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二十几岁的男人要懂得驾驭好自己,摒弃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才能提高自己,走向成功。
别让狭隘禁锢你的心灵
有的人遇到一点点委屈或因为很小的得失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有的学生听到老师或家长一两句批评的话就接受不了,甚至痛哭流涕;有的人把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小小的失误当成是莫大的失败、挫折,长时间寝食不安;有的人,人际交往面窄,追求少数朋友间的“哥们儿义气”,只同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
有关专家曾针对这一现象,对不同性格的人的生理状况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到了有趣的发现:性格开朗的人,其基础代谢率较高,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较快,内分泌系统平衡协调,各项生命指标,如血压、脉搏等相对稳定;而心胸狭隘、抑郁的人,其各项生命指标正好相反。
这些不同的生理状况实质上是由不同的心理因素引起的。性格开朗的人喜爱运动,心胸开阔,乐观向上,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性格特点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他们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稳定和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旺盛,从而使机体充满活力。心胸狭隘、心情抑郁的人,好静不好动,饮食少而无规律,经常失眠,神经衰弱,爱发脾气、生闷气等。如果上述性格与生活习惯交互作用,只会形成恶性循环,结果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组织器官因养分不足而过早衰老。
可见,不同性格的人,其生活习惯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健康。
狭隘的产生同家庭中的不良因素有很大关系。父母狭隘的心胸、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子女狭隘的性格完全是父母性格的翻版。另外,优越的生活环境、溺爱的教育方法往往易形成子女任性、骄傲、利己主义等习性,受点儿委屈便耿耿于怀,对“异己分子”不肯容纳与接受。还有一些年轻人,阅历浅、经验少,遇到问题后,容易把事情想得过于困难、复杂,加之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面对困难,往往感到无能为力,因而容易紧张、焦虑。
狭隘的人,不仅生活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而且知识面也往往非常狭窄。因此,开阔的视野很重要。如老师(家长)多让学生(子女)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参观一些名人纪念馆,听英雄人物事迹报告会等,这能使学生(子女)在亲身经历中感悟很多人生道理,丰富文化生活,拓宽兴趣范围,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消除心理压力。
狭隘的人,其心胸、气量、见识等都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不宽广、不宏大。多与人接触,能使自己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从而积累社会经验,从中明白许多对与错的道理。善于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的人,一定是一个狭隘的人。
怎样才能克服气量小的毛病呢?
1.拓宽心胸
著名的教育家陶铸曾经写过两句诗:“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要想改掉自己心胸狭隘的毛病,就要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破私立公,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经常想到国家、集体和他人,经常想到自己的目标和事业,这样就能开阔自己的心胸,不会计较闲言碎语,也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了。
2.充实知识
一个人的气量与他的知识修养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知识多了,立足点就会提高,眼界也会相应开阔,此时,就会对一些“身外之物”拿得起、放得下、丢得开,就会“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当然,满腹经纶、气量狭隘的人也有的是,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有害于修养,而只能说明我们应当言行一致。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经常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对于开阔自己的胸怀有很大的好处。
3.缩小“自我”
你一定要不断提醒自己,在生活中不要期望过高,要来点儿“阿Q精神”,降低你的期望。如果你坚持抱着一成不变的想法,不愿降低你的期望,来平衡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那么你就会常常被“现实”激怒,让事情变得更糟。根据墨菲定律,“只要事情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这正好抓住了降低期望、明智看待事情的想法,它也说明了该如何调整期望,才不会留下满屋子的失望和挫折感。
降低你的期望,不但可以减少你的生气次数和生气的强烈程度,还可以减少你生气的时间。随时调整你的期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你才会在过度“自我”的乌云之中看到阳光。这样做也就使你的心胸开阔了许多。因此,正确地善待自我有利于我们走出狭隘。
4.自然陶冶法
学习工作之余,在庭院花卉、草坪旁休息,在绿树成荫的大道上散步,在风景秀丽的公园里游玩,往往使人们心旷神怡,精神振奋,有利于人们忘却烦恼,消除疲劳。
自然风光对人的心理调适有积极的作用,早已被古人所认识。唐诗曰:“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大自然确实能使人缓解心理的紧张感,陶冶人的情操。
成功箴言
狭隘的人,其心胸、气量、见识等都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不宽广、不宏大。多与人接触,能使自己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从而积累社会经验,从中明白许多道理。
