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现代修行者的故事
38060000000182

第182章 【千古英雄人物之一】《曹操》

第二章顺天演“义”

一、仰天意,迎献帝,保汉祚

早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底,治中从事、陈留人毛玠向曹操进言,提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操纳其言,即着手奉迎汉献帝事宜。曾遣使诣河内太守张杨,欲假途西至长安,张杨不听。定陶董昭说杨曰:“袁(绍)、曹(操)虽为一家,势不久群。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鼓励张杨与曹操结好,告知曹操实天下之英雄也。张杨于是通操上事,表荐操。董昭为操作书与李傕、郭汜等,各随轻重致殷勤。傕、汜见操使,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诚实,议留操使。黄门侍郎锺繇说傕、汜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听锺繇所言,乃厚加报答曹操使者。

至兴平三年(公元196年)春,曹操驻兵于许都,再次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劝曹操不要动兵。荀彧上书曹操建议迎天子既顺人心、和大略,又积大德,即使有人反对,终难成气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自天子蒙尘,将军(曹操)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曹操即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曹洪不得进,未能迎来天子。

汝南、颖川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曹操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曹操建德将军。夏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曹操均三让之后才接任,云:“比荷殊宠,策命褒绩,未盈一时,三命交至。双金重紫,显以方任,虽不识义,庶知所尤。”

秋七月,杨奉、韩暹、董承奉汉帝东还,车驾至洛阳,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皆假节钺。是时,洛阳宫府,已被董卓毁尽,到处荒凉,瓦砾成堆,荆榛满目。百官无处安身,暂就破壁颓垣,作为栖处;并且无粮可因,遣人向州郡征求,十无一应。州郡各拥强兵,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煮食充饥,甚至朝夕不继,往往饿死;或被兵士沿途劫夺、毙命。

杨奉别屯梁,韩暹矜功专恣,董承患之,因潜召操。操率兵诣雒阳,军围京都,韩暹遁走。曹操拜谒献帝,天子假曹操节钺,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操于是诛杀尚书冯硕等三人,讨有罪也;晋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赏有功也;赠射声校尉沮俊为弘农太守,矜死节也。赏罚分明,表彰忠义。

洛阳残破,董昭等进言曹操迁都至许,并赞扬曹操兴义兵以诛暴乱,迎接天子,辅佐王室,此五伯之功也!

八月,车驾出轘辕而东,曹操迁都许都(今河南许昌东),献帝亲自到曹操军营封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以致民人相食,州里萧条荒凉景象,至此方得改观,宗庙社稷制度始立。曹操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改兴平三年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天子拜曹操建德将军,后迁镇东将军。

从此,曹操尽收豫州之地,奉天子以令诸侯,关中诸将望风服从。经荀彧推荐,曹操得获两策谋之士:从子蜀郡太守荀攸及颖川郭嘉。荀攸字公达,是荀彧之侄,时为蜀郡太守,操征荀攸为尚书,与语,大悦:“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操召见郭嘉,与论天下事,喜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操表嘉为司空祭酒。

中平以来,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羽林监枣祗请求曹操建置屯田,强兵足食,曹操从之,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遂以枣祗为屯田都尉,以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民屯田许下,收得谷米百万斛。于是州郡倒置田官,所在积谷,仓廪皆满。故日后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能兼并群雄。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任峻。

曹操诗《薤露行》描述当时现实。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薤露行》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锺惺《古诗归》),以诗记史,述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诗中真切反映战乱频仍、兵战连接给百姓带来之苦难。

曹操迁汉献帝都许,奉天子,令诸侯、讨不臣,成大业。曹操自拥兖州、豫州,四周则是群雄割据局面:北面袁绍,控据冀、青、并三州;公孙瓒据幽州,张杨据河内。东面吕布据徐州,袁术据淮南;南面,刘表据荆州,张绣据南阳,孙策据江东;西面,韩遂、马超占凉州,张鲁占汉中,刘璋据益州。

