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舌头代替拳头
3719600000009

第9章 口才成就一生(9)

2.重点捧对方的那些你特别需要的能力

当一个人很有兴趣地谈到他的专长,或他所取得的成绩,或他所开展某项业务的辉煌时,你适时地提出与之相关的要求,在这样的时刻,他拒绝你的可能性最小,你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成功率最大,这条秘笈是经过心理学家及社会学家实验的。当你有求于人时,就去赞美他,吹捧他,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使你的需求最大可能和最大程度地得到满足。

宋义是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和妻子两地分居10多年了,钱花了不少,礼也送了不少,可妻子就是调不过来。

这件事搞得宋义精疲力竭,但又无可奈何。此时,在他妻子调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某局又换局长了,新上任的局长是从外地调来的。宋义听说这位局长能急人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所以想去试试。但是在去之前,他先了解了几件这位局长帮助他人的例子。

他一开始没谈自己此行的目的,先是捧局长,列举出他比较突出的政绩,称赞他是真正为人民做实事的公仆。局长也很谦虚,说:“哪里,哪里,他们的确有困难,有的已经分居好几年了,就是调不到一起,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到了这个关口,宋义顺势推舟地说出了自己的困难:“局长,我也有点小事需要麻烦您。我和妻子两地分居已经10多年了,一直没能解决,本来已经不抱希望了,可是您调来了,务必请您帮帮忙。”

接着宋义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局长让他回去静候佳音。果然,不久之后,一纸调令到手,宋义全家团聚。

在这个事例中,宋义因为有求于人,所以对其进行吹捧,使局长喜笑颜开,轻松地解决了自己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相比较那些只知道诉苦、激发别人的同情心以求得帮助的人,这种方法更加事半功倍。

3.实事求是,措辞适当

实事求是是指赞扬应以事实为依据,这是与“阿谀奉承”的本质区别。“阿谀奉承”是出自主观的愿望,是为了一己之私,有着明显的巴结奉承的目的,即俗话所说的“拍马屁”。而真诚的赞扬则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旨在使人快乐,与人进行感情的沟通。此外,真诚的赞扬还要选择适当的措辞,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不要夸张,二是不要过分。

不要夸张,就是说赞扬话应该朴实、自然,不要有任何修饰的成分,不要夸大其词。

不要过分,指的是赞扬话要适度,有的话赞扬一次两次,一句两句就足以使对方愉快,如果一味的反复强调也许别人就会怀疑你的动机了。

4.热诚具体,深入细致

日常交往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赞美辞:“你这个人真好”“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等等。究竟好在哪些方面,好到什么程度,好的原因又何在,不得而知。这种赞美语显得很空洞,别人以为你不过是在客气,在敷衍。

所以,赞美语应尽可能做到热诚具体、深入细致。比如赞扬一个人穿的衣服漂亮,你不妨说:“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很舍身,颜色鲜艳,人显得精神多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伦·H·克林纳德认为,正确的赞美方法是把赞美的内容具体化,其中需要明确三个基本因素:你喜欢的具体行为;这种行为对你的帮助;你对这种帮助的结果有良好感受。有了这三个基本因素,赞美语才不至于笼统空泛,才能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拒绝

当别人求你办事时,你出于某种原因却爱莫能助时,无论是从原则上还是逻辑上讲都应该直截了当地加以拒绝。但在社交过程中,这个“不”字要说出口真的是太难了,因为拒绝不当容易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恼恨,许多人就是因为拒绝不当失去了朋友、得罪了领导、惹怒了合作伙伴。

在实现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工作忙的不可开交时,或者加通宵之后想好好休息一下时,却突然有人闯进来,唠叨不休地向你诉苦,目的只是想让你借钱给他,或者请你帮助处理一些棘手的文件,一定要你答允他的要求,否则就缠着你不放。

这时,有什么好办法既能不得罪人又能够避免这多余的困扰呢?这就要看你有没有拒绝的本领了。

拒绝他人时总的原则是,不能损伤对方的自尊心,不能使对方难堪。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拒绝方法。

1.委婉含蓄拒绝法

这种拒绝法不是就事论事、直接拒绝,而是通过顾左右而言他,间接地、巧妙地、委婉地加以拒绝。这种拒绝法特别适用于有人为某事向你求情而你在原则上又不能答应的情况。

清代的郑板桥在潍县任县令期间,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的官员,得讯后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

李君以访友的名义拜访郑板桥。郑板桥知道李君的来意,故意不动声色地看李君如何扯到正题。李君看到郑板桥房中有文房四宝,于是向郑板桥要来笔墨纸砚,提笔在纸上写道:“燮乃才子”。郑板桥看了之后也提笔写道:“卿本佳人”。李君一看心里一亮:“郑兄,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我这个‘燮’字可是郑兄大名,这个卿字……”

“当然是贵公子的宝号啦!”