懒惰是成功的拦路虎
有人说,人是好逸恶劳的动物。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看法是对的。人总是希望减少体力付出,并生活得尽量舒服、安逸。但如果一味地贪图安逸,就会使人产生惰性。惰性在生活中表现为不求上进、意志消沉、安于现状、心态消极,在工作中则表现为无所追求、不学无术、糊涂混日。惰性会给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惰性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使人的机体素质下降。由于较少活动,身体得不到锻炼,会使人免疫能力下降,患病几率增大。此外,由于体力消耗较少,身体会逐渐发胖,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几率也会增加。
对心理健康来说,惰性依然有害。惰性使人懒于思考,不愿用脑,使大脑思维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下降,长期如此,还可能导致智力下降。而且,懒惰的人常缺乏精神支柱,不明白人生的真谛,不能实现自我价值,难以获得学业、事业上的成功。
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说,惰性使人不愿付出,只想得到,平日游手好闲,常受到亲朋好友的指责,且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因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懒惰的人还常因不愿担负社会责任而受到纪律处罚或舆论批评,存在许多社会适应问题。
谁都会有惰性,适当进行心理调节,克服自己的惰性,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满意。
有目标,有追求是克服惰性最有效的方法。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没有目标的人缺乏追求,终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有目标就有所追求,也就对生活充满希望;有希望,人生活得才能更加充实。每个人都应该在事业上、生活上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辛勤劳作。每当有惰性出现时,想想目标的美好就会让人精神振作,加倍努力。
惰性较强的人应主动寻找生活压力。没有压力是好逸恶劳的人的通病,应比较客观地将自己与周围人作比较,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想想为什么别人就有所作为,自己却一事无成?为什么别人就受尊敬,自己却被小瞧?感到自己不如人,才会有迎头赶上的愿望,才能克服惰性,投身工作。
好逸恶劳的人还应该引入“监督机制”,使自己置身于他人的督促之下。既然自己自律性差,不妨让家人、朋友、同事“监督”自己,在他人的帮助下克服惰性。
为了自己的健康快乐,也为了家庭的美好与幸福,每个人都必须有健康的心态、清醒的头脑和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来抵御祸害现代人健康的元凶——懒惰。
成功箴言
每个人都应该在事业上、生活上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辛勤劳作。每当有惰性出现时,想想目标的美好就会让人精神振作,加倍努力。
悲观的男人要懂得自拔
人们都经历过一些小的失意,有人遇到这些失意时,觉得一切都不尽如人意,抑郁不安,悲观自怜,结果更加失意,以致感觉不到生活中的幸福和欢乐。面对失意,正确的做法是寻找产生沮丧悲观心理的原因,一旦找到并努力去解决,就可能翻然醒悟,得以解脱。
多数沮丧悲观者对未来的担忧,恰恰为自己建造起一个越来越狭窄的世界。假如你做些与他人合作的工作,受到他人的约束,你就得考虑自己以外的事情,生活也就会出现新的意义。愉快的社交活动对人们情绪的影响是任何一项奖赏都不能比拟的。当人们掌握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后,自重感增加,也会慢慢地赶走沮丧心情。
一个沮丧悲观的人老待在屋子里,便会产生被禁锢的感觉。然而,当他离开屋子,漫步在林荫大道上时,就会发现心绪突然变了,怒气和沮丧也消失了,心中充满了宁静,自然的色彩给人带来阵阵快意。另外,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沮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人们精神振奋,精力充沛。
因此,摆脱悲观情绪,其实并不难。
人类的所有行为,无论乐观,还是悲观,都是“学”得的。因而悲观者的悲观性格,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后天养成”的。悲观者可以力强而至,学成乐观。那么,哪些办法能帮助我们正确地克服悲观性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呢?当我们遭遇到失败或挫折而沮丧时,不妨试试下面这几招:
1.拥有积极的心态。越担惊受怕,就越遭灾祸。因此,一定要懂得积极心态所带来的力量,要相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出困境。
2.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这样,你就不会放弃努力。事实就是这样,你越乐观,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越会倍增。
3.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有幽默感的人,能轻松地克服厄运,排除随之而来的倒霉念头。
4.既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人生中的胜利。
5.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你失望情绪的缓冲器。乐观是希望之花,能赐人以力量。
6.当你失败时,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比如,10个问题,你做对了5个,那么还是完全有理由庆祝一番的,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解决了5个问题。
7.在闲暇时间,你要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通过观察,你能培养起乐观的态度,乐观的火种会慢慢地在你内心点燃。
8.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就像人类的其他态度一样,悲观不但可以减轻,而且通过努力还能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乐观。
9.如果乐观态度使你成功地克服了困难,那么你就应该相信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成功箴言
人类的所有行为,无论乐观,还是悲观,都是“学”得的。因而悲观者的悲观性格,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后天养成”的。悲观者可以力强而至,学成乐观。
