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最喷饭的幽默笑话
3750900000005

第5章 名人幽默风采展

(第一节 爱因斯坦和卓别林

看名人幽默,学名人智慧。他们奇言妙语的巧答,幽默诙谐的反击,绵里藏针的讽刺,看后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推崇卓别林的电影。一次,他在给卓别林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电影《摩登时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爱因斯坦。”

卓别林在回信中写道:“我更加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人能弄懂,但是你已经成为一个伟人。卓别林。”

(第二节 让路

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一位批评家相遇了。

“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批评家说。

“我恰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

(第三节 弥补缺陷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理攻击。在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能弥补这个缺陷!”

(第四节 那岂不更糟

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旅行时,有个小学生认出是他,抢着替他提皮箱。皮箱的确太破旧了。学生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

盖达尔说:“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更糟?”

(第五节 最好的写作方式

在一次宴会上,著名的美国作家埃内斯特·海明威正在苦苦思索着他的一篇小说中的某个情节,坐在他旁边的一个令人讨厌的富翁却老在打岔,想同海明威攀谈。他说:“到底哪一种写作方式是最好的呢?”

海明威双手一摊,说:“从左到右!”

(第六节 坐在炸药桶上

普特南是美国独立革命时的重要将领之一,早期参加过法国和印度之间的战争。

在法印战争期间,一位英国少将向普特南提出要同他决斗。普特南知道对方的实力和经验,如果真刀实枪干起来,自己取胜的机会很小。于是他邀请这位英国少将到他的帐篷里采用另一种决斗方式。

两个人各坐在一个很小的炸药桶上,每个炸药桶里都有根烧得很慢的导火线,谁先移动身体就算输。

在导火线燃烧时,英国少将显得极度不安,而普特南则悠然地抽着烟斗。

看到旁观者都纷纷走出帐篷,少将再也坚持不住,从小桶上跳了起来,承认自己输了。

这时,普特南才对他说:“这桶里装满了洋葱,不是炸药。”

(第七节 富翁的眼睛

美国有一位百万富翁,他的左眼坏了,花好多钱请人给装了一只假的。这只假眼装得真好,乍一看,谁也不会认为是假的。于是,这位百万富翁十分得意,常常在人们面前夸耀自己。

有一次,他碰到马克·吐温,就问道:“你猜得出来吗,我哪一只眼睛是假的?”

马克·吐温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百万富翁十分惊异,说:“你怎么知道的?”

马克·吐温说:“因为你这只眼睛里还有一点点慈悲。”

(第八节 饥荒的原因

一天,瘦削的肖伯纳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讥讽道:“看见你,人们会以为英国发生了饥荒!”

肖伯纳回击道:“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饥荒的原因。”

(第九节 贵妇的岁数

一位年过半百的贵妇问肖伯纳:“您看我有多大年纪?”

“看您晶莹的牙齿,像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有19岁;看您扭捏的腰肢,顶多14岁!”肖伯纳一本正经地说。

贵妇人高兴地跳了起来:“您能否准确地说出我的年龄?”

“请把我刚才说的三个数字加起来!”

(第十节 你的运气不好

有一次肖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冒失鬼骑车撞倒在地,幸好没有受伤,只虚惊一场。

骑车人急忙扶起他,连连道歉,可是肖伯纳却做出惋惜的样子说:“你的运气不好,先生,你如果把我撞死了,你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第十一节 雨果登记

有一次雨果出国旅行到了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就问他:“姓名?”

“雨果。”

“干什么的?”

“写东西的。”

“以什么谋生?”

“笔杆子。”

于是,宪兵就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贩卖笔杆。”

(第十二节 用一生来报答

英国诗人、讽刺作家理查德·萨维奇在伦敦曾一度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由于缺乏食物,他病得很厉害。幸亏医生医术高明,他才得以康复。

医生一次次派人送来催索诊费的账单,萨维奇都无法偿付。最后,医生急了,亲自来到他的家里,对他说:“你知道,你欠了我一条命。我希望你有所报答。”

“是的,”萨维奇说,“我欠你一条命。为了证明我对你的诊治不是无所报答,我将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你。”说着,萨维奇递给医生两卷书:《理查德·萨维奇的一生》。

