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论的诡计
3751100000001

第1章 博弈:人人都设法赢取胜利的游戏

(第一节 博弈就是游戏

博弈的英文为“game”。在英语中,“game”是指人们遵循一定规则的活动,进行活动的人的目的是让自己“赢”。而自己在和对手竞赛或游戏的时候怎样使自己赢呢?这不但要考虑自己的策略,还要考虑其他人的选择。

一天晚上,你参加一个派对,屋里有很多人,你玩得很开心。这时候,房屋突然失火,火势很大,无法扑灭,此时你想逃生。你的面前有两个门,左门和右门,你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选择。但问题是,其他人也要争抢这两个门出逃。如果你选择的门是很多人选择的,那么你将因人多拥挤、冲不出去而被烧死;相反,如果你选择的是较少人选择的,那么你将顺利逃生。这里暂不考虑道德因素,你将如何选择呢?

这其实就是博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在权威的《帕尔格雷夫大辞典》中,对“博弈论”词条的解释十分精辟和凝练。他认为,博弈论描述性的名称应是“互动的决策论”,因为人们之间的决策与行为会形成互为影响的关系,一个主体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

通俗地讲,博弈就是指在游戏中的一种选择策略的研究。博弈的英文为“game”,我们一般将它翻译成“游戏”。而在西方,“game”的意义不同于汉语中的游戏。在英语中,“game”是指人们遵循一定规则的活动,进行活动的人的目的是让自己“赢”。而自己在和对手竞赛或游戏的时候怎样使自己赢呢?这不但要考虑自己的策略,还要考虑其他人的选择。生活中博弈的案例很多,只要涉及人的互动,就有博弈。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主管,为人比较正直,说话也比较直白,经常不注意方式、场合。有一次,小王上面刚好空出一个经理的职位,本来小王是最有希望晋升的,这件事也让小王高兴了好一阵子,没想到,老板却把小王叫到办公室,说这个职位要以外聘的方式填补,暂不考虑内部员工的升迁。小王顿时犹如被泼了一瓢冷水,不悦的情绪立刻表现出来,虽然他没有对老板说什么,但在私下里却牢骚满腹。因为没有谁比小王更适合这个职位了,小王在这家公司的业绩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颇得下属的爱戴和佩服。

小王实在不理解老板的想法,他准备与老板好好谈一下,所以小王又找到老板,并陈述自己的功绩,可老板还是坚持己见。小王有点儿愤怒了,一气之下,向老板提出了辞职。他觉得凭自己对公司的贡献,老板是不会同意的。没想到,老板居然同意了。第二天,新经理的职位被和小王地位一样、能力却没有小王强的小李担当了。其实,当天老板也对小李说了与小王同样的话,但小李却没有任何抱怨。结果小王由于不能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把升迁的机会拱手让给了他人。

在上述案例中,小王和老板之间就是一场博弈,一场职场的博弈,也是一次人际关系的互动。老板对小王说了一番话,目的是要看小王的反应,他要根据小王的反应再作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小王牢骚满腹,惹得老板不满,好机会自然落不到他身上。

博弈涉及的“游戏”范围甚广:人际关系的互动、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都可以用博弈论加以解释。可以说,红尘俗世,莫不博弈。博弈论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动以及如何与对手互动。人生正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组成,你我皆在其中,竞相争取高分。

博弈大智慧

博弈论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动以及如何与对手互动。人生正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组成,你我皆在其中,竞相争取高分。

(第二节 今天,你博弈了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有一种资源为人们所需要,而这种资源又具有稀缺性或者说总量是有限的话,就会产生竞争。竞争需要有一个具体的形式把大家拉到一起,一旦找到了这种形式,竞争各方就会开始一场博弈。

那么,今天你博弈了吗?

要想判断自己有没有开始一场博弈,我们需要了解博弈的构成要素。如果你具备了这些要素,自然就已“身在此山中”了。一般来说,每个博弈至少包含五个基本要素。

局中人:也称为决策主体,或者叫参与者、博弈者。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都是局中人。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称为“多人博弈”。博弈的参与者在游戏里扮演不同的角色。

人皆有争强好胜的天性,所以在整个人生中,博弈才会无处不在,因为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与他人竞争,时时刻刻都把自己摆在一个局中人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博弈,而人则永远是博弈中的局中人。

策略:在博弈里有了局中人,就要开始进行策略的选择了。在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可供选择的、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局中人自始至终全局筹划的一个可行的行动方案,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如果在博弈中,局中人只有有限的策略,则称为“有限博弈”,否则即称为“无限博弈”。由于在人生中,每个人都随时扮演着局中人的角色,人生也就随时面对各种选择,所以在人生这场大游戏里,策略的选择就显得异常重要。一旦选择不慎,则可能导致整个人生的败局,正所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效用:所谓效用,就是所有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即参与者的收益或支付,我们一般称之为“得失”。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体局中人所选择的一组策略有关。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是全体局中人所选择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函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支付函数,在人生中的每一步行动,人们都为自己简单地计算过支付函数中效用的得失,也就是干一件事情值还是不值。