别让自负提前注定了你的失败
每个人总是把自己看得很重要,但事实上,少了谁,事情都可以做得一样好。所以,自大的人历来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切记这样一个道理:自大是失败的前兆。
自大往往不是没有原因的,自大的人总有一些突出的特长。这些突出的特长,使他们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如果过度膨胀,便会使他们目空一切,不知天高地厚。深究其原因,则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产生自负心理的第一根源。对于青年人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来源。父母不恰当的宠爱、夸赞、表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
2.生活中的一帆风顺
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一帆风顺的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现在的青年人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们在学校出类拔萃,深得老师宠爱,就会很容易养成自负的个性。
3.片面的自我认识
自负者往往会无视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会产生自负心理。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功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这类人过分地自恋和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
4.情感上的原因
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对自卑心理进行补偿。
一个人有所不知并不可怕——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知道一点就以为什么都知道。这样的人就永远不会进步,就像老爱欣赏自己脚印的人,只会在原地绕圈子一样。
当然,自负并非不可克服,只要我们自己努力并加上正确的方法,就可以避免自负。
首先,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
其次,与人平等相处。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再次,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最后,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生活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注满水的杯子,容不下其他的东西。因而,学会放下架子,以虚心的态度去倾听和学习,你会发现大师就在眼前。
成功箴言
每个人总是把自己看得很重要,但事实上,少了谁,事情都可以做得一样好。所以,自大的人历来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切记这样一个道理:自大是失败的前兆。
自闭就是关闭了成功的大门
自我封闭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有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和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他们甚至害怕社交活动。自我封闭的心理现象在各个年龄层次都可能产生。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因羞涩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惧症,中年人有社交厌倦症,老年人有因“空巢”(指子女长大后离开家)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症。
有封闭心态的人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害怕与人交谈的人属于被动型,讨厌与别人交谈的人属于主动型。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志向。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有些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起来,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
自我封闭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可能常常遇到一些挫折,这些挫折会引起个人的焦虑。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他们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降低挫折感。
自我封闭心理与人格发展的某些偏差有因果关系。从儿童来讲,如果父母管教太严,儿童便不能建立自信心,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愿外出活动。从青少年来讲,“同一性危机”是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重要原因。该危机是青少年企图重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产生的自我意识的混乱,即指青少年向各种角色学习技能与为人处世策略。如果他们没有掌握这些技能与策略,就意味着他们没有获得生活自信心以进入某种社会角色,他们不认识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于是,他们只能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别人有密切的往来,这样就出现了孤单与孤立。
自闭的人往往有些孤独。有些人在生活中犯过一些“小错误”,由于道德观念太强烈,导致自责自贬,自己做错了事,就看不起自己,贬低自己,甚至辱骂、讨厌、摒弃自己,总觉得别人在责怪自己,于是深居简出,与世隔绝;有些人十分注重个人形象的好坏,总是觉得自己长得丑,这种自我暗示,使得他们非常注意别人的评价,甚至别人的目光,最后干脆拒绝与人来往;有些人由于幼年时期受到过多的保护或管制,他们内心比较脆弱,没有什么自信心,只要有人一说点什么,就胡乱对号入座,心里立即紧张起来。
自闭总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法摆脱的沉重的阴影,让我们关闭自己情感的大门。没有交流和沟通的心灵只能是一片死寂。因此,一定要打开自己的心门,并且从现在开始。
二十几岁自闭的男人,需要改变自己。
第一,要乐于接受自己,有时不妨将成功归因于自己,把失败归结于外部因素。不要在乎别人的说三道四,“走自己的路”,要乐于接受自己。