曹操因为战乱而不见仁义礼让之风气,兴办教育于天下。“丧乱以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曹操除豪强,明法度,赏罚分明:“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通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大意是,国家不怕财富不多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怕贫穷而怕不安定。袁绍的统治使得豪强肆意而为,民众生活贫穷而弱小,富的炫耀财产,贫的不够应对官府命令。最后只能离开主人。这样的统治,想让百姓亲近依附,军队强大,怎么可能?只能每亩收粮四升,每户出绢两匹,丝两斤,其它不能擅自征收。各官员要明察,不能让强民隐藏财产,弱民加倍交纳租税。)

二、征张绣,讨袁术,伐吕布

曹操决定先征张绣。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正月,曹操向南讨宛城张绣,军于淯水,绣举众降。后不睦,张绣率军偷袭曹营,操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操中流矢,校尉典韦与绣军力战,左右死伤略尽,典韦身被数十创。张绣兵前来搏之,典韦双挟两人击杀之,瞋目大骂而死。曹操收散兵,还住舞阴。张绣率骑来追,曹操击破之,张绣走还穰,复与刘表合。曹操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覆败矣。”操引军还许都,思幕典韦,立祀祭之;封其子典满为中郎,收养在府。

同年冬十一月,曹操复攻张绣,拔湖阳,擒刘表将邓济;又攻舞阴,下之。

至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春,正月,曹操还许。三月,曹军率兵讨伐张绣。行军途中,看见一路上麦子已熟,农民因战乱逃亡,不敢刈麦。曹操使人远近遍谕村人父老,及各处守境官吏:“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不料,曹操所骑战马受惊,无意中践踏麦田,曹操叫主簿拟议自己践踏麦田之罪,说:“吾自制法,吾自犯法,何以服众乎?”坚持以割发自惩方式,维护法令尊严。这一“割发权代首”,使得“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曹操大军围张绣于穰,正准备攻城,得知北方袁绍谋臣田丰使绍早袭许都,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曹操遂解张绣围。

五月,刘表遣兵救张绣。操与荀彧书说:“吾到安众,破绣必矣。”及到安众,操军前后受敌,操乃夜凿险伪遁。刘表、张绣以为曹军逃跑,率军来追,操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它日,荀彧问操:“前策贼必破,何也?”操曰:“虏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吾是以知胜矣。”即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得胜。

曹操率军讨伐张绣时,夏日炎炎,道上缺水,将士皆渴;曹操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此即后世成语“望梅止渴”来历。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袁术在寿春称帝,自称“仲家”,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人有劝术使其随即登帝位,昭示天下。术回答说:“曹公尚在,未可也。”

时沛相下邳陈珪,故太尉球弟子。袁术与陈珪俱公族子孙,少共交游,书与珪,曰“若集大事,子实为吾心膂。”珪答袁术书曰:“今虽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乱也。曹将军神武应期,兴复典刑,将拨平凶慝,清定海内,信有征矣。以为足下当曒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陈珪一心向操,不与袁术为伍。

同年秋九月,司空曹操东征袁术。袁术闻曹操来,惊吓之下弃军逃走,留其将桥蕤等于蕲阳以拒曹操;曹操击破蕤等,皆斩之。随后攻寿春,操亲自至城下,督诸军搬土运石,填壕塞堑。城上矢石如雨,有两员裨将畏避而回,操掣剑斩于城下,并亲自下马接土填坑。于是大小将士无不向前,军威大振。城上袁军抵敌不住,曹兵争先上城,斩关落锁,大队拥入。焚烧袁术伪造之宫室殿宇、一应犯禁之物。术走渡淮,时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术由是遂衰。

曹操授予原袁术手下何夔为掾吏,询问袁术兴衰原因,何夔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袁)术无信顺之实而望天人之助,其可得乎!”曹操曰:“为国失贤则亡,君不为(袁)术所用,亡,不亦宜乎!”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九月,曹操欲击吕布,诸将皆曰:“刘表、张绣在后,而远袭吕布,其危必也。”荀攸曰:“表、绣新破,势不敢动,布骁猛,又恃袁术,若从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今乘其初叛,众心未一,往可破也。”操曰:“善!”曹操进至彭城。陈宫谓吕布:“宜逆击之,以逸击劳,无不克也。”布曰:“不如待其来攻,蹙著泗水中。”是年冬,十月,操攻克彭城。广陵太守陈登率郡兵为操先驱,进至下邳。

