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怡梦(琴瑟)
楔子
2006年初夏,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的时候,我往图书馆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管理员是个大一勤工俭学的学生,见到我已经很习惯地微笑,并叫声:“师姐,又来了。”我换上借书板朝他笑了笑就进去了。
很熟练地走到第三列第二排,看着上头写着的“法学”列,轻轻叹了口气。我不喜欢这个学科,可为了以后就业轻松一点便舍弃了自己最爱的中文系。不管怎样,念了两年还是提不起兴趣,总之,先把期末考试过了再说。
我家中许多人都是文科出身,宣传写作从政做报都干得头头是道,当然也有弃文从武者,经常看见上了年纪的祖辈人拿出族谱来一一讲着各朝中先人的许多事迹,民国乱世中家族的势力到了最高峰。我尤喜这一部分,对蓝衣黑绸裙也有着莫名的兴趣,便带着憧憬的心成天幻想我要回到过去,回到民国经历我渴望的生活。
刑法书念了一半,我已经十分不耐烦,往回还书的时候经过“文史”列,我便停下了脚步,轻车熟路地找到了不知翻过多少次的《民国总史》。
带着大海气息的凉风轻轻吹进来,窗幔便随之轻轻款摆起来,我倚在书架上,缓缓靠坐了下来,一室宁和清静。正在我埋首看得起劲的当头,觉得后脑勺被狠狠砸了一下,书的重量加上重力加速度,不晕都有点亏。但我只是觉得眼前乱冒金星,隐隐约约的好不容易看出来“凶手”的样子,年代久远已经泛了黄的书脊上写着“清史”两个字。心里暗骂,看来前一个朝代对我十分不满意。那好,我也来看看你好了。
我将它摊开在地上,随手一翻看它记载的正是康熙朝末期的事。站起身子将它带到阅览区拉开凳子便坐了下来。我一页页地看着书,看得忘记了时间,经过阳光一晒,古旧的书页隐约透下了光线。海风吹来,乱了书的页数,哗啦啦一直翻个不停,我伸手按住,书上的字渐渐变得模糊以致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看不见,白炽的光非常明亮刺眼,我不得已便使劲闭上了眼,明明坐着却觉得身体处于空悬不受自己控制的状态。意识仅存的时候,两个人似乎有一段对话,我只含糊听见一人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人。”
“您的意思是……”
“是她该回去的时候了……”
第一卷 吾家有女初长成
第一章 初见
康熙三十八年——
那是个夏日午后,溽暑难耐。空气里似乎有绿豆汤好闻的香气。偶尔几丝风吹进了屋子,拂在我脸上,半睡半醒之间,只觉得身边似有低语声。
睁开眼睛环顾四周,首先感觉到的是头下的瓷枕,瓷器里我最爱青花,当我拿手去摸的时候,我便知道这就是青瓷做的。红木的房顶很阔,细致地雕着各种吉祥的图案,古朴典雅,细致秀丽。房里一个丫头坐在床榻上一边打着扇子,一边昏昏欲睡,头马上要磕到床沿上,我轻轻伸手点了点她的额头,她惊醒,急忙站好,帮我把身上的薄被复又盖好,“格格,再歇歇吧,这会儿日头正毒,大家都睡晌午觉呢。”
我听见她说话的语气,心里突然就高兴起来,好像祖宗显灵了,我真的回到过去了。民国历史我最清楚,这不会是我们家的祖宅吧?“格格?”这不是清朝的称呼吗?再细细打量她的穿着以及发式后,我便高兴不起来了:不是民国啊,她的穿着和称呼都是清朝的。心里暗暗惊讶不安,怎么办?是不是搞错了啊?我是谁啊?这下完了。
“反正也起来了,陪我出去看看吧。”我强装镇定地对她笑了笑。
她大惊,半天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看着我,“格……格格,你……你会说话了?”
这话一说,吓得我也不轻,敢情这格格以前还是个哑巴?
