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枕边书
3754800000014

第14章 维护组织利益,打造个人品牌

——老实人做事恪守的九则行为规范

(第一节 不泄露组织的机密)

在一个组织里,很多信息都是有商业价值的,必须严加防守,所以一个成熟的职业人士的一条基本素质就是:不该你知道的,就绝对不要去打听;已经知道的,就要守口如瓶。如果泄露了机密,给组织带来损失,这个时候,不管你是刻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会给你带来伤害,甚至你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当今社会,到处都充满诱惑,而诱惑对一个职场人士来说,是一个陷阱,也是一种考验。作为组织的一员,要严守组织的秘密,不要做出卖组织、出卖上司的事。如果为了一己之利不惜牺牲组织的利益,其结果是在出卖组织的同时也出卖了自己。

某公司销售部罗经理和高层发生意见分歧,双方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为此,罗经理耿耿于怀,准备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罗经理一方面是出于私愤,另一方面是为了向未来的“主子”表忠,便想尽一切办法把公司的机密文件和客户电话全部打电话或传真给各市场经销商,使得市场乱成一团,并引发了很多市场纠纷。从各地市场来的电话几乎将公司电话打爆。这还不算,他还打电话给当地的工商局、税务局,说公司的账目有问题,虽然最后查证没有问题,但毕竟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当罗经理带着满意的“成果”去竞争对手公司邀功请赏时,没想到热屁股遇上了冷板凳,未来主子见罗经理这样对待老东家,便担心:谁知道他以后又会不会如法炮制对待自己的公司呢?身边有这样的一个人,不就像是埋下了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吗?谁还敢用?自然不敢录用他。

老实人最基本的一种素质就是绝对不做有损于组织的事。在日本,被对方收买而背叛自己组织的事情是很少发生的。即便一个人辞职了,也很少做反戈一击的事,甚至仍然关心原组织的发展。

这是一次激烈的商业谈判,双方的交锋异常尖锐。A公司的谈判人员要想按照公司事先制订好的计划来谈恐怕会有一些问题,但是他们必须获得成功,因为这次交易的商业利润非常可观。B公司也有自己的底线,但是他们不能轻易地亮出自己的底线,谈判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A公司一直摸不清B公司的谈判底线,经过几天的周旋,还是没有进展。A公司的谈判助理对老总说:“实在不行,我们就收买他们的谈判人员,答应谈判成功之后给他满意的回扣,这对我们来说,是舍小保大,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

A公司的谈判助理制订好计划就开始了运作。然而,事情出乎他的意料,他给对方谈判人员的回报也不低,没想到却遭到了他们的坚决拒绝。

当A公司的谈判助理把这个消息告诉A公司的谈判主席时,谈判主席却笑了,并且点点头。

第二天谈判开始的时候,A公司的谈判主席说:“我们同意贵公司提出的价钱,就按照你们说的价钱成交。”这是让A、B公司两家谈判成员都没有想到的。

接着,A公司的谈判主席继续说:“我的助理做的事情我是知道的,我当时没有反对,就是想证明一件事。最终证实我的猜想对了,贵公司的谈判人员不仅谈判技巧高,而且协作非常好,最关键的一点是,你们对自己的公司非常忠诚,这很令我敬佩。我们是对手,成交的价钱是我们分胜负的标准。但是,一个企业的生存并不仅仅依靠钱的多少,职员的忠诚和责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更为重要。你们的表现让我看到贵公司命脉坚实,和你们合作,我们放心。从价钱上来看,我们是亏了一些,但我认为我们会赚得更多。”

“我们需要能严守组织机密的职员!”这是所有用人单位共同的心声。因为组织领导深知,职员的肆意泄密会给组织带来什么——严重的可给组织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所以,作为一名职员,不要忘了自己的角色,你需要为组织争取利益,而不是为你自己争取利益。只有组织“发达”了,你才会跟着“发达”。有时,组织与你在利益上也会发生冲突,这时你千万不能把组织利益置之度外。一个有职业操守的人,心里一定要有一条准则:可为与不可为。

(第二节 不占组织的小便宜)

