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最好的银行职员
3811100000012

第12章 用一套思路挖资源(2)

银行是企业,不是官场,没有必要板起脸来做事情,像乔先生这样放松心态更容易成事。

现在有些新入行的年轻人,容易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工作上喜欢独来独往,标新立异,甚至对自己的“独行侠”状态引以为傲,不愿意关注别人,但同时又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不够。一个人在银行工作,如果上司厌烦、同事躲避、客户不理,工作几乎没法开展。

一般来说,银行里的“独行侠”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人品有问题,讨人嫌,没有人愿意与他共事。

第二,性格孤僻,不擅交流,与人沟通共事存在障碍。

第三,孤芳自赏,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难以与人亲近,在不知不觉中被孤立。

第四,缺乏沟通能力,觉得凡事都要自己办才更踏实,可以共事的伙伴少。

“独行侠”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无需进行指责,但是在银行里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要让自己成为“独行侠”。

你的“贵人”不仅仅是行长

在银行里工作,究竟有没有“贵人”?答案是肯定的,这个“贵人”就是在关键时刻给你关心、支持和帮助的人。

银行里多是集体协作项目,你若想得到较好的发展,就需要“贵人”的帮助。这个“贵人”不仅是决定你命运的行长,还有其他一些在关键时刻决定你的去留、升降和未来走向的人。

“贵人”是个人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

在岗位工作中,人人都希望有“贵人”相助,而什么时候需要“贵人”,这需要具备一定的眼力和见识。

“贵人”不是突然出现的,“贵人”的出现其实是日常所积累的人脉关系在关键时刻所显示出来的作用,是日常工作表现得到人们认可的结果。

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人一般都有“贵人”相助。

一个人几乎每个时段都需要“贵人”相助,但是不同时段需要不同的人发挥不同的作用。对年轻人来说,“贵人”的意义在于培养;对于有一定职业经验的人来说,“贵人”的意义在于发现;对于在相应职位上的人来说,“贵人”的意义在于为其未来发展铺设台阶;对于处于职业高原的人来说,“贵人”的意义在于为其未来指明方向。

一个始终处于平凡状态的人,周围肯定缺少“贵人”。

幸运的老辛

辛先生是从外地政府机关调入某地银行的。刚进银行时,他几乎没有资源可以利用。

他一个人背着背包来到这个城市,没有同学,没有亲戚,没有能帮忙的老乡,可是他每一步都走得比较顺利,别人说他幸运,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很幸运。其实,他的幸运就是在每在关键时刻都有“贵人”相助。

他来到这个城市的第一站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那时,外系统的人调入银行是相当困难的,可是帮他忙的老行长看中了他满背包发表过的作品和获奖证书。

他的第二站是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机构。当时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人民银行行长看中了他的人品和文笔。

他的第三站是人民银行的办公室。当时人民银行主要领导除了看中他的人品和文笔外,还特别欣赏他对某些金融管理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独到见解。

他的第四站是城市信用社。那时正是城市信用社最困难的时期,当时的人民银行行长极力推荐他,城市信用社负责人对他也非常满意,领导看中的是他对金融企业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丰富的金融企业管理经验。

当他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科的时候,科里有两位科长,一位擅长金融理论研究,一位擅长信贷管理实务。他从这两位科长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擅长理论研究的科长认为他的文笔不错,推荐他去总行新成立的一个杂志社当编辑;擅长实务的科长认为他很能干,推荐他去做更重要的工作。由于受管理体制和北京户籍制度的限制,他没能去总行,但却很快成了市行的中层干部。

当他做市行工会副主任兼政工办主任时,他经常在省行帮忙,并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研究、文学创作和书法学习,为工会和全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人事科长出身的工会主任到处宣传他的人品和能力,分管副行长也总是在关键场合肯定他的工作能力。三年里,他多次被评为市委市政府、农总行表彰的优秀政工干部,并奖励一级工资。

他离开那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后,致力于理论研究,在业内有了一定知名度。这时,有多家培训公司邀请他到京、津、沪等地讲课,参加银行业内训,让他的理论研究有了落脚点。

当他的理论研究刚刚有些眉目的时候,社科联的同志就帮他总结推广,推动他的研究,使之日臻完善,并且推荐他的研究成果参与评奖。

这些年来,他每走一步,总是有人愿意为他出力,愿意给予他帮助。

辛先生之所以在关键时刻都能遇上“贵人”,是因为他自己做得比较出色,这就是所谓的“惟自助者天助之”。

辛先生不仅工作勤奋、严谨,而且处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广结善缘,凡是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他为人不错。

他平时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人沟通交流,但是他总能通过工作成果让“贵人”看到他,感觉到他的工作状态和才华。

在辛先生看来,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贵人”,因而,他从不小看任何人,面对任何人他都会好好表现自己。

