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彻大悟
3742600000020

第20章 佛前挑灯——点燃生命的铜灯(8)

先贤圣杰,从官场利禄之中退下,是为了再待机缘;能人异士隐居山林,是为了等待圣明仁君。有的人“韬光养晦”,有的人等待“应世机缘”,多少有德饱学之士都深谙“进步哪有退步高”的道理。

春秋时期,楚王的三子季礼,因为贤能,父王要传位于他,而他谦让说,上有长兄,应该由长兄继位。长兄去世以后,因其贤能,国中大臣又再举荐他为王,他说还有次兄;次兄去世以后,全国人民又一致推举,希望他能出来领导全国。他说“父死子继”,应该由故世的先王之子继任王位,故而仍然退而不就,所以后来在历史上留下贤能之名。可见退让不是没有未来,退让之后往往在另一方面更有所得。

三国时代,刘备知道太子刘禅无能,要诸葛亮取而代之,但诸葛亮因谦让,反而在历史上留下忠臣之名。春秋时期,周公辅佐成王,虽是长辈,却一直以臣下自居,所以能成周公的圣名美誉。

此皆证明,退让不是牺牲,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时以退为进,更能成功。

以退为进,是人生处世的最高哲理。人生追求的是圆满自在,只知道前进不懂得后退的人生,它的世界只有一半;懂得“以退为进”的哲理,反而可以将我们的人生提升到拥有完整的世界。

后退,并不是畏缩不前,也不是消极厌世,后退充满着谦逊忍让、积极进取的精神。

人生的前面只有半个世界,你回过头来,后面还有半个世界,所以前进不一定是好的,后退也不一定不好。人的一生,应该能进能退,进退自如。你只知道向前,碰壁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你只知道退后,后面有个悬崖、陷坑,你该怎么办呢?破冰之后,冒险前进,你该进;退守防线,以保大局,你该退;在功名富贵场中,在感情、金钱、人事中,“应进则进,应退则退”,一个人能够通情达理,自然也会进退有序。

后退和前进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你面朝何方,而在于目标所在的位置在哪里。面向目标,也可能会越走越远;背向目标,也可能会越走越近。当旁观者无法确定你的目标的时候,他所说的后退和前进就没有了意义,一切的一切,只在于你自己。

有一位禅师曾经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成熟的稻子,头是俯伏在地面的,我们要想认识真理,就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

人生旅途,不可能都是平坦前进;人生成就,不可能都是直线上升。有时上坡有时下坡,有时潮起有时潮落,有时前进有时后退,这些都是必然的。

走上坡路,需要付出拼博和奋力,虽然享受成就,听到掌声、赞美声,但是难于听到真诚的声音;走下坡路,更有时间宁静思索,更能感受人生苦甜酸咸涩,更能体会人生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总是避免不了磕磕绊绊,产生矛盾后如果能及时化解,彼此就能相安无事;如果双方都耿耿于怀,势必会使矛盾激化,彼此处于尴尬的境地。如果非要较劲,很容易导致朋友反目,亲戚成仇,夫妻分手,同事变成陌路,你说值得不值得?

人们都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不妨这样认为:吃亏就是占便宜,因为吃一堑,长一智。只有经过吃亏的教训,你才能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渐完美,逐渐高大。印光大师曾经说过:“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教导我们怎样做人。如果你能“吾日三省吾身”,那么,你就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圣者了。

因此,忍让和退步从一种高级境界去衡量,显然是进步!

退后是为了跳得更远,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放下手里的东西容易,但是放下心里的东西很难。忍让就是将你所执着的东西放下,放开别人,更放开自己,退一步后天空会更加辽阔。

抛百般凡心欲念,获万种正道解脱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参禅学道的同参,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想想自己实在没有资格学禅,既不幽默,又无灵巧,始终不能入门,心想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于是道岫就打点二斤半的衣单,计划远行。临走时便到法堂去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道:“老师!学僧辜负您的慈悲,自从皈投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对禅仍是一点领悟没有。我实在不是学禅的根器,今向您老辞行,我将云游他去。”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地问道:“哦!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到别处就可以觉悟吗?”

道岫诚恳地再禀告道:“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进于道业上的修持,我用功就是因缘不合。反观同参的道友们一个个都契机地回归根源,目前在我心的深处,萌发一股倦怠感,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广圄禅师听后开示道:“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学不来也急不得的。别人有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是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道:“老师!您不知道,我跟同参们一比,立刻就有小麻雀比于大鹏鸟的惭愧。”

广圄禅师装着不解似地问道:“怎么样的大?怎么样的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只囿于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

广圄禅师意味深长地问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它已经飞越生死了吗?”

