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安全教育知识读本
3785300000011

第11章 被流水吞噬的生命

2006年7月1 3日,海南澄迈县中兴镇某学校的3名学生不幸溺水身亡 第2天再传噩耗,东方市八所镇两兄弟不幸淹死……

自3月份以来,海南意外溺水死亡的学生达32人!连续发生的学生溺水身亡事件,为学生暑期安全敲响了警钟。我们中职生应该从这些悲惨事件中吸取教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

什么是溺水?

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人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紧急病症。溺水时有大量的水、泥沙、杂物经口、鼻灌人肺内,引起呼吸道阻塞、缺氧和昏迷,甚至死亡。

溺水后病人常全身浮肿、紫绀,双眼充血,口、鼻充满血性泡沫、泥沙或藻类,手足皮肤皱缩、苍白,四肢冰冷.血压下降,胃充水扩张溺水整个过程十分迅速,常常在4-6分钟内溺水者即死亡。

发生溺水怎么办?

发生溺水后应该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1.马上采取自救措施。

首先要保持头脑清醒,仰而朝上,头尽量向后,使口鼻露出水面,凋节呼吸,这时就能浮于水而等待抢救。千万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否则容易沉入水中。如果小腿抽筋,应该自己将脚趾尽量背伸,并仰而浮于水面;如果手腕部肌肉痉挛,自己将手指上下曲伸,仰面浮于水面。

2.被救上岸后,应该松解衣带,迅速进行控水处理。

控水处理是指当溺水者呼吸道和胃内有水、在平卧或仰卧位难以控出时,采取头低足高的体位,将体内的水分控出的过程。 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l)肩背倒立位倒水:抢救者将溺水者双腿朝天托起,将其肩部、头部与双上肢下垂,就会很快将其呼吸道与胃内存水倒干净。

(2)伏膝倒水:抢救者将患者拖起,右手抱起其腰,左手扶住其头,并将其腹部置于抢救者右膝上,使其头与双上肢下垂,以利于内脏存水顺势而出。

另外,在抢救的同时,应该迅速与附近医院联系.由专业医护人员做进一步治疗。

如何预防溺水事故?

1.如果人体缺钙则不宜游泳 缺钙的同学一定要少去游泳,因为缺钙容易发生小腿抽筋而导致溺水。

2.不要空腹游泳,因为饥饿时人体内血糖含量降低,倘若这时游泳就会出现头晕、昏厥以致溺水。

3.吃得过饱时也不宜游泳 因为这时血液分布发生变化,脑部血液供给不足,也会出现头晕,造成险情。

4.游泳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运动,把身体充分活动开。

5.下水前仔细观察游泳环境,不要去有鱼网、水草多的河里游泳

6.不要去不明水域游泳、跳水。

7.游泳时禁止与同伴过分地开玩笑、戏水

8.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者不宜游泳。

9.如遇人溺水,没有把握不要下水救人,可一面大声呼救,一面利用竹竿、树枝、绳索、衣服或漂浮物抢救,、逞能少年带人游泳 致其溺水身亡2006年6月19日中午,天气闷热,16岁的黄某一时兴起,与同学刘某等4人相约到当地一个叫鹰窝岩的水潭中游泳。

16岁的刘某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黄某虽然知道这个情况,但仍然连拖带拽地将刘某带到深水区游泳:当他们一起游至深水区时,黄某因体力不支,便挣脱刘某,游向岸边。刘某在深水区挣扎一番后便沉入水底,溺水身亡。

【专家点评】刘某明知自己不会游泳,就应该拒绝黄某的邀清,更不应该跟着黄某去深水区游泳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黄某挣脱刘某独自上岸,没有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也是造成这起悲剧的原因之一。

什么情况下不宜游泳?

1.单身一个人不能外出游泳。

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 中耳炎、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者都不能去游泳。

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 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容易引起抽筋、感冒或意外。

4.被污染了的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汇合处以及落差较人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

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开动脑筋

1.你会游泳吗?如果假期有人约你去深水区游泳,你会答应吗?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

2.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游泳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检查一下,自己哪些做的还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