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的奥秘
3807100000017

第17章 长远竞争中树立自我品牌的奥秘(1)

既然是天命,该得到的就跑不掉,何必急于一时?暂时不拿,总有一天会拿,急什么?

天命由天下达,人的反应还是要由人自己负责。刘备顾虑现在取荆州,将来死后,在九泉之下,不好意思和刘表见面,是正确的。孔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刘表并未托孤于他。

1刘备放徐庶:只顾仁德,不够实际

水镜集团如果牺牲徐母来成全大业,已经是不仁不义,这哪里是高明人士应有的做法?可见徐母殉节,并未在计划之内,而是谋士程昱的诡计,才出现这样的变数。神仙打鼓,有时候也会出错。单福再高明,这件事情突然发生,也使得他方寸大乱。偏偏孙乾劝告刘备,必须留住徐庶,以免为曹操重用而危害我方。还说什么徐庶不去,徐母必为曹操所害,徐母一死,徐庶就会力攻曹操为母报仇。说得很有道理,刘备一句也听不进去,所以也没有办法冷静地分析利害得失。徐庶一片孝心,刘备仁德为先,两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徐庶到许昌,徐母便能得救。刘备大方地祝福徐庶善事新主,以成功名。徐庶则发誓终生不设一谋,使曹操白忙一场。两人仁尽义至,仍然间接害死徐母。一个人应该用理智来指导感情,不应该以感情考虑事情。由徐母殉节这件事情,可以明白这种道理。刘备和徐庶,都冷静下来,相信会进一步推论出后来水镜所说的:徐庶不去,徐母还可以存活;徐庶一去,徐母必定殉节。

这件事刘备要负很大的责任,因为徐庶是孝子,一心一意求去,是必然的。刘备应该冷静地为他分析,帮助他用理智指引感情。然而刘备就是这种只顾仁德,不够实际的个性。今后的发展,刘备受这种个性的影响很大。

最不应该的,还是孙乾,说一些反效果的话。难怪水镜说他不过是白面书生,并非经纶济世之才。跟着刘备那么久,那么近,居然不了解刘备。

2黄祖被杀的连锁反应:进退得失算分明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在江东广纳贤士。曹操破袁绍后,命孙权遣子入朝随驾。周瑜劝阻,引起曹操不满。由于黄祖的杀父大仇,仍然未报,适逢黄祖部将甘宁来降,呈献破黄祖策略,孙权于是亲自督军攻打夏口,杀黄祖祭亡父之灵。刘表闻知黄祖遇害,急请刘备过来共商大计,表示自己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要把荆州送给刘备。孔明请刘备答应,刘备坚决不依。使孔明衷心感叹:“真仁慈之主也!”尽管如此,已经引起曹操的重视。徐庶趁机大力吹嘘诸葛亮,说刘备有了孔明,简直如虎添翼。这使曹操在心理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但凡任何事情,总是无风不起浪,有因才有果。黄祖当年不杀孙坚,孙权未必急于攻打夏口。黄祖不死,刘表不一定产生把荆州送给刘备的念头。曹操原本对刘备很不放心,现在听到这些消息,更是惶恐不安。于是派夏侯惇杀奔新野,这给诸葛亮提供了首度大显身手的机会。

刘表和袁绍兄弟一样,都不识人才,也不善于用人。当时北方战乱不安,许多人都南下避难,刘表却不予重视。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同父异母而不能相容,这也得请教孔明如何避祸,因此刘表自己也不得不求救于刘备。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当然想要,并且非常想要。但是,想起上一次陶谦让徐州的故事,使他警觉到现在还不是该要的时候。吃不下来的东西,吃了反而不能消化。不如暂时不要,该得的迟早会得到,急什么呢?因此而获得孔明的信任,使其更加全心投入地为自己谋划,岂不更好!

