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经伦论
37337600000068

第68章 、寓动于顺

第二十四章、寓动于顺

一、

从上一章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后天八卦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停滞,这与上层建筑出现了思想分歧有关。

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历史,汉朝可谓中国集权制度的开端,但是汉朝是“郡国并立”的政治格局,这种格局是开放式的,是诸候制度和郡县制度并存的政体,郡主的权利与中央权利是交叉并行的模式,诸侯国制度有联邦制的类似点,处于封闭的集权制,与开放的联邦制之间的范围。

汉代初期政治上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较深,上层意识形态主张无为而治,制度上推行郡王与皇权并管制,社会制度郡县并存,共治国家。

由于诸侯国设置有一套与皇权并立的权利系统,诸侯国在发展经济、人文、军事、宗教等方面都有较为自由的空间,因此,当这种松散的联邦体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财富的积累,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中央集权政治有意思的权利冲击,这种威胁来自三元开放思想,也就是后天八卦所具备的多元开放原理。

汉朝最终爆发了七王之乱。

汉代之后中国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更是多国混战的时期,多种思想并存,仍然是以道家文化为主,儒家文化为辅的文化发展模式,但是由于道家文化有过多的缺陷,儒家文化又不足以支撑起整个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情况下,第三种思想在这一时期程虚而入了,就是两晋时期发展起来的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在南北朝以及唐代得到上层建筑的大力扶持,成为与道儒并存的三大思想,但是由于佛教的亲民路线,所以佛教始终也没有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成为主流文化。

汉朝亡于公元220年,至宋朝开国的公元960年,其间间隔了740年,其中唐朝统治289年是完整的大一统的国家,其余年四百多年都处于多国纷争的时代。但是唐朝的人文思想并不是儒家文化一统天下,唐朝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并存的国家。

唐代在意识形态上较为开放,国家制度既有沿袭,也有创新。

唐代启用的节度使制度,就是为了应对当时的时局发展起来的一种开放制度,是由大一统集权体制向下开放权力,朝廷将权利下放给地方,地方再下放给下级地方个人的制度。即在边境地方军镇设置政治、经济、军事全权的军政长官。

唐玄宗在其父的基础上设置著名的天宝十节度,这是造成地方政府摆脱中央朝廷控制,形成藩镇割据的根本原因。唐朝中后期直至宋朝建立,几百年间战争频繁的原因也是地方政权势力过大造成的结果。

可以说,古代中国从汉朝灭亡至宋朝建立的740年间,中国古代政府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统一的、思想扎实的,用于上层建筑的施政纲领。

这一时期是后天八卦应用与发展最辉煌的时期,这也是造成中国古典文化发展到宋代出现思想分歧的原因。

当中国古典文化发展到宋代时,由于中原地区长达近几个世纪的战乱,宋朝政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天下多国割据的局面。宋结束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但是没有实现大一统的集权天下,北方金、辽两国,地大势强,对宋国虎视眈眈,长期侵扰不断,内部因藩镇割据思想的残余没有死尽,内部起义战争不断。

又基于政治变法的失败,宋代的文人开始反思易经文化给中国人带来的思想混乱,以邵雍为首的宋代易学家们首先提出世道衰落论,认为人类文明发展到宋代已经进入衰退的阶段,只有寻找到新的思想才能引导中华文明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前进,最终《易经》在宋代文人中出现了研究方向上的变革,首先是以邵雍为首的易学者,提出对河图、洛书的重新认识,并重启“河图”(先天八卦)对于中国文化影响的研究,形成“先天八卦论”。

这就是邵雍的先天八卦论得到程朱肯定的原因。

这也是后天八卦至此停滞在宋代的原因。

但是邵雍以及程朱理学在宋代并没有得到上层建筑的认可,甚至有灭掉程朱理学的声音。

元代对《易经》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这与蒙古人的文化思想有关,侵略者在利用殖民地文化时是有思想障碍的,一是由于文化基因不同,二是由于文化层次不同。

事实上在古代,侵略者的思想文化往往落后于被侵略者的文化修养。

原因是在冷兵器时期,人类并不是完全依靠知识与修养,以及先进的武器为手段才当侵略者的,而是依靠单纯与勇敢,以及双方同有的长矛大刀硬邦邦地拼出来的。所以文化应用最广泛的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

因此,宋代研究出来的文化成果到明代才得以应用。

朱元璋在分析了中国古代遗存下来的所有思想之后,就选中了儒家文化与理学思想作为上层建筑的形而上,并加以推广,成为明朝王权的政治纲领。同时将儒学中的异己思想排挤出意识形态,以净化儒家文化和理学思想的纯洁性。朱元璋将孟子请出孔庙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可是,朱元璋大概意思不到,无论任何文化都有其利弊性,在你收紧一种思想意识形成封闭的意识形态的同时,你也关闭了另一扇开放的大门。

