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超世之杰,亦是一时雄主。他以灵活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策略引领群英,收拾中原乱局。恢复经济,推动时代发展。缔造北方新生政权。他广开贤路,用人唯才,建立有效运转的政府机构。他常年带兵东征西讨,用兵如神,扫平中国北方。他是三国中的大哥,三国前期的时代领袖,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诸多光环的头号人物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文章有神霸有气,安有斯人不作逆?他是一个识时务者,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权术应对了一切危机,留下“如使国家无有孤,正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等精辟言语。他胸怀广阔,同时又奸诈诡谲。既有大功于国家,又有恶名千夫指。君臣兄弟而父子,流芳遗臭本一身。他虽然未能一统中国,但其综合能力足以与诸多开国君主相媲美。
驾六龙,御风而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政治家曹操志向远大,抱负宏伟。曹操虽出身大官宦之门,但身份却为士大夫所看不起。所以曹操年轻时放荡不羁。品行不修,但颇有才干。二十多岁时举孝廉,任骑都尉。在任地方职务时,曹操不避权贵,以雷厉风行的风格整治了当地治安,显示出了强悍的政治才能。董卓进洛阳,曹操刺杀未果,遂纠集号召关东诸侯,共讨董卓。被董卓大将徐荣所败。继续整兵从头再来,镇压黄巾军,杀到青州,斩获甚大,收编扩充军队,因而起家。又招贤纳士,收罗四方英俊。荀彧,荀攸、程昱、郭嘉、满宠皆为当时足智多谋之士,都为曹操聘请收至帐下,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皆为曹操亲戚,武艺精熟,一直跟随曹操。李典、乐进、于禁、毛阶都有领兵为将之才,典韦、许诸勇猛无敌,在一时期都为曹操所招收。后来的张辽张郃徐晃等名将,是在曹操在许昌以后收服的。乱世之中,各地军阀纷纷扩充势力,而曹操势力在兖州迅速崛起。徐州牧陶谦,本欲接纳曹操,但好心做错事,导致曹操之父被属下谋财害命。曹操盛怒之下,发兵攻打徐州,一路屠城而来。刘备来救,不久陶谦病死,刘备代领徐州牧。而曹操攻徐州未下,吕布又率兵攻破兖州,只剩下三城未下。曹操怕根据地丧失,放弃徐州而回师兖州,击败吕布。逢李郭之乱,汉献帝东归洛阳,各地军阀无暇勤王。在这一关键时刻,曹操的智囊集团看到了政治曙光,建议曹操迎奉天子,以号令天下诸侯。曹操果断采纳,出兵勤王,迎接汉献帝到许昌。从而站在了政治制高点。“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有很大负面作用,但对曹操来说,取得了很大的政治成效。体现了曹操注重实用而不图虚名的风格。自此后,曹操自任汉相,大权独揽,献帝成为傀儡。两度收降张绣。刘备在徐州为吕布所逼迫,不得已投奔曹操。曹操帐下谋士认为刘备是人杰,劝曹操趁此机会除之。但郭嘉认为曹操应该有招收海内英雄的胸怀,不能因杀一人而失去了胸怀。曹操采纳了郭嘉的意见。袁术在淮南称帝,曹操率群雄,灭之。然后又用兵徐州,擒吕布而杀之。当时在河北的袁绍势力最为强大,袁绍也有称王称帝之野心,先吞并北平公孙瓒,然后起兵讨伐曹操。而此时的曹操,根基尚不稳固,兵力与袁绍相差很大,后方还面临诸多势力的骚扰威胁。但曹操的智囊集团又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英明正确的建议方案。郭嘉分析曹操袁绍的十胜十败之说,荀彧等都支持曹操同袁绍决战。曹操明断,决心应击袁绍。双方战于官渡,袁绍大将颜良文丑,一战皆为曹军所斩,袁军军心震怖。但袁绍力量强大,双方仍相持五十余天,曹操军队已经支持不住,在这关键时刻,袁绍的谋士许攸叛袁投奔曹操,献奇计,偷袭袁绍乌巢粮草,曹操夜袭成功,袁军大乱,因而大败,官渡之战以曹操取的胜利而告终。后五年,曹操彻底荡平铲除袁绍残余力量。又招降辽东公孙渊,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然后,曹操决议南征,平定荆杨地区。率领二十万军队,进攻荆州刘表,刘表年老,随即病死。幼子刘综以荆州降曹操。刘备实力此时也在荆州,为曹操所追迫,危急之下,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出使东吴,分析形势,晓以厉害。同孙权结盟,共抗曹操。孙权派周瑜领兵三万,刘备刘琦军队共二万,与曹操在赤壁大战,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周瑜一夜杨名。曹操大战失利,南下受阻。只好撤回北方,巩固内部,发展恢复经济。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大规模用兵。此后西凉马腾反,曹操用计除之。又拟西征张鲁。以马超为代表的关中诸将,害怕曹操对自己动手,先举兵反,大战于潼关,曹操险些丧命。尽管马超勇武非凡,但怎能是老谋深算的曹操对手。曹操用离间之计,大败马超,马超逃往汉中,归附张鲁。曹操亲征汉中,张鲁归降。马超又归降于正在蜀地与刘璋交战的刘备。曹操取得汉中之后,没有继续平定刚刚取的西蜀的刘备势力,是一大失策。而留夏侯渊、张郃守汉中,最终失守,也是失策。此后曹操在许昌,威福日盛,又领军南下,与孙权战于濡盱,孙权有所准备。双方互有胜负,罢兵而还。晚年的曹操开始封公称王,招致很多真正人士的反对,这包括多年的战友荀彧荀攸,以及曹操所尊敬的崔琰等人,因此而为曹操所杀。晚年的曹操在经历了内忧外患之下,还主持参加了与刘备的汉中之战,关羽的襄樊之战,前者失败,后者胜利。襄樊之战后,两月不到,曹操病死于洛阳,时年六十六岁。