她急忙跑到门口,打起竹帘,喊道:“杏儿,快去告诉夫人,格格的哑疾好了。”
“真的?哎!”那丫头欣喜地应了一声,我只见一团淡青色的身影疾驰而去。
她扶我起身,穿好了衣服,外面早有小丫头打好了帘子,出了门我细细看去,院子里还有几个十来岁的小丫头,远处的几个靠着回廊里的柱子打着瞌睡,还有几个逗弄着廊下的小猫小狗。近处的一个小丫头见了我连忙行礼,“格格怎么这么早就醒了?”说了这话脸上满是期待的神色,仿佛是要确定我是否真的会说话了,然后她就要把睡着的丫头们叫醒。
我笑着忙阻止了她,“没关系,让她们睡去吧。你忙你的。”
她嘴上应着是,可是一直侍立在一旁,不肯动弹,惊讶的表情让我尽收眼底。半天才反应过来,连忙跑开了去叫其他的丫头:“格格跟我说话了。”
我也不再勉强她,便朝刚才一直在我屋里伺候的女孩说:“姐姐,陪我走走吧。”
她惊讶地看了看我,“格格,主仆有别,千万别这么叫,可折杀奴婢了。”
我看她衣着与其他丫头并不一样,而且随时侍在我左右,想必是贴身大丫头,听着她文绉绉的话只能硬着头皮跟她学斯文,“我自小不把你当外人,叫声姐姐也是应该,你怎么倒跟我生分起来了?”
她忙道了谢,眼里却噙了泪,“格格可是好了,以后再也别吓奴婢了。”
我看了看她,心里也有些感动,这个时空里遇见的第一拨人就对我这么掏心掏肺的,看来老天对我不错,给我个格格身份,看着这些丫头们的穿着也不俗,想必家境也殷实,就庆幸自己命好。要是生在个穷苦人家,在这万恶的旧社会,可是让人家作践死了。
“格格,奴婢陪您去夫人那看看,她要知道了心里指不定多高兴呢。”
我想想也是,全当见识了,一会少不了认亲。在这种情况不明的时候,装失忆只能是最后的招数,走一步算一步了。
这女孩子陪我走过了个门廊,过了几处山石曲径,我跟刘姥姥刚进大观园似的,看哪都新鲜。空气中突然飘来清甜的味道,我赶忙问身边的丫头:“这是什么?”
“回格格,厨房正在做蜂蜜绿豆汤,说是消暑最好,您要吃我遣人去取。”
“不用,我就问问。”我向她微笑,此刻我所经历的跟卢生经历的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他闻见的是黄粱饭香,我闻见的是绿豆清香。
再过了几处精巧别致的厢房、游廊便到了正房,一路上假山石木都是工匠们细心建造,北方园林的特色都在其间了。进入正室,几个衣着艳丽的妇人忙起身,我大叫不妙,这可怎么称呼?
还没来得及细想,两个丫头扶着一位美妇人迎了我过来,那妇人一把将我抱在怀里,只是哭,半天才哽咽着说了话:“青儿,你可真的好了?”