在你走上封闭的轨道之后,开放的列车同时也就停止于原地不动了。

为了确保王权的稳固,集权制的顺利实施,朱元璋最终选择了儒家文化中以先天八卦为理论基础的理学思想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纲领,用以统治下层民众,来结束因为开放的后天八卦思想造成的割据的制度,与战乱的社会。

并清除了倾向于后天八卦的孟子思想,用以巩固集权制度。

这就是后天八卦发展到宋代出现停滞,发展到明代被驱逐出意识形态,流落到民间,逐渐远离上层建筑,成为民众的一种算命文化的原因。

朱元璋在消除后天八卦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一点被当代一位伟人所效仿。

因此,消除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决非易事。

二、

上一章我说政治概念可以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这缘于人类的先天依赖心理,这种心理与自由心理是对等的,是随着肉体一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人类固有的人文意志,这种意志是人类固化了的组织意识,与自我意识一样存在于人类的灵魂深处。

如果说世界存在格局,那么这大概就是朱熹理学“格物致知”的来由。也是朱熹为什么要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要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批判的原因。

在古代,中国文化思想的源头是以物质的原始理性作为文化基础的文化思想,其核心思想是以物质为先导,惟物质是论,寻找物质产生的本原,这也是中国人产生阴阳五行论的原因。

最早期的中国人文鼻祖认为,这个世界分天地,天地分阴阳,阴阳含五行,五行组成物质世界。这种思想类同于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的“水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老子在《道德经》中明确了这一观点,但要落后于泰勒斯几百年。

中国人主张顺其自然就源于此。

正因为如此,中国人严重缺乏对人性独立的尊重,忽略了人类才是世界的主宰者这一事实,偏离以人为本,人才是改造世界的主体这一事实。

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源与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造就了中国人羊性文化的起源,中国人在不需要外来贸易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生存得金光灿烂。因此,中国人封闭自我并没有引发中国人思想上的反弹,反倒是心甘情愿的接受先天依赖心理的扩张,接受统治者的压制与封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欧洲,根本就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原因是临海与游牧更需要开放与自我,封闭与压制对他们而言就如同剥夺他们的生命,所以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远远大于文化自身。

近年来中国古典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抬头就与此有关,有无数的中国人在臆想着改造中国古典文化,重现古代中国辉煌的文化历程。可是不要忘记了,当今世界已经不是十九世纪前的世界,十九世纪之前由于交通的限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有限,甚至是限制往来,但是今天不同了,今天的世界,类同于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今的中国类似于当时的齐国。

齐国富饶天下知,最终也没有逃脱被秦国统一的结局。

现在看,中国人当务之急的不是重现辉煌,而是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以期在世界争霸中不至于受到伤害,像齐国一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确保制下之民免受战争伤害。

三、

“美国政治学家白鲁恂(LucianPye)有一句名言:近代中国依然是“一个自诩为民族国家的文明社会“。支撑传统中国这一世界秩序的妄自尊大的观念一直延续到近代。”(基辛格:论中国。)中国人形成这种自尊感的原因就来源于中国人对自然法则的认识,来源于中国人的直观理性认识。

中国人普遍认可物质存在理性法则,存在先天定数,也就是“格物致知”,凡事以理服人,以事压人,形成先物后人的思想。

这就形成了在古代战争中,凡是中国人发动的战争都是以毁灭生命为代价的战争,也就是说中国人一旦发动战争是不惜牺牲生命的,战争的目的是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只求战争胜败为标准的战争,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二元思维的可怕性。

因此,当代中国人必须走出二元结构的思维陷井,摆脱理性的机械式的思维模式,向人性化的思维界面过度,达到以人为本的人性思维的思想标准,及思维方法。

中国当代科学发展突飞猛进,但是文化思想却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甚至有倒退的迹象,这不免让人担忧。

中国当代一位伟人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建国后坚定的迈出了破除中国古代旧文化思想的步伐,他的作为很多中国人不理解,即便是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这是错误的,可是当过了一定时间之后,回过来看历史时,你才能知道这个人是多么伟大,多么高远。

再过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之后,回过头来看中国,当今中国人所拥有的一切皆受益于这位伟人。因为是他清除了你思想中陈旧的包袱,给你轻装上阵的机会,才能有你今天得到的辉煌业绩。

但是还是应该看到伟人虽然作出了巨大努力,中国并没有摆脱二元思维的束缚,只是从一个模式跳入另一个模式而已。

因为真正的共和政体是多数人照顾少数人的利益的体制,而不是以少数人为统治者施政多数人利益的政体。

在共和政体下,即要有二权分制,也要有三权分立,更要有四权互衡,最终实现五权循环监督的政治格局。

只有这样人类文明才能真正实现民主、集中、自由的文明社会,实现大同。

四、

为什么说唯物论不能战胜唯心论,最终孔子臆想的“天人合一”,及康德所臆想的唯物天下会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呢?

