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灵异伏魔录
37678100000001

第1章 王莽篡汉

第一章王莽纂汉

西汉末年,天下时局动荡,天灾人祸使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加之新帝年幼不懂政事,百姓可谓是怨声载道,都说乱世出英雄,在这种社会动荡急需改革的时候摄皇帝王莽联合众位大臣公然废除幼帝,自立为帝,改年号为“新朝”,史称“王莽篡汉”。

王莽乃外戚王氏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父王曼英年早逝只留下王莽这一个长子,而王莽的姑姑(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深感其弟王曼没能来得及享受这世间的荣华富贵就撒手人寰,在其他姊妹的推荐下于是开始重用侄子王莽,王莽生于公元前46年12月12日,卒于公元23年10月6日,享年69岁,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王莽之所以能够得到重用到最后成为皇帝,其中的原因有很大的程度跟其为人有关,王莽少时受儒家教育,勤身博学。侍奉母亲及寡嫂,抚养孤兄子,都很周到。又结交英俊,侍奉父辈,符合礼仪。阳朔(公元前24~21年)年间,王凤病,王莽侍候甚恭。王凤临终时,推荐王莽任黄门侍郎,王莽于是走上了仕途。王莽入仕之后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书汉成帝,愿把自己封邑的一部分赐给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荐王莽,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叔父王凤极为恭顺。从这上面的种种不难看出王莽此人不论是在朝内还是在朝外,其口碑都是非常的好,当然了至于说这是王莽真正的一面还是其城府极深故意伪装出来给世人看的,那就不知道了,我个人更愿意相信这是王莽真实的为人,有了这样的口碑后身后背景又极深的王莽,他的仕途之路可谓是平步青云,很快他就做到了大司马这个官职,不过此时的王莽根基尚浅还没有生出自立为帝的想法,直到年幼的哀帝继位,在众大臣的共同举荐下,王莽成为了辅政的不二人选,自称为摄皇帝,而王莽虽然身居朝堂,但是对于天下大势却是看的非常的通透,对于此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独揽大权又有群臣拥护的王莽来说,自立为帝好像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并且王莽本身也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对于当时杂乱不堪的天下也是感触极深,于是在一些谋士的不断劝说下王莽终于下定决心“废汉立新”自立为帝,对于王莽自立为帝朝野之中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本该如此,就这样王莽毫不费力的就坐上了皇帝的位置,废除汉朝的国号该国号为新朝,史称“新莽政权”。

对于王莽自立为帝这件事情,天下百姓并不觉得有什么别扭的地方,因为相比起西汉末期的混乱统治,王莽居摄期间实施的很多惠民的政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百姓的生活,在百姓的心中早就把王莽当成了“万岁”,只不过在那个年代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太过强烈,像这种谋反的事情实在是“大逆不道”,百姓们虽然心中希望王莽称帝,但是并不敢真的说出来,可是现在是王莽自己称帝那对于百姓来说这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王莽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史称“王莽改制”。始建国元年宣布:将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其后,改革币制、官制,规定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同时,与民休息。从此,国泰民安。

始建国次年,王莽接受表弟王舜的建议,集天下贤能之士皆来常安,开始编汇《汉语典》《医典》《婚丧典》《文学典》等重要典籍。地凤元年春三月乃成。

始建国三年,匈奴、高句丽、老窝、浦涯等小国,先后臣服新朝。

总体来说,王莽算是一位开明宽厚,很有才干的皇帝,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胡适先生称王莽为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在他上台之后颁发的各种改革政令对于百姓都是很有利的,对于稳定当时动荡的社会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百姓的生活变好了这天下自然就稳定下来了,仔细说来王莽的新政是成功的,对于王莽推行改革的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六条,第一,更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黎民百姓都分得了土地;第二,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第三,实行“五均六管”制,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山泽等;第四,改革币制;第五,改革中央机构,加强相权、兵权;重新划分郡县,更改地名;第六,改革少数民族名称、首领称号。

不过王莽毕竟不是完人,他虽然总体来说是一位好皇帝,可是他却是有一个独特的癖好,也就是这个癖好把他推向了无底深渊,王莽称帝后他个人的一个小癖好也是被无限制的扩大了,王莽很喜欢设计钱币,他称帝后的货币改革其实就是他的一个小小的尝试,起初百姓的反应都很好,这也让王莽对于设计货币更加的痴迷甚至陷入了疯魔的状态,他在位的短短十六年间共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总共设计发行了十八种货币,并且这十八种货币全部都是经由王莽之手亲自设计,可以这么说王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货币更新速度最快品种最繁多的时代,直到新朝灭亡时,王莽总共发行的货币类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六泉十布加两刀”。

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进行第三次货币改革,除沿用汉代的方孔圆钱之外,他还下令铸造六泉、十布等新币。新莽货币,钱文纤细,工艺讲究,版别亦多。大体钱文以悬针篆为主。

六泉包括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共六种。悬针篆,篆体泉字中竖断为两截,乃王莽泉之特点,铜质精良,文字精美。其中又以壮泉四十最为罕见,在六种货泉之中其存世量是最少的。

十布包括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和大布黄千共十种。新莽布币系铜锡合金铸造,露铜部分呈青黄色,币身较硬。其中又以小布一百和幺布二百存世量最为稀少。

两刀是指一刀平五千和契刀五百,先说契刀五百,中国古代钱币之一,西汉末年王莽政权铸造,形制怪异,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方孔圆形铜钱,穿右左分别书契刀二字,下部为刀形。再说一刀平五千(别名“金错刀”),这枚“一刀平五千”刀币,分为环柄和刀身两部分,环柄为一方孔圆钱,环文上曰“一”,下曰“刀”,字为阴刻,字陷处填以黄金,并且加以打磨,使字面与钱面平齐。刀身上铸有阴文“平五千”三字,其中“平”是“值”的意思,即表示一枚刀币价值等于五千。值得注意的是,这枚刀币的造型独具韵味,丝毫未拘泥于春秋战国时代刀币形制,彼时尖首刀形制。古拙稳重,并透露出秀美气息。币面铭文“一刀平五千”五字书写流畅,气势生动,毫不呆滞,承袭了战国时期币面铭文“一笔过”的特征,新莽钱币,钱文纤细,工艺讲究,钱币版别较多,但钱文大体以悬针篆为主,文体有精有粗,粗者文字平夷,制作较逊,精者轮廓斜削,笔划细挺。

在这十八种货币中小泉直一是发行量最大,也是最基本的货币单位,打个比方的话,一枚小泉直一就相当于现在的一元钱,而往上的这些大泉五十,大布黄千,一刀平五千等等都是以小泉直一的价值来衡量的,就说这一刀平五千就是说这一枚“金错刀”就可以换取五千枚小泉直一,一枚大布黄千就可以换取一千枚小泉直一,以此类推。当然了要说这大布黄千和“金错刀”本身实有的价值是不足以等价兑换这么多的五铢钱的,可是在朝廷的规定下百姓也不得不被迫接受,不过由于新莽货币制度在于利用虚值大钱快速搜刮民间财富,所以自然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六泉十布制度旋即废除。

说起这“金错刀”乃是王莽最得意的作品,不单单是说其面值是最大的,只说其设计的难度和美感就不是其他货币能够比拟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金错刀才彻底断送了王莽的新朝,可以说王莽是成也改革败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