第二,要提高对社会交往与开放自我的认识。交往能使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机能逐步提高并得到完善;交往能使人的思想观念保持新陈代谢;交往能丰富人的情感,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决定于他自我开放、自我表现的程度。克服孤独感,就要把自己向交往对象敞开,既要了解他人,又要让他人了解自己,才能在社会交往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
第三,要顺其自然地生活,不要为一件事没按计划进行而烦恼,不要对某一次待人接物做得不够周全而自怨自艾。如果你对每件事都精心设计以求万无一失的话,你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感情紧紧封闭起来了。
第四,不要为真实的感情刻意去梳妆打扮。如果你和你的挚友分离在即,你就让即将涌出的泪水流下来,而不要躲起来。为了怕别人说长道短而把自己身上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情感掩饰起来,这种做法没有任何意义。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都要遵从你的心,听取你心灵的声音。如巴鲁克教授所说,这样即使做错了事,我们也不会太难过。
成功箴言
自闭总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法摆脱的沉重的阴影,让我们关闭自己情感的大门。没有交流和沟通的心灵只能是一片死寂。因此,一定要打开自己的心门,并且从现在开始。
暴躁是发生不幸的导火索
一个人性格暴躁的最直接表现就是非常容易愤怒。因此,愤怒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特别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会常常愤怒。他们往往因为三两句话不对,或为了一点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就大打出手,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其实,愤怒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它本身不是什么问题,但如何表达愤怒则是个问题。有效地表达愤怒会提高我们的自尊感,使我们在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能勇敢地战斗。
脾气暴躁,经常发火,不仅是诱发心脏病的因素,而且会增加患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愤怒是一种典型的慢性自杀。因此,为了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必须学会控制自己,克服自己爱发脾气的坏毛病。
如何有效地抑制生气和不友好的情绪呢?这主要在于自己的修养和来自亲人及朋友的帮助与劝慰。实验证明,在行为方式有改善的人中,患心脏病的几率会大大下降。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有涵养的人一般能控制住自己。同时,及时了解自己的情绪,还可向他人求得帮助,使自己遇事能够有效地克制愤怒。只要有决心和信心,再加上他人对你的支持、配合与监督,你的目标一定会达到。
一般来说,性格暴躁的人都有如下的一些表现:
1.情绪不稳定。他们往往容易激动。别人的一点友好的表示,他们就会将其视为知己;而如果与别人话不投机,就会怒不可遏。
2.多疑,不信任他人。暴躁的人往往很敏感,对别人无意识的动作,或轻微的失误,都看成是对他们极大的冒犯。
3.自尊心强,怕被否定,以愤怒作为保护自己的方式。有的人希望和别人交朋友,如果别人让他失望了,他就给人家强烈的羞辱,以挽回自己的自尊心,但这同时他也就永远失去了和这个人亲近的机会。
4.没有安全感,怕失去所拥有的东西。
5.从小被娇惯,一贯任性,不受约束,随心所欲。
6.将别处受到的挫折和不满情绪发泄在无辜的人身上。应当说,脾气好坏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大发脾气者,大多是缺乏文化底蕴的人,他们似干柴般的思想修养,遇火便着,任凭自己的脾气脱缰奔驰,直至撞墙碰壁,头破血流,惹出事端。
所以,情绪容易暴躁的人,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刻不容缓。
下面的七条措施将帮助你完成改变暴躁性格这一心理和生理的转变过程,使你的性格臻于完善。
1.承认自己的问题
请告诉你的配偶和亲朋好友,你承认自己以往爱发脾气,决心今后加以改进,希望他们对你支持、配合和督促,这样有利于你逐步达到目的。
2.保持清醒
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在你脑海中翻腾时,要立刻提醒自己保持理性,你才能避免愤怒情绪的爆发,恢复清醒和理性。
3.推己及人
把自己摆到别人的位置上,你也许就容易理解对方的观点与举动了。在大多数场合,一旦将心比心,你的满腔怒气就会烟消云散,至少你会觉得没有理由迁怒于人。
4.诙谐自嘲
在那种很可能一触即发的危险关头,你还可以用自嘲解脱:“我怎么啦?像个3岁小孩,这么小肚鸡肠!”要知道,幽默是改掉发脾气的毛病的最好手段。
5.反应得体
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任何正常的人都会怒火中烧。但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不可放肆地大骂出口;而该心平气和、不抱成见地让对方明白,他的言行错在哪儿,为何错了。这种处事方式给对方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对方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改过自新。
6.贵在宽容
学会宽容,放弃怨恨和报复,你随后就会发现,愤怒的包袱从双肩卸了下来,显然会帮助你放弃错误的冲动。
7.立即开始
爱发脾气的人常常说:“我过去经常发火,自从得了心脏病,我认识到以前那些激怒我的理由,根本不值得大动肝火。”请不要等到患上心脏病才想到要克服爱发脾气的毛病吧,从今天开始修身养性不是更好吗?
一位哲人说:“谁自诩为脾气暴躁,谁便承认了自己是一名言行粗野、不计后果的人,亦是一名没有学识、缺乏修养之人。”细细品味,煞是有理。愿我们都能远离暴躁脾气,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
因此,能够自我控制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脾气虽与生俱来,但可以调控。多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是调节脾气的最佳途径。知识丰富了,修养提高了,法纪观念增强了,脾气这匹烈马就会被紧紧牵住,无法脱缰招惹是非。
成功箴言
脾气虽与生俱来,但可以调控。多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是调节脾气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