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亦在彼住
时。有异比丘尼于尊者阿难所。起染着心。遣使白尊者阿难。我身遇病苦。唯愿尊者哀愍见看
尊者阿难晨朝着衣持钵。往彼比丘尼所
彼比丘尼遥见尊者阿难来。露身体卧床上。尊者阿难遥见彼比丘尼身。即自摄诸根。回身背住。彼比丘尼见尊者阿难摄诸根。回身背住。即自惭愧。起着衣服。敷坐具。出迎尊者阿难。请令就座。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时。尊者阿难为说法言。姊妹。如此身者。秽食长养.憍慢长养.爱所长养.****长养。姊妹。依秽食者。当断秽食。依于慢者。当断憍慢。依于爱者。当断爱欲。姊妹。云何名依于秽食。当断秽食。谓圣弟子于食计数思惟而食。无著乐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持身故.为养活故.治饥渴病故.摄受梵行故。宿诸受令灭。新诸受不生。崇习长养。若力.若乐.若触。当如是住。譬如商客以酥油膏以膏其车。无染着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运载故。如病疮者涂以酥油。无著乐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疮愈故。如是。圣弟子计数而食。无染着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养活故.治饥渴故.摄受梵行故。宿诸受离。新诸受不起。若力.若乐.若无罪触安隐住。姊妹。是名依食断食
依慢断慢者。云何依慢断慢。谓弟子闻某尊者.某尊者弟子尽诸有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闻已。作是念。彼圣弟子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我今何故不尽诸有漏。何故不自知不受后有。当于尔时则能断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姊妹。是名依慢断慢
姊妹。云何依爱断爱。谓圣弟子闻某尊者.某尊者弟子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我等何不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彼于尔时能断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姊妹。是名依爱断爱。姊妹。无所行者。断截****.和合桥梁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彼比丘尼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彼比丘尼见法.得法.觉法.入法。度狐疑。不由于他。于正法.律。心得无畏。礼尊者阿难足。白尊者阿难
我今发露悔过。愚痴不善脱。作如是不流类事。今于尊者阿难所自见过.自知过。发露忏悔。哀愍故
尊者阿难语比丘尼。汝今真实自见罪.自知罪。愚痴不善。汝自知作不类之罪。汝今自知.自见而悔过。于未来世得具足戒。我今受汝悔过。哀愍故。令汝善法增长。终不退灭。所以者何。若有自见罪.自知罪。能悔过者。于未来世得具足戒。善法增长。终不退灭
尊者阿难为彼比丘尼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注解:
如前说,阿难尊者聪明智慧,相貌堂堂,而且性格还特别好,与出家的女众关系也极好。据说佛陀终于让女子出家学佛,功劳还在阿难的劝说。因此,像本经这样有未得正见的女众暗恋他,并不奇怪。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白,即便是最早集结的杂阿含经,也是佛灭之后的事情,因此,是不是有加工的成分,具体事实如何,不需要太较真,关键还是要领悟佛理。所谓的历史,大多如白云苍狗,唯道亘古长存,不增不减,不动不摇。
本经内容易懂,局部细节的理解参见张西镇先生的如下注释:
1、露身体卧床上:巴利本作「彼女蒙头,躺卧床上」。
2、秽食长养:巴利本作「此身是食所长养」。
3、「无着乐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非为戏、亦非为醉、亦非为饰、亦非为美」。南传「清净道论」第一说戒品有引经文并解说此四法:「不为嬉戏」不像乡村的孩子那样专为嬉戏游玩。「不为骄慢」,不像拳师和力士等那样的骄态,亦即不为勇力的骄态及强壮的骄态。「不为装饰」,不像宫女、**等为了需要装饰,需要其肢体的丰满艳丽。「不为庄严」,不像优人舞女那样为着皮肤的色泽光润美丽。对照南北传文句,北传之「无摩拭想」,应即「不为装饰」。摩拭,第一○六七经又作「摩饰」。
4、、「为持身故、为养活故、治饥渴病故、摄受梵行故,宿诸受令灭,新诸受不生,崇习长养,若力、若乐、若触,当如是住」:此段经文「清净道论」在第一说戒品的「资具依止戒」中有引用解说,相对文句如下:「仅为此身住续维持,为止害,为助梵行,如是思惟:『我乃以此令灭旧受(之苦),不起新受(之苦);我将存命、无过、安住』」。论中对本经解说略述如左:
「为此身住续维持」:为使此身的命根继续存在。
「为止害」:害,是指为饥饿所恼害。比丘受用食物以除饥饿,犹如敷药于疮伤之处和对治寒暑一样。
「为助梵行」:是为助益全佛教的梵行及道的梵行。
「我乃以此灭旧受,不起新受」:是说他这样想:「我现在受用这种食物,为令除灭旧受的饥饿之苦,并不由于无限的食下去而生起新的苦受,不像食之过多而借助他人之手拉他起立,食之鼓腹以致不能衣,……。」或者现在因不适当及无限量的饮食所生起的苦痛是由于宿业之缘,故称「旧受」;我今以适当及适量之食,灭彼旧受之缘,而除旧受之苦。由于现在作不适当受用所积聚的业,将产生未来的新受之苦,故名「新受」;我今以适当的受用,则新受的根本不再生起,而新受的苦痛也不生了。
「我将存命」:是他在受用食物之时作如是想:以有益适量的受用,则无断绝命根及破坏威仪的危险,所以我的身体将依食物而生存,犹如长病之人而受用医药一样。
「无过,安住」:由于避去不适当的遍求领取及食用故「无过」;由于适量的食用故「安住」。或无因不适当及无限量的食缘而发生的不愉快、欲睡、呵欠伸腰、为识者所呵责等过失为「无过」;由于适当适量的食缘而增长其身力为「安住」。或者避免随其意欲而食之满腹,或弃横卧之乐、辗转侧卧之乐、睡眠之乐等为「无过」;由于少食四五口(不过饱),使四威仪相应而行道为「安住」。故我受用食物。正如这样说:「少食四五口,汝即当饮水;勤修习比丘,实足以安住。」这(存命、无过、安住三句)是说明中道为(食的)根本目的。
5、和合桥梁:此指因缘而言。
6、不流类事:流,品类、等级也;类,良善。不流类事,即指不善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