吕布自将兵屡与操战,皆大败,还保城,不敢出战。曹操送信给吕布,陈述祸福。吕布害怕,欲投降,为陈宫阻止。吕布求救于袁术。因前者吕布食言,未嫁女与袁术之子,袁术不肯出兵相救。吕布以绵缠女身缚著马上,夜自送女出,与操守兵相触,格射不得过,复还。

操掘堑围下邳,积久,士卒疲敝,想撤兵,荀攸、郭嘉劝道:“吕布勇而无谋,今屡战皆北,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急攻之,布可拔也。”曹操引沂、泗两水灌城。月余,吕布益困迫,临城谓操军士曰:“卿曹无相困,我当自首于明公。”陈宫又止之。吕布部将侯成弄丢吕布名马,已而复得之,诸将合礼以贺侯成,侯成分酒肉先入献给吕布,遭吕布怒骂。侯成忿惧,十二月,侯成与诸将宋宪、魏续等共执陈宫、高顺,率其众降。吕布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吕布令左右取其首级献给曹操,左右不忍,吕布乃下城投降。

吕布见曹操曰:“今日已往,天下定矣。”曹操曰:“何以言之?”吕布曰:“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若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顾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上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可一言邪?”曹操笑曰:“缚虎不得不急。”曹操乃命缓布缚。刘备曰:“不可。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曹操点头同意。吕布瞪视刘备曰:“大耳儿,最叵信!”

陈宫见到曹操后,想以死明志。曹操问,那你母亲怎么办?陈宫说:“宫闻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宫也。”紧接着陈宫大步走向门外,曹操哭着送他出门,陈宫头也不回。“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如初。”

曹操将吕布、高顺、陈宫皆缢杀之,传首许市。吕布部将张辽率领其众投降,拜为中郎将。

袁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曹操所败。建安四年夏(公元199年),奔其部曲雷薄、陈兰,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将归帝号于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

孙策遣其正议校尉张纮献方物,曹操欲抚纳之,表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以弟女配孙策弟孙匡,又为子曹彰取孙贲女;以礼征召孙策弟孙权、孙翊;以张纮为侍御史。

至此,长江以北扬、徐、兖、豫四州均归曹操所有。

网友点评:

安众破绣,形同背水一戰,韓信兵法再用而已。果然神妙。

三、灭袁绍,讨袁子,征乌桓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兼并公孙瓒,据黄河以北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封号乌桓,北无后顾之忧。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自拥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南向以争天下。时曹操主豫、兖二州,兵不足两万,北有袁绍大兵压境,南有张绣、刘表不肯降服,东有刘备联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西有关右诸将观望。

将作大匠孔融认为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为之谋,勇将颜良、文丑统其兵,恐怕难以取胜。曹操谋士荀彧、郭嘉则看好曹操。郭嘉认为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第一是道胜,绍“繁礼多仪”,曹操“体任自然”;第二是义胜,绍“以逆动”,曹操“奉顺以率天下”;第三是治胜,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第四是度胜,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曹操“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第五是谋胜,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曹操“策得辄行,应变无穷”;第六是德胜,绍沽名钓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忠正远见务实士人“皆愿为用”;第七是仁胜,绍“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者,则“虑所不及”,曹操对于小事或有疏失,对于天下大事“虑之所周,无不济也”;第八是明胜,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曹操“御下以道,浸润不行”;第九是文胜,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进之以礼”,不正确“正之以法”;第十是武胜,军人恃之,敌人畏之,绍“不知兵要”,曹操“用兵如神”。曹操胸有成竹曰,袁绍地广粮丰一切为吾所备。

当时有人经历过袁绍、刘表和曹操,评价袁绍不能用人,刘表有人不知如何使用,曹操收天下豪杰为己用,所以横行天下。袁绍虽兵多,“然有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共贤俊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曹操胸怀博大,气度恢宏。曹公认为刘备是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因此,他对刘备十分敬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曹操谋士程昱、郭嘉等,几次提醒趁机杀掉刘备,可曹操只回答一句话:“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不可。”(《三国志?武帝纪》)

