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如果我们拒绝了失败,并以任何借口来隐藏亏损的真正原因,这将成为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如果将所有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市场,归咎为自己之外的其他群体,那么按照这样的思路,想要解决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开市场。因此只要股民还想在市场中赚钱,想在股市中博弈赢利,那么抱怨市场机制和市场环境对于改变操作结果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赢家的做法就是接受市场的现状,然后思考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失败并不可怕,失败的经历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的经验。
赢家与输家在处理亏损和失败这个问题上最大的不同源于其是否设有纠错机制,因为当你在正常的操作之外又没有纠错模式时,你无形中就将成长的速度提高了一倍乃至数倍。这意味着你不仅可以从操作中获得直接的经验,还能从亏损和失败中总结错误的根源,经过查缺补漏、反思、总结、优势提炼等方式,你不仅能够扭转亏损的局面,还会建立起新的赢利系统。
第三节如何看待成功与财富 —“年报板块”操作系统
操作成功了,换来了可喜的利润,此时有两点是股民应该要注意的,首先是思考为什么会成功,其次就是如何将成功复制。因为一次的成功不会带来永久的财富,坐吃山空迟早会弹尽粮绝,唯有找到可持续的成功方法,这样的积累才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财富。因此作为一位想要成为赢家的股民,不仅要正确地看待成功,更要理解“财富”的意义。
唯有实践出真知:“年报板块”操作系统的由来
面对成功这个问题,输家采取的态度往往是寄希望于所谓的秘籍与捷径,总是期望一夜暴富、一步登天,而忽略了之前长期大量的积累,这样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的。输家之所以是输家,是因其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找寻所谓的成功经验上,却忽略了再好的成功经验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实践,就永远是别人的。
赢家面对成功则往往重视过程胜于重视结果,重视经验的积累胜于重视运气。在赢家眼中,成功是因为各种因素消除了相互间的排斥,和谐地产生了同方向上的力,从而水到渠成。复杂的东西往往很简单,比如股市拥有众多错综复杂的因素,但赢利只需要一买一卖。可是简单的东西往往很难做到,大家都知道股市的赢利在一买与一卖之间,但大多数人却在这其中赔了钱。因此赢家往往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将简单的事情具体化,将具体的事情科学化,将科学的事情系统化,将系统的事情模式化,让其可复制,这样才能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其实非常像古代的一个传说,即神仙对人们说,可以给每人一样东西作为奖励,一个人要的是金山,而另一个人则是希望能够学会点石成金之术,虽然相对前者来说后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很显然后者希望得到的不仅是结果,而是希望得到如何取得成功的方法。
下面笔者将通过自身经历来对此进行详细的解读。在笔者的第二本书《股市钱规则:让你赚得更多的秘密》中,笔者给大家推出了股民版的“隆中对”,其中就提到了年报送转这个每年年初出现的板块。这个板块非常特殊,原因有三:第一,这是一年中最早出现的行情板块,做好该板块即给一年开了个好头,对于实现一年的赢利目标来说大有裨益;第二,每年公布年报的时间往往是固定的,就是从 1月中旬到 4月底,那么这是一个固定事件,对于“复利效应”来说,重要的就是赢利的可复制性,而固定事件的特点就是为此提供了便利;第三,炒作这个板块的资金和行情相对固定,这样就为其模式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值得股民花费精力来研究,并可以长期用其获利。
笔者最早接触年报板块还是在 1999~2000年,那时 A股市场正处于庄股时代的末期,庄股气息还比较浓厚。因此当时年报的意义在于高送转,通过不断地送转来掩盖因为高控盘带来的个股流动性差的情况,也掩盖了连续爆炒造成的股价虚高,所以这个阶段的年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报。从 2001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已经逐步脱离庄股时代,进入向多空时代过渡的时期。而到了 2006年之后, A股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壮大彻底让其摆脱了庄股时代,市场内单一资金群体已经无法掌控市场的走势,尤其是投资品种的极大丰富也从另一个层面降低了市场的可操纵性。从这个角度讲, 2001年之后市场的年报板块更具研究意义,而 2006年之后的年报炒作更具可复制性和指导性。笔者第一次比较成功地操作年报板块,说起来是有些运气成分的。
2003年(即 2002年年报公布时)率先公告预计会成为“年报第一股”的是韶钢松山(000717)(如图 1–25所示),其气势如虹,年报一公布后股价就连续上涨。笔者没有买入该股,而是比较偶然地买入了同是钢铁板块的凌钢股份( 600231),也很好地享受到了这波上行行情。尤其是到了 2003年 3~4月,整个钢铁板块在韶钢松山的带领下都出现了类似井喷的大涨走势,期间诸如唐钢股份( 000709,现已更名为河北钢铁)、马钢股份( 600808)、宝钢股份( 600019)等也都出现了非常可观的升幅,而 5月之后这个板块就沉寂了下来。当时笔者的凌钢股份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如图 1–26所示)。
