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外经典历史疑案探源
3732900000013

第13章 名妓李师师真的存在吗

据《李师师外传》记载:李师师,北宋汴京人,一个洗染工的女儿。按当时社会的民俗,父母喜爱韵儿女,从小都要送到佛寺去挂个出家的名儿,叫做“舍身”。师师小时就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被爹娘视为掌上明珠,也就舍了身。当时的佛门弟子都习惯称“师”,所以,她就叫“李师师”。(图 李师师)

师师4岁的时候,不幸父母双亡,她成了可怜的孤儿,跟随李姥姥过活。这李姥姥年轻时当过妓女,琴棋书画都很精通。她把李师师当成了“摇钱树”,决心悉心调教她,以便日后让李师师也当烟花女子,给她大把挣钱。李师师长大以后,色艺双绝,入了教坊,成了东京第一名妓。达官贵人、文人学士都以和她交往为一大幸事。

当朝的皇帝宋徽宗生性风流,热衷玩乐,把朝政扔在一边,由奸臣把持。而自己甚至打扮成平民模样到花街柳巷私会妓女。

宋徽宗第一次见李师师时,他假扮大商人,出手阔绰,送给李师师大把的金银、绸缎,显示富有。但李师师却对他不屑一顾,态度极傲慢,问话也不答,使他干坐一宿,非常扫兴。事后李姥姥问她为何如此冷漠?她说,她瞧不起这些靠钱买笑,浑身散发铜臭之人。

后来,听说来者竟是当今皇帝,李姥姥吓个半死,以为大祸临头了。李师师却很沉着,说逛妓院的事毕竟不光彩,皇帝忌讳此事,决不能声张。并推测,宋徽宗第一次讨个没趣不会甘心,很可能第二次还来。

果然不出李师师所料。春节之时,宋徽宗又登门来了。从此,李师师和宋徽宗打得火热,一块儿写字、画画、下棋、弹琴等等,卿卿我我,情爱甚笃。宋徽宗还特别欣赏李师师的幽姿逸韵,为她画了一幅画,题字道“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入醉杏花天”。

《贵耳集》中还记载,有一次宋徽宗到李师师家,碰巧开封府的监税官周邦彦也在那里。周邦彦听说皇帝来了,吓得躲在床下不敢吭声。皇帝走后,周邦彦把这段见闻填了一首词,叫《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吹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意思是:刺骨的水,洁白的雪,纤细的手掰开新橙。房里暖暖的,烧着兽香,两人对坐吹笙。悄声地问:今晚哪里去住?城头已敲三更。马走打滑,寒霜浓重,不如不走,路上简直没人行。

后来,宋徽宗赵佶又到李师师处,听李师师唱《少年游》,觉得词中所写仿佛上次来时情景再现。又听说是周邦彦所写,于是大怒,回宫以后弄个莫须有的罪名下旨罢了周邦彦的官并逐出京师。

隔了不久,宋徽宗又到李师师家,见李师师憔悴不堪,愁眉泪眼,原来她是送别周邦彦出京。她和周邦彦缠绵徘恻的情和抑郁无告的怨使宋徽宗很感动。不久,他下了一道诏书,召回了周邦彦,并提拔周当了个“大晟乐正”的官。

以上两书虽然将李师师和皇帝赵佶的事写得栩栩如生,但也引出了两大疑问:

一是:到底赵、李、周之间有没有这件风流韵事?

据考查,周邦彦生于1056年,死于1121年,活了65岁。那么他在汴京李师师家见到宋徽宗时,应该是1109年,此时李师师应该40多岁了,而宋徽宗赵佶才27岁,他怎么会看上一个老妇呢?再一查,周邦彦并没有当过税监这类小官,当朝也无“大晟乐正”的官职。这是否认者的观点。

不过,大多数研究宋史的人对这些韵事都持肯定观点。他们认为,这段风流韵事流传很广,记载这段故事的作者都是有一定地位之人,所记事实肯定有根有据。另外,当时叫师师的同名女子很多,有熙宁时代的师师、也有宣和时代的师师,此师师不是彼师师。以一家之言推断宣和师师的年龄,是不对的。还有,宋代的官僚、文人到妓院断混的大有人在,据说周邦彦就行为不检点,很可能“人老心不老”,年近花甲仍有花心。

二是:李师师的晚景如何?

有的说,李师师后来出家了。《李师师外传》写道,宗徽宗把皇位让给儿子宋钦宗之后,自号“道君教主”,退居太乙宫。李师师没了靠山,自身难保。当时金兵南侵,河北告急,李师师想法到北城慈云观当了女道士。

还有的说,她殉难了。说是金兵攻破汴京之后,金兵统帅达赖听说李师师是名妓,指名要交出她来,张邦昌到处派人搜捕,终于把她送到金营。李师师宁死不受辱,拔金簪自刺咽喉,未死,又把金簪吞入肚里,才死去。

后来,被拘押在五城里的宋徽宗赵佶听说了李师师的惨死,也不禁悲痛欲绝。

还有不少人说李师师南渡了。称她流落在江、浙、湖、湘一带,有人说甚至说曾在湖湘一带见到过她。有人说在江浙一带,她曾和士大夫一起听过歌;还有的说她曾在杭州重操旧业,晚年嫁给个商人。宋人刘子星写了一首《汴京纪事》: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金檀板今无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刘子星亲身经历了靖康之难,这首诗是目睹的口气,所说可能是有根有据的。

总之,李师师在国破家亡、兵荒马乱之时,下场不可能如意,种种结局也只是人们的猜测而已,真实情况仍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