(第十三节 打瞌睡的人

朋友约小仲马同去看戏,演出中间人们聚精会神地凝视着舞台。只有小仲马反转身来,面向观众,嘴里还不停地嘟噜着:“一个,两个,三个……”

“亲爱的,您这是在干什么?”朋友问。

“您的剧本正在上演,我在算算看,有几个人正在打瞌睡。”小仲马回答说。

不久,小仲马的《茶花女》公演了。两人又一同去观看。

这次,那个朋友也不停地回头寻找打瞌睡的人,找来找去,居然也被他找到了一个。

“亲爱的,您的《茶花女》的观众不是也有打瞌睡的吗?”

小仲马朝他朋友指的地方望了一下,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您不认识这个人了吗?他正是上次看您的戏时睡着的人,想不到他至今还没有睡醒。”

(第十四节 厕所里道歉

英国政治家比弗布鲁克男爵到二战时已成为丘吉尔战时重要的内阁成员。他一向仗义执言,对政治和时事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这当然免不了给他带来一些尴尬和不快。

有一天,比弗布鲁克男爵在“伦敦俱乐部”的厕所里碰到了爱德华·希思,当时希思还是下院的年轻议员。比弗布鲁克觉得很窘迫,因为几天前,他曾在报上攻击过希思。他很不好意思地对希思说:“亲爱的年轻人,我想那件事就让它过去吧。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向你道歉。”

“谢谢啦,”希思咕哝着说,“不过下一次,我希望你在厕所里攻击我,而在报纸上向我道歉。”

(第十五节 杰作

毕加索毕生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一位德军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不,”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这是你们的杰作!”

(第十六节 令男人心跳的办法

法国著名女演员萨拉·贝因哈特晚年时极喜清静,多住在巴黎的一家高层公寓里,但崇拜者仍不断来访。

某天,有位年事已高的崇拜者来看望贝因哈特。他好不容易爬上了高楼,气喘吁吁地来到贝因哈特的住所,等他稍稍恢复一点体力后问道:“夫人,您为什么要住得这么高?”

“哦,亲爱的朋友,”贝因哈特乐滋滋地对他说,“这是我至今依然能使男人们的心砰然跳快的唯一办法。”

(第十七节 一句话演讲

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是一对很善于思索又刻苦钻研的兄弟,可是他们不善于交际,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演讲。有一次在某个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者便请大莱特发表演说。

“这一定是弄错了吧?”大莱特为难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

主持者转向小莱特。于是小莱特便站起来说道:“谢谢诸位,家兄刚才已经演讲过了。”

就这样推来推去,人们还是不放过兄弟俩,经各界人士再三邀请,小莱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这只有一句话的演讲,博得了人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第十八节 用得着吗

爱迪生对于穿着很不介意。有一天,这位科学家在纽约偶然遇到一位老朋友。

“爱迪生先生,”那位朋友说道,“看您身上这件大衣已经破得不像样了,您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有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乎地答道。

几年以后,爱迪生在纽约街上又碰见了那位朋友,这位大发明家还是穿着那件破大衣。

“哎呀呀,爱迪生,”那位朋友惊叫起来,“您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您无论如何都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第十九节 加倍的学费

古希腊有个年轻人,来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演讲术。刚一见面,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起许多话,想显示自己有个好口才。

苏格拉底二话没说,就先要他交双倍的学费。

年轻人不高兴地问:“为什么您要收我双倍的学费呢?”

苏格拉底平静地解释说:“因为我要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怎样闭嘴,而另一门才是怎样演讲。”

(第二十节 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

戈尔巴乔夫还是总书记的时候,一天因私外出,他嫌司机车开得太慢,催促了好几次。但因交通拥挤,车速还是不能让他满意。最后戈尔巴乔夫一把抢过方向盘,把司机推到后面,自己开起来。他一路横冲直撞,造成一片混乱。有人打电话向交通局长反映。

局长大怒,质问地段交警。

局长:“看到肇事者没有?”

警察:“看到了。”

局长:“为什么不逮捕他?”

警察:“我不敢。”

局长:“为什么?”

警察:“他的官很大。”

局长:“有多大?”

