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身体知道答案
3806900000011

第11章 破解你的思维游戏(4)

山冈庄八的历史小说《德川家康》中有一个传奇的和尚,他年轻的时候自称随风,游遍全日本,拜见了诸多大名,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引起纷争。四十来岁的时候,他明白这些纷争是自己的心勾起的,深以为耻,决心改变这一点,并起了新名字叫天海。从那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用什么语言说话,都不会再引起纷争。

最危险的一次是他去劝说一方诸侯北条家。当时,北条家想对抗已基本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天海想劝说北条家顺应天下大势,不要发起无谓的战争。他说的话很直接,几次令北条家领主北条氏政不爽。如果换做别人,北条氏政早就喝令属下杀死对方,但北条氏政发现,他就是对天海起不了杀心。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天海既不投射愤怒,也不认同愤怒,所以他不会在北条氏政心中挂愤怒的衣服,北条氏政也无法在天海心中挂愤怒的衣服,愤怒也就无从生起了。

这是小说中的情节,似乎听起来不够靠谱,但这种故事在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我的一个来访者小苏遇到一个疯狂的追求者,他先是迷恋她,等发现怎么做都无法得到她的垂青时,他向她发出了暴力威胁甚至死亡威胁,这令小苏陷入了严重的恐慌中。

这样的威胁是很实在的,所以假若有人遇到类似的威胁,我总是建议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同时,我也会讲前面给严讲过的那个道理--“他们之所以这样对你,是因为可以这样对你”。

首先,小苏应当明白这个疯狂追求者的内在逻辑,他表现得很愤怒很强大,但这其实是一种假象,他的这种愤怒,是为了防御他得不到所爱的虚弱感才制造出来的。本来,他自己产生了虚弱感,他不想要这种感觉,所以潜意识中想把这种感觉投射到小苏身上。

假若小苏产生了恐惧,那就意味着他的这个投射成功了。因为每个人都想做有用的事情,所以这会促使他继续进行投射。相反,假若她不认同这种投射,那么他的投射也会自然停下来。

需要强调的是,不认同投射,绝不意味着还击。通常,我们会认为,对付别人的愤怒与攻击的方式,是给予更有力的还击。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还击其实是意味着,他的投射还是发挥了作用,毕竟,我们通常是有了愤怒才会还击,而愤怒之所以会产生,也经常是有恐惧感在先。

那么该怎样做呢?首先,小苏可以去感受那种恐惧,既不要因为恐惧产生了而去还击,也不必逃避这种恐惧,她可以很纯粹地去体会这种恐惧。通过这个办法,我们会发现,假若你只是很纯粹地去体会某种感受时,这种感受最终会被化掉,而这种感受背后所藏着的种种情结,一旦被发现也会消失。

其次,小苏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他,去体会他的心境。我深信,我们每个人的灵性都是相通的,当我们很投入地去想象自己是某个人时,我们真的会体会到这个人的感受。

譬如,我另一个来访者,她的父亲非常暴躁,这经常给她造成很大的困扰。一次,父亲再次对家人发脾气时,她放松自己的身体,并在放松状态中去感受父亲的感受,结果进入了自我催眠状态,并发现本来很高大也似乎很强大的父亲,在她面前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只有一滴泪水那么大。

这次经历让她深深地明白,父亲之所以通过暴躁的方式显得那么高大,是因为他那时感到非常无助、非常弱小。

通过这样的自我理解和理解对方,我们的心就会变得宁静下来,就不会盲目地去攀缘或被攀缘,而且心中还会产生慈悲与宽容。这时,对方不仅无法投射愤怒,还可能会被感化。

譬如,小苏发现,当他再次对她发出暴力威胁或死亡威胁时,她基本上不再有恐惧产生了。结果,他的威胁越来越少,最后不再发出了。

随时保持与身体的链接

史蒂芬·吉利根曾在他的课上讲了一个可以应急的办法。这个办法是,无论身处何种情景,你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中正点”。

他的意思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你首先要保持和自己内在的链接。具体而言就是,你首先要把注意力抽回一部分放到你自己身上,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并保持一种身体和内在的平衡。

吉利根一直在修习日本的合气道,而“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自己的中正”是合气道练习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譬如,合气道的黑带级别中会有这样的练习:你进入一个房间,房间内同时有几个人袭击你,而且房间内还有一些纸贴在墙上,纸上有字,你不仅要成功应对几个人的袭击,同时还要把这些字记住。

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保持自己的“中正”,无论处于什么状态,你都能对自己的身体和内在有一个很好的觉知。

