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最好的银行职员
3811100000006

第6章 凭一腔热血想未来(3)

通过调研发现,那些明星职员都会自觉地将自己的工作与银行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因而他们也就容易成为银行事业的中坚和发展的希望,个人也在银行的发展中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实现了共赢。

从心入到身入

肖先生曾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的银行监管员,从国有商业银行调入人民银行后,一直从事银行监管工作。

他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可用“精于做事,拙于谋身”来概括。

2001年,上级对全市城市信用社进行整顿重组,他作为监管员,被派驻城市信用社参与整顿重组工作。

一到城市信用社,他就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他先是对城市信用社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为人民银行和新组建的统一法人社的领导班子提交了调研报告,详细分析了城市信用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整顿重组的意见及操作方法,得到了整顿重组领导小组的肯定。此后的整顿重组过程基本按照他提出的程序、流程和方法进行。

他在调研中发现,城市信用社新班子成员是由市政府委派的,班子成员多有政府工作背景,对银行商业化经营和管理缺乏良好的适应性。他便首先从班子成员思想观念转变入手,做他们的工作,想方设法让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适应银行的商业化经营和管理。他提出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观点,得到了主要领导的认同,这一观念得到了深入贯彻,避免了城市信用社在经营管理中的行政化和国有化倾向,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模式基础。

他多年研究银行经营管理问题,充分认识到高级管理层及其核心人物的重要性,鼓励和帮助“一把手”树立威信,从而带动高管层威信的提高。由于“一把手”是政府官员派入的,会把政府的人际关系带进来,他明确告诉“一把手”,为了城市信用社的发展和自己的未来,头几年必须按企业的规矩办,不能有特例,一举一动不能给员工留下疑问和想象的空间。实践证明这是对的,领导的威信、班子的凝聚力和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升华,他所在的信用社一跃成为全国最优秀的城市信用社。

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重新组建的法人单位,管理应该从哪儿入手?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向新班子提出了“从人事管理制度入手,逐步加大管理改革力度”的建议,并提出了“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能多能少的分配管理、能进能出的人事管理”三项制度改革。

新班子委托他主持改革工作,他先是按照“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有贡献才能有待遇、有能力才能有发展”的理念组织了机构设置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岗位选择和干部竞聘等改革,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组织活力。于是,人们的观念变了,工作态度变了,工作方式变了,工作效果变了,办事效率变了,形成了改革与发展不断优化的趋势。

在改革期间,各岗位的员工基本按照工作能力排序,原有的论资排辈、论背景排辈、按亲疏排辈的秩序被打乱了。很多人找到他又哭又闹,甚至多次围攻他,他笑着对高层管理者说:“为了城市信用社的未来,我只有替你们献身了。”

他想的不是自己,也不是现在,而是城市信用社的未来。他正是看到了城市信用社的未来,才会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奋不顾身。

由于他全身心地投入,改革重组结束后,他被要求留下来,继续组织后续的改革工作。城市信用社的未来正在向他招手,他被当时的领导班子称为“改革总设计师”。

当时的城市信用社与人民银行相比,各方面都要差得多,组织上让肖先生留下来,他没有说什么就留了下来,有人劝他,他说:“我是在为城市信用社的未来工作,我很有成就感,即使我个人什么也得不到也是值得的。”

一个人如果心中有未来,就不会为复杂的环境所左右,就会全力以赴,投身到为未来的奋斗中,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吓倒,工作就会卓有成效。

肖先生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工作得到了历届领导班子和职员的理解和认可,他的管理实践总结后也受到了社会和理论界的肯定和好评。

为银行的未来工作,你得到的不仅仅是地位、职位和收入,更多的是通过你的工作引导银行发展方向的成就感,其他都是这种成就感的附属品。

优秀的银行职员一定是双眼紧紧盯着未来,双脚永远朝向未来。

让银行的未来为自己纠偏

银行业受世界银行管理体系的影响,管理比较严格、严密。在这里工作的人们必须自觉接受这些管理规则的约束,才可能少犯错误。

一个银行经营单位会受到某个人的影响,甚至它的发展状态会被左右,但是总体上会按照全球银行业的走向来发展。

因此,在银行的工作岗位上,眼睛盯着银行的发展未来,为自己现在的工作行为调整方向、纠正偏差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个人在工作中不可能没有偏差,在银行这样制度规定非常严格的行业里也是如此。纠正自己工作行为偏差的标准就是银行的未来发展。

银行未来将向什么方向发展,银行职员的素质和工作就应该跟上,这样才不至于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如果你能够看到银行的未来,主动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银行的未来并轨,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

永远跟着银行发展走向调整自己工作状态的人,将永远是银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从古玩爱好者到理财专家

赵先生200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被分配到前台做柜员。

柜员的工作比较单一,他除了完成正常的工作之外,又迷上了鉴赏、收藏古玩。

由于迷恋,他在古玩鉴赏技术上进步很快,因此他的本职工作受到了影响,为此他多次受到领导的批评。

面对本职工作和业余爱好,他开始有些迷茫。他通过咨询职业指导专家,很快找到了岗位工作和兴趣爱好之间的共同点,看清了自己未来发展的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人越来越多,银行未来业务的发展将是为更多有钱人管钱。理财对他来说便是一条比较好的职业发展通道。

他首先在工作时间里集中精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其次把古玩鉴赏与银行理财联系起来,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他还开始学习金融理财知识,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先后考取了金融理财师(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CFP)职业资格。接着他向领导要求做金融理财工作。很快,单位就为他组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金融理财室,他成了理财室的核心成员。

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他打造了以古玩收藏为核心的理财品牌。

从那以后,他更加深入钻研古玩收藏与鉴赏技术,总结以古玩收藏为核心的金融理财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金融理财和财富管理模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一大批古玩爱好者成了他的核心客户,为单位打造了新的市场,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他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受到了古玩收藏界和金融理财行业的重视,现在他已经成为古玩收藏界和金融理财行业小有名气的培训讲师。

赵先生业余时间喜欢古玩收藏和鉴赏,本来是一项高雅的活动,但是由于安排不当,影响了自己的主业。赵先生受到批评之后,不仅没有怨恨和报怨,更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梳理自己的思路,请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面向银行的未来,将自己的业余爱好与本业结合起来,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面向银行未来为自己现在的发展走向纠偏,才会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将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同时做几件事情,都能做好的可能性不大。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选择一项可以专注的事业来做,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比较大。

选择不是一种放射性行为,而是要以银行未来发展为目标。

瞄准银行未来而调整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才会有符合银行标准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才会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加分。

在银行里工作,有许多表达个性的机会,不与银行的未来相结合,偏差会随时出现,不及时发现和纠正,个人的发展就会走偏。

纠偏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必须把自己放在银行未来走向的大环境中。

纠偏越及时、越迅速越好。

优秀的银行职员一定会两眼紧紧盯着银行的未来,随时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纠偏。

有理想,才能立足现在、开辟未来;有革命精神,才能艰苦奋斗、一往无前。

工作状态往往决定工作质量,精神委靡势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面对工作两眼放光,才能找到自己在岗位中的价值,你的价值才能提升。

落实的脚步是一步一步向前延伸的。这一步是下一步的基础,下一步就是这一步的目标。

一个人如果心中有未来,就不会为复杂的环境所左右,就会全力以赴,投身到为未来的奋斗中,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吓倒,工作就会卓有成效。

永远跟着银行发展走向调整自己工作状态的人,将永远是银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优秀的银行职员一定会两眼紧紧盯着银行的未来,随时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