贪小便宜对一个职员来说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贪小便宜很容易被别人感觉到,到时一传十、十传百,你的名声便毁在了这点蝇头小利上,可谓是拾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贪占组织的小便宜一般都表现在细微之处,所以许多人可能会觉得无所谓。但是工作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哪怕它小如芝麻,所造成的危害常比想象的严重得多。一名职员品德的好坏,往往会从细小的地方体现出来。所以你千万不要毫无节制地使用组织的信封、信纸、笔或其他文具用品在私人的用途上。这道理虽然每一个人都明白,但是只要稍微熟悉了组织之后,自然就会顺其自然地使用这些“免费”资源。

当然,这和组织的风气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身为组织的一分子,你必须坚持“不拿公家一针一线”的原则,即使大家都那样做,你也不要效仿。因为理智的上司会从细微之处观察自己的下属,有时候对于职员来讲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不足以影响大家的小毛病,可能会决定一个人的前途。

苏兰喜欢占小便宜,经常顺手把公司里的一些小东西拿回家,给她正在上学的儿子用。由于她是老职员了,并且她为公司的发展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老板也不好意思当面批评她。同事们看到苏兰如此肆无忌惮地拿公司东西,而老板置之不理,也纷纷效仿。这下公司每月的内部办公费用剧增,苏兰和同事们却从来都不为自家孩子上学的一些用具发愁。

最后,苏兰占小便宜的行为使她不得不放弃原来那份轻松而收入高的工作,去人才市场重新找工作。

那么苏兰占小便宜的行为是怎样使她丢掉工作的呢?事情是这样的:苏兰孩子老师的丈夫是与苏兰的公司有业务往来的高级主管。该公司正在和苏兰所在的公司洽谈一个合作项目,这个项目最终的决定权就掌握在老师丈夫的手里。老师的丈夫经过考察,对苏兰所在公司的情况基本满意。签合同前的一个晚上,他无意间看到了妻子所批改的作业本中有一个是用专业的办公用纸装订而成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翻阅了那个本子,结果很惊讶地发现本子上赫然标着苏兰公司的名字。这个发现令他很有感触:这个企业的职员丝毫不注重自己公司的利益,和他们合作要浪费多少资源呀!经过慎重考虑,他拨通了苏兰老板的电话,中止了与苏兰所在公司的合作。

谁会想到计划的中断竟是由一些办公用品造成的呢?因此,不要因为事小而忽视它。

因此,作为一名职场人士,上班时,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要占用上班时间处理私事;下班后,不要“顺手牵羊”拿走组织的物品。养成一个好的工作习惯,这对你的职业生涯,甚至整个人生都大有益处。

(第三节 不“身在曹营心在汉”)

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吃李家饭盯着张家门,做事不专注、不认真,动不动就想跳槽了事或私下里搞些小动作,靠些“分外工作”捞外快的职员,怎么会安心工作并且得到上司赏识呢?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在组织里工作,恪守本分,表里如一,能静下心来干事情是获取上司肯定的重要前提。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吃李家饭盯着张家门,做事不专注、不认真,动不动就想跳槽了事或私下里搞些小动作,靠些“分外工作”捞外快的职员,怎么会安心工作并且得到上司赏识呢?

王敏在某金融机构工作几年后感到厌倦,辞职后找到另一份全新的工作——某单位的行政助理。初进公司,王敏还保持着对新工作的兴趣与激情,但很快就被失望冲散了:行政助理的工作烦琐而重复,完全没有金融机构工作时的挑战性,而且由于在新工作适用期遇到些挫折,薪水也不如以前丰厚。王敏有些后悔选择这个职位。但相对于之前整天的劳碌,如今的工作却要清闲许多,节假日、福利都优于以前,这点令王敏不想轻易辞掉这份工作。怎么增加收入呢?这时,有位朋友出主意让她找份兼职做。

“可我上班没有时间啊。”王敏无奈地表示。

“你可真是老实到家了!”朋友说,“你不能利用上班的时间做吗?反正你的工作又不需要费多大心思。”

“这样可以吗?”王敏犹豫着。

最后,她决定试一试。

王敏很快就从尝试中尝到了甜头,于是为了增加收入,她开始琢磨着如何利用上班的时间接一些私活做,对于正式工作则敷衍了事。领导发现她的工作越来越差,找她谈过几次话,但她依然我行我素。没多久,在单位评审中她因为工作消极没通过考核,被辞退了。