警察:“不知道,反正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

(第二十一节 只答一题

林肯在读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你愿意答一道难题呢,还是答两道容易的题目?”

“答一道难题吧。”林肯很有把握地说。

“那你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

“鸡生的。”

“那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师,这已经是第二道题了。”

(第二十二节 捎衣进城

林肯在斯普林菲尔德担任律师期间,有一天他步行到城里去,一辆汽车从他身后开来时,他喊住驾驶员,问:“能不能行个方便替我把这件大衣捎到城里去?”

“有什么不能呢?”驾驶员回答说,“可我怎么让你重新拿到大衣呢?”

“哦,这很简单,我打算裹在大衣里头。”

(第二十三节 第一卓别林

卓别林以他的讽刺喜剧艺术名震影坛。于是,模仿他的人也多起来了。某公司特别举办了一次比赛,看看谁最像卓别林,并请了一些研究卓别林的专家担任裁判。

卓别林听到这个消息,也赶来参加比赛。但是评判结果出人意料——他屈居第二。

发奖的那一天,公司邀请真卓别林前来讲话。卓别林回信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卓别林,那就是我。为难的是,应该尊重评论家的意见,我既被评为第二名,还是请第一卓别林讲话吧。”

(第二十四节 我买不起

巴勃罗·毕加索的绘画得到世人的公认,就在他有生之年,所作的画已被收藏家们以高价收买。价格之高,令常人却步,连作者本人也买不起了。

一天,一些好友来到法国南部毕加索家里做客时,他们发现墙上挂着的全是别人的作品,自己的倒一幅也没有。

“为什么,巴勃罗?”好友惊诧地问,“你不喜欢自己的画?”

“不,恰好相反。”毕加索风趣地说,“我非常喜欢自己的画,不过太贵了,我买不起。”

(第二十五节 嫉妒

听了肯尼迪的总统就职演说后,尼克松偶然碰到肯尼迪的一个助手特德·索伦森,他们谈论起肯尼迪的演说词。

“真希望有些话是由我口中讲出来的。”尼克松感慨地说。

“是哪一部分?”索伦森好奇地问道,“是不是‘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问你能为祖国做些什么’这段话?”

“不,”尼克松说,“是开头那一部分‘我庄严地宣誓……’。”

(第二十六节 表演

里根总统在一次白宫钢琴演奏会上讲话时,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观众发出惊叫,但是南希却灵活地爬起来,在二百多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正在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没有受伤,便插入一句俏皮话:

“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该这样表演。”

(第二十七节 只有签名

有一次林肯正在滔滔不绝地进行演说,突然,他的助手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两个字“傻瓜”。林肯瞄了一眼,知道这是有人在捣乱。他没生气,而是笑着对广大听众说:“女士们、先生们,过去我常常接到许多忘记签上自己名字的纸条,但是这一次我却收到了一张光有‘签名’而没有其他内容的纸条。”

(第二十八节 勋爵的伤

有一个英国勋爵,擦破了点皮,受了一点轻微的伤痛,就去召请著名的外科医生塞缪尔·夏普。夏普给“病人”检查后,立即吩咐勋爵的仆人赶快跑到药房去取药。

勋爵听到这急促的吩咐后,脸色都吓白了。他紧张万分地问外科医生:“我的伤口看来很危险吧?”

“是的,如果您的仆人不尽快跑的话,那么我担心……”

“将会发生什么意外……”

“我担心,在他回来之前,您的伤口已经愈合了。”

(第二十九节 下一个议题

英国首相威尔森在竞选时,演说刚讲到一半,有个捣蛋分子就高声打断他:“狗屎!垃圾!”

可威尔森不理会他的本意,只是报以容忍的一笑,安抚地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您提出的脏乱问题了。”

(第三十节 咖啡杯里放毒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美国出生的女权主义者南希·阿斯特到丘吉尔祖上传下来的布雷尼宫拜访他。丘吉尔热情地接待了她。在交谈中,阿斯特大谈特谈妇女权力问题,并恳切希望丘吉尔能帮助她成为第一位进入众议院的女议员。

丘吉尔嘲笑了她的这一念头,也不同意她的一些观点,使这位夫人大为恼火。她对丘吉尔说:“温斯顿,如果我是你的妻子,就会往你咖啡杯里放毒药!”