通常,我们一遇到袭击这种剧烈的投射,心会一下子缩紧,而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会被对方投射过来的巨大情绪力量所吸走,于是就成了一个自动反应机器,被对方的强烈投射所控制了。

要避免这种情况,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你不是去更努力地注意对方,而是先把相当一部分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感受你的身体和内在的感受,和你的身体与内在保持一种链接。这时,你就像太极拳高手一样,对方怎么用力你都不会失去平衡。

据我所知,顶级太极拳高手对自己的身体有可怕的觉察力,哪怕仅仅是苍蝇落在身上这么大的力道,他们也会对其性质、方向等种种力的特性在第一时间有很准确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身体所实现的。这意味着,他们比对方还清楚其力道,于是就可以很好地将其化解掉。

这种境界也许太高了,但你真的可以把这个当作原则去试试,无论遇到什么情形,首先将注意力抽回到自己身上。

13.警惕可怕的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心想事成!

我相信这句最常用的祝福语的道理。问题只是,你是否知道,你有什么样的“心想”?

我们以为,是我们意识上的“心想”可以“事成”,但实际上,真正发挥作用的常常是潜意识的“心想”。

Amy是一家外企的高管,一天上午她开车的时候,车出了点小问题。Amy的风格一向是雷厉风行,所以,她想立即去修车。但她的一个外国同事说,这点小问题不值得单独修一次,你不妨等再出一次车祸再去修。

她觉得外国同事说得有道理,但她心里总有百爪挠心的感觉,好像心里总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按照自己一贯的习惯立即去修车。

下午,公司开会,Amy在停车场一时走神,结果她的车狠狠地撞在另一辆车上,人没事,但必须去修车了。回忆当时的感觉,Amy说,事故发生后,她隐隐明白,这次事故好像是她内心追求的结果:她似乎想用出车祸这种事情,满足她想立即修车的愿望。

外国同事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她内心中有一种声音表示认可他的说法,但她内心中还有一种声音,想完全按照她习惯的雷厉风行的方式去行动。为了实现雷厉风行的风格,她好像迫不及待要出点事情。

这真是可怕的心想事成,却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一个成年人的人生,不管多么不幸,都是他自己追求的结果。

前几天,我和一位年轻的女子聊天,她说,她丈夫找妓女感染了性病,并传染给她,所幸是最轻微的性病,所以很容易治好了。但这让她觉得恶心,并且因此不想再让丈夫碰她。

然而,丈夫的认错态度非常好,这又让她觉得,不让丈夫碰她的身体似乎显得自己太不通情达理了。于是她想,要是身体不舒服就好了,那样就可以找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不让老公碰自己,譬如患上骨盆炎。

结果,不久以后,她果真患上了骨盆炎。

台湾作家张德芬曾对我说,她一直都有强大的心想事成的能力,自己现在的美好人生都是心想事成的结果。心想事成让她有个幸福的家庭,但她也有些可怕的心想事成。

她接触心理学是从内观开始的。第一次内观的体验非常好,所以她很快去了第二次。然而,第二次内观时,她第一天就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中,于是发誓说,她一定要离开内观的场所。

内观的场所不得随便离开,这是做内观的人和内观场所管理者签订的一个协议。

那么,怎么才能实现离开的“心想”呢?张德芬说,第二天她肚子疼得不得了,不得不去医院,而且检查时医生说,如果再晚一点送到,她的肠胃可能会穿孔,那就会导致非常可怕的结果。

对此,张德芬的解释是,她有了“我要离开”的愿望,但这个愿望通过正常的途径不能实现,所以,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的潜意识驱使身体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况中。

谢谢你对我的抢劫

可怕的心想事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当事人有了一个愿望,但这个愿望当事人认为不能直接表达,于是营造了很可怕的事情,通过这件可怕的事情实现了那个不能表达的愿望。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通常,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两种动力,某一种动力看起来是好的,而另一种动力看起来是不好的,而我们不愿意做一个道德错误的人,所以只表达那个好的动力,甚至完全意识不到那个不好的动力的存在。但是,这个貌似不好的动力仍要寻求表达,并且,因为这个动力被视为坏的,所以我们也会用坏的方式去表达。最终导致了可怕的心想事成。

前不久,一个朋友陷入了很大的痛苦中。她发现,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她创办的公司里,她都是在拼命付出,而不管她怎么付出怎么努力,家人和合作伙伴好像都不买账。譬如,合作伙伴出的钱比她少,付出的精力也没有她多,但是,在结账的时候,合作伙伴总是拿得比她多。

听起来,是那些合作伙伴不讲道理,但和我聊到深处,她发现,其实就算合作伙伴不向她提要求,她都会有意无意地要多给合作伙伴很多钱。

原来,不是合作伙伴在讹诈她,而是她在诱导合作伙伴向她索取。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她说,她想立即改变,并要我给她推荐心理医生。