作为组织职员,工作时应该专注于当前正在处理的事情。如果注意力分散,做事不认真,身在曹营心在汉,头脑不是在考虑当前的事情,而是想着其他事情的话,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更别提什么丰厚的业绩和长远的发展了。

钦斯里说得好:“我专心致志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好像世界上只有这一件事。”职场中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不仅养成了专心做事的习惯,而且还把专心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使命。

对待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正经事”,我们要有认真和专注的精神,绝不要三心二意,身在曹营心在汉,而是要紧紧地抓住当前的“一秒”,心无旁骛地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在组织内获得良好的口碑及上司的欣赏和器重。

当今时代,做事是否专注、踏实,已成为衡量一个人职业品质的标准之一。一些组织提倡“爱岗、敬业”,倡导“干一行、专一行”,而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专注,全身心地投入,便是务实、敬业最实在的体现。如果上班时脑子里还想着球赛、彩票、电影、股票等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东西,或身在一个组织还想着跳槽,总想着挣外快,连最基本的“专注”都做不到,如此身在曹营心在汉,何谈爱岗,又何谈敬业?更不用提精与专、晋升与发展了!

(第四节 不找到下家骂上家)

“工作不成人情在”,善待你的老“东家”就是善待你自己,就是善待你的新“东家”,更是善待自己的未来。所以,管好你的嘴巴,从今以后再不要随便说老“东家”的坏话了。

如果组织的价值观与你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如果组织已经完全阻断了你的发展通道,如果组织已经变成一列你无法阻拦的死亡列车,如果你在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已经糟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组织里简直像在遭罪,不得不强迫自己离开……你也就到了该跟你的组织说再见的时候了。但离开之后,你会对你曾经所在的组织持有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是“轻轻地来,轻轻地走”,还是像躲避瘟疫一般,除了摇头什么都不说?还是满腹抱怨,像与你的老“东家”有着深仇大恨般大骂不止?还是像绅士一样,礼貌且潇洒地转身,说:“哦,我以前的工作单位挺好。”这些态度都是你个人素质的表现。一名成熟的职场人士应该善始善终,即使你对你的老“东家”有着满腹的牢骚和怒火,也不要向外人尤其是你的新“东家”发泄,应该像一名绅士一样,来个潇洒的转身,要么说“很好”,要么什么都不要说。如何评价以前的“东家”是衡量一个职场人士人品的重要指标之一。

王蓝一原是某设计公司的一名设计师,由于他在原公司与同事的关系搞得很僵,做得不开心,于是辞了职,准备另谋高就。

一次,他来到一家知名的设计公司应聘。面试官从他的简历上了解到他曾在多项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奖,于是对他非常感兴趣,并十分兴奋地和他探讨了一些关于设计技巧方面的东西。大半个流程下来,面试官对王蓝一非常满意,并婉转地表示了让王蓝一来公司工作的意向。末了,面试官随口问了王蓝一一句:“你这么优秀,为什么要离开原公司?原公司舍得放你走吗?”

听到这个问题,王蓝一马上“变脸”了,由原本的开心转变为满脸的不耐烦:“说起我原来的公司我就气愤,公司大小与咱们公司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可是人家人小鬼大,凡事要求出奇的严格,我受不了那种压抑的气氛,所以一气之下就离开了。”

面试官听到这里,脸色也变了,心里暗暗舒了一口气,想道:“幸亏我问他这么一个问题,不然也看不出这个人的人品。一个对老‘东家’如此刻薄的人,想必人品也不怎样呀,这样的人我们哪敢要!”

所以,不管由于什么原因、以什么方式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单位,都不要对其进行恶意的贬损,即使你真的觉得它不好,也不要在你的新“东家”面前表现出来,因为这样会给人心胸狭窄的刻薄印象,从而影响你的“再就业”。每一个组织都不会看重一个动辄诋毁老“东家”的职员,这个时候你就有可能落个被忽视,甚至被弃用的结局。

那么,当和新“东家”谈起老“东家”时,你应该怎么说呢?

