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3744500000004

第4章 是谁毁了他

孙国彦

上世纪80年代末,8岁的美国男孩麦考利·卡尔金因成功主演影片《小鬼当家》而红遍全球,成为震惊世界影坛的“超级童星”。《小鬼当家》为福克斯公司带来了8亿多美元的巨额票房收入,并且由于它的影响,续集一拍再拍。它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因为当时的好莱坞电影市场正处于萧条时期,它的巨大成功不啻于一剂强心针,使一度低迷的电影市场重新焕发出生机。麦考利无疑成了好莱坞电影救市的福星,被众人捧为“小国王”、“小上帝”。一时间,他成了制片人拼命追逐的目标,成了千万美国家庭艳羡的对象。

可他毕竟只是个孩子。在名利的侵蚀下,在众人的吹捧、娇惯和放纵下,可怜的孩子渐渐迷失了自我,变得任性、自负,以自我为中心,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失去了可贵的童真,小小年纪就开始时不时耍“大明星”派头。可人们仍一如既往地宠着他、惯着他,谁也不敢得罪他这个“会下金蛋的雏鸡”。

此时,若有人能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相信麦考利会在电影表演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而最有资格,也最有责任教导他的莫过于他的父母。那么他的父母此刻正在干什么呢?很不幸,父亲敏锐地嗅出了他身上蕴含的巨大价值,认定他是一棵摇钱树,一台印钞机,于是开始对他的价值实施开发。他们以代理人的身份牢牢控制着儿子,拿儿子当筹砝,不断地与制片商讨价还价。为满足日益膨胀的贪欲,他甚至不惜以拒演来威胁福克斯公司。

他们的如意算盘打对了,从儿子身上捞到了巨额财富,仅后来并不叫座的《好儿子》一部影片便给他们带来了800万美元的利润。但与此俱来的是,金钱的腐蚀作用也在这时凸显出来,原本患难与共的夫妻感情出现了裂痕,原本清贫而幸福的家庭也因金钱的作怪而没了笑声,终日吵闹不休。在麦考利15岁时,同床异梦的父母终于分道扬镳,并且,他们为了争夺对麦考利的监护权和他名下的财产,开始了马拉松式的诉讼战。

教育的缺失、家庭的变故使麦考利变成了一只没线的风筝。他愈加放纵自己,旷课、抽烟、酗酒、挥霍,甚至还因藏毒受到法院起诉,拍起片来无精打采,全没了往日的那种灵性,在后来出演的几部电影中表现均不佳,票房直线下降,他也因此被冠以“票房毒药”的绰号。制片商大为不满,逐渐对他失去了兴趣,再加上早就对他父亲的贪婪深恶痛绝,福克斯决定放弃他;曾经为他痴狂的影迷也对他彻底失望,纷纷离他而去。这个昔日的宠儿终于被人们抛弃——颗曾经闪耀璀璨光芒的超级童星陨落了。

心灵智语

从“超级童星”到“票房毒药”,再到被福克斯公司扫地出门,麦考利的结局可悲可叹。是谁毁了他?是父母、电影市场,还是名利、金钱?简单地归咎任何一方都未免片面,归根结底,人们对金钱和名利的贪欲是酿成这一悲剧的祸根,而麦考利只是人们在这个名利场的角逐中的一个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