“额娘别哭,我没事了。”我再笨也知道她是谁了。
四下里一片呜咽之声,好容易才住了声,她唤道:“云琳……”
那丫头也抹了抹脸,就下去了,不一会就捧了脸盆进来,服侍着我净了脸,然后再重新补妆。我这才看见自己长什么样,一张相当稚气的脸庞,也就七八岁的样子,五官倒还算秀气,只是还没有长开罢了。
这下可好,返老还童了,这便宜占的。
一起吃了饭,并没有太多话,总算知道了身边的女孩子叫云琳,以后只能慢慢问了。席间并没有说太多话,都只当我是大病初愈,乍一恢复说话功能不宜多话。又请大夫复诊了几次,均说已无大碍,慢慢地都放下心来。
夏天将要过去的时候才把府里的情况大致了解了一下,如今是康熙三十八年,父亲马尔汉,今年春天刚迁左都御史,夏初的时候又迁兵部尚书。今年已经六十六岁,有五房小妾。母亲是正室。封建社会中为了繁衍生息,多子多孙是福气,所以从母亲脸上看不出什么,只是我并不属于这个时代,颇有微言。也只是心里想想罢了,并没有表现出来。若想在这个世界上多活几年,不谨言慎行是不行的。我是他五十多岁才得的女儿,甚是疼爱。但终究是比不上哥哥们的,家里还有几个姐姐都已经出嫁了。
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盛行,而且他是康熙的重臣,事物繁琐,所以我见这位尚书大人也没有几面,在得知我恢复了说话的功能之后他只是安慰了几句便作罢了。倒是跟我的额娘走得很近,可能是因为她身边只有我这一个女孩儿,平时娇宠了些。她是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女子,贤良淑德,说话轻柔温和,也不乏满人的潇洒爽朗。虽然今年已快近五十,但保养得还是不错的。
兆佳·青宁,今年八岁,过去的女孩子早熟,我八岁的时候在干些什么早就忘了,可是在这可就得什么都得学了,好在是满人,要求也不是很多。我的性格也懒散,只捡着自己感兴趣的学。
送走了夏天,秋天就来了,北京的秋天天空清澈宁静并且高远。在这个陌生的时代里,处处是我不熟悉的气氛,知道了自己姓兆佳之后不知道是该喜该悲,清史上载十三阿哥胤祥的嫡福晋正是这兆佳氏。可现在还是八岁的孩子,要等嫁给他还要那么长的时间,因为了然,所以我对未来并没有太多担心,得过且过吧。时空跟我开了个大大玩笑——让我穿错了年代。好在临来之前看清史正好是这时候,还算待我不薄,最起码心里有些底。
每天困在高墙大院里,跟丫头们玩完了就只能对着天空发呆。时日一长,就开始想念起现代种种种种的好,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真是落后。
秋天的天气已经有了寒凉的迹象,我实在闲得无聊,就叫着云琳陪我去我老爹的书房找些书看,云琳十二岁,天性细致稳妥,我与她相处了两三个月后,几乎什么事都跟她商量,除了我来自现代不能说。于是感情又深厚了许多。
“格格,咱们还是别去了吧?”
“有什么事我担着,别害怕。”
我俩穿过院子,来到了一处清幽宁静的地方,这些时日以来,我对府中的情形大体上已经了解,这个时辰,父亲极少会在书房逗留,等到了近处的时候却看见小厮守着门,心想坏了,撞钉子上了,父亲在。按照规矩,他禀明之后,我便走进了书房。
进去后才发现书房内除了父亲还有个人,我没敢抬头看,只是按照规矩给父亲和他行了礼,便一直垂头而立。
“女孩子家,来这种地方干什么?”父亲的声音不怒而威。
“回阿玛的话,近来终日闲极无聊,所以想寻几本书看。”
“这丫头甚是淘气,都是她母亲将她惯坏了,女子无才便是德啊。”父亲这话明显是对另一个人说的。
“此言差矣,尚书大人今年刚刚被皇上任命为经筵讲官,看来家中好学之风甚盛。咱们满人不讲究汉人的那一套,你想看些什么书?”
他声音儒雅而且清晰有力,我稍稍抬头微侧着身子回话,这才对他的面貌看了个七八分,脸上线条甚是刚毅,下巴紧抿,但是眼睛却熠熠生辉,一看就是饱学之士。
我并不知道他的身份,所以看了看父亲,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的问题,“这是太傅的长子,你法海叔叔。”
我忍耐着笑再度给他行礼,总是想起那多管闲事的老和尚,赶忙回答他:“早就听说叔叔才思敏捷,阿玛在家中经常夸赞您未到而立之年便能教导皇子,很是了不起。”
他一愣,父亲也一愣。八岁的小丫头再早熟说出这样的话也叫人害怕,他哈哈一笑,对父亲说:“尚书大人果真家学渊深,难怪当今圣上如此看重大人。”
父亲听完这话也是捻须一笑,跟他客气了半天,转身对我说:“书架在外屋,你让老张在身边候着,想要什么书让他帮你取了。”
我忙应了是,从里间走了出来,老张引我到书架旁,我挑挑拣拣,因为以前家中也有许多古籍,所以对我来讲适应竖版繁体字并不困难。父亲的藏书很是丰富,本来就是得到康熙重用的人,而且对于汉文化学识丰厚,日后有啥不懂的问问他也行。我捡了几本最基本的唐诗宋词外加一些文艺评论就准备跟他行礼退安了。
还未到里屋就隐约听见法海说着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的事,我老公的事我自然上心,就赶忙跑到近处去一听究竟,谁想到跑得太猛,一下冲到虚掩的门上,手上的书掉了一地。
父亲脸上有些挂不住,“做什么这么慌慌张张的,一点女孩家的风范都没有。”
我要告诉他是为了我未来丈夫的事所以慌张,老爷子还不当场吐血死喽?
