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刚柔相济
一、客观唯心主义并非资产阶级独有,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应用着第三方思维。
为啥这么说,因为中国古代的先贤中有很多都是说教的高手,道德的骗子,真正能够为人师表的不多。以朱熹为例,朱熹有扒灰的传言。《宋史》卷三十七有载:“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即指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罪状,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纳尼为妾”、“私故人财”等等罪状,最终虽然不了了之,但最主要的是,朱熹本人承认了“纳尼为妾”、“私故人财”。
也就是“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意思是说朱老夫子引诱了两个尼姑,做了自己的宠爱侍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可见其不知廉耻到什么地步。朱熹的儿子死了,儿媳留在家中,可是年轻漂亮的儿媳却在丈夫死了经年后还怀上了孕,并孕育了儿子,这是不是扒灰,是不是满口仁义道德的小人嘴脸。
在“庆元党案”中,监察御史沈继祖主张将朱熹斩首,以绝“朱学”。其实如果真要绝了朱熹伪学,还真是中国之大幸矣,也不至于导致中国文化严重滞后西方文明几百年了,导致十三世纪之后的中国文化严重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无法将封闭的二元文化上升到开放的三元文化中去,至使中国社会发展滞后近千年,几乎完全丧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不要一提到朱熹就是什么“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等等了。
其实也就是个道貌岸然,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罢子,满文章都是“穷天理,灭人欲”我做你不做的伪道德的教条主义的鬼话。
现在可以这样武断地说:古代中国文人没有一个具备客观唯心主义思维。
原因是古代中国文人由于受封建形而上思想的约束,其思想已经完全脱离了人类智慧正常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是人为的将一种固定的文化思想模式人为的灌输给人民,让所有人从化于他们的思想。
所以说“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则迷正应。”
视久了目乱,思久了神乱,听久了耳根子也软了,意识就乱了,真的当真的,假的听久了也成真的了。
所以说古代中国的文人都是《周易》的高徒,阴阳合同,虚实不分,真假难辩。
因此自古以来凡是大儒者口中都没实话,虚实难分,真假难辨,口中说的与心里想的不一样。
这一切都与二元思维有关,所以你会有文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印象,根本不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不多问几个为什么?
而是直接宣教你,这世界所有事物都是天定,你只要顺从,顺其自然就行了。只是一味的强调物质的“格物”,以及你必须知道就行了。
而不是从客观立场上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不是去改造世界,而是顺从世界。
这合理吗?
现在说,我来到这个世界是干什么的,我为什么要顺从自然?我为什么必须知道世界是“格物”的,并必须深入的了解“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他理会过。”“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器也。然而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的这个你的道理,还要必须尽知,直到融入骨髓里。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我得多问几个为什么吧?可我为什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知道“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凭啥“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了呢?
凭啥宇宙万物就得穷其一个道理呢?凭啥形而上穷得你的道理了呢?
在“庆元党案”中,监察御史沈继祖主张将朱熹斩首,以绝“朱学”,不如斩了,以绝后患。
难道你淫尼姑,奸儿媳,“私故人财”也是“格物”,而且是我必须知道,必须了解的道理?
在形而上穷得没道理的时候,依了你“穷天理,灭人欲”的道理,以至于你可以贪赃枉法,扒灰儿媳,私通尼姑,带在身边招摇过市,别人连个女人也不能沾,这算哪门子的道理呢?