建安三年,曹操在兖州,任用毕谌,后张邈叛,将毕谌母、弟、妻劫去,曹操对他说,你老妈妈在那里,可以离开。毕谌立即叩头,说自己决不离开,曹操感动得流泪。“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然而毕谌还是悄悄离开了。及至讨平张邈,毕谌被捉,大家都为他性命担心。曹操说,能孝顺亲人之人,怎会不忠于君主?不仅没有杀毕谌,反任为鲁相。

魏种本是曹操推荐之孝廉,张邈攻陷兖州时,曹操说,魏种不抛弃我。岂料魏种却投降了。及至打败张邈,魏种被擒,曹操并没有杀他,说:“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杨阜称曹操“能用度外之人”。(《三国志?杨阜传》)

凉州从事杨阜奉凉州牧韦端出使许都,逢曹操袁绍对峙,回凉州后告关右诸将曹操雄才远略能济大事。关右诸将于是中立于曹袁之争。曹操用卫觊镇抚关中。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八月,曹操进军黎阳,东郡太守刘延屯白马,准备抗击袁军。九月,分兵守官渡。袁绍派使者到穰城游说张绣夹击曹操,张绣谋士贾诩以袁绍兄弟尚不能相容怎容国士而绝之。贾诩劝张绣归从曹操,绣以杀子之仇不能决。贾诩认为曹操有霸王之志,必将释私怨而明德于四海。十一月,张绣率众降曹操,曹操执手欢宴,更为子均取绣女,拜张绣扬武将军,封列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与刘备等谋诛曹操,事机败露为曹操所杀。刘备先离许都后杀徐州刺史车胄,联袁抗曹。曹操突发奇兵东攻徐州破刘备,刘备远走投奔袁绍。曹操复攻下邳,关羽降,曹操礼之甚厚。曹操回军官渡。

二月,袁绍发布讨曹操檄文,派颜良围白马,自率大军抵黎阳。四月,曹操采谋士荀攸“分其势”之策,至延津佯装渡河攻袁绍后方,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率轻骑袭白马,颜良猝不及防,张辽、关羽率先进击袁军,颜良被关羽斩杀。曹操挥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白马之围遂解。曹操徙民循河西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至延津南,曹操令骑兵解鞍放马,将辎重丢弃。文丑与刘备带五千骑兵追至,袁军抢夺辎重,阵型混乱。曹操以五百余骑,乘机突击,文丑死于乱军之中。袁军锐气大挫,曹操还军官渡,袁绍进军阳武。

关羽因功被封为汉寿亭侯,羽闻得刘备在袁绍处,即拜书曹操告辞。左右请追之,曹操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曹操宽宏大度,为成就刘、关、张英雄三结“义”,“义”释关羽,纵关羽千里走单骑,重归刘备于袁军。其中,关羽挂印封金,重义轻利,秉烛达旦,重义绝色,过五关,斩六将,成千古美谈,百世传唱。若无曹操大“义”在先,刘、关、张又怎能圆满演绎为后世人称颂英雄结拜之“义”?

八月,袁军主力逼近官渡,连营数十里,曹军立营与之对峙。袁军起土山箭射曹营,曹军制霹雳车发石击之;袁军掘地道进攻,曹军在营内掘长堑相抗。两军相持,曹操兵少粮缺,处境日艰。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荀彧建议坚守待机。

此前孙策所向披靡,诛英豪雄杰,初定江东。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时,孙策准备发兵偷袭许都。闻此曹营人心动荡,郭嘉则泰然自若料定孙策必死于刺客之手。后孙策因许贡门客为主人报仇,中箭后数日而亡,许都有惊无险。

十月,袁绍令大将淳于琼率兵万人押送大量粮草,囤积在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乌巢。谋士沮授劝袁绍增加乌巢守备兵力,另一名谋士许攸劝袁绍趁曹军后方空虚直取许都,绍不采纳。许攸降操,操“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曹操采攸计亲率五千精兵夜袭乌巢四面火攻。袁绍弃张郃重兵先救乌巢之策,只派轻骑援琼,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营,曹营坚固不下。曹操励士死战,大破乌巢袁军,杀淳于琼,焚烧其全部粮草。闻乌巢失守,袁军顿失斗志,张郃、高览率部降操。绍大军崩溃,袁绍与袁谭仅率兵八百渡河逃回河北,七万袁军尽灭。冀州多郡举城邑降操。袁、曹官渡之战作为以弱胜强之经典战役名留青史。