丘吉尔温柔地接着说:“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它喝下去!”

(第三十一节 理想的园丁

一个美国女士到巴黎游览。有一天,她正在散步的时候,忽然看到有个老头儿在一所别墅花园里浇水。他那勤恳操劳的姿态,使这位女士很有好感。她想,法国人真是头等的园丁,在美国百里也难挑一,现在既然邂逅,为什么不带一个回国去呢?

于是,她走到那位老头儿跟前,问他愿不愿意赴美做她的园丁,她可以给他很优厚的待遇,还可负担他回国的旅费,接着又把美国瞎吹了一阵,仿佛那儿遍地是黄金,外国人去了都可以发财。

“夫人,”老头儿回答说,“真是不巧得很,我还有另外一个职务在身,一时离不开巴黎。”

“你统统辞掉吧,好在我会给你补偿的。你除了当园丁,还在巴黎经营哪项副业?是养殖还是裁剪?”

“不是。”老头儿说,“我希望他们下次不要再选我,我就好接受你给的美差了。”

“选你做什么呀?”女士问。

“选我做总统。”

“你是……”

“我就是安理和总统。”

(第三十二节 女王的信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收到孙子的一封信:“祖母,我想买一匹漂亮的木马,请您寄20英镑给我。孙子乔治。”

女王回信说:“你太爱乱花钱了,应当知道有些东西是不值得买的。”

几天后,女王收到孙子从学校写的回信:“亲爱的祖母,谢谢来信,我把您的信卖给了一位收藏家,共得了40英镑。谢谢!”

(第三十三节 重赏之下

英国首相丘吉尔急于赶到下议院去开会,他叫了一辆出租汽车,车子到达目的地后,他下车对司机说:“我在这里大约耽搁一个小时,请等我一下吧。”

“不行。”司机坚决地回绝了,“我就要赶回家去,好在收音机里收听丘吉尔的演说。”

丘吉尔一听这话,不禁大为惊喜,于是除照价付了车资外,又重重地赏了司机一笔可观的小费。

司机望着这笔意外的收入,很快地又改变了主意,对丘吉尔说:“我想了一下,还是在这里等着送你回去吧,管他什么丘吉尔!”

(第三十四节 聋哑大学

勃列日涅夫自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演说家。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并在一所学校发表演说。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只见听众非常认真,整个大厅一片肃静。勃列日涅夫心中大喜:在美国人民中到底有我的知音!

演讲结束后,当勃列日涅夫兴致勃勃地走出校门时,他留恋地回头一望,差点昏倒。只见校门口的牌子上写着“聋哑大学”。

(第三十五节 希特勒视察

独裁者、战争狂阿道夫·希特勒来到一个精神病院视察。他问一个病人,是否知道他是谁,病人摇摇头。于是,希特勒大声宣布:“我是阿道夫·希特勒,你们的领袖。我的力量之大,可以与上帝相比!”

病人们微笑着,同情地望着他。其中一个人拍拍希特勒的肩膀说道:“是啊,是啊,我们开始得病时,也像你这样子。”

(第三十六节 联络信号

俾斯麦身为军官时,寄宿在一位吝啬的男人家中。有一天,他要求在他房间里安装一个电铃,以便同部下取得联系,可是吝啬的主人一口回绝。

当天晚上,从俾斯麦的房间里突然传出几声枪响,主人吓了一跳,当即跑进俾斯麦的房间,他看到俾斯麦仍在书桌前工作,而书桌上的枪还冒着余烟,惊恐地问:“到底怎么回事?”

俾斯麦坦然答道:“没什么,我只是在和部下联络罢了。”

次日,他的房间就装上了电铃。

(第三十七节 胸脯和白肉

在一次访美期间,丘吉尔应邀去一家供应冷烤鸡的简易餐厅进餐。在要取第二份烤鸡时,丘吉尔很有礼貌地对女主人说:“我可以来点儿鸡胸脯的肉吗?”

