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智慧叫禅悟(Mbook随身读)
3784400000010

第10章 欲望少一点,幸福多一点(2)

以前,有一对兄弟,自幼失去了父母,他们俩遂终日以打柴为生,相依为命,过得十分艰苦。即便这样,兄弟俩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哥哥照顾弟弟,弟弟心疼哥哥,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观世音菩萨得知了他们兄弟二人的情况后,大为所动,决定帮他们一把。于是菩萨来到兄弟俩的梦中,对他们说:“远方有一座太阳山,山上撒满了金光灿灿的金子,你们可以前去拾取。不过路途非常艰险,你们可要小心!并且,太阳山温度很高,你们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下山,否则,就会被烧死在上边。”说完,菩萨就不见了。

兄弟二人从睡梦中醒来,非常兴奋。他们商量了一下,便起程去了太阳山。一路上,他们不但遇到了毒蛇猛兽,还遇到了狂风雷电等恶劣天气。兄弟俩咬紧牙关,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来到了太阳山上。

兄弟俩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黄金,金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弟弟一脸的兴奋,望着这些黄金不住地笑,而哥哥却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

哥哥从山上捡了一块黄金,装在口袋里,便劝弟弟该回去了,但弟弟对哥哥的话置之不理,哥哥只好独自下山去了。弟弟捡了一块又一块,就是不肯罢手。不一会儿整个袋子都装满了,可他还是不肯住手。此时,太阳快出来了,但弟弟却没有住手的意思。

一会儿,太阳真的出来了,山上的温度也在渐渐地升高。这时,弟弟才慌了神,急忙背着黄金往回跑,无奈金子太重,压得他根本就跑不快。太阳越升越高,弟弟终于倒了下去,被烧死在太阳山上。

哥哥回家后,用那块金子当本钱,做起了生意,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而他的弟弟却永远地留在了太阳山。

故事中,哥哥因为不贪得无厌而享受了富贵的恩赐,弟弟因贪得无厌而命丧黄泉,贪欲过度的危害可见一斑。

多贪多欲的人,纵然富甲天下,也无法满足心中的贪欲,等于还是个穷人,他们拥有的财富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

知足常乐,不是安于现状的骄傲自满。知足常乐,知前乐后,也是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做到知足常乐,生命就会充满和谐、平静、适意、真诚。

人生箴言

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不是安于现状的骄傲自满。

§§§第五节 欲望太炙会让幸福之井干涸

弟子问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呢?”

禅师说:“欲望!”

弟子满脸疑惑。

禅师说:“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农民想要买一块地,他听说有个地方的人想卖地,便决定到那里打听一下。到了那个地方,他向人询问:“这里的地怎么卖呢?”

当地人说:“只要交1000块钱,然后就给你一天时间,从太阳升起的时开始,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点,你将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这个人心想:“那我这一天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岂不是可以圈很大的一块地,这样的生意实在太划算了!”于是他就和当地人签订了合约。

太阳刚一露出地平线,他就迈着大步向前疾走,到了中午的时候,他回头已看不见出发的地方了才拐弯。他的步子一分钟也没有停下,一直向前走着,心里想:“忍受这一天,以后就可以享受这一天的辛苦换来的欢悦了。”

他又向前走了很远的路,眼看着太阳快要下山了,他心里开始着急,因为如果他回不到出发点就一寸地也得不到了,于是他走斜路向起点赶去。可是太阳马上就要落到地平线下面了。他加快了脚步,只差两步就到达起点了,但此时他的力气已经耗尽,倒在了那里,倒下的时候两只手刚好触到了起点的那条线,那片地便归他了。可是那又有什么用呢?他的生命已经结束了。

禅师讲完,闭目不语,弟子却从中开悟。

贪婪并非是遗传所致,它是人在后天环境中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行为。欲望过多,再大的胃口都无法填满,贪婪的结果只会是无穷尽的烦恼和痛苦。