合理的建议是:尽量不要评价,如果非得说的话,要强调其正面。因为相遇即是缘分,虽说你现在已经离开,但毕竟和它度过了一段岁月,也算是你曾经生活的一部分。也许你自以为评价得非常公正、客观,但难免带有主观偏见,尤其是那些带着怨气离开的人。

“工作不成人情在”,善待你的老“东家”就是善待你自己,就是善待你的新“东家”,更是善待自己的未来。所以,管好你的嘴巴,从今以后再不要随便说老“东家”的坏话了。

(第五节 不做工作以外的事)

工作时间做工作以外的事,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员工有这样一种不好的工作心态:不敬业、不忠诚,态度不端正。

上班时间不做工作以外的事,这是组织对每一位职员最起码的要求。可许多人并不把这当回事,他们肆意地在办公室里打私人电话,发私人传真或因私事上网,甚至在办公室里做家务活,接待私人来客等,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实际上是每个组织领导都不愿意看到的。

组织是讲究效益的地方,任何投入必须紧紧围绕着产出来进行。工作时间处理私人事务,做与工作无任何关系的事,无疑是在浪费组织的资源和时间。如果你有在工作时间处理私人事务的习惯,上司就会觉得你不够忠诚和敬业。一旦你让上司有了这样的想法,不用说得到重用,你离背包走人估计也不远了。

柳仁爱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行政助理,平时的工作非常紧张,但紧张之余柳仁爱还是不忘记用公司的电话打给各路朋友,然后眉飞色舞地聊上几十分钟,并大言不惭地对周围的同事宣称自己是在扩大交际范围。这样一来,就让她的朋友感觉她上班时很轻松,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接打电话,于是几乎每天都有几个电话打来找她,不是诉说情感的烦恼,就是诉说自己公司老板的苛刻,而且一聊就聊个不停,周围的同事对此很反感。这样不仅同事对柳仁爱怨声载道,也影响了公司的正常工作。一次,公司对外开展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由柳仁爱和几个同事一同负责接待。由于柳仁爱总放不下电话,对方负责这个项目的经理打了几个电话都没有打通,一气之下取消了这个项目。

就在项目被取消的第二天,柳仁爱也收到了公司的离职通知书。

故事中的柳仁爱就是因为上班时间总做工作以外的事,没有将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严格区分开,终致组织的业务受到影响,自己也丢了饭碗。作为组织的一名成员,如果你也像柳仁爱一样在工作时间内肆意地做工作以外的事,而且还大张旗鼓,毫无顾忌,那么总有一天你会跌个大跟头。

工作时间做工作以外的事,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员工有这样一种不好的工作心态:不敬业、不忠诚,态度不端正。

做事公私不分,既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也会直接影响单位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印象。

在实际工作中,优秀的员工往往会把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严格区分开,工作时间尽职尽责,专注于分内之事,工作以外尽情玩乐。试想,这样的职员谁又不喜欢呢?这样的朋友谁又不想交呢?

如果你也想成为优秀的职员,那么下面的几点千万谨记:

1.不因私事带亲人、朋友来单位

有些单位明文规定,非本组织职员不得进入工作场所,门卫也控制得很严,但有人还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后门”让亲人、朋友进来。这种违反规定的行为一旦被领导发现,是必定要受处分的。即使单位没有明文规定,也不宜这样做。

在工作场合会见亲人、朋友,肯定会影响工作。

2.不打电话闲聊

照理说,工作时间一般是不应该打私人电话的。但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困难。每个打进单位来的电话都会自称是非常重要的,你却无法分辨谁真谁假。要是一概不准接进来,万一人家确有急事,就麻烦了。

3.办私事有章法

无论是新职员还是老江湖,都难免会遇到在工作时有急需处理的私事的情况,例如生病要去医院,有亲友临时来访,等等。如出现这种情况,切不可溜之大吉,而应向上司说明理由要求请假,只要理由充分,上司一定会批准。不过,你不能过时不返,回来后,要向上司销假,证明你已经按时返回。如果不能按时返回,则应及时向上司报告并请求延期。

4.办公室不是闲聊的场所

办公室是工作的场所,男女职员在办公桌上用手撑着面颊,或倚在椅子上窃窃私语,这种旁若无人的行为,会影响组织的形象,让别人认为组织办事效率不高,管理差。而且,办公时间闲聊会耽误正常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会影响周围同事的工作。

(第六节 不拉帮结派搞团体)

