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舌头代替拳头
3719600000007

第7章 口才成就一生(7)

6.直陈利弊,当头棒喝

委婉的批评方式能获得多数人的接受和赞扬,但当头棒喝法有时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但前提条件是,这种方法必须要占一个“理”字,批评别人的人也必须要有一颗赤诚之心,被批评的对象必须要有足够的度量,唯有这三点都俱备,你的批评才能够奏效。

战国丑女无盐劝诫齐宣王便是典型的事例。

无盐长相之丑堪称冠绝古今:眼睛深陷,鼻孔朝天,大喉头,黑皮肤,头发稀疏,驼背粗脖。她的“尊容”却让人们避而远之,已经三十多岁了,仍旧“待在深闺人未识”。但是,无盐才识渊博,颇有见识。

她看到齐宣王整天只知道饮酒作乐,沉湎于后宫佳丽之中,荒废朝政,因此很想规劝齐宣王。

这一天,无盐来到王宫门前,对守门的卫士说道:

“请给大王禀报一声,就说齐国嫁不出去的丑女无盐前来求见,愿意给大王作个嫔妃。”

齐宣王闻报,心中不觉好笑,愿给自己做嫔妃不说是国色天香,也必然会有几分姿色,不知何方女子敢如此狂妄?于是下令传她进宫。无盐来到大殿后。文武大臣见了她的“尊容”,无不掩面而乐。

齐宣王也哭笑不得。好在那天心情不错,便问无盐:

“我的宫中已经不缺嫔妃了,你想到我宫中,那你一定有什么特殊的能耐了?”

无盐直率地回答:“那倒没有,只是会点隐语之术。”

不等齐王问话,无盐便举目咧齿,手挥四下,拍着膝盖,高声喊道:“危险了,危险了!”反复地说了四遍。

齐宣王不解地问道:“这是何意?”

无盐解释道:“举目是替大王观察烽火的变化,咧齿是替大王惩罚不听劝谏的人,挥手是替大王赶去阿谀奉承之徒,拍膝是要拆除专供大王娱乐的渐台。”

“那么你的四句‘危险了’,又是何意?”

“今大王统治齐国,西有强秦之患,南有强楚之仇,外面有三国之难,朝廷上又有许多奸臣,而大王您又只爱阿谀奉承之徒。您百年之后,国家社稷就会不稳,这是第一个危险。

您大兴土木,高筑渐台,聚集大量金银珠宝,搞得百姓困顿不安,怨声载道,这便是第二个危险。

贤明者隐居在山林,阿谀奉承者在左右包围着您,奸邪的人立于朝堂,想规劝您的人却见不到您,这是第三个危险。

您每天夜以继日地饮酒作乐,只图眼前享乐,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关心治理国家,这是第四个危险。所以,我才说‘危险了,危险了!’”

齐宣王感到眼前的这位丑女实在不简单,讲的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而且,句句切中要害,他想到无盐讲的四条“危险”,不由得不寒而栗,长叹一声说:“无盐批评的真是太深刻了,我确实处于危险的境地。”

于是,齐宣王立即按照无盐的劝谏,停渐台,罢女乐,退谄谀,选兵马,讷直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励精图治,齐国逐渐强大起来。

无盐以直陈利弊,当头棒喝的批评方式使齐宣王从迷梦中清醒了过来。虽然这种批评之语没有阿谀之词好听,却使齐宣王如获至宝,可见,批评之语如果言词恳切,句句在理,依然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批评讲究艺术,既要达到批评的目的,又不至于伤害被批评者的自尊心,做到“良药不苦口”。批评别人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就事论事,勿伤及人格

批评他人,切记针对问题就事论事,切勿把“陈谷子烂芝麻”统统翻出来,纠缠在一起,算总账,更不能揭对方的疮疤,甚至伤害其人格,这样做,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或愤怒,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2.批评要态度诚恳而鲜明,忌含糊

批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哪怕是轻微的批评,都不会如赞扬那样使人感到舒畅,所以,如果批评者居高临下,态度不诚恳、冷峻生硬,就会让被批评者产生对立情绪,使批评陷入僵局。因此,批评别人时必须注意态度,诚恳而友好的态度就像一剂润滑剂,往往能使摩擦减少,从而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

批评切忌表达含糊不清。批评者在决定批评内容前,先要明确自己批评是针对哪一种行为表现的,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话说得含含糊糊,其次不能因为担心被人视为刻薄尖酸者,就用一些很委婉的语言来表达批评,如将“喜欢斗殴”说成“为赢得论点及吸引注意面诉诸体力手段”;将“说谎”说成“难于区分幻想与实际”;将“作弊”说成“有待进一步学习公平竞争的规则”。这样一样,像是在调侃,虽被批评者不至于受到伤害,但却失去了批评的效果。

3.体谅对方的情绪,取得对方的信任

体谅对方的情绪,是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所以当你在批评他人时,不妨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得了这种批评。

设身处地替对方设想有两种方法:一是让被批评者站在批评者的立场去想一想,如果你是我,出了这样的错,你批评不批评?”让他换个位置来认识自己的过错;二是让批评者站在被批评者的角度,假如我是他,我对自己的过失是否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甚至会主动检讨而不希望被人严厉呵斥?

这样一来,就容易将作出批评与接受批评双方协调起来。批评者也就能视对方过错认识程度的深浅而把握批评程度的分寸。

4.批评的重点不在错误

一般的批评,只是把重点放在对方的“错误”上,却并不指明对方应如何去纠正,因此收不到积极的效果。批评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对方能改正缺点、错误,从而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最有效的批评是在指出错误的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利对方改正。被批评者也会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甚至心悦诚服。

英国18世纪著名评论家亚迪森曾说:“真正懂得批评的人看重的是‘正’,而不是‘误’。”这里所说的“正”,实际上就是隐恶扬善,从正面来加以鼓励,是一种含蓄的批评,能使批评对象不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可以说从正面鼓励对方改正缺点、错误的间接批评方法,比直接批评效果会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