道岫禅僧听后默默不语,若有所悟。

谚云:“人比人,气死人。”比较、计较,这是烦恼的来源,怎能参禅悟道呢?大鹏鸟一展翅千八百里,但不能飞越生死大海。小麻雀与大鹏鸟在比较上有慢快、有迟速,但禅要从平等自性中流出,所以道岫禅僧一旦除去比较、计较,回归到平等自性中来,就能有所悟了。

记得以前曾经读过一本书,是讲成功学的,其中有一条法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而非对手。

走钢丝穿越峡谷的杂技演员有一个技巧:“走钢丝时,并不是刻板地僵硬不动,为了保持平衡,身体总是轻轻地摇摆和弯曲,但有一点是不变的,脚趾朝一个方向移动,向着眼睛盯着的目标—钢丝的另一头,前进!”正如良马在奔跑时,总是要被戴上眼罩,这样,它的目光就会保持直视,而不受其他马匹和事物的影响,只会按照自己的跑道向前跑!

这就是成功最基本的法则—专注于目标而非其他。高手出招,一定是倾注精力于自己所欲取的目标上,而非竞争对手身上!

发明大王爱迪生有位助手叫艾德温·巴纳斯,当他第一次来到爱迪生的实验室应聘助手时,看上去就像个流浪汉。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爱迪生还是收下了他。

成为发明大王的助手,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巴纳斯并不满足于这一点。

从他为爱迪生工作的第一天起,他便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成为爱迪生的事业合伙人。在整整五年的时间里,他的这一目标从未改变,所以他从未曾分心于其他的竞争者,而是将所有的精力用于实现这个目标。

在别人眼里,他只是发明大王身边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然而在他自己的心中,他已经是爱迪生的合伙人了。他便以合伙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从助手的角色慢慢成长为在爱迪生的产业中发挥愈来愈重要作用的人。

多年以后,巴纳斯终于成了爱迪生的合伙人,他的目标实现了。

然而太多的企业和人生却因为违背了这个基本的法则而失败!

太多的人因为顾忌别人而不敢大胆行动:别人会怎么想?我万一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笑话我呢?这些人,是专注于第三者而非自己真正欲达的目标!

你喜欢一位姑娘,由于担心追求失败而被别人笑话,或担心竞争者太强而不敢采取行动,你专注于失败后的尴尬,而忘了你要做的只是全力以赴获得那位姑娘的认同!

实际上,只要你专注于你心仪的姑娘,先不考虑其他追求者如何,也不关注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看,你勇敢地告诉那位姑娘你爱她,请求她嫁给你!那么你会得到怎样的反应呢?

那位姑娘会有三种回应:明确同意;明确不同意;态度不明朗—双方相处看看再定!无论如何,你至少有一半的成功概率!

专注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智慧。也许你专注一阵子容易,但是专注一辈子并非易事。

因专注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例如黄鸣专注于太阳能成功了,牛根生专注于牛奶成功了,俞敏洪专注于英语成功了……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对某一行业的执著、坚持。

一位名叫斯蒂芬·茨威格的奥地利诗人很年轻,却已出版了两部诗集,好评如潮。但在茨威格的内心深处,他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一次,在朋友的介绍下,茨威格结识了罗丹,并在他的邀请下去参观罗丹的工作室。他到达罗丹工作室的时候,罗丹正在雕塑一尊女子半身像。

在茨威格看来,这是一部已经完成的杰作。两人简单寒暄了几句,罗丹的目光就落在了这尊雕像上。他审视了一会儿,喃喃自语说:“那肩膀上的线条仍嫌太硬……”他向茨威格说了声“对不起”,就拿起了自己的雕刻刀,在塑像上轻轻拂过,人体顿时发出更细腻的光泽。

罗丹不停地修改着自己的作品,显然,他已经沉浸于自己的创作中,忽略了茨威格的存在。

罗丹直到觉得作品终于完成之后,才想起茨威格来,赶忙道歉:“对不起,先生,我忘了您在这儿了……”与罗丹的那次会面,令茨威格永生不忘,他在自己的一篇隽永小品《成功的秘决》里记述了这件事。

他回忆道:“如此持续了半小时、一小时,罗丹没对我说过一句话。除了创造他完美的塑像之外,他把一切都忘记了。似乎天地间只存在这个活儿,如同上帝创世的第一天那样……一个人居然可以彻底忘记整个世界的存在,这使我得到前所未有的感动。在这一小时里,我把握住了一切艺术、一切事业成功的奥秘—专注,把我们容易分散的意志贯注于一点上,集中所有的力量完成它,无论它是大是小……”这次颇具教育意义的会面,对茨威格的事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开始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和传记文学的创作。

最终,茨威格写下了《象棋的故事》、《心灵的焦灼》、《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名著,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

罗丹有句名言:“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镜。”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你不要管别人在说什么,在做什么,或者得到了什么,你只需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就一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之一,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吧,因为我们一辈子拥有的时间不是无限的,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也不是无限的!

一样的事情,一千个人来做会有一千种结果。原因何在?因为心不同。至诚的心,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剑,能够斩断种种障碍。

心死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无志气不上进的人,哪怕小小的事情都做不成。只要我们肯努力,世间就没有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