职场中真正的聪明人、老实人,应凡事做到光明磊落、大大方方,拒绝拉帮结派。这样,你的上司才会欣赏你、喜欢你、重视你,你也才可能在职场中有所发展。

家族、氏族、老乡、江湖义气等宗派主义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人际关系在中国已经被很多人视为第一生产力。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旧体制下,由于产权关系混乱,这一套还有很大的市场,以前有一句名言反证了宗派主义的重要性:“你有天大的本事,老子不用你,奈何?”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以产权明晰为首要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一套陈旧的东西已经过时了,能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庸人到哪里都吃闭门羹。

但有些人,特别是那些对自己能力不自信的人,观念很难与时俱进,不管到哪里,老是喜欢拉关系,找后台,抱大腿,拉帮结派。也许你短时间内可以如愿以偿,但这样的关系不可能长久,别人完全可能因为你的平庸而受到拖累,那么原本脆弱的友谊,也就顷刻间土崩瓦解了。

宗派主义兴风作浪,只会使人际关系复杂化,降低工作效率,作为组织领导,要时刻警惕宗派主义,对于任何拉帮结派的苗头和企图,都要毫不手软地打压和扼杀。

王非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自称自由派知识分子,比较超脱,乡族观念、宗派观念很淡漠,这主要和他在大学时同乡会中的境遇有关。本来远离家乡,老乡互相关照也没有大的过错,但他看不惯那种没有原则的交情,很多都蒙上了一层私利,甚至发生了“两眼泪汪汪,老乡整老乡”的事件。这一切和他的自由主义精神直接冲突,他以为人与人相处的前提应该是志趣和价值观,而不是地域和血缘。所以他对那些以此来和他套近乎的人保持着异常的警惕,接触一下,可以结交的结交,无法结交的就疏远。

他刚刚踏进一家报社的门,就敏锐地觉察到人事上的刀光剑影,各个部门内都分别以地域、学校等渊源划为几个派别,工作中处处磕磕绊绊,甲说东,乙偏要说西,并不是为了原则,而是为了“立场”,即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老总为了维持运转,只好玩平衡。王非只求将本职工作做好,拒绝加入任何一方,成了双方都不欢迎的人。他跟老总谈了一次,老总虽然也感到头疼,但由于体制的原因,他也无能为力。报社也在这样无聊的内耗中一天天衰败下去,他觉得不顺心,离开了这家报社。

后来,他加盟一家私企后发现,这里面几乎就没有那种现象,老板根本就不会迁就任何搞宗派主义的人。任何事情都是对事不对人,公司业务发展得蒸蒸日上,如火如荼。于是,他便很顺心地在这家公司待了下来。

在组织里,由于你与几位同事合作比较密切,又比较谈得来,于是你们几个人便经常聚在一起。久而久之,你们的情谊越来越深,工作上也只为你们几个人的利益考虑,把组织利益放在一边,甚至为了你们小集体的事而违反组织的规章制度。就这样,在组织其他同事的眼中,你们形成了一个小帮派。

你可能还在为自己的好人缘而高兴,殊不知,你们此时已经使组织领导感到不舒服了。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领导不喜欢那些搞小帮派的人。如果你与他们走得太近,你可能就会受到牵连。你必须从小帮派中退出来,否则,一旦领导把你当成小帮派的一员打入黑名单,你后悔都来不及了。因为领导对小帮派总有不信任感,对小帮派里的人会有很多顾虑。他会认为小帮派里的职员公私难分,如果提拔了圈内的某个人,而与之关系好的“哥儿们”可能会得到放纵,对组织的发展不利,对其他职员也不公平。另外,领导会担心小帮派里的人不忠诚,经常聚在一起的人脾气相投,若领导批评其中的某个职员或其中的某个职员与其他同事发生冲突,这几个人会联合起来对付上司,影响组织团结。

所以,职场中真正的聪明人、老实人,应凡事做到光明磊落、大大方方,拒绝拉帮结派。这样,你的上司才会欣赏你、喜欢你、重视你,你也才可能在职场中有所发展。

(第七节 盯住目标忙出效能)

任何行动一定要有目标,有目标才能忙出效能,才能够忙到点子上。

目标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针。有目标的人是在为效能、为美好的结果而忙,没目标的人只会越忙越乱。

在《爱丽斯漫游仙境》中,小爱丽斯问小猫咪“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哪条路呢?”