“丘吉尔先生,”女主人温柔地告诉他,“我们不说‘胸脯’,而习惯称它为‘白肉’,把烧不白的鸡腿肉称为‘黑肉’。”丘吉尔为自己的言辞不当表示了歉意,可心里却认为这是咬文嚼字。

第二天,这位女主人收到了丘吉尔派人送来的一朵漂亮的兰花,兰花上附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如果你愿意把它别在你的‘白肉’上,我将感到莫大的荣幸——丘吉尔。”

(第三十八节 死而复生

一个边远省份的读者给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长信,表示仰慕之情。伏尔泰回了信,感谢他的深情厚意。

从那以后,每隔十来天,此人就给伏尔泰写封信。伏尔泰回信越来越短,终于有一天,伏尔泰再也忍耐不住,回了一封仅一行字的信:“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

不料几天后,回信又到,信封上写着:“谨呈在九泉之下的、伟大的伏尔泰先生。”

伏尔泰赶忙回信:“望眼欲穿,请您快来。”

(第三十九节 榜上有名

有一次,在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上,一位不相识的记者问肯尼迪说:“如果飞机这时候坠毁了,将会有什么后果。”

肯尼迪咧嘴笑着说:“有件事我敢肯定,就是明天报纸上会有你的大名,不过印刷的字体会很小。”

(第四十节 胃口极好

德国女低音歌唱家欧内斯廷·舒曼·海因克,是瓦格纳歌剧角色的优异扮演者。她长得很胖,平时胃口极好,而她又毫不在乎别人给她冠以“美食家”的美名。

一天,另一个胃口很大的贪食者恩里科·卡鲁索走进一家饭店,抬头看见舒曼·海因克正埋头进餐。正当她要吃一块硕大的牛排时,卡鲁索走上去问道:“舒曼,你一定不会单独把那牛排吃下去吧?”

“不,不,当然不是单独吃。”歌唱家说完就咬了一口。卡鲁索以为还有他一份,还没等他坐下来,不料她接着说:“单独吃没意思,我要和着马铃薯一块吃。”

(第四十一节 最著名的演讲

艾森豪威尔于1948年至1950年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在此期间,他不得不出席许多宴会,发表大量演讲。在一次宴会上,艾森豪威尔的演说被安排到最后。每位演讲者都面面俱到、滔滔不绝,轮到艾森豪威尔时,时间已经很晚了,所以他决定放弃准备好的题目。别人先介绍了他,然后他站起身来,提醒听众说,所有的演讲,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其他形式的,都离不开使用标点符号。“今晚,”他说,“我就充当一个标点——句号——好了。”说完后,他就坐了下来。

后来,艾森豪威尔说这是他最著名的演讲之一。

(第四十二节 赠送头发

一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去美国演出,结果大为轰动。

他身材很高,仪表非凡,特别是他的弯曲长发,很引人注目。一位美国妇女想办法得到了一束施特劳斯的长发,当做珍品保存起来。消息传开,人们纷纷向他索取头发作为纪念,一时间竟出现了施特劳斯的“头发热”。好心的施特劳斯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因此有些人为他担心。施特劳斯离开美国时,许多人前来送行。这时,只见他挥舞着帽子向人们告别,人们看到他的卷曲长发还好好地长在头上,只是他来美国时带来的一条长毛狗,变成了短毛狗。

(第四十三节 吃的是哪种鱼

马克·吐温收到一位初学写作的青年的来信。写信人对这样一个问题颇感兴趣:听说鱼骨里含有大量的磷质,而磷又能补脑,那么要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作家,就必须吃很多很多的鱼才行,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实际。他问马克·吐温:“您是否吃了很多很多的鱼?吃的又是哪种鱼?”

马克·吐温回信说:“看来,你得吃一条鲸鱼才成。”

乐中拾慧

1.你知道“音乐神童”是指哪个音乐家吗?

A.贝多芬B.莫扎特C.肖邦

答案是B。在欧洲音乐史上,像莫扎特那样从小便被公认为“神童”的音乐家,确实再难找寻。他3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许多他所听到过的乐曲片断,5岁就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

2.你知道歌剧《图兰朵》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哪个国家吗?

A.意大利B.中国

答案是B。《图兰朵》的剧本是戈奇在十八世纪末创作的,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元代的有关爱情与权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