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极乐昏君的欲望游戏
3830700000018

第18章 尽享天下的声色之乐

萧皇后在唐宫中度过了十八年平静的岁月,六十七岁时嗑然而逝。在她的一生中享尽了荣华富贵,但也历尽了沧桑桃花劫。

炀帝杨广即位以后,营建东都,广修宫苑。大业元年,每月以二百万人营建东都(洛阳),迁洛州廓内居民和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充实东都。《海山记》记载说,炀帝杨广每每携美人游湖海,游玩以后,便多宿十六院。

有一天晚上,炀帝兴致极好,踏着夏夜的月色,悄悄地潜入了栖鸾楼。当时夏气暄烦,院妃庆儿卧在廉下。初月照轩,非常明朗。庆儿正在睡中梦魇。炀帝刚好赶到,让侍从叫醒她,炀帝将她亲自扶起,很久庆儿方才醒转。炀帝问她:“你梦见了什么?”庆儿回答:“我在梦中就像平常一样,陛下拉着我,在十六院游玩。到了第十院,陛下走进院中,坐在殿上,突然起了大火,我吓得奔逃,回头看见陛下坐在大火中,我大声呼救,这时就醒了。”炀帝眨眨眼,解梦说:“梦死是得生,火有神威,我坐在火中,是得神威。”然后,炀帝临幸了她。

宫女的得幸很多时候是天意巧合,是一种幸运。而后宫宫女成千上万,能有此幸运者寥寥无几。对于后宫千千万万的宫女来隋代供养菩萨说,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真正的人的生活,唯一的出路便是赢得皇帝的青睐。怎样才能赢得青睐呢?宫女自己是无能为力,完全取决于皇帝,取决于皇帝的兴致,取决于种种机遇。只有这样,宫女的一生才算是成功。否则,宫女不能封嫔授妃,只能做一辈子宫女。

宫女引起皇帝的注意,很重要的一点是善解人意,体贴承欢,让皇帝觉着舒服,觉得尽兴,觉着惬意。《侍儿小名录拾遗》记载说,炀帝寻欢作乐,沉湎失度,每次睡觉时都要有美女在旁摇动,或者轻歌曼舞,才能入睡。侍儿韩俊娥最让炀帝满意,每次侍寝,总能让炀帝欢快入睡,炀帝给她赐名叫来梦儿。

韩俊娥如此得宠,尤其是侍寝时的这种优遇,当然会引起有身伤并被宠幸的萧妃的注意。萧妃命人秘密审讯,问她说:“皇上不高兴,你能让皇上舒服,有什么媚术?”韩俊娥吐露真情,进言说:“我随皇上从都城来,皇上在车上时,车上下颠簸,我随着颠簸侍候皇上,让皇上高兴。后来侍寝时,我也仿照行车时的情态侍候皇上,没有什么媚术。”

侯巧文,隋炀帝杨广的妃子。侯巧文出生于书香官宦之家,自幼饱受父兄熏陶,诗词文都作得极美,而且品貌端庄秀丽。十七岁那年,适逢隋炀帝的西苑建造完成,隋炀帝下诏征选天下美女,侯巧文被选人宫中,分配在槐荫深处的挹翠亭,担任数名宫女洒扫、烹茶的指挥工作,身份是“才人”。

洛阳郊外的西苑之中,为了尽享天下的声色之乐,隋炀帝极尽奢华娱乐之能事,设置了诸如“如意车”、“神秘镜”、“长枕大被”、“剪彩为花”多穷奢极欲的花招。

“如意车”外表看来只不过是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而已,里面的装置却大有文章。车篷上悬有许多精巧无比的金铃和玉片,车行时叮咚有声,仿佛仙乐一般;车内安有宽大舒适的床榻,隋炀帝可以和宫女们在车中为所欲为;四周张以绫罗帏幔,上面绣着活灵活现的龙凤,既能装饰车马,又能遮掩住车内的小天地,不必担心春光外泄。