他从不被动地等待“贵人”,也不刻意去寻找“贵人”,而是通过自己的知识、能力、业绩吸引“贵人”,使“贵人”向自己走来。

他努力用自己的能力解决更难的问题,帮助有能力的人成就事业,因而,关键时刻总有关键人物伸手相助。

优秀的银行职员离不开“贵人”,也总能在关键时刻遇上“贵人”,总会有“贵人”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越是优秀,越容易与“贵人”不期而遇;越是有“贵人”相助,越容易变得优秀。

岗位就是你的“银行”

银行与职员究竟是什么关系?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有很大的不同。

应该说,没有银行,职员就没有附着理想、释放激情、表现个人技能的平台;如果没有职员,银行也就空有其名。职员与银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

银行通过职员的付出才能正常运转,成就一番事业;职员通过银行才能获得生存的物质保证,获得身心和技能的发展,实现自己的梦想。银行的利益与职员的利益是一体的。

如果一个人把岗位当做自己的“银行”来经营,就可以获得银行和职员双方应该得到的一切。如果你是“岗位银行”的经营者,你所能支配的资源就能对你个人的未来发展产生效益,不断积累自己的从业资本,让自己更有价值。

把岗位当做自己的“银行”,就会把工作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主动、积极、负责、奉献、坚持、追求成功、永不言败,就不会迷失于名利,就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

如果你把岗位看成自己的“银行”,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它发展起来,坚决不让它萎缩,就会越做越精细,产生更高的效益。

有些人总是带着打工心态在银行里工作,认为自己工作只是为了按月得到报酬,没有把自己的梦想附着在岗位上,更没有进行必要的岗位经营,因而浪费了资源。这样的人,除了一点可怜的工资,将会一无所获。

想跳槽之后

石先生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刚开始还是满怀激情,时间一长,他便开始厌倦按部就班的生活了。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涌入这座城市,他的一些同事纷纷跳槽,他试了两次都没有跳成,心情非常郁闷。

这时,石先生找到我们做咨询,我们认真分析了他的情况后,安慰他,告诉他要好好利用现在的机会,加强职业化训练,积累职业资本,为跳槽做好准备。

他按照我们的意见,开始安下心来,把现有的岗位资源进行了整理和利用。

原本他在支行的风险管理岗只是为了应付工作,一下班就什么也不想,做些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甚至跟风去享受生活。

现在他改变了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他把监管部门风险监管要求和本行风险管理操作办法进行了梳理,然后变成自己可以操作的步骤和流程,细化成自己工作的具体环节,力求操作的精细化。

业余时间他开始拿起书,写读书笔记,收集资料,研究风险管理中的问题,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并把他的思考形成文字,汇总成一篇论文。

他还在思维方式上训练自己,总结出风险管理人员职业化习惯的“三平”、“四到”、“五精”,得到了上级行的好评。

另外,他还利用自己的岗位优势,对全行的风险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提出了自己对于风险战略的看法,受到了上级行的重视,被吸收到全行战略研究小组中。

经过几年努力,他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很快,被省行选聘为风险管理专家组成员、风险管理人员技术等级评定专家组成员。

由于表现突出,他在五年间迈了几大步,现在已经成为市行风险管理部的总经理。

这时,在当地的同业中,他的风险管理水平之高已经是公认的,职业化水平明显超越了他的同事。那些新设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挖他,他没有任何犹豫就谢绝了,他说:“我觉得留在这儿,个人发展的空间会更大。”

从石先生的表现看,他不是没有能力,但为什么前后差别这么大呢?其实就是因为他对待岗位的态度不同。

石先生把岗位当成自己的“银行”来经营,才慢慢变得优秀起来。

当他把岗位看成是自己可以利用、可以获取利益的平台时,他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方式就变了。他就会自觉、自愿地努力,他所要的东西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对于银行职员来说,在哪个银行工作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利用现有的资源。

石先生最后没有跳槽,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所在银行所拥有的资源,以及更多可以利用的条件,一旦离开,他就要重新寻找、建立和积累这些资源,重新创造利用这些资源的条件。

最初在石先生想跳槽时,把岗位看成了银行强加的,而不是自己的,更没当做自己的“银行”来经营,这对他来说收益就会很小。在他看来,付出与收益不对等,最终会导致这个“银行”无法经营下去,甚至会清盘。

当他把岗位当做自己的“银行”来经营的时候,岗位对他来说,意义和收益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哪怕他只是简单地出于私心,但是结果于己于行都有利。

要想让自己优秀起来,就不要计较在哪家银行、哪个岗位,而要千方百计把岗位当做“银行”来经营。

让你的资源在银行名义下“编队”

当你进入银行的时候,你的资源是以自然状态存在的,要想利用可用资源,挖掘潜在资源,开发未用资源,你就必须在银行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把这些资源进行编组,然后逐一地进行开发利用。

能够有意识、有计划、有层次地利用资源,资源的价值才能放大。这个过程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