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周日一早,李扬在楼下绕着小区外围跑了两圈,大约三公里多点的样子,汗出得透,便有淋漓酣畅的痛快感。
小区里有几处早点摊,刚出锅的炸油条,诱人的香味儿飘出老远,挡不住地往李扬鼻孔里钻。田歌母女不吃油条,说是地沟油,垃圾食品,不健康,田歌经常把这句话挂嘴上,小妮子因此也养成对油条敬而远之的习惯。她们不吃,但对李扬还是蛮宽容。李扬的胃自幼对油条有一种好感,小时候,油条是好东西,不逢年不过节,难得吃上一根。或许从小养起来的习惯,这味道不闻到还好,一闻到,尤其在早晨这种氛围里,胃里就像长了小嘴巴一样,忍不住想咬几口。
为了田歌母女不被地沟油的味道熏到,李扬坐在小区一条石凳上,捏着一根油条,慢条斯理地往嘴里送着,感觉小时候的幸福又回来了。看到小区内打扫卫生的老杨,老杨一手拿长把撮箕,一手拿笤帚,一边走一边在地上扫一下,撮一下,勤劳啊,这么早就开干了。老杨冲李扬笑一笑,说了声“你好”,从他身边走了过去。
李扬忽然叫住他:“杨师傅……”
“哎,”老杨回过头,笑眯眯地瞅着李扬,目光里闪着些疑问,“喊我?”
“哦,早上好。”李扬笑了笑。前阵看到老杨佝偻着腰,腰椎间盘犯了病,痛得很厉害,腰都直不起来,走路一瘸一拐地,仍然拿着撮箕和笤帚,挨个楼道里打扫卫生,一天也不肯闲着。平时老杨与老家农村的妻子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一个人在城里,住在一间十平米的地下室,李扬没去过老杨的地下室,但去过这个小区内别人家的地下室,里面堆满了废旧杂物,没窗,别说晒太阳,一缕月光都照不进来,常年散发着霉湿味道。每次李扬看到老杨,都发现,这个人总是笑呵呵的,见人就主动打招呼,似乎从来不知愁苦滋味。李扬想到单位里的朱贵三,包括朱贵三上面的那一级,甚至更高层的领导,住豪宅、开公车、穿名牌,天天接受宴请豪吃海喝,喝茅台犹如喝矿泉水,海参吃得腻味,可还动不动就蹙着个眉,黑着个脸,时不时步履沉重,心事重重,仿佛一天到晚、一年四季,总有解决不完的愁人事。
这个周日的早晨,李扬很想问问老杨,腰怎么样了?好些了吗?可最终也没有问出来。他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若腰还没好,你能介绍医生给他治病吗?对了,这点忙还真能帮得上,可以找田歌。田歌给他拍个片,悄悄地干,拍片费用可以省下来。可是,李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瞅着老杨那矮小瘦弱的身影,消失在一栋大楼后。
鲜榨豆浆是给妮妮的,新出炉的面包是田歌的,李扬拎着它们进门前,用纸巾将嘴巴上的油渍擦拭了一下,销毁证据一般,不愿让她们看到,自己又吃垃圾食品了。
田歌在南卧室在给女儿穿衣、扎蝴蝶结。妮妮从三岁半起,就开始爱漂亮了,每到周末,不把头发扎出一个花蝴蝶,她是不肯出门的。打扮完了女儿,田歌麻利地从厨房端出两个小菜:凉拌紫橄榄,洒一把芝麻盐,香喷喷的;一盘炒鸡蛋,另一种香味。粥已经煮好,五米粥,白米、黑米、黄米、江米、薏米,兼地瓜块。周末有时间,田歌会一天熬两次,早一次,晚一次,喝粥,是最养人的。
田歌一碗一碗地盛出来,向李扬道:“你小姨来电话了。”
“啥时间?”李扬心里咯噔一下。这小姨,借钱还追到家里来了。
“你刚出门不久,也就六点多钟时。”
“啥事呀?”李扬明知故问。
“她儿子结婚,问你借点钱。”田歌道,“我正在厨房淘米,家里电话就响了,吓了我一跳,这么一大早,还以为单位有什么紧急事呢。一接电话,一口你老家的地道土话,问,你是谁?我说我是田歌,她说,李扬在屋不在?我说刚出去。她说,那算了。还不待我回应,电话就挂了。过了十多分钟,我正在拌凉菜,电话又来了。我说,有啥事可以告诉我,我转达给李扬,她倒也实在,就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