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外经典历史疑案探源
3732900000019

第19章 朱慈炯下落不明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的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召见3个儿子,命他们换上百姓服装,由太监护送出外逃生,以期日后光复大明基业。次日,李自成进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

此后,太子朱慈炯下落不明。

清初,顺治、康熙两朝不断出现自称为崇祯太子的人。其中在各地号召人民起兵抗清的事很多,大多是人民不满清朝的统治,借其名义抗清。也有个别之人,一直闹到北京。如顺治元年,一青年找到周奎,自称太子,周奎上报清政府,朝廷派多人审理此案,仍然真假难辨,最后处死了事。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时,北京有人趁势响应吴三桂,其中有人自称是崇祯三子,又有一人自称崇祯太子,在两广招兵应和吴三桂,两人被捕后,送至北京,公堂对质,竟互不认识,均被处死。

还有一个南明弘光朝的假太子事件。有一少年从北方逃到浙江,自称太子。南明朝廷派内监带回南京,福王朱由崧召集大臣马士英等对他进行盘问,他竟对答如流,连在场的一些大臣名字也能叫出。由北京南逃来的原宫中内监,也认为他是太子朱慈炯。但是,他却不认识另一些作为太子应该认识的大臣。最后,经过酷刑相加,断定他是假冒太子,是一位驸马的侄孙,名叫王元明。因他略知宫中之事,想投机,碰碰运气。当时南明朝廷的派系斗争十分激烈,这个结果使一些大臣极为不满,镇守长江中游的将领左良玉因此领兵沿江东下,造成极大内乱,从而加速了南明王朝的灭亡。后来,百姓因为不满南明福王政权,坚信这位年轻人是真正的崇祯太子,趁清兵南下尚未到达南京、福王逃离的短暂空隙,拥立他为王监国。清兵攻破南京后,清豫王多铎把他掳至北京,从此不知所终,想必为清廷所害。

崇祯太子的下落引起各方关注,这些假太子的出现破坏了既定的秩序,成为中国历史的一桩奇案。那么,真太子朱慈炯的下落究竟如何?传说有几种结局。

有人说,是在李自成掌握之中。

据说李自成进城后,太监栗宗周把太子献给了李自成。李自成将他留在军营中交刘宗敏看管。后来太子被李白成封为宋王。也有人说,吴三桂与清兵联合作战,打败了李白成,双方谈判,吴三桂提出的要求中有“归还太子”一条,因此,李自成把太子交给了吴三桂。还有的说,李自成自山海关大败,准备西撤,4月29日晚放火烧了宫殿和九城门楼,次日一早,挟崇祯的3个儿子往西撤退,此后再无太子的消息。

有人说,他已经落发为僧。

有人考证是李士淳带着太子一起潜逃到粤东嘉应州阴那山灵光寺,在那里削发为僧,度过余生。

李士淳是明朝翰林院编修,曾任太子讲官,明亡后被迫接受李自成封的官职,与太子同在一处,负责看护太子的刘宗敏又在战斗中负伤,趁农民军节节败退,自顾不暇之时,他带着太子逃跑了。后来,李士淳的后人李大中在《二何先生事略》中公开承认了其祖先确曾救了崇祯太子。

也有人说,他被清廷处死。

有人说,太子先被一民间老太收留藏匿于民家3个月后,因其家贫无力收养,被送到亲属周奎家。周奎不敢收留,听到清廷的搜捕命令后,便将其上交刑部,清统治者担心崇祯太子会成为明末遗民的精神支柱,不利社稷的稳定,下令将他处死。

此外,还有许多说法层出不穷。有说太子从吴三桂军中逃出,先在皇姑寺暂住,后与太监高起潜一起从天津乘海船南下,有说太子逃亡时死于乱军之中等等,不一而足。

名妓陈圆圆魂归何处

陈圆圆,本名陈沅,苏州人,原姓邢,因幼年丧母,被送到姨母处抚养。后来随姨父学唱,8岁时即能登台扮演杨贵妃、虞姬、崔莺莺,扮相极佳,又兼嗓音圆美,又会填词,十几岁便红遍江南,“色艺擅一时”,芳名远播。(图 陈圆圆)

当时,吴三桂时任宁远总兵,手握10万精兵,是明末军事将领中属于第一号实力派人物。崇祯皇帝对他心存忌惮。一次回京时,田国丈请吴三桂到府里一聚,便叫宋陈圆圆为吴三桂殷勤劝酒。吴三桂一见之下,惊为天人,又惊叹她的才艺,于是开口向田弘遇索要陈圆圆。田弘遇无奈之下,将陈圆圆送给了吴三桂。吴三桂喜得陈圆圆,本想带她同去山海关,但由于父亲吴襄极力劝阻,只好将陈圆圆留在父亲府中。

不久之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迅速攻占北京,崇祯帝在煤山吊死,明朝灭亡。

农民军进京后,大将刘宗敏因早闻陈圆圆芳名,便到吴襄府上掠走了陈圆圆。李自成本来已派牛金星带着自己的书信去招降吴三桂,而吴三桂眼见明朝已亡,李自成又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便暗生归闯之意。可就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传来了父亲被打、圆圆遭抢的噩耗,立刻,“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伤父夺妻之恨,决心与李自成为敌。为了打败李自成,吴三桂不惜投降清兵。而清军也在吴三桂的带领下迅速占领了山海关,并大举侵入中原,建立了清王朝。

吴三桂一家38口遭李自成农民军屠戮,父亲吴襄头颅也被砍下,但陈圆圆却奇迹般地幸得不死,最后终于回到吴三桂身边。吴三桂接受清世祖封赏,受命带兵杀向云南,后来镇守云南,成为一方藩镇。吴三桂在云南为陈圆圆选金殿,效吴王与西施故事;又派人寻找陈圆圆的亲人给予殊遇和厚禄。陈圆圆得宠多年,极富极贵。然而吴三桂淫心难足,野心膨胀。在陈圆圆之外,又有“四面观音”、“八面观音”等美女与陈圆圆争宠。陈圆圆年长色衰后逐渐看破红尘,立意吃斋念佛,不与他人争宠。吴三桂要封她为正妃,被她婉言拒绝。

康熙十二年,玄烨下令撤云南藩镇,调吴三桂去镇守关东。吴三桂抗旨不遵,树起“反清复明”大旗,与官军对峙。陈圆圆已看出吴三桂不得人心,就多次劝阻他,但吴三桂不为所动,在失望之余,陈圆圆随玉林禅师做了尼姑,法名寂静。

吴三桂势单力孤,负隅顽抗,在清军强大武力攻势下最终忧急病死。昆明被清军攻陷后,陈圆圆搬入昆明城外的三圣庵。几年以后,清将蔡毓带兵去三圣庵抄查古玩,一见到陈圆圆,引动色欲。陈圆圆一生遭际多多,不愿再次受辱,便投莲花池自尽了。

由于陈圆圆经历奇特,她的结局也引起不少人关注,传说很多。有人说她死于苏州,也有人说她死于上海,更有传说她葬于陕西,或葬于四川的。但由于没有可靠史料记载,皆成臆测。死于昆明之说似较为可信,但又有一说,陈圆圆参与了吴三桂的反叛阴谋,兵败后与吴三桂一同被杀。

陈圆圆究竟魂归何处?现在无论是苏州、上海还是昆明,都没有发现陈圆圆的墓地,史料中也缺少记载,所以对于陈圆圆结局,一般认为还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