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法自然
3766200000017

第17章 成败之道:以柔克刚,以弱胜强(4)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画家取回了画。看到画,画家伤心不已。因为,他呕心沥血绘成的画,竟然被观赏者涂满了标记。他想:我是多么失败呀。

回去后,他伤心得两天两夜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朋友不忍看他如此低沉,便让他重新画了一幅一模一样的画,同样拿到市场上展出。不一样的是,这次请观赏者在其最为欣赏的地方标上记号。

这一次,画家拿回画时,高兴地笑了。原来,这幅画同样被涂满了标记。甚至那些曾经被人们指责的地方,现在也换上了赞美的符号。

他明白了,原来,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结果也不同。

俗话说得好: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看问题时角度不同所造成的。角度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换一换位置就会出现不同的方圆斜正。

秋日,两个善感的诗人站在落叶缤纷的树下感叹。一个人说:“秋天将要过去了,又是一个萧条难捱的冬。”另一个则说:“秋天将要过去了,离春天就只剩下一季了。”

是啊,面对一片落叶,你也许会看到“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惨命运,但是只要换个角度想,你便会发现它“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节操;一根蜡烛,不久便会“蜡炬成灰”,但它却为人们照亮了前面的路;一支粉笔,只需几笔几画,生命便会结束,但它却在学生们的头脑中撒下了知识的种子。

人生中的许多事情都是如此,换个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心情。

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苦难与烦恼都是自己依靠过去生活中所得到“经验”而做出的错误判断。这时,我们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就不会再为战场失败、商场失手、情场失意而颓唐,也不会为名利加身、赞誉四起而得意忘形。换个角度看待自己,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宁静,从而获得自由自在的乐趣;转个角度看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种立场待人生,人生无不轻安。

人生有许多困难和失败,只能算是岁月之歌中的一串不协调的颤音。贫困、疾病,以至生命中更多劫难的降临,都是命运逼你去创造并珍惜重新开始的机会,让你有朝一日苦尽甘来。虽然曾经因为劫难,遭受到打击与嘲讽,但在某个美丽的春天,你最终还是会奏响生命的乐章,唱出自己最美妙的歌。

爱迪生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做了一千多次实验,当有人嘲笑他的失败时,他却自豪地说:“我已经发现了一千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度,这样的智慧,不正是源自于爱迪生与众不同的思考角度吗?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的话是那么耐人寻味。世界这么大,睁大我们的眼睛,用单纯而善感的心,用宁静平和的心态,去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用热情与好奇打开观察世界的多棱镜,多角度的斑斓定会让我们惊叹不已:原来,烦人的雨水冲洗后的绿叶会如此纯粹鲜灵,灰灰的云间也会透过几缕分外金黄的阳光,无名无香的野花小草也自有一份平凡的生机与美丽;生命中刺痛的挫折也可以变成使人成长的营养,失败也可以是人生旅途中醒目的坐标。

道法自然

换个角度,生命就会展现出另一种美。有时候,能从失败中走出来也是一种成功,如果你整天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那么你永远无法成功。

柔能克刚,弱能胜强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道德经》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种道理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

老子认为;顺着它的性子,满足它的欲望,使其被欲望所吞食,令他自取灭亡,这即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硬碰硬、两败俱伤的事情。怎样才能避免此类事情不在我们身上发生呢?不妨选择柔弱作为心灵的“防护网”。

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火爆之人,恰似细雨之于烈火,烈火熊熊,细雨蒙蒙,虽说不能当即将火扑灭,却有效地控制住了火势,并一点点地将火灭去。

孔子出了名以后,曾带领他的弟子千里迢迢去拜见老子。见面后,老子问他:“你看我的牙齿怎样?”随即咧开嘴巴。孔子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先生的牙齿一颗也没有了。”“你再看我的舌头怎样?”说着,老子又伸出了舌头。孔子回答:“先生的舌头伸缩自如,又红又润。”老子听后一笑,便双目微闭,不再言语。孔子双手一揖:“多谢先生指教。”说完便领着弟子离开了。

在回去的途中,子路问孔子:“先生,我们好不容易才见到老子,也未问出些大道理来,怎么就这样回去?”孔子说:“老子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已经全都告诉我们了。”子路问:“他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孔子说:“他告诉我们:牙齿虽硬,由于以硬碰硬,便掉光了;舌头柔软,以柔克刚,所以完好无损。”见子路和其他弟子还似懂非懂的样子,孔子接着又解释,“为人处世生硬、暴躁,不仅事情办不好,还会得罪人;只有为人柔和、有耐性,才能把事情办好,又不得罪人。”弟子们听了,连连点头。

柔弱,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不是虚弱,不是脆弱,而是柔韧,含有一种不断发展、成长的生机,必定能战胜强大。

天下最柔弱的水,奔流于天下最坚硬的山石之间,无所不经,无孔不入。因此像水那样柔弱、趋下、平而后止,像水那样深沉平静、不求报答、洗涤污秽,必能战胜刚强。

《明史》中记载,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将士,都是西北地区的壮汉,身材魁伟,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从江南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

乔宇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籍壮汉比武,结果看似弱小的江南拳师大获全胜。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样子十分沮丧,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打了折扣。乔宇所用的正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历史上以柔克刚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大禹治水,洪水的猛烈可谓刚之极矣,但在大禹柔性的疏导下,刚猛的洪水被治得妥妥贴贴。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太过尖锐的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会被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刚烈之人,其情绪颇好激动,则很容易失去理智,仅凭一股冲动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这是刚烈之人的优点,同时又是其致命的弱点。

俗语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处。”应以己之长,克其之短,对待刚烈之人如果以硬碰硬,势必会使双方共同失去理智,头脑发热,做出事来不计后果,最终,各有损伤,事情也必然搞砸。而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火暴之人,则会是另一番局面,恰似细雨之于烈火,虽说不能当即将火扑灭,却有效地控制住了火势,并一点点地将火灭去。所以,以柔取胜是宇宙的普遍规律。

正如老子所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又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由此可见,人们在为人处世、养生与治国的过程中,不宜逞强于做某事,应当炼就至柔之气、柔和之性,保持柔和的德性才是强身、强国之道。

道法自然

做人就应当能够像水一样以柔克刚。因为,坚硬的事物,往往都不能持续和长久,这是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