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是谁创造了文化?又是谁产生了世界文明?

不用说是人类。除了人类,任何一种物种也无法达到人类的高度,无法拥有人类的智慧,更无法达到人类的爱心境界。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类才是世界文明的缔造者,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人事行为皆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先,以人先事后为原则。而不可以事先人后为原则。

以意识在前,物质在后为最终原则,而不能以物质在先,意识在后为原则。

这是这个世界是人类世界最起码的标准!

没有人类,这个世界一切皆是废墟,茫茫星辰,毫无意义。

这就是唯物论最终也无法战胜唯心论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们知道唯物论是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的学问,唯心论是意识在先,物质在后的学问。

就这个世界而言,无论世界发展到何种状态,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应该是意识在先,物质在后的世界。

因为你没有人类意识,何来人类文明,没有人类文明,何来人类政治、人文、宗教意识呢?

如果世界只有物质,或物质在先,那么世界上的一切有生命的物种皆是物质的附属品,受制于物质左右,物质主宰世界,生命没有价值取向,就必然是顺应自然的世界,因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只是低级动物,只是行尸走肉,何来文化、文明、社会、国家呢?

如果这个世界是物质主宰意识的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智慧加爱心的人类。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仍然处于混沌未明的阶段,自然就不存在人类文明,如此的世界必然是顺其自然的世界,世界万物皆未开化,形如动物,只求生存,何谈唯物、唯心呢?又何谈政治、人文、宗教呢?

然而事实是,这个物质世界,自从有了人类,人类智慧的提升促使人类开始改造世界,创造文明,从这一时刻起,这个世界就不再是唯物世界了。

由于人类智慧的提升,人类开始主宰这个世界,从这一刻起,这个世界就是以人类为主宰的唯心世界了。

道理就这么简单,往往高深冰冷的思想概念其实就是很简单的逻辑思维。

因此,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人事行为必须遵循以人为先的原则,先人后事,先人后物。人不是低级动物,更不是行尸走肉,人是有自我意志的人,人会用自我意志改造世界,创造人生。

这也是为什么持唯物论的古代东方文化主张“顺其自然”,而持唯心论的西方文化主张“改造自然”的原因。因为只有主张“顺其自然”,才可以视下民如草芥,愚弄人民,统治民众,将“顺天理,灭人欲”贯彻到民众中去。

从这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上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持唯心论者处处以人为先,在处理人、事、法、理上首先考虑到的是人,而将事、法、理置于人之后。

你如果深入的了解西方的法律,你会发现,西方人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皆是以人为先而制定的。

但东方人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则恰恰相反,东方人制定法律、政策皆是以事、法、理为先,而将人置于事、法、理之后的。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区别。

最终这个世界是从属于西方信仰,还是从属于东方思想,大家会慢慢明白的。

中国人应该清醒了,这个世界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人类的心灵问题,道德问题,法律问题,宗教问题,政治问题,人文问题。这些问题和人息息相关,惟人事为,唯心可为,唯有人类才是一切事物的核心,没有人一切树木、石头和星辰皆为废墟,没有任何价值。

这正是东方文明落后于西方文明的根源,忽略人存在的重要意义,任何文化都会走上死亡之路,无论你曾经多么辉煌,原因只是一句话:这个世界是人类世界,没有人类何来人类文明?!没有人类文明何来政治、人文、宗教呢?!

五、周易第24卦,复卦(地雷复),坤上震下。

复卦原文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复,往来也。从彳,复声。《说文》案:《说文》无“复”字。疾,病也。《说文》。

注释:往来,通顺。出入无疾,朋来无忧。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小往。

初九爻辞

初九。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注释:不远行,肯定不存在后悔,一定吉。

六二爻辞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注释:停止往来,吉。

六三爻辞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注释:频繁往来,如磨刀刃,无忧。

六四爻辞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注释:行至中途,独自往来。

六五爻辞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注释:磨磨蹭蹭的往来,无悔。

上六爻辞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眚,目病生翳也。《说文》。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注释:迷失往来方向,凶,有灾祸,目生疔疾。用兵征伐,终有大败,以至于影响到国君,此后十年不敢发动战争。

这一卦没有大的意义,只是告诫你往来往复,量力而行,不可带疾征伐,徒劳无功,又殃及池鱼,危害他人。

这里有四句话作总结。

寓动于顺好复行,

量力而攻无大功。

王师未动先查疾,

免至十年不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