3刘备不取荆州的盘算:长久累积的信用更有价值

依据孔明的预测,荆州这个地区,应该是刘备所要争取的目标。他在隆中对谈时,已经明白指出,这是刘备的天命。现在刘表病危,正是取荆州的良好时机,所以劝告刘备,及时拿取。刘备却说不忍心乘人之危,不表同意。孔明说今若不取,后悔何及?刘备则坚持宁死不忍做这种忘恩负义的事情。他们两人的目标,实际上是相同的。只因为身份不同,立场不一样,才各有坚持。孔明是军师,站在参谋作业的角度,当然要把握时间,能取便取,何必顾虑太多?万一情况有变,岂非坐失良机?刘备是主帅,形象十分重要,给大家以不义的印象,很可能前功尽弃,把长久累积下来的信用扫光了。

孔明的预测是正确的,刘表一死,刘琮在蔡夫人与蔡瑁的策划之下,向曹操投降。刘备闻知大哭,也无法挽回。刘备的想法也很正确,既然是天命,该得到的就跑不掉,何必急于一时?暂时不拿,总有一天会拿,急什么?这两种说法,其实并没有差别,都在解释隐秩序的同一信息,不过是说法不一样而已。因为隐秩序无形无迹,所透露的信息,并不能确切地传递人物、时间、地点和作业细节。还是要靠接受信息的人,做出合理的解说,才能发挥功效。由于各人有不同的解说,所以对于同样的信息,可能产生不一样的反应。天命由天下达,人的反应还是要由人自己负责。刘备顾虑现在取荆州,将来死后,在九泉之下,不好意思和刘表见面,是正确的。孔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刘表并未托孤于他。

4徐庶重返新野却不留:信用比命大

曹操看到别人,不一定想起“仁义”这两个字。但他一想到刘备,便联想到仁义。这种隐秩序的交感作用,看不见也说不清楚,但这种作用却实实在在,随时随地发挥功能。

他催动三军,漫山遍野,来到新野下寨。想起徐庶是刘备的好友,命他去招降刘备。投降最好,不投降也显示曹操的仁义,不愿见黎民百姓受苦受难,足以收买人心。有些人是真仁义,有些人则善于假借仁义的美名,大行不仁不义的事情。显秩序不一定分得清楚,隐秩序却一清二楚,怎么也隐瞒不了。曹操向徐庶说:“我今欲踏平樊城,奈怜众百姓之命,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更执迷,玉石俱焚。”徐庶来到樊城,与刘备、孔明共诉旧日之情。徐庶明白指出,曹操的目的,其实只在收买人心。刘备请徐庶留下来,干脆不要回去。徐庶说不回去会惹大家笑话。这一句话,现代人听起来很难理解。不回去就不回去,人家笑话,不管它就好了,怕什么?但是,那个时代的显秩序和现代大不相同。不讲信用的后果,十分严重。像徐庶这样的人士,把它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他回去向曹操复命,刘备并无降意,了却一件公事。他如果要离开曹操,也应该另作打算,不可以浑水摸鱼,一去不回头。然而,他因为老母已丧,抱恨终天。人虽然活在曹营,却誓不为曹操提供任何计谋,和不在并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不需要跑。何况刘备已经请出孔明,应该放手让孔明表现,自己不需要回来干扰,于是轻快地返回曹营。

5刘备逆境中带领军民同行:举大事者以人为本

孔明建议,曹操大军当前,樊城守不住,不如去襄阳暂住,再作打算。刘备说百姓相随已久,实在不忍心弃他们而去。孔明表示不妨公告:愿意留下来的,自便;想要一起走的,同去。想不到百姓的反应,竟然是宁愿死,也要追随刘备。扶老携幼,哭声不断。刘备在船上,看见这种悲惨的景象,大为悲伤。为了他一人,使百姓遭此大难,活着又有什么意思?他想要投江而死,幸好左右及时阻止。大家听到这个消息,更是痛哭不止。