李君心里高兴极了,忙道:“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情。”

“李大人,你怎么糊涂了?唐代李延寿不是说过‘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吗?”

李君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郑板桥巧妙地利用李卿的“卿”与“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卿”字同音同义的关系,委婉含蓄地拒绝了李君的求情,既坚持了原则,又不使对方太难堪。

2.先退后进拒绝法

先退后进拒绝法,即开始时先退一步,表示同意对方的看法,然后再针对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摆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拒绝权威人士的意见。

美国一家贸易公司的经理设计了一个商标,开会征求各部门的意见。

经理解释说:“这个商标主题是旭日,象征希望和光明。同时,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徽,他们国内人民见了一定乐于购买我们的产品。”

营业主任和广告主任听了经理的解说之后极力恭维经理,说他的设计很独到,可是代出口部主任出席的青年职员却持有相反的意见,并直言不讳地说:“我不看好这个商标。”

全室的人都瞪大眼睛看着他。

“怎么?你不喜欢这个设计?”经理吃惊地问他。

“我倒不是不喜欢这个设计。”青年勇敢地回答,其实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他的确有点讨厌那红圈圈,但是,他也明白和经理辩论审美观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他说:“我恐怕它太完美。”

经理笑了起来:“这话倒使我不能理解了,能给我一个理由吗?”

“这个设计鲜明而生动,毫无疑问,因为与日本的国徽相似,无论哪个日本人都会喜欢的。”

“是啊,我的意思正是如此。”经理高兴地说。

“然而我们在远东还有一个重要的市场,那就是中国。中国人看到这个商标,也未必不会想到这是日本的国徽,由于过去特殊的历史,这个设计可能会引起中国人的厌恶情绪,换句话说,他们会因为不喜欢我们的商标而不愿意买我们的产品。那么,在中国不是无销路吗?我们公司的营业计划是要扩充对华贸易,但如果真的采用了这个设计,结果,可能会顾此而失彼。”

“天哪!我倒没有想到这一层,你的话对极了!”经理几乎叫了起来!

要拒绝权威人士的意见或者建议,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要使他完全信服,当然也不能忽略了技巧的运用。如上例中那位青年用:“我恐怕它太完美。”一句恭维话先平息了经理的不悦、挽回了他的面子后,在陈述自己更充分的理由,这样经理就不会因此而觉得难堪。

记住:不要损伤了他人的自尊心,不要使他人感觉屈服或难堪。如果你真的没有充分的理由和恰当的方法拒绝他,就继续让他自己自满和得意吧。

3.诱使对方自我否定拒绝法

如果认为对方要求不合理,又不便直接向对方指出来,不妨玩点小花样,设下圈套,诱使对方自己否定自己。运用这种诱使对方自我否定的拒绝方法,必须反应灵敏、机智,方能不露破绽地令对方落入圈套。

4.给对方提出合理建议拒绝法

在阐述自己无法帮助对方的苦衷时,不失时机地给对方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对方想其他的点子,指明方向,使对方感到你在间接地帮助他,这样就弥补了因他被拒绝而造成的不快。

5.转移话题拒绝法

有的人怕对方生气,又怕自己的能力被贬低,于是一向有求必应。其实只要讲究一下策略,还是可以圆满处理的。转移话题就是不错的拒绝方法。

一位名叫金六郎的青年去拜访本田宗一郎,想将一块地产卖给他。

本田宗一郎一直没有发言,很认真地听着金六郎的讲话。

金六郎说完之后,本田宗一郎并没有做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而是从桌子上拿起一些类似纤维的东西给金六郎看,并说:“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金六郎回答。

“这是一种新发明的材料,我想用它来做本田汽车的外壳。”本田宗一郎详详细细地向金六郎讲了自己的构思。

本田宗一郎讲了近20分钟,谈论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历和好处,又讲了他明年拟采取何种新的汽车销售计划。虽然金六郎并不知道他为什么讲这些,但感到十分愉快。在本田宗一郎送金六郎走时,才顺便说了一句不想买他的那块地。

如果本田宗一郎一开始就告诉金六郎自己不想买那块地,那么势必要引起一场说服与反说服的争论,而本田宗一郎并不想进行这样的一次论辩,于是巧妙地转移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