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3753000000019

第19章 让身边的人都喜欢我——交际心理学(7)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果你想找一个十分完美的人做朋友,恐怕一生都不会找到。一向为世人所称道的“桃园三结义”亦是如此,刘备身为男子汉,却动不动就哭鼻子;关羽刚愎自用,傲气十足;张飞太粗鲁,经常喝酒误事。刘、关、张三人都有缺点,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们的友谊。

每个人的性格、习性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例如,几个同学住同一个宿舍,有人喜欢早起,有人爱晚睡;有人喜安静,有人爱喧闹。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事事注意,处处克制,尽量不要影响他人;另一方面,要关心别人,谅解别人,给人以方便,不强求别人与自己的生活方式一致,倘能如此,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同学之间的相处也会融洽很多。

对于每个人来说,缺点和优点往往是共存的,区别就在于是以哪一个角度去看待。例如,一个固执的人,也可能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一个吝啬的人,也可以看成是“节约的人”;一个城府深的人,可以看成是“能深谋远虑的人”;一个自大的人,可以看成是“自信心强的人”;一个喜欢发脾气的人,可以看成是“感情丰富的人”……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那些缺点恰恰是可爱的优点。

人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要想赢得别人的友情,就必须学会接纳他人的缺点,并且使别人感到被接纳。要做到这一点,具体方式有很多,以下几种可供参考:

(1)倾听。与人交往时能不加评论地、认真而又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述说。

(2)尊重别人。即不论对方怎样,都尊重对方的尊严。

(3)主动。假如你想与之交往,一定要主动,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友好与诚意。

(4)能够发现并且表达出对别人优点的欣赏。真诚地表达欣赏从来都是能迅速地进入他人视野的捷径。

成长加油站72: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小技巧(1)记住别人的姓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备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

(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

(6)要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赞美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7)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任,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

(十)代沟心理:这是可以逾越的

与老师和家长是否能正常相处,沟通的好与坏,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合理地处理自己与老师、家长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学习,而且对以后的人生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代沟父母和孩子之间,由于各自的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代沟”。心理学认为,一个人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又变为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代沟”在10~20岁的年龄段表现得更加突出。

代沟主要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差异而引起的心理差异造成的。例如,年轻人思想观念开放,老一代人则较为保守;年轻人易于接纳新观念,老一代人倾向于保持传统习惯;年轻人敢于尝试,勇于冒险;老一代人做事则谨慎沉稳,不愿冒险。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亲子之间的心理距离以至“代沟”就无法避免地形成了。

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和父母之间容易在心理上产生矛盾,还有一个特殊原因,这就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孩子渴望在家庭中获得一种“大人”的地位,期望父母像尊重成人那样尊重自己的意见。但是,在父母的眼里,他们总还是个孩子。过多的管教,有时反而会引起青少年的反感。他们会觉得父母越来越“口罗嗦”,父母则觉得他们越来越“不听话”。

成长加油站73:亲子辩论父母和子女在某些问题上的看法有分歧是必然的。为了避免让看法的分歧导致关系的分裂,可以试一试这个亲子沟通。

(1)找一个大家都很高兴的时间,如双休节假日。

(2)找一个让大家都很放松的地方。最好没有外人听见,能相对保密,如自己家里,茶座里。

(3)父母和子女预先相互承诺:绝不指责,对方没有说完绝不插嘴。

准备好纸和笔。

(4)先让子女说出自己与父母不同的看法或者不满,并说出理由,拿出证据。有多少说多少,畅所欲言,父母把小孩说的话记下来,中途不许插嘴。

(5)父母说出自己有某些想法或做法的理由。一一辩解,中途子女不能插嘴,子女要注意把父母说的一些关键性的话记录下来。

(6)父母说出对子女的某些不满,并说出理由,拿出证据。同样,子女把父母说的话记下来,中途不许插嘴。

(7)子女说出自己有某些想法或做法的理由。一一辩解,中途父母不能插嘴,父母要注意把孩子说的一些关键性的话记录下来。

(8)自由辩论时间。相互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打断对方。

(9)最后记录达成一致的观点或做法有哪些,还有哪些没有达成一致。

(10)找个大家喜欢的方式庆贺一下辩论的成功。

跨越亲子代沟在许多孩子和家长之间,代沟的存在是普遍的、难免的,但绝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父母和子女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只要双方常能保持必要的沟通,缩小“代沟”是完全有可能的。

首先,我们要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当我们与父母缺乏共同语言时,更需要对父母的理解、尊重与沟通。

