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自己理财
3743100000006

第6章 投资观念篇——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5)

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有可能面临的风险主要分为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两种。其中,市场风险指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包括权益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商品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类风险与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财政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政局的变化、汇率的波动、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动等因素息息相关,是无法消除的。

而非市场风险是指与整个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它是某一企业或某一个行业特有的那部分风险。例如,管理能力、劳工问题、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对于证券收益的影响。这类风险与整个市场的波动无关,投资者可以通过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来抵消这种风险。

面对这些风险,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规避和应对呢?简单地说,就是需要投资者理性投资。要做到理性投资,我们首先要从投资者自身出发,评估其风险承受水平。

首先是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具体可以从投资者的年龄、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家庭负担、置产状况等方面估算。通常来说,退休家庭、老年层次的家庭和中低收入人群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差,适宜做一些低风险产品配置;而单身白领和中高收入家庭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尝试投资高风险理财产品。

其次是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态度。投资者可以依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对可接受的本金损失程度以及理财产品的整体市场走势做出一个预测,以次来选择理财产品。投资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市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理性分析。

另外,长期投资是永远的法则。风险补偿一般要在相对长的时间才会在市场体现出来。在国外,股票如果投资10年,亏钱概率为2%,也就是有98%的机会赚钱;如果投资15年,亏钱的几率几乎为零。我国近年来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果持有股票的时间只有一年,投资收益率亏损的比例为46%;如果持有3年,亏损的概率不到11%;如果坚持持有5年,投资收益率为负的概率就很低了。由此可见,理财是长期的行为,以长期投资的心态对待理财产品,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最后,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多项产品既可规避风险,又能将风险降低和分散开去,不至于在风险来时,死在一棵树上。

读者互动:

问:投资有风险,把钱放在银行里又会随着通货膨胀慢慢贬值,与其这样,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呢?

答:由于特定的时代使然,“80后”仿佛在一夜之间登上社会的舞台,成为家庭里的顶梁柱。如果不去理财,常用明天的钱进行今天的消费,将很难应付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故。因此,“80后”应该把投资变成一种习惯,少去一次同学聚会或者少买一双皮鞋,将攒下的钱做投资,长期坚持,产出的比例是非常惊人的。

“80后”投资理财应走出三大误区

目前,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开始踏入职场,在国外超前消费的观念引导下,“80后”们经常有很多疑问:钱不够花怎么办?自己究竟需不需要理财?如何理财?没钱怎么理财?对此,理财专家建议,“80后”应走出三大投资理财误区,尽早学会投资理财。

误区一:没财可理

有很多人坚持认为“理财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有钱才有资格谈理财”。如果真有这种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1000万有1000万的投资方式,1000元同样有1000元的理财方法。在芸芸众生中,真正的有钱人毕竟只是少数,而中产阶层工薪族、中下阶层百姓仍占绝大多数。有钱人可以通过理财将自己的财富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普通工薪阶层同样可以通过理财“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实现自己的梦想。

“没财可理”永远只是理财的挡箭牌,其实哪怕每月仅从你的薪水里拿出10%的资金,在银行开立一个零存整取的账户,20年后本金加上利息,绝对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理财不分先后,不分年龄,不管你是穷是富,只要你有收入就应尝试理财。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要做到科学地理财,就能事半功倍,不断给自己的财富大厦添砖加瓦,轻松享受人生。

误区二:不需要理财

有些人认为,尽管自己并不精通理财,但是也不会每月都把钱花光,有时还能剩出些钱,因此不需要理财。还有些人认为,自己现在的工资不低,足够自己开销,另外,父母还能给自己强有力的支持,因此也不需要理财。

李梅今年27岁,在某公司做大客户经理,工作四年,年收入能达到15万元以上。自己买了一辆车,每天开车上下班,平时消费很高,从来不在家做饭,穿戴的基本都是名牌,晚上有空就去三里屯或是后海的酒吧消费。李梅一直认为,像她这样的情况根本没必要理财。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家突然打来电话,李梅的母亲得了肺癌,要做手术,手术费一下子就要十几万。家里认为李梅的收入这么高,应该能承担这笔费用。这下李梅傻眼了,平常花钱如流水,等到真有急用的时候,却没钱了。可是没钱母亲的病也得治啊,李梅只好像身边的朋友求助,东拼西凑总算把救命钱给拿出来了。朋友们都很奇怪,李梅收入这么高,工作都四年了,怎么连十几万都拿不出来。她的钱都哪去了?李梅很惭愧,从此之后,再也不敢乱花钱了,慢慢开始学习理财。

李梅的事例告诉我们,无论你现在是否有钱,那都是相对的。正所谓“穷不扎根,富不过三代”,没有永远的穷人,也没有永远的富人。也许10年前你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有钱的人,但如果10年后你所拥有的财富仍然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上,甚至在此基础上有所消耗,那么,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跨入穷人行列了。

对于“80后”来说更是如此,也许你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比较乐观,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能保证现在的一切永远不会改变吗?你能保证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吗?或者你在不久的将来买了车、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孩子,每个月必须要到银行缴纳按揭款、必须为孩子储备丰厚的教育基金的时候,还能像现在一样宽裕吗?所以说,只有早一步投资、理财,才能使自己的生活真正的无忧。

误区三:会理财不如会挣钱

相信很多“80后”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觉得自己学历高,工作好,收入不错,不会理财也无所谓,节流还不如开源。乍一听,好像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挺好,既有钱花,也不用费心理财。但是这种看似随性的生活是因为没有遇到不可预期的风险。一旦遇到了,我们就会发现,目前的这种“自由”是有代价的。

今年28岁的王皓在一家房地产公司担任客户经理,业绩好时年薪加分红能在十五万左右,业绩一般时也能保证十万左右的收入。这在同龄人中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看着银行里的存款一个月比一个月高,王皓很是得意,觉得周围的同事今天聊保险、明天又选基金,真是浪费时间。自己的收入这么高,全部存在银行里,既安全又省心。

然而,王皓在一次驾车游玩时不小心伤了腿,需要手术治疗,并卧床几个月。这下子,手术费、住院费、生活费加起来要十几万,王皓所有的存款也不过七八万而已,而且因为需要卧床休养几个月,收入大受影响。没有办法,王皓只好去借,东拼西凑总算把救命钱给拿出来了,算是救了急。

此时的王皓追悔莫及,本来花几千块钱办个保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不仅自己之前的储蓄被一笔勾销,还成了“负翁”。他从这件事上长了记性,开始学习保险及各种理财手段,为自己规划一个稳定的未来。

王皓的故事并不是个例,类似的事件我们也经常可以在报纸上见到。比如,年收入几十万的白领因为一场重病而倾家荡产,被打入社会底层的故事屡见不鲜。因此,对一些高收入的年轻朋友而言,理财是同样重要的。

读者互动:

问:我是个刚刚成家的“80后”,由于以后家里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我始终认为家财求稳可以不看收益,这种观点对吗?

答:我国女性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不喜欢冒险,她们的理财渠道多以银行储蓄为主。这种理财方式虽然相对稳妥,但是现在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存在银行里的钱弄不好就会“贬值”。因此在新形势下,女性们应更新观念,转变只求稳定不看收益的传统理财观念,积极寻求既相对稳妥、收益又高的多样化投资渠道,最大限度地增加家庭的理财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