刘备投江的动机,究竟如何,唯有他自己知道。我们无法,也不应该加以猜测。因为动机看不见,说来说去,都找不到证据,岂不等于白说?刘备来到襄阳,刘琮不敢见他。蔡瑁令军士乱箭射下,魏延大骂蔡瑁卖主,砍死守门将士,大开城门,欢迎刘备入城。文聘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认得我大将文聘吗?刘备说他本来想保护百姓,现在两下军兵自己打自己,反而害民,决定不入襄阳,改走江陵。众将建议暂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哭着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这样一路看来,刘备应该是真心爱民才对。从这可见,他和曹操相比较,更显得仁义。

显秩序和隐秩序的共同标准,都是以人为本。但是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方式,则有所不同。显秩序表现在看得见的行为,隐秩序侧重看不见的动机。两个人的行为,可能十分相似,而动机则各有不同。最好双方都用心加以了解,才能够发现真相,不容易受骗。

6刘备摔阿斗:彰显人性化领导的魅力

刘备一生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充分信任部属,能够放手让大家发挥潜力。也就是把众人的成就看成自己的成就,真正表现出“成功不必在我”的伟大胸襟,令人敬佩。新野失守,在逃亡途中,部将糜芳受伤,向刘备报告“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刘备完全不相信。张飞在旁煽动,刘备还是坚信不疑,说“子龙必不弃我也”。

他这种态度,其实对他最为有利。如果赵云真的弃他而去,大家听了刘备的话,一定对子龙更不谅解:主人那么信任,居然如此不讲道义。若是赵云并无反叛的企图,将来知道刘备十分信任他,势必更竭忠尽力。无论如何,大家对刘备的好感,都会因而增加。假定刘备一听到报告,便怒斥赵云为不义之徒,甚至于说出老早料定有这么一天的话来,刘备的仁义便成为虚名。不久赵子龙回来,发现刘备的假仁假义,恐怕真的有一天会弃他而去。可见上司对下属的信任,非常重要。

赵云当然不可能投靠曹操,他和孔明一样慎择明主,自然知所进退。他费尽苦心,冒着性命的危险,好不容易把甘夫人从沙场中救了出来。回头还救糜竺一命,夺取两匹马,请甘夫人上马,送回长坂坡。张飞听说子龙投奔曹操而去,十分愤怒,看见赵云,大声责问他:“为何反我哥哥?”赵云说正在寻觅主母和小主人,便折回去继续寻找。糜夫人身受重伤,为了不拖累赵云,把阿斗放在地上,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赵云恐曹军盗尸,便将土墙推倒,掩盖枯井,将阿斗抱在怀中,杀退众军将,突破重围。曹操正在景山顶上观战,看见赵云如此神勇,惊为虎将。下令务必生擒,不许放冷箭,想不到因而救了赵云和阿斗。从此常山赵子龙声名大噪。

刘备与众人在树下,赵云怀抱阿斗,下得马来,双手把阿斗捧给刘备。这时候刘备的反应,是普天下想得人心的首领都应该用心学习的。他双手长得比常人要长,据说双手下垂,长可过膝。所以把阿斗接过来,顺手放下去,就好像掷在地上一样,不面对赵云,却对这个不会听话的孩子大声地说:“为了你这个孩子,害我差一点折损一员大将。”相信赵云听了,心里一定牢牢记住:“下一次阿斗有难,务必尽心尽力救他。”虽然嘴巴上讲“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肚子里却坚定地告诉自己:这样的领导者,为他战死也值得。其他同人,也都敬佩刘备的气度,坚决地服从他的领导。

如果刘备不以关怀导向,而改为工作导向,接过阿斗,第一句话便是“快拿小鬼惊风散”,认为救阿斗的命要紧,其他的事情慢慢再来。相信赵云失望之余,暗自决定:以后阿斗的事情,交由小鬼惊风散去处理。我保命要紧,不再如此冒险了。其他同人,也会觉得心灰意冷:这样的领导,用不着为他拼命,太没有人情味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这种地方最为明显。中华民族的关怀导向,远比西方文化所重视的工作导向,要有情有义得多,更合乎人性化的管理。

7赵范施美人计反被打:局势未判小心阴沟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