“想来给阿玛和法海叔叔请安告退的,脚下没站稳,唐突了叔叔,请勿怪罪。”这种时候装小媳妇还是对的。
“不碍事的。”法海很温和地冲我笑笑,然后帮我捡起地上的书,“最喜欢谁的诗啊?”
“杜甫。”我告诉他。
“哦?这倒新鲜。”他饶有兴趣地问,“背两句听听。”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屋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笑,“小小年纪就能有这等胸襟,尚书大人教女有方啊。”
我看着他,心里鄙视,虚伪,这样都能拍马屁。
他再问:“你生在富贵之家,平日自不会接触到这些事情,怎会喜欢这样悲伤的诗呢?”
“额娘经常教导,要有宽厚之心,寒门学子有志之人实属不易,所以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庇护他们才是。”
他颇有深意地看了我一眼,阿玛也有些惊异,我得忘了正常智力二十岁这个事实,回到孩童甜美的世界才行。
“这倒奇了,十三阿哥前日也说,他最喜欢这首诗的这几句。”
我一听来了精神,立马问道:“十三阿哥现在读什么书?他喜欢什么文章?他不是要经常随皇上去塞外江南的,还有空看书吗?”
一连问了多个问题,他笑着对我阿玛说:“看来格格对十三阿哥很是有心思,将他们配成一对也是好的。哈哈……”
我阿玛连忙否认:“当今皇子,岂是我这等贫贱粗鄙之人能高攀得起的?小孩子胡说八道罢了。”然后转向我,“还不快下去?”
我连忙让云琳抱着书然后行礼跑了,吓死我了。这万恶的封建社会啊,说话还得绕着弯,幸好是童言无忌,要是十三四岁的大姑娘说这话,我那老爹的脸面恐怕是挂不住了。
几天下来除了请安就没再见着公务繁忙的老父,倒是因为上次说的话让阿玛对我另眼相看,想看什么书只要知会老张一声,就可以去书房去取。有时候去姨娘那里也能待上一会子。额娘对我管得松缓,跟云琳说闲话逗趣找乐子,也清闲自在,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在古代待得风生水起。就是因为法海的大嘴巴让我暗恋十三阿哥的恶名漂在整个北京城中。成为格格贵妇们茶前饭后的牙慧。
朝廷中大臣们的夫人们有时候会举行宴会,康熙最恨结党营私,看似表面上一片和乐,只是单纯为了娱乐,可是男人们在皇上面前尽为臣之道,女人们在背后总要为自己的男人们争取些援助力量的。总有好心人向我透露一些关于十三阿哥的事情,什么十三很得康熙的宠爱,十三去年随康熙去盛京谒陵,六月随康熙去塞外,法海老师夸他与十四是继八阿哥后,最优秀的两位皇子……
清史上对人的评价也就寥寥几字,十三阿哥也不常出现。一下子听了这么多看来十三还是挺优秀的。只是苦了我,才八岁的小丫头,成了别人打趣的对象,好在古代不在乎早恋的事。唯一不爽的是他们只看得到现在,我却是连他的未来都知道的,只不过当他落魄的时候,还有几人能这么开怀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