信息:在博弈中,策略选择是手段,效用是目的,而信息则是根据目的采取某种手段的依据。信息是指局中人在作出决策前,所了解的关于得失函数或支付函数的所有知识,包括其他局中人的策略选择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以及自己的策略选择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在策略选择中,信息自然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掌握了信息,才能准确地判断他人和自己的行动。

两军对垒,知己知彼者才能取胜。公司里都有机密文件,这是商业秘密,绝不能透露,透露一点则可能给公司带来噩运。一个人如果提前了解了内部信息,就可能会改变他原来的计划。

阿琳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部门副经理,她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为人处事,均属单位一流,这一点上司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平时她热情大方、率真自然,比较受人欢迎。但是前不久,单位提拔了一位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与业绩都不如她的女同事做部门经理。阿琳很生气,眼看着处处不如自己的同事一年之内竟然被“破格”提拔了3次,可自己的业绩明明高出她好几倍,上司却好像视而不见,只是一个劲儿地让她好好工作,好机会却总没她什么事,这次她真是很生气。她准备义愤填膺地跑到上司的办公室去“质问”,并要义正词严地与上司“理论”一番,但就在她走到上司办公室门口时,她无意中听到了一个公司的内幕信息,原来老板准备叫她去做分公司总经理,对她另有重任。阿琳立时感到气消了,心情骤然开朗,高兴地去准备今天的工作了。

一个信息导致了阿琳的变化,也影响了她的策略选择,信息之重要可见一斑。

均衡:均衡是博弈最终的结果。均衡是所有局中人选取的最佳策略所组成的策略组合。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味着相关量处于稳定值。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该商品的供求就达到了均衡。

在上述要素中,局中人、策略、效用和信息规定了一局博弈的游戏规则。均衡是博弈的结果,也是游戏的结局。

根据博弈的要素来判断,今天你博弈了吗?

博弈大智慧

竞争需要有一个具体的形式把大家拉到一起,一旦找到了这种形式,竞争各方就会开始一场博弈。

(第三节 如何运用博弈

博弈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的各种难题都可用博弈来解决,比如僧多粥少时,如何分配才能保证公平,雇人做事时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受雇人的积极性,甚至分摊房租这样又琐碎又麻烦的小事,都可以用博弈的思维轻而易举地解决。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运用博弈呢?

在一家小旅馆里,一位住店的男青年走入厕所。突然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郎闪电似的跟着进了厕所,并迅速把厕所门关上,对青年说道:“把你的钱和手表给我,不然我就喊你非礼!”

厕所里没有第三者,真相难以说清,而不给钱女郎就喊非礼,弄不好会使自己声名狼藉。男青年遇此困境,并未惊慌失措,而是急中生智,用手指指自己张大的嘴巴,又指指自己的耳朵,然后“呜呜啊啊”地叫起来。

女郎见事情不顺利,便想转身溜走。此时男青年掏出钢笔递给她,并将自己的手伸出来,示意女郎把刚才的话写在他的手掌上。

青年这一动作如此逼真,女郎以为真的遇到了聋哑人,于是失去了警惕。她还想继续敲诈,便拿起笔在男青年的手上写道:“把钱和手表给我,不然我就喊你非礼!”

这个青年取得了女郎的罪证,便一把抓住她,大喊一声:“抓抢劫犯!”

女郎是个惯犯,每天抢劫别人,没想到今天却被人抓了。

在青年与女郎的博弈过程中,先是女郎威胁青年,接着是青年急中生智装聋哑人,而青年是根据女郎的威胁策略做出的假装聋哑人的举动。但到这里博弈过程并未结束,接着女郎根据青年的行动,判断出青年是聋哑人,然后作出在青年手上写字的举动,直到青年又作出行动策略:喊“抓抢劫犯”。至此,整个博弈过程结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博弈的第一个要点是随机应变,根据对方的策略即时作出最佳行动选择,这也是博弈的最大特色——由互动性决定的。

运用博弈的第二个要点是考虑决策时的环境。

毛驴刚到贵州时,老虎摸不透这个大家伙究竟有多大本领,因而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这在老虎当时拥有的信息条件下是一种最优策略选择。过了一段时间,老虎走出树林,逐渐接近毛驴,想获得有关毛驴的进一步信息。不料,毛驴大叫一声,老虎吓了一跳,急忙逃走,这也是最优策略选择。又过了一些天,老虎又来观察,并与毛驴挨得很近,往毛驴身上挤碰,故意挑衅。毛驴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就用蹄子踢老虎,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老虎了解到毛驴的真实本领后,就扑过去将它吃了。

在这个故事里,老虎通过观察毛驴的行为逐渐修正了对毛驴的看法,直到看清它的真面目。事实上,毛驴的策略也是正确的,它知道自己的技能有限,因此总想掩藏自己的真实技能。

人们常提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是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博弈的一种描述。面对上级的政策,下级寻求对策是正常的、必然的。从博弈论的角度讲,上级的政策制定必须在考虑到下级可能会有的对策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也要考虑到制定政策时的整体环境,这也体现了运用博弈的两个要点:把握互动以及考虑环境。

博弈大智慧

博弈策略的成功运用须依赖一定的环境、条件,要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