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舌头代替拳头
3719600000029

第29章 锻炼推销的“铁嘴”(2)

好的开场白应该会引发客户的第二个问题,当你花了30秒的时间说完你的开场白以后,最佳的结果是让客户问你,你的东西是什么?每当客户问你是干什么的时候,就表示客户已经对你的产品产生了兴趣。如果你花了30秒的时间说完开场白,并没有让客户对你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任何好奇或是兴趣,而他们仍然告诉你没有时间,或是没有兴趣,那就表示你这30秒的开场白是无效的,那你就得赶快设计另一种方式来代替了。

如果你卖的是电脑,你就不应该问客户有没有兴趣买一台电脑,或者问他们是不是需要一台电脑,你应该问:“您想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让你们公司每个月节省5000元钱的营销费用吗?”这一类型的问题可能比较容易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您知道一年只花几块钱就可以防止火灾、水灾和失窃吗?”保险公司推销员开口便问顾客,对方一时无以应对,但又表现出很想得知详细介绍的样子。推销员赶紧补上一句:“您有兴趣了解我们公司的保险吗?我这儿有20多个险种可以选择。”

好的开场白能够吸引住你的客户,为你争取到更多的成功机会。只要做到别人对你的话题感兴趣,做到别人爱听,你的推销便成功了一半,而且还会为你以后的推销打下坚实的基础。

委婉、诙谐的推销

在生活中,能说会道未必就是优点;在推销商品中,能言善辩却是地地道道的才干。

在某公司举办的化妆品展销会上,几位年轻的工作人员用十分专业的术语详细地向消费者介绍了公司产品原料、配方、性能和使用方法,赢得了顾客的好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时,思维敏捷、对答如流、幽默诙谐,加之他们彬彬有礼,更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消费者问:“你们的产品真的像广告上说的那样好吗?”

一位工作人员立即答道:“您试过之后的感觉会比广告上说得还要好。”

消费者又问:“如果买回去,用过以后感觉不那么好怎么办?”

另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说:“不,我们相信您会喜欢这种感觉。”

这次展销会获得了很大成功,不仅产品销量超过以往,更重要的是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在公司召开的总结会上,公司经理特别强调,是营销人员语言训练有素促成了这次展销活动。他要求公司全体人员应该像营销人员那样,在“说话”上下一番功夫。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语言是与客户沟通的媒介,一切营销活动首先是通过语言建立起最初的联系的,从而使营销活动不断进展,最终达到营销目的。所以,语言交流是营销活动的开端,这个头开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营销的成败。

在营销活动中,有时候把话说得委婉一些,诙谐一些,可能比直截了当地说效果更好。一位营销人员在市场上推销灭蚊剂,他滔滔不绝的演讲吸引了一大堆顾客。突然有人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敢保证这种灭蚊剂能把所有的蚊子都杀死吗?”

这位营销人员机智地回答:“不敢,在你没打药的地方,蚊子照样活得很好。”这句玩笑话使人们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推销宣传,几大箱灭蚊剂很快就销售一空。

幽默语言在营销活动中的运用,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还为营销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幽默话语本身就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广告语,用得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由一句笑话联想到某种品牌,是很好的促销方式。

营销人员在运用语言上还应注意简洁,以简单明了的语言把尽可能多的信息传递给客户。无论谈生意还是推销产品,都要突出要点,让对方能够听懂记住。如果说话颠三倒四,反反复复,啰里啰嗦,言之无物,不仅让人抓不住重点,还会占用更多的时间,引起对方反感。简洁的语言,不但是交际的需要,也从客观上反映了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

当然,营销人员的语言交际要注意的地方还很多,比如说话要文明,要客观真实等等。

形象、生动的语言

讲解是推销的重要环节之一。讲解用语不是随心所欲的词语堆砌,不是平淡无味的说教,而是字斟句酌推敲过的宣传语,是活跃推销介绍气氛的催化剂,好的推销讲解能够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和激发顾客的购买动机。因此,讲解用语必须形象、生动。

但是,形象、生动并不意味着讲解用语可以充斥溢美之词,这样做容易给人以华而不实的感觉,顾客亦会对你推荐的产品产生怀疑。结果,反倒影响了推销介绍的效果。

有效讲解的关键,不在于借助用词的华丽与否,而恰恰在于遣词的确切、实在和恰如其分,能真实地反映推销品的主要功能、特征。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讲解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尽量少用带“最”字的限制词

有的推销员很喜欢讲自己的产品最好、最结实等等,以急于表明商品的优点。其实,这样讲,反而会引起顾客对推销品的怀疑。再说,即使推销品确实是市场上最好的,但在顾客没有真正从使用中得到效果之前,推销员仅靠语言讲解来证明,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因此,避免使用最高级的限定词,可以减少对顾客购买决策时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

2.尽量少用无意义的形容词

诸如漂亮、可爱、很好等文学用语,在推销介绍中无多大实际意义。这些词只能表达模棱两可的笼统概念,无法向顾客传递推销品固有特点的信息,还是少用、不用为好。过多地在讲解中使用无意义的形容词,会使顾客对推销员产生故弄玄虚的联想,影响推销介绍和讲解说服的效果。

3.尽量少用“便宜”这类词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的质量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优质优价,劣质劣价,几乎是商品定价的通例。当然,也有价廉物美的商品,但只是特例。质价相当,是经济生活中的规律。所以,推销员在推销介绍中,一味突出推销品的便宜,容易使顾客产生商品属低质量的联想。

为了保证讲解的效果,推销员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便宜”这类提法。如果推销品确实价廉物美,是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佼佼者,而推销员又必须强调商品的价格特点,那么,他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告知顾客,即以委婉的方式向顾客通报价格信息。比如,说商品“物超所值”就比较得体。

热情招呼,生意兴隆

推销不仅要深入市场做调查,了解客户的需求,还要了解客户的心理,热情招呼,进行感情的交流。

老王和老李年龄相仿,在同一条街上卖豆腐,吆喝的腔调一样悠长有余韵,但两人的生意却不一样,老王的生意总是比老李的要好。开始时老李觉得奇怪,一样白嫩的豆腐,都是给很足的秤,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他逐渐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同样是卖豆腐,老王总是会比自己多说一句话。比如是张大妈去买豆腐,老王会边称豆腐边问:“身体还好吧?”如果是跑运输的赵师傅去买,老王会说:“活儿多吧?”话语里透着理解和关心。时间久了,大家都把老王当成了朋友,即使不需要豆腐,听到他的吆喝,也要买一点放在冰箱里,就为了听一句充满温馨的问候。

卖豆腐的老王主动与客户说话,进行感情交流,达到心灵沟通,让客户感到,你不是在向他们推销业务,而是在关心他、想着他,要为人提供方便。这样客户才会认可你的产品和服务。

一家生意兴隆的面包房雇用了许多女售货员。她们个个彬彬有礼,老主顾们都很喜欢她们。其中一名女售货员尤其出色,就算顾客还在排队或从别的售货员处付账购买,她也会远远地微笑着看看顾客,熟悉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向他们问好。她自己招呼顾客时更是热情周到,临了总是关切地问一句:“我还能为您做点什么?”

有一天,店里来了位显然是“陌生”的女客,她看到这位售货员后似乎想起了什么,问道:“好些年前您是否在一家大食品店做事?我常去那儿,对您印象可深了,那时您是那里最有礼貌的售货小姐。”

这个例子证明了:即使个人接触的时间很短,要打交道的人很多,或是出于某种客观原因表示热情的方式受到限制,热情总是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是使自己脱颖而出与他人建立起特殊关系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