城降于司马懿军前,对司马懿说:何劳您前来呢?司马懿将王凌押往洛阳,王凌向司马懿要棺材的钉子,司马懿派人找来给了他。王凌绝望,服毒自杀。第二次淮南之叛是魏国扬州都督、镇东将军毌丘俭因不满司马师废齐王曹芳之故连接扬州刺史文钦在淮南起兵反叛,司马师用钟会之谋,亲自提兵前往镇压,与邓艾会师未到,军中遇袭惊乱,时司马师眼睛新割肉瘤,情急之下,眼珠从创口迸出,疼痛难忍,司马师恐乱军心,咬被头而忍。最后击败淮南军,毌丘俭亦兵败被杀,文钦则逃往东吴。淮南平定,司马师授于参与平乱的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班师回朝,伤重而死。第三次淮南之叛是司马昭在朝中专权,有取而自代之意。遣使暗访诸侯方镇反应,知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忠于魏国王室,遂征召诸葛诞为司空,从而逼反诸葛诞,诸葛诞在魏国任重职,总督两淮军马,又善于养士,遂起兵于寿春,攻杀扬州刺史乐琳,乐琳乃乐进之子。司马昭提兵前往镇压,用钟会之谋,围困寿春,瓦解淮南军心,诸葛诞请东吴为外援,在东吴的文钦亦前来寿春,但诸葛诞事不利,又独断专横,意见不和,杀文钦,其势渐危,最终城破兵败被杀。淮南三叛事件至此告终。基本上魏国反对司马氏的力量被剿灭。淮南三叛事件,说明了魏国内部政局的动荡不稳,而司马氏三次镇压成功,则消灭了反对自己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下一步就腾出手来,去平定西蜀东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