这就是为什么要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原因。
人类由于进化的原因,美国生物学家E·O·威尔逊在《论人的天性》中说,“文明并非限于人类所固有,仅仅由于偶然的原因,文明才和皮肤裸露的两足哺乳类的解剖构造以及人类天性的独特性质结合起来了。”
“文化却并不是无需外部动力而自己就能演变进行的超级有机体;相反,文化的发展变化,是无数个人行为的累积产物,每个人为了在社会中生存,都尽力作出最有利的行为反应。”
由此可见文化并非一家之言,也不是少数人决定多数人的文化,是人类长期积累的文化,当然优秀的文化积累下来,劣质的糟粕文化也会积累下来,因此,第三方客观思维就是甄别优劣真伪的必用思维工具。
在这部书我一再强调第三方意志的重要性,并强调唯心主义思维的科学性,但是中国人往往出于某种自私的目的很会偷换概念,比如失业,中国人叫下岗。明明是客观唯心主义思维,却偏要冠以唯物主义的头衔。
中国人历来不认可唯心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单方面将唯心主义打入资产阶级的阵营。其实客观唯心主义并非资产阶级独有,任何人都存在客观唯心思维,只是某些中国人还不愿接受罢了。
原因是你接受客观维心思维,就意味着你必须接受第三方意见,接受三权分立思想,这对于集权政治而言是坚决不能接受的。
因此,他们宁愿接受“格物致知”也不会接受“客观唯心”。
其实“客观唯心”非常好理解,比如医生医治病人,法官审判犯罪嫌疑人,足球裁判,调研员,调解员,司法鉴定,公安,审计等等,等等,都是在应用第三方客观唯心思维。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在应用着第三方思维,可是在中国就是得不到意识形态的认可,并且偷换概念的将其列入唯物思维之中,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思想概念。因为但凡是持唯物思维者都不重视人的存在,而是将人归纳入物质的范围。要知道凡是将人归属于物质的思想理论,都不重视生命的价值,而是视生命如草芥,一旦发生战争,杀戮争伐就如入无人之地。
这就是中国人自古就不重视生命价值的原因,也是每逢朝代更迭,必至大量人口伤亡的原因。
一个美国人遇到抢劫,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为了保命他会将身上所有财物交给对方,只要留下生命就可以了,那怕被劫得一丝不挂。但是在中国恰恰相反,中国人由于受唯物思想的教育根深蒂固,所以中国人如果遇到同样的抢劫,则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先保护好钱财,再说生命的问题。
到底是生命重要还是财物重要呢?恐怕不言而喻了。
钱财再多也没有人的生命重要,钱财失去了可以再创造,但人的生命失去了就永远回不来了。可见这种思想观念的转换是多么重要。
如果中国人狭义的封闭的“格物”思想观念得不到彻底转变,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惟物”思想将是下一次世界统一战争中消灭人类生命的最强的有生力量。
这也是美国人害怕朝鲜人的根本原因。
记住唯物思维是不珍惜生命的。
美国人霍姆斯说:“勿把信誉置于金钱中,要把金钱置于信誉里。”
英国作家菲尔丁告诫我们:“把金钱当作上帝,金钱就会象魔鬼一样整治你。”
西晋的鲁褒说:“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
也就是说人终究是人,人是有精神有思想的高等智慧型的动物。因此,人必须脱离物质性的低级趣味,上升到人类的高等智能中去,成为一个有人性思维的人,能够客观唯心的看待一切人事行为,不能唯物是为,唯钱是用。
正因为古代中国人的思维被限制在《周易》二元思维的框架中,导致中国人形成顽固的凡事物质优先的思维心理。
其实这世界是物质的,没毛病,不错,这个世界就是物质的,这个概念可以固化,也可以“格物”,但是你还要知道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生活积累,是所有人参与的结果。如果没有人类,哪来文化呢?一切都是浮云罢了。
为了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生存的更好,人类运用人类特有的智慧,付出艰辛的努力改造自然才得到文明的现实世界。
虽然说人类来到这个世界有偶然的成分,但也是必然的结果。
正是必然结果的存在,人类改造自然就是人类的必须思维,是人类智慧向高级发展的具体表现,而顺其自然的思维就显得那么低级与愚拙了。
顺其自然在低等动物中普遍应用,原因就是因为低等动物不具备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了生存只有无奈的接受自然现实,顺应自然了。
这一切正是《周易》的低级与愚昧之处。
二、注解周易第21卦,噬嗑卦(火雷噬嗑),离上震下。
噬嗑卦原文
噬嗑。亨。利用狱。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噬,嗂也。喙也。《说文》。嗑,多言也。《说文》“唠嗑”。利,利铦也。狱,确也。《说文》。狱,争罪曰狱,争财曰讼。《周礼·地官》。
注释:唠嗑时咬着嘴嘴唇。顺。利适宜裁判罪过。
初九爻辞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屦,履也。《说文》鞋。校,木囚也。从木,交声。《说文》。木底鞋。灭,尽也。《说文》。
注释:木底鞋覆盖了脚指头,无忧。
六二爻辞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注释:咬着皮肤覆盖了鼻子,无忧。
六三爻辞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注释:咬着腊肉,遇毒。有点小惋惜,但无忧。
九四爻辞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注释:咬着连骨的干肉,得了个金属箭头。如利铦地肯定很艰难。
六五爻辞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注释:咬着连骨的干肉,得了个黄金箭头。肯定得恶疮。但无忧。
上九爻辞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注释:为什么木底鞋覆盖了耳朵,就主凶灾呢?
这是一个唠嗑时咬着嘴唇来问卦的卦辞,并没有什么伟大意义,更不会刚柔相济。只是离上震下,火在木上燃,顺应天理而已。
这里有四句话总结。
火在木上燃顺天,
刚柔相济胡扯淡。
唠嗑咬着嘴唇了,
总没鞋底扇耳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