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灵异伏魔录
37678100000011

第11章 守陵

第十一章守陵

封禅大典的顺利完成也算是了结了刘秀心中的一桩心事,不过此时的刘秀已然是病入膏肓强弩之末了,根深蒂固的风眩之疾并未彻底痊愈,次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因病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葬刘秀于原陵,刘庄作为新帝自然是要亲自参加刘秀的安葬仪式的,不过也正是因为刘庄添为新帝,故按照《周礼》所云,刘庄是不能亲自为刘秀扶灵的,故而扶灵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刘秀长子东海恭王刘疆的身上,扶灵的意思说白了就是需要刘疆带头去抬葬先帝棺椁,当然了按照古代的礼制来说,其他扶灵的人也都是先帝生前最亲近的王公大臣,能够为先帝扶灵之辈不论是从身份还是地位上来说,都远非一般的朝臣所能相提并论的,不过扶灵可不是什么好差事,按照礼制既然是刘疆扶灵,那么后续的为先帝守陵一年也是需要刘疆去做的,守陵期间注意事项非常繁杂,比如不得饮酒不得沾荤腥不得近女色不得穿华服等等,可以说守陵跟坐牢没什么区别,甚至比坐牢更加的痛苦,因为先帝陵寝除了特定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来,也就是说刘疆要一个人在这无趣的皇陵之中生活一年,这是多么的凄凉啊,可是这份差事刘疆是无论怎么样都推辞不掉的,如果出言推辞的话无异于落人口实自掘坟墓,那样只会让自己死的更快罢了,并且还有可能因为自己牵连到亲人,刘疆自然十分清楚这一点,故当新帝下诏时刘疆很自然的就接下了诏书。

对于自己的这位四皇弟,刘疆的心中很清楚两人之间的隔阂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因为刘庄的心中对于自己的母亲郭皇后的怨恨和恼怒,还有就是对自己母亲阴皇后所遭遇的种种打抱不平;第二点就是因为刘疆手中所掌握的实权了,作为最大的诸侯王,刘疆手中的权势在刘庄看来无疑就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会被引爆,虽然刘庄现在已经登基成为了东汉的第二任皇帝,但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这个道理刘庄可是比任何人都清楚,再者说一山不容二虎,如果自己这个天子的权势还没有一个诸侯王大的话,他这天子的宝座迟早都得易主,其实以前刘庄也想过怎么样才能削弱刘疆手中所掌握的势力,可是想来想去也没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毕竟当时先帝还在位,他刘庄一个没什么实权只有一个名头的太子又怎么能奈何得了一个握有实权的诸侯王呢?所以刘疆的存在一直是刘庄的一处心病,而先帝驾崩以后,刘庄登基大宝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最大程度的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当然了最主要削弱的就是刘疆这个东海王了,不得不说刘庄身为天子,其城府之深不是刘疆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这一点从小就看得出来,儿时的刘庄非常懂得讨刘秀的欢心,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每每都能跟刘秀想到一块去,相比起来刘疆虽然聪颖过人,但是却是毫无城府,看待问题的角度常常和刘秀相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庄和刘疆的差距也在不断的拉大,不过刘疆也只能隐忍下去,最终只能自己主动辞去了太子之位,至于刘疆为何会主动辞去做了十六年之久的太子之位,其原因不外乎两点,首先是大势所趋,而刘疆虽然心无城府,但是这可不是说刘疆就看不懂形势,相反刘疆正是看准了时机在权衡了利弊之后才做出这个决定的,刘疆的这个决定可以称得上有大智慧;其次,刘疆从小就对墨侠之道耳濡目染,相比坐拥天下成为一朝天子,刘疆更喜欢走遍天下行侠仗义的生活,比起宫中繁琐的规矩,刘疆更喜欢无拘无束潇洒自如放荡不羁的“流浪”生活,正是出于这种种考虑才促使刘疆请辞太子之位,而最终的结果还是比较让刘疆满意的,自己被带有愧疚的父皇刘秀分封了一个诸侯王,从此刘疆再无拘束,可以随意去追求他想要的生活了。

不过让刘疆担心了整整十年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自己收到父皇刘秀传召的那一刻,刘疆就已经知道该来的迟早还是要来的,自己千躲万躲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去,这都是命啊,谁让自己生在皇家之中呢?宫廷争斗就算自己不想去参与,也无法真正的独善其身置身事外,既然这样倒不如心平气和的接受了,至少自己此生没有太大的遗憾了,十年的修道生涯也让刘疆看透了俗世间的各种利益纷争,本想一辈子隐居深山潜心修道,可是天不遂人愿,自己也是无可奈何。

守陵的生活即枯燥又乏味,不过刘疆也乐得这样的生活,毕竟跟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比起来,在这里倒是不会被人打扰,只是这里的灵气十分的匮乏,想要修炼非常的困难,这倒是让刘疆有些犯难了,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修道十年让刘疆也养成了打坐修行的习惯,虽然现在已入俗世,但是这种习惯是无法轻易改变的,既然此处灵气匮乏,那不妨可以打坐磨练自己的心性,虽然效果可能微乎其微,但是最少没有浪费光阴,更重要的是通过打坐也能更快的来消磨时光,就这样刘疆在原陵守陵的一年中,每日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从未中断过,一年下来虽然修为没有增长半分,但是刘疆的心境修为倒是提高了不少,当然这一年间刘疆也思考了很多问题,其中思考最多的就是未来的路该何去何从?可是思前向后也没能得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眼下守陵之期已满,未来的路在何方只能顺其自然了。

在这一年之中,新帝刘庄倒是忙的不可开交,不得不说刘庄也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只不过宫廷斗争导致最后手足相残的残局在他的身上还是没能幸免,这一年里刘疆的封地被逐渐的收回,到现在刘疆仅存的封地只剩下东海郡下辖的几个县而已,勉强还能称得上是诸侯王,不过这些消息都在刘疆的意料之内,倒是没什么可惊讶的,而刘疆关心的是他的妻儿现在的生活,幸运的是刘庄并不是暴君,所以除了用各种理由收回各个诸侯王的封地之外,对于刘疆的妻儿还是蛮好的,时不时的就会封赏一些东西,总体来说也称得上是锦衣玉食,而刘疆守陵归来后本想请求新帝准许自己回到自己的封地,可是奈何按照先帝遗诏所说刘疆乃是新帝辅臣之一,有先帝遗诏在刘疆自然不能再说什么,只能继续留在朝中辅佐新君,刘疆也明白这是新帝对自己的不信任,可是就算知道又能如何呢?难道还要违逆先帝遗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