操乌巢烧粮草,曹操仓亭破袁绍,出大魁堂藏版,清初刊本。(公有领域)

曹操处境紧张时,其手下不少人和袁绍秘密商谈,曹操胜袁绍后,来往书信都被缴获,曹操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令皆焚之。曹操命人将书信一把火烧掉,不计前嫌,以国家之“义”为重。此大“义”所至,非个人恩怨所能揣度,更令众人心服口服。

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辽东殷馗善观天象,言五十年后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三国志?魏书一》。曹操破袁绍,天下莫敌,正和其象。

九月,曹操还许都。袁绍未败前,使刘备略汝南。曹操遣蔡扬击之,不利,为龚都所破。曹操遂南征刘备。刘备闻曹操亲自前来,走奔刘表,龚都等皆散。刘表闻刘备至,自出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其屯兵新野。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春正月,曹操率军至谯,见百姓疾苦,人民死伤,田地荒废,百业待举,令曰:“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曹操遂至浚仪,开挖睢阳渠,想起当年桥玄慧眼识英雄之往事,遣使以太牢祀桥玄。曹操所写祀文曰:“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其大意为:“太尉桥公,品德高尚,泛爱博容。国念您之训诫,士怀您之教诲。灵体依稀。我于年轻之时,去您府上,年少顽劣,蒙您纳见。您之褒奖称赞,乃像孔子自称不如颜渊、李生赞叹贾复。士为知己者死,牢记此语。又记起我们之誓约:‘我死之后,你从这里经过,如不献斗酒只鸡来祭奠我,车马过去三步,你将肚痛,届时不要怨我。’虽是当时玩笑之语,如非关系密切,怎有此话?非怕您灵魂发怒,让我生病,实怀念旧事,感觉凄怆。今奉命东征,驻扎乡里,北望您之故土,心悼您之陵墓。薄礼祭奠,愿您享用!”此祭文情真意切,诙谐中更见义气,实为曹操又一大作名篇。

袁绍有三子,谭、熙、尚。绍后妻刘氏爱尚,数称于绍,绍欲以为后,出长子谭为青州,沮授谏绍,绍不听,曰:“吾欲令诸子各据一州,以视其能。”于是以中子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秋,九月,曹操渡河攻谭。谭告急于尚,尚留审配守邺,自将助谭,与操相拒。连战,谭、尚数败,退而固守。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夏,四月,操追至邺,收其麦。诸将欲乘胜遂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使袁谭、袁尚自相攻击。

八月,曹操征刘表,军西平。袁尚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袁谭奔平原、婴城固守。袁尚围攻之急,袁谭遣辛毗诣曹操乞降请救。诸将皆疑,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袁谭、袁尚不足忧也。荀攸劝曹操许之,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然之,亦云:“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谭、尚狡猾,当乘其乱。纵谭挟诈,不终束手,使我破尚,偏收其地,利自多矣。”曹操决定救袁谭。

辛毗亦进言:“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乃许之。

冬十月,曹操引兵到黎阳,为其子曹整与袁谭女结婚约。袁尚闻之,乃离开平原还邺。东平吕旷、吕翔反叛袁尚,屯阳平,率其众投降曹操,被封为列侯。袁谭之围解,其复阴刻将军印送以吕旷、吕翔。旷受印后送至曹操,曹操说:“我固知谭之有小计也。欲使我攻尚,得以其闲略民聚众,尚之破,可得自强以乘我弊也。尚破我盛,何弊之乘乎?”曹操明察袁谭之伎俩。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战事频仍,二月,曹操进军洹水,攻邺;夏四月,破之,又拔邯郸;五月,回攻邺,毁土山、地道,凿堑围城,周回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申配望见,笑之,不出争利。操一夜浚之,广深二丈,引漳水以灌之;秋七月,袁尚还兵救邺,诸将皆以为“此归师,人自为战,不如避之”。曹操说:“尚从大道来,当避之;若循西山来者,此成禽耳。”袁尚果循西山来,临滏水为营。夜遣兵犯围,曹操迎而破之,遂围其营。未合,袁尚惧,遣故豫州刺史阴夔及陈琳乞降,曹操不许,为围益急。袁尚夜遁,保祁山,曹操追击之。尽获其辎重,得尚印绶节钺,城中崩沮;八月,审配兄子荣夜开所守城东门。审配战败,被生擒,曹操斩之,邺定。