有个人回忆在一生中不同的时候,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7岁的时候,我觉得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的时候,感觉爸爸好像有时候说得不对。20岁时,我确信爸爸有点儿落伍了,他的理论与时代格格不入。到了25岁,我感到那个老头子简直是一无所知外加陈腐不堪。35岁生日那天,我对妻子说: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45岁时,我偶尔发现我或许该和老头儿商量商量,也许他能帮我出主意。真可惜,我55岁的时候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现在我已经60岁了,我可怜的爸爸,你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不要因为“口罗嗦”、“唠叨”就怀疑父母的好心。

其次,要让父母不再“口罗嗦”、“唠叨”,我们就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例如,试着去关心父母,帮他们做做家务,谈谈家庭经济和你的理想,让父母觉得“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会过多地干涉你的行动了。

最后,在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时,也要主动寻求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在慢慢长大,应该学着独立,但独立和成熟都有个过程,不是突然的。当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应主动与父母商量,取得父母的帮助。相信父母也会很诚恳地与你交谈。

经常跟父母谈谈你的烦恼、你的理想,多听听父母的劝告,因为父母毕竟有丰富的处世经验,他们看待问题更全面、更客观。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草率地做出决定,但往往因为缺乏周全的考虑,最后却发现事与愿违,这时候才懊悔“早知这样就该听爸爸妈妈的了”。

不要认为和父母谈心是“没长大”,善于和父母沟通正是你越来越成熟、独立的表现。在交流沟通中,父母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生事物,这样,就在无形中缩小了代沟。

虽然我们不能指望代沟彻底填平,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两代人和睦相处,为自己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和睦的环境,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成长加油站74:测试你对父母了解吗?

了解父母是跨越代沟的重要前提,你是否了解你的父母呢?下面这套测试题,可以看出你是否了解你的父母。

阅读下面的问题,在题后的括号中填写出答案。

(1)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何年何月何日?( )

(2)如果你给爸爸、妈妈送生日礼物的话,送什么会令他们最满意、开心?( )

(3)你爸爸、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

(4)你爸爸、妈妈最讨厌的是什么?( )

(5)你爸爸、妈妈最大的优点和长处是什么?( )

(6)你爸爸、妈妈身体状况怎样(有没有生过重病,或者有没有慢性疾病)?( )

(7)你爸爸、妈妈最喜欢的人是谁?( )

(8)你爸爸、妈妈希望你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或从事何种职业( )

评分标准:

将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交给父母,由父母根据答案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进行评分:“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记0分;“与实际情况有点符合”记1分;“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记2分;“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记3分。然后将每题得分累加,算出总分。

测试分析:

(1)0~8分,对父母太缺乏了解,建议马上进行沟通,改善双方关系。

(2)8~16分,对父母尚不够了解,说明你对父母关心还不够,应开始加强对对方的了解和理解。

(3)16~24分,你对父母相当了解,你需要做的是在行为上尊重父母的要求,就能有很好的亲子关系。

与老师和谐相处在学校,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关系是亲密、疏远,还是敌对,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不同的影响。

师生关系紧张,多出现在中学阶段。这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和意识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转化的时期,其生理、心理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自我意识也有了进一步发展,逐渐走向独立。但由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还不成熟,往往带有主观和盲目色彩,对自己评价不当,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过于自信,于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听不进,固执己见。

进入中学以后,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孩子们开始对老师的话进行辨析,老师也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如果发现老师的某些错误,便会心生轻视,甚至不愿与他交往,弄得关系很紧张。

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认识到,老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优点缺点。师生应该是朋友之间的平等相处,对待老师的过失,要委婉地提意见;对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既不能心里服气,嘴上死不认错,与老师搞得很僵,也不能受过老师一次批评心里就特别怕那个老师,认为他是对自己有成见。

作为学生,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需要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我们应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往,向老师开放闭锁的内心世界。只要你向老师敞开心扉,相信老师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给你更多的关爱。

一些孩子出于害羞、胆怯,与老师面对面沟通时心里发憷。这种情况,最好以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先理清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缺点,自己的意愿,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打算、措施,在尊敬老师的前提下如实地写出来,请求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可以写成单独的书信,也可以写在周记本、日记本里,请老师批阅。学会与老师沟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心理走向成熟的必修课。

如果发现老师不太愿意与自己沟通,要学会主动去接近老师,表达自己想和老师沟通的愿望和沟通的内容,而不要一味地认为老师偏心或不喜欢自己。只有试着与老师沟通才能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判断老师对自己到底是不是有偏见。很多时候,做学生的越主动,就越能引起老师的注意,增加老师对自己的了解,这样老师就愿意与自己交流与沟通了。

成长加油站75:测试你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感到困扰吗?

如果你得到的总分高于26分,表明困扰程度比较严重;总分为10~25分之间,表明困扰程度中等;总分低于10分,表明困扰程度较轻或很轻微。1~6题总分高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困扰程度严重;7~12题总分高说明师生在情感距离上困扰严重;13~18题总分高说明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困扰了师生间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