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3744500000046

第46章 给太后的礼物

姜钦峰

清末,李鸿章为挽危局,大搞洋务运动,操练新军,兴办实业。在向洋人学习的过程中,李鸿章渐渐意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既有运兵之便,又可开矿运煤,筹集军费。然而,当他建议清政府修建铁路时,却遭到满朝文武的坚决反对,理由大得吓人,这个庞然大物跑起来轰隆作响,会震动龙脉!

早在1880年,李鸿章就瞒着清政府修建了唐胥铁路,它只有11公里长,当时向上谎称是马路。铁路建成通车,再也瞒不住了,消息传到京城,顿时哗然。朝廷里的那帮老顽固无比震惊,感到骇人听闻,连忙上书弹劾。清政府最终以“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为由,下令禁止使用机车。火车不准用车头,煤挖出来总得运出去,无奈之下,人们只好改用驴马来拉车厢。唐胥铁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马路”。

李鸿章遭此打击,并未气馁,仍在据理力争。数年后,他又向清政府提出,修建津通铁路。大学士徐桐等人痛心疾首,随即联名上书,抬出“祖宗成法”极力阻挠。徐桐是科举进士出身,此人身为朝廷大员,只知道八股文章,竟然不相信世界上有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当这两国打到家门口时,他还说:“法国和英国常常来讨利益,连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所以随便胡诌出两个国名!”晚清官场的腐朽,由此可见一斑。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在顽固派的重重阻挠下,李鸿章孤掌难鸣,处境着实让人同情。但他决心未变,深知和那帮老顽固永远纠缠不清,铁路能否修建,关键还要看顶头上司慈禧太后的态度,只要老佛爷肯发话,自然无人再敢反对。可是,慈禧本来就是老顽固们的头子,比起那帮大臣的愚昧无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何才能说服这个专横的女人呢?李鸿章为此伤透了脑筋,深思熟虑后,他给慈禧精心准备了一份大礼。

李鸿章首先请法国人打造了6节精美的火车车厢,然后运到天津码头,再走水路抵达北京。在此之前,他已命人在西苑铺好了一段“迷你”铁路,全长只有3华里。准备就绪,李鸿章奏请慈禧“亲试火车之便”。慈禧从未坐过火车,心中好奇,欣然前往。考虑到慈禧讨厌蒸汽机发出的巨大响声,因此这列火车只有车厢,没有车头,必须靠人力牵引。继“马拉火车”之后,不可思议的一幕又出现了:一群太监在前面高举黄幡,齐心协力拉动火车,车轮缓缓向前滚动。慈禧坐在豪华车厢里,稳稳当当,既感新鲜又觉舒适无比,不由得心花怒放。

有了这次亲身体验,慈禧对火车顿生好感,想法大变,终于同意了修建津通铁路。为了说服慈禧,李鸿章可谓煞费苦心,这种啼笑皆非的事情,也只能发生在那个荒诞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但是李鸿章遇到的苦恼,即使放到现在,恐怕仍有不少人会心生同感。

职场中常有人抱怨,我的创意那么好,为何总得不到上司采纳?然后哀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把所有责任都归罪于上司的无知。平心而论,人家既然能做你的上司,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上司不可能是全才,更不是神仙,有缺点或认识不足,实属稀松平常。怨天怨地不如怨自己,何不扪心自问,找找自己的原因,为什么我没有办法说服上司?

心灵智语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总是觉得耳朵不可靠,而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就算你磨破嘴皮,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又能如何,谁会相信?老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不如像李鸿章那样,想办法拿点儿真东西出来,让上司亲眼见识见识,是骡子是马,自然分晓。你的上司,总不会比慈禧还难对付吧?

收藏你来我往

我一个人哭着来,在哭声里结束一辈子的故事。华丽的宴席,在人来人往中散去,期盼轮回的地方,依山傍水的悠长。

失去了心灵的水晶,述说不尽的黑暗;心的地方装满了珍宝,五光十色,沉甸甸的又怎么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