曹操在年少时就与袁绍有交往,此后,他们一起讨董卓、攻袁术,此时旧友阴阳两隔,曹操于是亲自到袁绍的墓祭奠这位宿敌旧友,他一边祭一边痛哭流涕,情感天地。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赐杂缯絮,廪食之。“义”字当头,非为个人恩怨,乃顺天演义之使然也。

九月,曹操下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重豪强兼并之法,百姓喜悦。天子以曹操领冀州牧,曹操让还兖州。郭嘉说操多辟青、冀、幽、并名士以为掾属,使人心归附,操从之。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春正月,曹操攻袁谭,激战从早至午仍不能胜;曹操乃自执桴鼓,士卒咸奋,应时破陷,斩袁谭及其妻子,冀州从此平定。

水淹冀州,曹操引兵取壶关,清初刊本《三国志》(大魁堂藏版)插图。(公有领域)

曹操下令曰:“其与袁氏同恶者,与之更始。”给予过去与袁氏一起行恶者改过之机会。令民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是月,袁熙大将焦触、张南等叛攻袁熙、袁尚,熙、尚逃奔三郡乌丸。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春正月,曹操征高干(袁绍之外甥,领并州牧,曹操之拔邺,高干降,曹操遂以为刺史。高干闻曹操讨乌丸,乃以州叛)。高干闻之,乃留其别将守城,走入匈奴,求救于单于,单于不受。曹操围壶关三月,拔之。此征程极艰辛,曹操作诗《苦寒行》记之。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阪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诗句质朴无华,描述了萦曲如肠阪道、风雪交加之征途、食宿无依之困境,是艰难征程实录,格调沉郁,颇含悲凉。

建安十二年春(公元207年)二月,曹操自淳于还邺,令曰:“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于是大封功臣二十余人,皆为列侯,其余各以次受封,及复死事之孤,轻重各有差。因表万岁亭侯荀彧功状;三月,增封荀彧千户。

曹操决意北征乌桓,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都。万一为变,事不可悔。”惟有郭嘉策算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劝曹操行之,不用担忧。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曹操遂从郭嘉计,虚国远征乌桓。

胡者,天之骄子也。原是轩辕黄帝后裔,亦属华夏子民,走出中原,成为游牧民族。其与中土神州有着千丝万缕之关联,与其他中原周边原华夏子民们一样,备受千古英雄人物青睐眷顾。历朝历代,特别是千古英雄人物总是或者通过战争将文化带给他们,或者通过贸易、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等各种方式,念念不忘用中华神传文化教化他们。

中原之北胡人叫匈奴,匈奴之东族群被称为东胡。秦末汉初冒顿单于击败东胡。东胡人北迁至鲜卑山和乌桓山,各以山名为族号,形成鲜卑人和乌桓人。汉武帝元狩年间汉大破匈奴,迁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乌桓人擅骑射,逐水草而居,以穹庐为宅,生病以艾灸、烧石治疗,或者以刀放血之后向天地山川之神祝祷。因为没有文字,一切由口头传递,对言行十分看重,言出必行,说一不二。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进军无终(今天津蓟县)。至易(水),郭嘉又进言:“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曹操纳之。

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曹操从之。

初,袁绍数遣使召田畴于无终,又即绶将军印,使安辑所统,畴皆拒之。畴忿乌桓多杀其本郡冠盖,意欲讨之而力未能。操遣使辟畴,畴让其门下好好招待操使。门人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曰:“此非君所识也。”

时方雨水丰沛,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乌桓军士亦坚守要道,曹操大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操曰:“善!”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于水侧路傍曰:“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乌桓军士候骑见之,确以为曹操大军已去。