军事家曹操,在三国时代引领群雄。其军事才能远在刘备孙权之上,与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两个军事家。曹操治兵能力逊色于诸葛亮,但用兵能力胜于诸葛亮。诸葛亮评价说:曹操用兵好像是孙膑吴起。曹操戎马一生,征战无数,有着丰富的军事战争经验。虽然也数次遭遇失败,但曹操每次都能在失败中重新振作,甚至卷土重来。总体来说,曹操用兵,有三个鲜明特色。第一是灵活不拘泥于形式,变幻莫测,虚实不定。在兖州破黄巾,徐州破吕布,以及官渡之战都体现了这种因势而灵活用兵的特点。善于灵活用兵让使曹操逐一战胜对手。第二点是重视谋略,以奇计取胜。官渡之战,奇兵突袭乌巢便是如此。平定辽东之时,采纳郭嘉计策,并不直接出兵而获得成功。潼关之战中,以离间计策分化瓦解马超阵营,而大败马超。曹操重视智囊集团,能够集思广益,所以总能得到好计策而取的胜利。第三点是曹操在失败后善于总结教训,能够很快振作,重新再来,而夺取最终胜利。宛城战张绣之时,被张绣打得大败,然而迅速反败为胜,最终逼降张绣。曹操大败于赤壁,并未灰心丧气。撤回北方后一直在总结经验教训,此后一直以防御为主。正是这种反思的结果。汉中之战失败,曹操放弃汉中。然而却取的襄樊防御战的胜利。这都体现了曹操在军事上的良好心里素质,失败不可怕,战斗意志不可垮。曹操的这种战斗意志在大败后仍能保持,非常人可比。所以曹操总能够重新振作,卷土重来。是很难得的。作为三军统帅,曹操在军事上的部署和对将领的驾驭,都显示出了杰出军事家的专业水准。虽然偶有失策,但总体上不失高明。这也是曹操为什么能过成为中原雄主,且为北方彪悍善战的少数民族所畏服的原因之一。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曹操,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性情中人,充满英雄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曹操颇有文学才华,在一生戎马倥偬之余,兴头之下,也写了一些佳作。风格苍凉悲壮,意境辽远阔达。开一代文坛之新风。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坛文风不错,称之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领袖,以建安七子为骨干的一批文人,创作了能反映社会现实,符合时代精神的诗歌,风骨卓然,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曹操父子三人,其中以曹植才华最高,成就最大,代表作有《白马篇》《七步诗》《美女篇》等,曹丕成就次之,代表作有《典论论文》,提倡: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足见魏文帝曹丕对文学的重视程度。曹操成就虽不如自己的两个儿子,但水平不错,高过曹丕。这跟他一生征战四方,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深刻地内心感受是分不开的。而身为时代领袖,曹操的诗歌体现出了大气磅礴的特点。其意境阔达宽广,有一种霸气在里面。曹操代表作有《短歌行》《观沧海》《蒿里行》等。留下传世的篇章虽然不多,但都是佳作名篇。面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蒿里行》中写到:白骨露于夜,千里无鸡鸣。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明确指出天下大乱是由袁氏兄弟引起的。曹操北征乌丸,取得胜利后,在《观沧海》中写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山岛耸峙,水何澹澹。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心情和阔达的情怀。赤壁之战前夕,在长江之上,曹操即兴作《短歌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事件。《短歌行》意境悲凉,风格沉郁。是否曹操当时内心感受到了赤壁大战将要失败?但短歌行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其内容含义正是对曹操一生的总结和概括。每个人的心灵都会感到孤独,而曹操的孤独感,都可以在《短歌行》中找到。诗人曹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人物。也为这位三国雄主增添了不少光彩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