其实春光外泄也无所谓,象隋炀帝那样大权在握又极贪娱乐的人,根本不在乎什么羞耻,甚至还带有一份浓烈的“曝露癖”,不但想炫耀自己的权势、财物,也想好好地展示自己的艳遇、甚至赤裸裸的身体。“神秘镜”就是这种曝露心态下应运而生的产品。当时用的镜子还是铜镜,隋炀帝命人铸造了一些六尺见方的大铜板,打磨得极其平整光亮,然后悬挂在寝宫的四周,每当与宫人缠绵于床笫之际,大铜镜中就一览无余地映照出他们的娱乐之形,如此取乐,可谓荒淫至极。

至于“长枕大被”则是萧后想出来的花样,她根据寺院禅床的灵感,命人制作了一个硕大的床,再配以异常宽大的被褥和枕头,一夜可容数十美女与隋炀帝同寝,隋炀帝辗转美女之间,左右逢源,像是蝴蝶旋飞于百花丛中一般,乐不可言。

更妙的还有“剪彩为花”一项,因为秋冬时季草木凋零、园中萧瑟,隋炀帝为之闷闷不乐。当时西苑十六院的众嫔妃们集议商量出一策,用五彩绸缎剪制成鲜花嫩叶,点缀在树木枝丫之间,红娇绿嫩,恍如春满人间。

这些宫中女子相竞在自诩为“好色怜才,雨露普施”的隋炀帝面前,竭尽自己的姿色、风情、才华和心计争宠献媚,以便得到荣华富贵。他们中间幸运者备受恩宠,甚至福泽荫及家庭,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大多数却只能冷落幽宫,在无尽的期盼中耗尽青春红颜,有的甚至到老死也无缘见上皇帝一面。侯巧文就是隋炀帝宫中这样一位饱尝冷落孤寂之苦的才人。

侯巧文出生于书香官宦之家,先祖原是北魏的文学近臣,父亲院靖颇受北周武帝的信任,入隋后携家隐居在宛城乡曲,过着耕读课子,与世无争的恬淡生活。侯巧文自幼饱受父兄董陶,作得一手空灵秀逸的诗文,更写得一手娟秀无比的好字。十七岁那年,适逢隋炀帝的西宛建造完成,隋炀帝下诏征选天下美女,品貌端庄秀丽、性情娴静柔和的侯巧文应选来到洛阳,被分配在槐荫深处的挹翠亭,担任数名宫女洒扫、烹茶的指挥工作,身份是“才人”。

西苑的富女是定期选拔的,选中的就被送到十六院伺奉隋帝,那样就有接近皇帝和献媚争宠的机会。依照侯才人的身份、姿貌、才情,原本是应可入选的,却因不肯贿赂主持选拔工作的许廷辅,以至于名落孙山。侯才人手下的宫女都劝她说:“做人不妨稍微圆滑些,花些心思打通关节,才能有希望获得皇帝的恩宠。”侯才人知书通史,自恃才貌双全,总想与名垂青史的汉宫王昭君相比,不肯放弃气节,贿赂钻营,因此她始终被冷落在挹翠亭中,一凭芳华虚度。

宫院深深,长夜漫漫,灯昏梦醒之际,她常感叹日月如流,韶光易逝,自己的妙龄芳颜、满怀柔情就这样伴着孤灯无声地流走。每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时节,就是西苑选拔宫女的时候,这时,她总是刻意装扮自己,企望幸运和奇迹的降临;然而,却一次又一次的换来了失望和落寞。遥闻远处传来的笙歌笑语,她心中十分不平,内心充满了幽怨的情怀,因而写成“自感”诗三首。

其一:

庭绝玉辇迹,芳草渐成窠;

隐隐闻萧鼓,君恩何处多?

其二:

欲泣不成泪,悲来反强歌;

庭花方烂漫,无计奈春何?

其三:

春阳正无际,独步意如何?