田畴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袁尚、袁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抵御曹军。八月,登白狼山,猝然与虏遇,敌方众甚盛。曹操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曹操登高,望虏阵不整,乃下令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乌桓军士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袁尚、袁熙率数千骑奔辽东。起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左右谏言曹操接着征讨辽东,擒袁尚兄弟。曹操曰:“吾方使(公孙)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曹操引兵自柳城还,公孙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级与曹操。诸将或问:“公还而(公孙)康斩送尚、熙,何也?”曹操曰:“彼素畏(袁)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益显曹操料敌如神,指挥若定,大军事家霸气之威风,凛然世间。

郭嘉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病重,曹操问疾者交错。及薨,曹操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曹操痛失知音,哀伤之情溢于言表:“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既还,曹操查问征乌桓前进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师还,曹操论功行赏,以五百户封田畴为亭侯。畴曰:“吾始为刘公报仇,率众遁逃,志义不立,反以为利,非本志也。”固让不受。操知其至心,许而不夺。

,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公有领域)

曹操率军凯旋而归。十一月,易水河岸,代郡乌桓单于普富卢、上郡乌桓单于那楼来见曹操,表示归服。三郡乌桓被集体迁至内地。曹操名诗《龟虽寿》即为此时所作。

《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寿长千年之神龟,乘云驾雾之腾蛇,难逃生死。伏枥之老马,胸怀驰骋千里之豪情,迟暮之英雄,对生命意义之寻求永不停息。生命之周期,不仅仅是天定,修身养德,返本归真,生命可得永远。《龟虽寿》畅吐曹操老当益壮心志,为公认之千古绝唱。接连用“神龟”、“腾蛇”和“老骥”,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主题,情怀慷慨,真气回荡。宋敖器之《诗评》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班师之时,曹操东临碣石山,观海吊古。碣石山(今河北昌黎北),临渤海湾,秦始皇东巡刻石记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碣石门辞》),汉武帝亦曾登临碣石观海。经多年征战,北方终于完全平定,曹操感慨万千,留下千古名篇《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观沧海》寥寥数笔,展海天日月浑然一体,现灿烂星汉点缀于浩瀚宇宙之中,诗人吞吐宇宙之博大胸襟尽显其中。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丞汉相,挫赤壁,明本志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正月,曹操还邺,作玄武池以训练水师。

夏六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以曹操为丞相。操以冀州别驾从事崔琰为丞相西曹掾,司空东曹掾陈留、毛玠为丞相东曹掾,元城令河内司马朗为主簿,弟司马懿为文学掾,冀州主簿卢毓为法曹议令史。琰、玠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拔敦实,斥华伪,进冲逊,抑阿党。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至乃长吏还者,垢面羸衣,独乘柴车,军吏入府,朝服徒行。吏洁于上,俗移于下。操闻之,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曹操任人唯贤,朝中清明,中原大治。

七月,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攻荆州刘表。

八月,曹操大军未至荆州而刘表病亡。章陵太守蒯越(字异度)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降操,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国,必危也;以刘备而敌曹公,不当也。三者皆短,将何以待敌?且将军自料何如刘备?若备不足御曹公,则虽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若足御曹公,则备不为将军下也。”琮从之。

九月,操至新野,刘琮举州降,以节迎操。荆州平,曹操以刘琮为青州刺史,并蒯越等十五人,皆封为列侯。曹操与荀彧书:“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

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刘备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备已过,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刘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曹操常“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所以大气磅礡、震烁古今,得到后人极高评价。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沈德潜云:“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沈雄俊爽,时露霸气。”(《古诗源》卷五)又云:“孟德诗如摩云之雕,振翮捷起,排焱烟,指霄汉,其回翔扶摇,意取直上,不肯乍下,复高作起落之势。”(清刘熙载《诗概》)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该晚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之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威风。曹操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横槊告诉众将: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并横槊作《短歌行》。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蘋。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曹操作《短歌行》用来吸引和网罗天下贤才,将自己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良苦用心一展无遗。《短歌行》语句自然,声情并茂,气魄雄伟,千古传唱。

