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是这样的,上周有几个数据我觉得有问题,就跟合约部的人核对,结果打了半天电话也没人接。"任霞顿了顿,接着说:"周末我本来说在家先把整体弄出来再修改,结果家里的电脑不争气,死机了,可能是主板烧了。所以,……"
经理打断了她:"我不想听你解释,这次是死机,上次是停电,上上次是你大姨妈突然来北京……行了,你赶紧弄去吧,中午之前必须给我。"
就在这时,经理的手机响了。他犹豫了一下,向大家做了一个别出声的手势,接了电话:"喂,赵总,你好,你好!实在不好意思,我这几天都在外地出差,得过几天才能回北京。等我回去了,就跟你联系。"
众人面面相觑。
职场借口,无处不在,蹩脚的解释每一刻都在发生。
团队工作进展不顺利是因为"我很难和他合作"。
完不成任务是因为"这个工作难度太大了"。
工作不负责任是因为"这件事跟我没关系"。
任务失败是因为"不是我不努力,是对手太强"。
效率低下是因为"我手头的事情实在太多,也没人帮一把" 。
忘了参加会议是因为"事先没人告诉我"。
……
在我们的工作中,不论时间、地点、场合,只要一出现问题,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寻找各种貌似合理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
研究者表示,找借口的人可能有难言之隐,或是做错了事情,或是想推卸责任,或是想拒绝他人,或是想挤压对手,但大部分都是为了避免惩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竞争越是激烈的地方,越容易滋生借口。
从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角度分析,人们是像学习其他行为一样,逐渐学会找借口骗人的。犯了错误或为了推卸责任而找借口的人会发现,在欺骗上司或同事的时候,不仅不会遭到惩罚和训斥,反而会得到同情甚至优待。如此一来,得找借口骗人的行为就会持续出现,并且泛化到更多场合。
同时,人们也能通过观察榜样的欺骗行为来学习找借口。当你看到身边的人因为找借口而躲过惩罚或获得同情时,就明白了借口的好处。满嘴借口的同事或上司给你起到了强有力的榜样作用,使你知道,骗人往往是有用的。
于是,很多人就会这样认为:借口如此有用,为何不用?
当不想做什么的时候,找个借口,既可以解放自己,又不得罪对方;当做错了什么的时候,找个借口,既可以逃脱责任,又保护了自我形象。
借口可以将事情往有利于己的方向推进,有个合适的借口,显得情有可原,事出有因,即便酿成错误,要接受惩罚,也兴许能得到从轻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