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大海,微风袭来,卷起层层波浪。每一层浪就是一层坎坷,历经层层坎坷,人方能得到磨砺,在磨砺中人当以旧事为镜,照出成败得失,才能后浪推前浪,越走越远。
人生周而复始,日子一天天继续,但是许多事情却在不断重复。女人学会了认识过去,才能知道未来,过去就是你的老师,人常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面的成功与失败,个人也好,国家也好,是如何成功的,又是如何失败的,都让我们有所借鉴。
我们每个人对待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不要轻易将其抛诸脑后,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无视以前的经验教训,必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大费周折。
相传,在一片深山密林中,一座“仙人居”位于山巅。一日,一位年轻人风尘仆仆,从很远的地方来求见“仙人居”的圣人,想拜他为师,修得正果。年轻人进了深山,走啊走,走了很久,犯难了,路的前方有三条岔路通向不同的地方,年轻人不知道哪一条路能够通向山顶。
忽然,年轻人看见路旁一个老和尚在小憩,于是走上前去,轻声唤醒老和尚,询问通向山顶的路。老和尚睡眼蒙地嘟哝了一句“左边”,便又睡过去了。年轻人便从左边那条小路往山顶走去。走了很久,路突然消失在一片树林中,年轻人只好原路返回。回到三岔路口,见老和尚还在睡觉,年轻人又上前问路,老和尚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说了一句“左边”,便又不理他了。年轻人正要分辩,转念一想,也许老和尚是从下山角度来讲的“左边”。于是,他又沿右边那条路往山上走去。走啊走,走了很久,眼前的路又消失了,只剩一片树林。年轻人只好原路返回。
回到三岔路口,见老和尚又睡过去了,年轻人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上前推了推老和尚,把他叫醒,问道:“你一大把年纪了,何苦来骗我,左边的路我走了,右边的路我也走了,都不能通向山顶,到底哪条路可以去山顶?”老和尚笑眯眯地回答:“左边的路不通,右边的路不通,你说哪条路通呢?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年轻人这才明白过来,应该走中间那条路。但他总想不明白老和尚为什么总说“左边”。带着一肚子的疑惑,年轻人来到了“仙人居”。他虔诚地跪下磕头,圣人笑眯眯地看着他,原来圣人就是三岔路口的那位老和尚。
这个故事简单却内涵丰富,以前经历的事情要作为现在行事的指南。女人亦当以过去为镜子,照出成败得失,而后总结成败得失,避免自己再在同一件事上面栽跟头。在失败之后总结自己,才能不犯同类的错误。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这一句便道出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找到行事的准绳,看到过去的得失,规划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