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春夏秋冬你
37341400000013

第13章 月满青城

青城山其实除了它厚重的文化底蕴外,我觉得其风景很是平凡,无非山水草树,阶栏桥亭,与前次的天意谷相比,青城给我个人感觉似乎还要逊色几分,或许是季节原因,亦或是心境罢。不过按两者所表达的氛围来,我更喜欢青城的幽,再而是天意谷的阔。

天意谷更多充满了诗意和雄壮,万壑争流不休,苍松翠柏,绝壁悬崖,千丈银河,空谷幽兰,峭壁娇花;相比之下的青城山,更多的是一个“野”字,树是野的,石是野的,水也是野的,野在它的原始,幽苔密布,雨露含青,仿佛从未有人来过,指染其中声色。或许是天气的原因,天意谷是夏天,青城山是秋天。天意谷的夏天仿佛鸳鸯锅般,一段烈日焦灼,一段却又飒爽凉风;青城山的秋天,阴雨潮湿满地寒,即使登上陡峭高山,却也没有一滴热汗,湿透了的只是冰凉的冷汗。还有水,当是有山则有水,天意谷的水含矿量特别之高,手捧一口,满满的全是涩,所以那里的水是碧绿的,就像是大自然的染料,流泻于山谷溪间,其声色汹涌,不乏聩耳;而青城山的水则十分清澈,以至水深十丈可见底,其声色也是小桥流水,婉转优雅。所谓山水皆寒,而青城却要寒上三分。再有便是两者的道路之别了,天意谷是一条单道,从入口一路走去穿梭于石崖洞壁之间,道路相对平缓,几无险恶,除终点处有一天梯援崖而上,恐高者多有余悸;而青城后山则是双道,这样避免了来回往返的重景,路线是环形椭圆路。其路多坎坷,道路远而险,护栏略少,孤路无援,岔路多逢,有道是路不同岔路逢,它的路多了一些禅道之义,下山即上山,上山即下山,令人费解,然上则陡若攀梯,下则悬若垂绳。其路阶杂然无序,且滑且倾,故更险。

青城乃是道教发祥之地,道家名山,其幽自然。然其幽更多的在接近山顶之处,或许是其道漫路远,当凌者少,亦或许是其静肃庄严,虔诚者多。我等共六人,只一人为我所熟识的良友,伊可算女中豪杰,一马当前,遥遥领先,我自信步尾随,独我两人率先当凌绝顶,凭栏处,虽揽众山小;回头望,却一山还比一山高。两人相与并列同行,轻松畅谈,欢愉之致,或遇路险,执手相扶,遇贩水乔商,购以相赠,契合言语推心置腹,影形流嵌于山林小道之间,自由脱俗,仿佛独占却万眼风云幽静山林。相行忘时,不觉天色突变,方顾及后行四友,通信催促。两人遇一亭台而坐,伊觉小饿,便贵买山林小贩之玉米。关于景区的商贩亦风趣多然,常言道是山高水长,果然有异曲同工之妙,越往高处走,所售之水食亦呈阶梯之价,山脚仅需两元,而登至顶,同物皆贵涨为五元。幸能在途中偶遇一送货老翁,方细解其中缘由。那老翁估计已过花甲,其亦背负过首货物,执一竹仗,翻山越岭,步履毫不逊色于我青年,岁月难掩其矫健。盖所提之价皆为老翁跋涉之艰辛,思思便无怨言。在亭与伊相坐浅谈,我无不叹怀,伊好学之渴望令人赞叹不已,令我无不自惭形秽,伊旅途在外仍不忘日常学习计划,抽闲取书而记。我愧怀往昔无所事事,实有失正真之大学,激勉之下,我便暗暗决心,日后切记勿费年华!相谈之时,我贸然提出,乘坐缆车下山,可伊犹豫,既是登山远游,当有始有终,既以步行来,当以步行归。我终妥协,等数时终待满六人速速下山,求车,劳返,分别之际,仍恋恋不舍,相送车站,挥手自兹去。而后,复又一人,独行孤往,猛然举头,巧见满月阑珊,月光清暖,双腿瑟瑟,两目微波——清寒。

今日中秋月圆,舟车劳顿,亏足一日,但也不虚此行。幸能从一良友处,颇受感悟,或深浅人生,或冷热世俗,虽不可夸以为醍醐灌顶,但略尤使我幡然体悟,自领真理,不可深透,透则不以为真。但理是中秋满月不得不续诗一首,以感四季轮回又是秋,百感交集多是愁:

烟锁池塘柳,

月开故园楼,

欲问君何处?

思念满寒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