不闻闲花草,反承雨露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蜗居在挹翠亭畔的宫舍中,遥望十六院的繁花似锦,自己却冷清清、孤零零地打发着寂寞无奈的时光,使得侯才人那颗柔弱而机敏的心受尽了煎熬。

她时常听人说起十六院那边有座豪华之极的“迷楼”,那里金虬环绕,玉兽拱卫。朱牖迎风,重门复户,百转千回,曲廊雕栏,绣帷层垂,王光珠色,日月相映,华丽无比,宫女与皇上穿梭嬉戏其间,宛于瑶台仙境。这一切令侯才人多么向往,却始终无缘。只因自己在选入西苑之初,凭着才貌被定位在挹翠亭中,反而不能像其他低一级的宫女那样,随时可有调换宫院的机会,自己甚至不被准许进入十六院窥览一番。

迷楼是当时隋炀帝纵情极欲的温柔乡,除了建筑华丽、陈设豪奢之外。墙壁上到处都挂着春情烂漫的艳画。半裸的宫女们穿梭来往,一个个争奇斗艳,冀望赢得隋炀帝的垂青,便可平步青云,一夜之间改变此生的命运。十六院的嫔妃们更是千娇百媚,想尽??讨隋炀帝欢心的办法,引得炀帝整天整夜的心旌摇荡、神魂颠倒,根本无法管理朝政,又更哪有精力和时间来顾及身处偏僻挹翠亭中的侯才人呢?多少妙龄佳丽全自愿或不自愿地系在一个荒淫君王身上,又有几人能得到真情的回报?宫中女子的感情悲剧,一千多年来就这样不断地上演着。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又一个春天到来,侯巧文再一次酝酿她的希望之梦,盼望新的际遇能同新春一同到来,于是打起精神梳洗装扮、刚收拾完毕,忽然隔窗瞥见腊梅迎着春雪绽开了花蕾,心中一动,吟出“春梅”词一阕:

砌雪无消日,卷审时自颦;

庭梅对我有怜处,先露枝头一点春。

香销寒艳好,谁识是天真;

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

侯巧文被选入隋宫西苑已经五年了,不但未蒙隋炀帝宠幸,甚至连炀帝的影子也难得见到。春花秋月,时光飞逝,闲愁恼人,无法排遣,看到许多描写闺怨的诗句,深有刻骨铭心的同感,不禁自言自语慢吟道:“妆成自多惜,梦好却成悲;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事实上的确如此,与其在寂寞深宫中苦捱凄清的岁月,不如像杨花、像村姑民女那样自在生活呢。女性是需要爱情滋润的,一个候才人这样的有着锦绣才情,又极富柔情的青春女子,生活中没有爱情的抚慰,就像鲜花没有雨露的滋润一般。在这种孤苦无奈的生活中,侯巧文的心渐渐枯萎了,甚至失去了生活下去的毅力和信心。

容颜姣好原本是女子的一种资本,而侯巧文的美貌不但没为她带来幸福,反而把她带入宫中,禁锢在一个没有爱的小天地中,她不由得自叹“色美反成弃,命薄何可量。”在宫中找不到幸福,又再不能返回宫外的自由天地,没有爱情、没有亲情、没有自由、没有希望,这种情形,她一个弱女子除归咎于命薄之外,又还能有什么主张呢?绝望之中她只有选择死,死则一了百了。于是挥笔和泪写下了她最后的两首诗:

其一:

悬帛朱梁上,肝肠如沸汤;

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

秘洞房仙卉,雕窗锁玉人;

毛君真可戮,不及写昭君。

侯巧文与王昭君命运有相似之处,她慕昭君之气节不肯屈服于选妃官宦,始终遭受冷落;王昭君不讨好画师毛延寿,久不被君识,但命运给了她一次机会,她毅然抛弃了安适的宫中生活,选择了出塞和亲的路,用苍凉的大漠和悲亢的琵琶,奏写了自己壮丽的下半生。而侯巧文连这种机会都不曾有,她只有用自己的双手把自己送上茫茫冥路。如果说王昭君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那么侯巧文的一生就只能是可悲可泣的了。