东吴孙权遣鲁肃往见刘备,鲁肃曾向孙权提“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策略,颇得孙权赏识。鲁肃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阪。肃宣孙权之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劝刘备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吴,以共济世业,“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诸葛亮知鲁肃是东吴主战派,遂利用鲁肃来见刘备之机,说服他,并通过他让孙权坚定信心联合抗曹。

此时曹操自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一同见孙权。诸葛亮剖析双方形势:“刘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近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孙权听过诸葛亮一席分析,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送书于孙权:“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权示之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主张降操,独鲁肃持异议,对孙权说:“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孙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时周瑜受使至鄱阳,鲁肃劝追召周瑜还。

周瑜分析自方与曹操形势,称孙权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而曹操方面,因北土未平,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所长。又今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皆用兵之患,而操皆冒行之。“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孙权大喜,曰:“此天以君授孤也。”遂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刘备并力抗曹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周瑜、程普、鲁肃等率领水军三万,溯江而上,与刘备共同迎击操军,双方遇于赤壁。此时操军流行疾疫,吏士多死者,初战操军受挫,退到长江北岸乌林一带,而周瑜战船则靠南岸赤壁。曹操军队不习水战,船舰用绳索连上,首尾相接。周瑜部将黄盖献诈降火攻之策。时北风续吹,忽天象逆转,东南风急,吴将黄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往烧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曹操军士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不得已,曹操令烧尽余船,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曹操军中疾疫大兴,致战力大损,凯风突自南来,助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曹操曾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虽天公不作美,拒让曹操跨越江南一步,但大英雄笑谈雄兵百万,叱咤风云之霸气,不得不让后人钦佩。

曹操、诸葛亮、周瑜、刘备及孙权五位千古英雄人物联袂同演一台大戏,赤壁鏖兵,写下三国时期最为精彩一页。后世文人墨客于赤壁之旁,留下无数感慨、咏叹。诗仙李太白如是描写赤壁之战: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春三月,曹操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开芍陂屯田。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赤壁战后,周瑜进攻江陵曹仁,耗时一年多,曹仁弃江陵走,操军退守襄、樊。在此期间,刘备除以少数兵力协周瑜攻江陵,主力则南下攻占荆州长江以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原庐江营帅雷绪率领部曲数万口归备,荆州原有吏士归备亦不少。东吴孙权以周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程普领江夏太守,治沙羡;吕范领彭泽太守;吕蒙领寻阳令。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会刘琦卒,群下及孙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孙权嫁妹于刘备,巩固同刘备之盟好关系。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冬,曹操作铜爵台(圣天铜雀台)于邺,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有殿屋百余间,大铜雀栖于台巅,舒翼若飞。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率诸子登铜雀台,使各为赋。曹植“援笔立成”作《铜雀台赋》,歌铜雀台“浮双阙乎太清”,赞太祖“扬仁化于宇内”,颂圣德“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其辞曰: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曹操所建之邺城以宫城为中心规划,并改进宫城与闾里相参、布局松散状况。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主要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形相交于宫门前,把中国古代一般建筑群之中轴线对称布局手法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

此时之邺城不仅是国事、军事中心,在曹操、曹丕、曹植直接参与带动下,更成为当时文化中心,创建历史上闻名遐迩之建安文学。与此同时,曹操杜绝官民淫祀(指越份之祭与未列入祀典之祭),铲除低灵乱鬼,政教大行,确保神传正统文化不受干扰,让世人保持正信。曹操将全国各地方士招致邺城,各种方术争奇斗胜,邺城遂成为当时方术文化中心。魏国上下习道成风,推动道教之兴盛、发展。

十二月,曹操作《让县自明本志令》。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盲‘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弧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滕》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思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愿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该文出自曹操肺腑,叙述出道以来,举义旗,讨董卓,破黄巾,诛二袁,忠心耿耿,不顾诽语,死而守义。是时,赤壁新败,鼎足之势初成,朝野诽议四起。曹操借退还汉献帝加封三县之机讲清“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己败则国家倾危”之真相;表明“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江湖未静不可让位”之立场。曹操定中原,清腐儒,扶正道,济苍生,匡正汉室,汉祚因曹操而又得以延续几十年。此令足以让后人明了曹操大忠大义、视天下为己任,真历史中之曹操而非文艺作品中之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