后来笔者就研究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本次操作获得了成功,有哪些经验可以在操作中重复使用,尤其是当笔者发现了整个钢铁板块因为“年报效应”而活跃时,显然这样的现象不是偶然的。由于是整个板块都活跃,那么即使笔者没有买图 1–25韶钢松山日 K线图( 2002.12~2003.9)图 1–26凌钢股份日 K线图( 2002.12~2003.9)入凌钢股份,买入其他钢铁股也会获得不错的收益,当然如果能够买到韶钢松山就更好了。但仔细思考后笔者发现“买第二个韶钢松山”的这条路有些走不通,因为想要抓“年报第一股”太难了,作为普通股民我们无法先于市场内一些资金和市场公告知道哪些个股会成为“年报第一股”。我们看到公告后,对应个股往往已经在先知先觉的资金炒作下出现了大涨,此时追买反而会有一些风险,不是太合算。
比如 2005年“年报第一股”洪城水业( 600461)和 2006年“年报第一股”江南高纤( 600527)都是类似的情况,公告前走势较好,公告后反而出现了拉高派发的走势。这种情况在 2010年年报公告时更为明显, 2011年 1月 4日公告称沪市最早披露 2010年年报的为林海股份( 600099),深市主板为华茂股份(000850),中小板为精华制药( 002349),创业板为双龙股份( 300108)和星河生物( 300143)。结果我们看到这些个股公告后均有一波上涨,但随后便纷纷出现了拉高派发,精华制药(如图 1–27所示)更是在公告后下跌得非常惨烈。由此可见单纯从表面上追逐所谓的“年报第一股”往往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我们无法先于市场确定哪些是率先公布年报的个股,而当我们知道的时候,对应个股图 1–27精华制药日 K线图( 2010.8~2011.2)中存在的机会早已经消失了。
此时,笔者就从另外一个层面思考,既然无法提前买到“年报第一股”,那么买其对应的板块是否可以呢?于是笔者就继续尝试,结果发现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随后 2004年“年报第一股”恒丰纸业( 600356)(如图 1–28所示)和其对应的华泰股份( 600308)、晨鸣纸业( 000488)、岳阳纸业( 600963)等纸业板块都出现了跑输大盘、大幅下挫的局面。尤其是在 2006年之后,“年报第一股”的概念也不再单单是一只个股,而是好几只个股,沪市主板、深市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因此经常会出现“年报第一股”上涨,其板块却没有怎么涨的情况,所以此路还是走不通。
图 1–28恒丰纸业日 K线图( 2004.12~2005.8)“年报板块”操作系统的构成前面笔者介绍的年报板块拥有的三大优势以及可复制性的财富效应,都给予
了笔者继续向下探究的动力。笔者继续思考,并且从操作中摸索,最后总结出了
“年报板块”操作系统(如图 1–29所示)。首先,笔者确立了“年报第一股”这个介入点,因为每年的 1月 4日必然会有正式的公告明确上一年度年报预计公布的顺序,这个时间和事件都是固定的。由“年报第一股”的固定事件入手(每年 1月 4日,交易所公告沪深两市首批公布年报的个股)进行筛选找寻具有板块代表性的个股(最早公布年报的个股本身就是一种广告效应,而敢于最先公布年报的个股往往业绩较好;若业绩提升的因素在板块内具有普遍性,则很容易形成资金炒作)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效果更佳(年报是过去一年的汇总,在第二年年初公布,其本身就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若有政策助力,必然会形成更好的走势)继续筛选找到当年具有真正操作意义的年报个股,将其对应的板块进行更深入的挖掘,挑选适合自己操作类型的个股进行布局研究和策略储备等工作注意事项早研究,早分析,而介入时间则要看市场趋势,顺势而为是关键年报板块就是在每年的 1月初至 4月底的特定范围活跃, 4月中下旬往往就已经接近尾声了
年报金股与高送转的关系:年报金股关乎送转因素,但并不是有送转因素就是年报金股图 1–29年报板块挖掘的具体步骤这样一来显然剔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未知因素,让年报板块变得有章可循。其次,由于市场规模扩大,“年报第一股”已经是一个群体,包括沪深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中最早公布年报的个股,因此需要对这些个股进行一个筛选,选出其中更具年报炒作特点的个股(若股民初次运用该系统,把握得并不娴熟,那么系统的条件可以放宽一些,即以最早公布年报个股为基础,在同样较早公布的年报个股中找寻与最早一批公布年报个股行业或概念相类似的个股),筛选的条件就是看其是否具有板块代表性。
较早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为的就是“广告”效应(因为整个市场都对最早公布年报的个股感兴趣,这本身就是一种宣传),容易引起资金注意,股性也更为活跃。同时一般敢于率先公布年报的都是业绩较好的、至少是被“粉饰”得很漂亮的个股,那么此时我们就要分析其业绩较好的原因,看其是否具有板块内普遍的示范意义;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很容易形成资金对整个板块的追逐,从而出现明显的赢利效应,这就是我们要找寻的目标。然后,我们还要适当地结合一下当时的热点时政。年报是过去一年的汇总,在第二年年初公布,其本身就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年报第一股”中有符合过去一年中热点政策的部分,无疑是如虎添翼。该点是我们选股时进行更深层次发掘的关键,在下面的实际案例中笔者会就此进行重点分析。
接着,当经过筛选,确定了“年报第一股”中真正有效的品种之后,我们就要对其所对应的板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挖掘适合自己投资风格和操作模式的个股,此时往往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刻了。因为只要板块选择合理,那么基本上就可获得平均收益,而要想有更高的提升就看股民精选个股和对于个股时机的把握了。
最后,笔者要向股民明确几点注意事项。第一,年报板块的时间范围就是每年的 1月初至 4月底,一般在 4月底之后,这个板块随着年报的尾声也就基本进入了平台整理期,甚至是一年中的高点,所以这个时间点要掌握好。第二,要注意时间点与介入个股的关系,年报个股的研究是越早越好,但并不是说越早介入越好,需要对市场趋势作一个明确的分析后再选择合适的时间,因为无论什么样的热点板块都需要顺应大势和市场运行规律才有意义,这点也是需要股民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