我给她推荐了一个心理医生,他们约好傍晚6点在诊所进行咨询。但是到了时间没有见到人,心理医生打其手机,总是关机状态。

她出事了,就在走下车去心理诊所的路上,她被两个劫匪抢了,人没事,但钱包、手机和包一起被抢走,令她没办法和家人或朋友取得联系。

听上去,她只是单纯地遭遇了一次抢劫,非常不幸,但后来在和我聊天的时候,她说,当包被抢走的那一刹那,她隐隐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她说不明白这种轻松感从何而来,但当我让她细细体会这种轻松感后,她迅速明白,这种感觉的意思是,她终于可以有一个理由不去看心理医生了。

原来,她心中有两种动力,一种动力是想看心理医生,想改变,另一种动力是对看心理医生有一种恐惧。是的,她付出太多,但付出有巨大的好处--令她在很多人面前颇有价值感,令很多人需要她、离不开她,而假若她改变了,她不再做超级付出者了,那么还有谁会亲近她、尊重她、需要她呢?

其实,她不只是在公司里对合作伙伴超级付出,她在家里对几乎所有亲人都超级付出。所以,如果她要寻求改变的话,改变的就不只是她和合作伙伴的关系模式,也会改变她和家人的关系模式。

她心里其实一直有一个逻辑:我只能通过超级付出的方式让别人接纳我,假若我不这么做,别人就不会接纳我了。她是很想改变,但她目前只有这一种逻辑,当她使用这种逻辑看改变时,下意识里就会想,如果她改变了,不做付出者,她也会失去所有重要关系。

她对看心理医生心怀疑虑甚至恐惧,是一种很正常也很普遍的动力。但是,她当时看不到这一动力,她意识上似乎仅有一种动力--“我要看心理医生,我要改变”。至于不想看或不敢看心理医生的动力,她没有在意识上给予尊重,不承认它的存在,结果它就通过潜意识来表达。

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两个劫匪其实是来帮助她的,他们通过抢劫她的这种恶性行为,帮她表达了不去看心理医生的动力。

我病了,就达到目的了

我女友的一个亲人看了我的博客,决定来参加我的课程,于是买好了南下的火车票。但就在出发的前一天,这位亲人发起了低烧,她对我女友说,还是不来上课了。

不过,在我女友的劝说下,她又改变了主意,决定还是要来,只是火车票已过期,于是她改买了飞机票。

然而,在她临出发时,她又打电话说,她的低烧转为高烧,已烧到39摄氏度。

这样子自然是不能来了。这位亲人心中有两种动力,一种动力是来上课以求自我改变,另一种动力是不想来。但自我改变看起来是那么正确而美好,而在女友面前不能表达不想来的动力,甚至这位亲人自己也不能在意识层面觉察到这种不想来的动力。

结果,身体就替她表达了这种不想来的动力,低烧和高烧,都是身体的表达形式。毕竟,这是一种强有力而且正确的表达方式--“不是我不想来,是我的身体状况让我来不了”。

但假若她能直接表达“我不想来”的动力,她就可以不必用生病这种方式来表达了。

通过生病的方式表达不是那么正确的动力,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人想控制自己的亲人,但他们不能直接说,我就是想让你听我的,所以就使用了生病的方式,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心脏病。

当家人之间出现争执时,很多人会对对方说:“你想气死我吗?”然后就有了心脏病的症状,这令对方感觉到紧张乃至害怕,最后不争执了,并顺从了他们的意志。

这种做法成为他们惯用的招数,最后,他们果真患上心脏病,而这成了强大的武器,可以随时拿出来迫使亲人服从他们的意志。

我们希望健康、幸福和快乐,但我们更希望世界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健康、幸福和快乐就是鱼,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这个世界就是熊掌,无数人选择了后者。

内心的格局决定事业

我们的事业格局,也是心想事成的结果。

一位女士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上了一辆公交车,车上都是她的同事,公交车上有大椅子和小板凳,大椅子都坐满了人,只有一个小板凳是留给她的。看着那个小板凳,她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人都这么自私?

但当她坐在那个小板凳上后发现,她很享受这个位置,在这个小板凳上她无比自在。那一刻,她明白,小板凳就是她的需要。

这个梦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她最近被调了一次岗位,从比较重要的岗位上调到了一个闲职上。对此,她感到非常愤怒,尤其是单位里的几个一直以来很不错的同事,在知情的情况下都没有通知她,而一直重视她的领导,也是到了最后一刻才“假惺惺”地安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