临死前,侯巧文有计划地把平时寄兴感怀的诗句抄录在金彩笺上,装入锦囊系在罗襦襟上;用三尺白绫往挹翠亭横梁一搭,就这样结束了她短暂而幽怨的一生。

这是一个凉风萧瑟的秋日,当时隋炀帝正与一群穿红着绿的嫔妃在十六院玩着”剪彩为花“的游戏,试图留住大自然的春天,却不料一位含苞欲放的花蕾般的女子,正为了他而在这时悄然结束了生命的春天。侯巧文自缢的消息传到十六院,自恃是雨露普施的多情角色隋炀帝,蓦然听到一个才人因幽怨而香消玉殒,不免泛起一丝黯然的情绪。读到她留下来的诗句,刹那间引起了震撼,心想:宫中竟有如此才情的人儿,更有如此的幽怨情怀,自己竟然没有及时发现。随即吩咐内侍移驾挹翠亭探视侯才人的遗容,侯才人虽然已经气绝身亡,尚且颦眉含愁,两腮犹如桃花带露,隋炀帝不禁顿足道:“已死颜色,尚且美艳如花,可痛!可惜!咫尺之间,为何如此无缘。”为此,他处死了负责挑选美女的许廷铺;接着,追赠侯巧文为四品夫人,位与十六院嫔妃并列,并下诏以夫人之礼予以厚葬;且破例亲自为生前未曾谋面的侯夫人撰写祭文,洋洋洒洒的展露自己的惜香怜玉之情,祭文中有这样的句子:

长门五载,冷月寒烟;妃不遇朕,谁将妃怜?妃不遇朕,晨夜孤眠;朕不遇妃,遗恨九泉;朕伤死后,妃若生前。

然而,这些诰封,这些厚葬,这些祭文,对已经长眠不醒的侯巧文又有多少意义呢?隋炀帝的感叹中,又有几分是对侯巧文真正的哀念呢?更多恐怕还是为自己不能发现和消受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而后悔吧。他未必不知道,他的宫中还有多少女子正在走着与侯巧文同样悲寂的路,他又愿意为她们的悲欢考虑多少呢?

有一天夜里,隋炀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种非常漂亮的花,但是不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产在什么地方,醒来以后,就命令人把他梦中的花画成图形,张皇榜寻找认识者,正好当时在扬州见过琼花的王世充恰好在京城,看到这张皇榜,便揭榜进宫,对隋炀帝说,图上所画之花叫做琼花生在扬州,隋炀帝听后,很想见一见,便开运河,造龙舟,与皇后和嫔妃下扬州看琼花,待隋炀帝来到扬州,满树琼花皆落,隋炀帝始终没有看到琼花的芳姿。接着爆发了各地的农民起义。还有人传说,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其妹恨其无道,化作琼花棒打昏君,杨广盛怒之下砍倒琼花树,在杨广死后琼花又重新开放。

历史上一直传说,隋炀帝杨广前世,乃终南山一壮硕怪鼠,窃食九华宫皇甫真君之丹药,潜修为人身。旋被真君发觉缚之石室1300年。适逢唐明皇玄宗李隆基前世元始孔升真人作客九华宫,劝真放之人世,遂为炀帝。又因元始孔升真人在太极宫与蕊珠宫仙女调笑,降谪人世为炀帝妃朱贵儿;仙女为炀帝之侯夫人。隋之将亡,炀帝与朱贵儿约定来世仍未夫妻。朱贵儿女投男胎,乃转世为大唐玄宗李隆基;隋炀帝白绢系颈而死,转世为女子,仍以姓杨,乃玄宗贵妃玉环,此所以完结炀帝与贵儿的孽缘,也了却了炀帝前世欠下真人再造之恩情。杨贵妃天定仍为白绢绕颈而死,所以胎带脖颈白如玉环,故名玉环。侯夫人则转世为玄宗之梅妃,此所以了却前世真人与仙女在太极宫一笑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