猫咪说:“这在很大程度上看你要去什么地方。”

“去哪儿我都无所谓。”爱丽斯说。

“那么你走哪条路都可以。”猫咪回答道。

“这……那么,只要能到达某个地方就可以了。”爱丽斯补充道。

“亲爱的爱丽斯,只要你一直走下去,肯定会到达某个地方的。”

现实中,像爱丽斯那样去哪里都无所谓的职员大有人在。他们在工作中标榜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却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更谈不上职业规划。他们机械地工作,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却永远也忙不到点子上——由于缺乏目标,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无用的事情上。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管理学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故事说的是一群伐木工人走进一片树林,开始清除矮灌木。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一片灌木林,直起腰来准备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项艰苦工作后的乐趣时,却猛然发现,他们需要去消除的不是这片树林,而是旁边那片树林!有许多人在工作中就如同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只是埋头砍伐矮灌木,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砍的并非是需要砍伐的那片树林。

这种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却发现自己背道而驰的情况是非常令人沮丧的,这也是许多效率低下、工作起来不出成果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他们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一些无用的事情上。

任何行动一定要有目标,有目标才能够忙到点子上。早上开始工作时,如果并不知道当天有什么样的工作要做,就很容易像例子中的伐木工人一样,把时间浪费在不该做的事情上。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有切实的行动,更不可能有实际的结果。有目标才能减少干扰,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一个高效能的职员每天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应该是为自己当天的工作制订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计划。

世界一流的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说:“做事有目标是提升效率的关键。高效工作的首要前提就是制订一套明确、具体而且可以衡量的目标和计划。”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那些做事高效的人始终将目光集中在他们的目标上,在向目标奋进的过程中,他们常常运用想象提醒自己的目标所在。

奥林匹克运动会十项全能金牌获得者詹姆斯·卡特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用运动器械装备了整个寓所,以便每天提醒他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将十项全能每个项目的器械放在他不训练时也能够看到的地方,跨高栏是他最差的一项,他就将一个栏放在起居室的正中央,每天必须跨越30次;他的制门器是个铅球;杠铃就放在室外廊檐下;撑竿跳高用的竿子和标枪在沙发后竖立着;壁橱里放着他的运动制服、棉织套服和跑鞋。詹姆斯说这种不寻常的陈设在他准备奥运会夺冠的过程中,帮助他改善了他的竞技状态。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也应当像詹姆斯·卡特那样在工作前先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你的目标创建一种经常提醒自己的方式。比如,将你确定的目标和要实施的计划写在便笺上或是记事本上,并将它们有计划地放置在你的家中和办公室里,使你能够常常看到它们;或者,将你对自己目标和实现计划的陈述录在磁带上,在你开车、做杂务、休息或思考时播放它们;或者,将你的实施计划编辑在你的电脑屏幕保护屏上;或者,将你需要首先实施的计划输入电脑,并用装饰纸打印出来,然后将这些纸贴在办公室、卧室的镜子上,甚至是冰箱上。这样,你的目标和计划就常常出现在你的眼前,帮助你始终将注意力放在这些最重要的事情上面。

(第八节 自觉维护组织荣誉)

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必须具备组织荣誉感,自觉维护组织的荣誉,并且努力使这种自觉成为习惯,在日常工作、日常生活中都得以体现。

要在商场上取得胜利,要让组织生存下去,就需要每一个职员来捍卫组织的荣誉。

只有最优秀的组织,才有存在的价值;只有服务于社会,才会获得社会给予的荣誉。为荣誉而工作,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最出色的成绩,让组织优秀起来,让组织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为荣誉而工作,就是主动争取做得更多,承担更多的责任。

为荣誉而工作,就是自动自发,最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责任,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

荣誉来自责任,当一个人听从内心中职责的召唤并付诸行动时,才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而且也能更迅速、更容易地获得成功。

只要你能时刻把职责视为一种天赋的使命,时刻尽职尽责,你就能在工作中忘记辛劳,得到欢愉,就能获得组织回报的最高荣誉。

在一个下雨天,丰田职员基德下班回家,发现一辆丰田轿车的刮雨器失灵了,车主正在修理。或许是麻烦比较大,车主放弃了修理,而到路边去询问附近有没有近一点的修理点。

而此时,基德直奔那辆丰田轿车,拿出工具进行修理。车的主人返回时还误认为基德是偷车贼,差点儿报了警。片刻之后,基德在雨中将车刮雨器修好了,并且拒绝收车主给的小费。他的这种敬业精神也深深打动了这位车主。

而就在这之后的一天,基德在回家路上,突然发现本公司生产的又一辆小汽车停靠在路边,车上溅了一些泥点。基德马上走过去掏出手帕仔细地擦起来。这时,一位警察觉得奇怪,走过来问:“这是你的车吗?”