人生之中,欲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逾越,因为人的贪欲无止境,永远无法满足,这正是人性最大的缺憾。我们每一个人多少会遇到一些陷阱,而这些陷阱之中,最为可怕的一种是我们亲自挖掘的。因为贪心,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弱点,不顾一切地去满足我们的欲望。这时,即使危险摆在面前,我们也无暇去理会、去避让,于是贪婪遮住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丧失理智;蒙蔽了我们的内心,使我们无法感受到幸福的温暖。

人生箴言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第六节 抛去虚名,不为其所累

洞山禅师感觉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了。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连朝廷也急忙派人赶来。

洞山禅师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儿闲名,如今躯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了,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呢?”

眼前一片寂静,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院子里一片宁静。

忽然,一个前几日才上山的小和尚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行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和尚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和尚无知……院子里闹哄哄的。

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大声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呀!”于是坐下来闭目合十,就此圆寂了。

小和尚眼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他看着师父的身体,庆幸在师父圆寂之前,自己还能替师父除去闲名。

过了一会儿,小和尚立刻就被周围的人围了起来,他们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连洞山禅师的法号都不知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小和尚看着周围的人,悲痛地说:“他是我的师父,他的法号我岂能不知啊。”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问呢?”

小和尚答道:“我那样做就是为了除去师父的闲名!”

虚名者,有名无实,或要其名而不要其实之谓也。然而,就是有很多的人对此贪恋不已。比如,已经是财大气粗的老板、总裁,却偏要花钱买个教授、研究员的头衔;已经官至县长、市长,却还要顺手捎带个硕士、博士文凭。

弘一大师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看淡虚名的人,即使在他作为法师再度出名的情况之下,他依旧是对“法师”、“老法师”、“律师”等诸如此类的称呼十分反感,总是要求别人在写书或称呼他时去掉。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学者、追求学问的人就应该是淡泊名利的,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的,不应该去沽名钓誉,因为虚名只会让人骄傲自满,唯有学问是实实在在的。的确,虚名无益,古哲云“嚼破虚名无滋味”,可谓一针见血。

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烦恼、忧愁、痛苦皆由此来。要想摆脱痛苦,必须看淡虚名浮利;想到得到幸福,必须舍弃虚名浮利。

人生箴言

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烦恼、忧愁、痛苦皆由此来。

§§§第七节 名利本是衣冠冢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

有一次,他对达摩说道:“请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当即说:“把心拿来。”

二祖慧可不得不说:“弟子无法找到。”

达摩开导他说:“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了,你看到了吗?”

二祖慧可恍然大悟。

几十年以后,僧璨前去拜谒二祖慧可,他对二祖慧可说:“请求师父为弟子赎罪。”

二祖慧可想起了当初达摩启发自己的情景,微笑着对僧璨说:“把罪过拿来。”

僧璨说道:“我找不到罪过。”

二祖慧可便点化他说:“现在我已经为你赎罪了!你看到了吗?”

僧璨恍然大悟。

又过了许多年,一个小和尚向僧璨求教:“如何能解除束缚?”

僧璨当即反问:“谁在束缚你呢?”

小和尚脱口而出:“没有谁来束缚我呀!”

僧璨微微一笑,说道:“那你何必再求解脱呢?”

小和尚豁然领悟。他就是后来的四祖道信。

禅宗祖师们告诉我们,只有解脱所有束缚,扫除所有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禅的天空下。

醉心于功利,便被“名缰利锁”缚住;对褒贬毁誉斤斤计较,必会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人,哪一个不是伴随烦恼焦虑、忧愁惊恐、嫉妒猜疑度过人生中的每一天呢?

把生命都耗费在名利上,到头来只能是一场空。世俗“无价值”的清闲自在却是生命的至宝,它使我们远离空虚,不受世俗伤害,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本真,找到人生的快乐。

生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争、无价、安宁和幸福。财色与名利只不过是人生中的肥皂泡与灰尘,我们何必抵死相争呢?

人生箴言

只有解脱所有束缚,扫除所有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禅的天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