“不是!”这位职员回答说。

“那你为什么在这儿擦别人的车?”

“因为我是丰田人,这辆车是我们生产的!”

一时之间,丰田公司的美誉传遍整个日本。

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必须具备组织荣誉感,自觉维护组织的荣誉,并且努力使这种自觉成为习惯,在日常工作、日常生活中都得以体现。比如,拨打和接听电话时,即使上司不在你身边,你也应该注意语气,体现出你的素质与水平,展示组织的形象。微笑着平心静气地接打电话,会令对方感到温暖亲切。不要认为对方看不到你的表情,其实,从你打电话的语调中已经传递出了是否友好、礼貌、尊重他人等信息了。也许你不经意的冷淡和鲁莽,就会吓走一个潜在的客户,使组织利益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维护组织荣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维护好组织的形象。维护组织的形象应体现在每个职员工作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与外部人员交往时,更应时刻注意维护组织形象,不说不做有损组织形象的言论和行为。要知道,此时你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整个组织。

一个随意贬损组织、毁坏组织名誉的员工肯定是一个既不聪明,也没有多少才能的人。他们这样做看起来伤害的是组织,实际上却是在伤害自己。没有人喜欢这样的人,包括你的上司。

(第九节 要多提合理化建议)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促进组织发展的关键力量,如果你能够积极地为组织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上司排忧解难,而不是时刻带着满腹的问题去找他们解决,相信很快你就能成为上司眼中的关键职员。

追求效率是对一个现代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时代,做工作不单要用力,而且要用心,要善于动脑筋,为组织提出合理化建议。

张瑞敏曾说过:“世界上长盛不衰的百年企业,不变的是其创新的精神。”为了使得创新在海尔形成一种风气,提高职员创新的理念与能力,让每个职员多谋创新之策、多出创新之招、多做创新之事,海尔给每个职员都发了“合理化建议卡”。职员对管理、技术、工作等任何方面有好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对于合理化建议,海尔会立即采纳并实行,对提出建议的职员还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由此不但激发了职员的工作积极性,还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

提合理化建议是组织成员参与组织经营的一种积极的表现,是发动职员参与管理、促进上下沟通的良好形式。在日本,很多组织把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和组织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组织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职员提建议,要求职员在家中、车上等都要想问题,他们把合理化建议说成是“把干毛巾再拧出一把水来”。通过合理化建议运动,组织调动了广大职员参与组织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感情,增强了组织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柯达的“建议制度”举世闻名,这项制度的诞生源于一位普通职员对玻璃窗的关心。

1880年,乔治·伊斯曼创立了柯达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公司只是一个拥有几十人的小公司。如何才能把公司做大,这是乔治一直思考的问题。1889年的一天,乔治收到了一个普通工人写给他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的内容不多,字迹也不怎么工整,却让他眼前一亮。

这个工人的建议书是这样写的:“建议把生产部门的玻璃擦干净。”

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管理者都没有放在眼里,甚至会认为工人小题大做。以前乔治就是这样想的,他会认为擦玻璃完全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

但这次却不一样,他从这里面看到了其中的意义——这正是职员热爱公司、积极推动公司发展的表现啊。他马上召开了表彰大会,亲自为这个工人颁发奖金。会后,乔治促成相关部门制定了职员建议制度,这项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公司职员提出的建议接近200万个,其中被公司采纳的超过60万个,这些建议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仅仅1983年和1984年两年,柯达公司因为采纳职员的合理化建议所节约的资金就高达1850万美元。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促进组织发展的关键力量,如果你能够积极地为组织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上司排忧解难,而不是时刻带着满腹的问题去找他们解决,相信很快你就能成为上司眼中的关键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