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极乐昏君的欲望游戏
3830700000031

第31章 野心勃勃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晋朝的第一代君主。为了他为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背了一大半黑锅。司马炎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晋武帝是实践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精神的人,却恰恰是充当了那个时代的替罪羊。功过相抵,晋武帝并不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

司马炎是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但在重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同年12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由此,西晋诞生。此时,我们叫司马炎为开国皇帝。既然是开国皇帝,那必然就有他可以及而他人所不及的地方。事实亦是如此,他为了自己的国家的长治久安,还是很有魄力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措施的结果我们暂且不谈,但是这样的胆识与见识还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温县司马氏是汉魏时期的名门望族。司马炎祖上的很多人在汉世担任过高级官吏。祖父司马懿入仕曹魏,历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世,先后任相府主簿、御史中丞、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等职。嘉平元年(249)正月,司马懿乘魏帝曹芳和执掌朝政的大将军曹爽离开洛阳拜祭高平陵(曹睿陵墓)之机,假借皇太后的命令,突然发动政变,杀死曹爽及其亲信,开始操纵大权。此后,司马懿一面在官僚、士族之中搜罗党羽,一面用残酷的手段消灭曹魏王室势力。嘉平三年(251)司马懿病死,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继续执政。司马师废掉皇帝曹芳,另立曹髦,并亲自带兵击败镇东将军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的联军反抗。正元二年(255)司马师死,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始专国政。司马昭除在朝内进一步清除拥曹力量外,还派军队镇压了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制造的兵乱。甘露五年(260)司马昭授意党羽贾充、成济将曹髦杀死,改立曹奂为新的傀儡皇帝。

景元三年(263)春,司马昭兵发三路进攻蜀国。在捷报频传的时刻,司马昭加紧废魏自立的准备工作。当年十月,他担任相国职务并晋位为晋公,接受“九锡”(古代帝王为尊崇礼遇有大功的臣下而赐予的车马、衣物、卫兵等物,共九项。在后世,受九锡已成为权臣篡位前的必要程序)。次年七月,司马昭胁迫魏帝晋升他为晋王,同时命令党羽荀彧、贾充、裴秀分别主持制定礼仪、法律和官制,并在封国之内开始设置百官,王室子孙爵命皆如帝者之仪。至此,司马氏代魏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咸熙二年(265)八月,正准备称帝的司马昭突然病死。于是,改朝换代的主角便改由晋王的世子司马炎扮演。

虽然司马炎在司马昭的诸子中处于嫡长子的地位,但是他的世子权力却来之不易。这是因为司马昭更为喜爱学识渊博有才能的次子司马攸。司马昭将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子,表示天下是景王(司马师)打下来的,将来的王位自然应该归属司马攸。司马炎极力拉拢、巴结父亲身边的要臣,通过他们为自己说好话、作手段,才终于在司马昭死前三个月正式被确立为世子。在此之前,司马炎曾在曹魏政府中担任过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中护军、假节、中抚军等职务,初封爵为北平亭侯,后改封为新乡侯。在取得世子名位的同时,魏帝???授予他抚军大将军、开府、副贰相国等职。等到司马昭去世,司马炎遂继为相国和晋王,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咸熙二年年底,曹奂屈从臣下的压力,同意禅让帝位于晋王。这年十二月(266年1月),司马炎在满朝文武的反复劝进之下,正式即皇帝位,更国号为晋,改元泰始。退位的魏帝被司马炎封作陈留王,从洛阳徙至邺城,

曹魏亡国这一年,司马炎三十岁。

司马炎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位高则权重,各宗室王拥兵自重,势必会有反叛之心,司马炎此举必然会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但我们也看到了,司马炎还是有智慧的,他没有采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用手法,而是采取拉拢、收买人心的办法,稳定各级官吏,以确保社会稳定地过渡。司马炎还看到,蜀汉虽亡,东吴未灭,全国还未统一。于是他开始运筹帷幄,准备击灭东吴,结束全国的分裂局面,公元279年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濬等伐吴,280年3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土地是国家的根本,国土的统一就是国家成立的基本条件,这样一来,司马炎解决了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

全国统一后,西晋政治上趋于安定,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多年战争的创伤,老百姓生活依然很艰苦,远远达不到“小康”的标准。特别是皇室和权贵们无限制地霸占土地,更加重了农民的苦难。据说,长安东南的蓝田县,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杂牌将军”庞宗,就占良田几百顷,其他达官贵人就更不必说了。世族利用占据的田地肆意盘剥农民。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没有了土地就等于断绝了农民的活路,俗话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如果农民长年没有土地,就不只是百姓生活不好的问题了,司马炎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西晋初年,司马炎把解决土地问题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他制定了“户调式”的经济制度。此时,司马炎可以说是一个明君,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百姓的生存,他雄心壮志搏长空,还是做出了一番不错的作为。

可惜的是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正应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那句话,西晋的外患解决了之后,司马炎的本性便被轻歌曼舞,霓裳羽衣而勾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美女,享乐,成了他人生的一大快事,他也以自己能够拥有得天独厚的享乐条件而庆幸不已。早在公元273年,司马炎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280年灭亡孙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后宫,有一句话是后宫佳丽三千,可是古话尚说后宫佳丽三千,司马炎的后宫这一下子就已经在万人以上了。万人一夫,自然不易,美女如云,自然难以挑选,司马炎为临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皇帝临幸,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长此以往,司马家的后宫就绝不可能有太平的。而且边境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引发少数民族与汉人的冲突,郭钦、江统等人相继以“徙戎论”,劝司马炎用武力将内迁的少数民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但是司马炎偏偏这个时候糊涂了,说什么就是不用这个建议。而后,爆发了一件令司马家的天下岌岌可危的事情——八王之乱。

司马炎称帝后,总结前代亡国的教训,认为曹魏政府束缚、防范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无援。为了屏卫皇室,司马炎实行五等封爵之制,把大批同宗的叔侄弟兄封作王。即位之始一次封王二十七人,以后又陆续增封,总计达五十七王,并允许诸王自选王国内的长吏。司马炎还委任几位宗王统领重兵,出镇许昌、邺城、长安等处的战略要地,用以拱卫首都洛阳。宗王出镇是司马炎加强宗室权势的重要措施,对以后西晋的政局影响极大。由于凭借朝臣、士族的支持,司马炎才得以建立西晋政权,所以对拥戴有功的大臣和世家大族极力照顾。比较突出的是,他为防止功臣之间为官职高下而引起纷争,杂糅上古及汉代“三公”的名目,在中央政府设置品级极高的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等职,号称“八公”,成为历史上鲜见的因人设官的典型。此外,他对臣下也大加分封,前后受封的异姓公侯多至五百余人。按照规定,各等封爵的食邑标准是被封地区民户全部赋税的十分之一,后又扩至三分之一。

西晋立国之初,年富力强的司马炎雄心勃勃,意欲有所作为。泰始元年、二年他先后颁布过一些旨在移风易俗、革除前朝弊政的措施:1、撤销对曹魏宗室和汉朝宗室的督军,宣布解除对他们的禁锢。2、罢除曹魏政府对出镇、出征将士留取人质的法令。3、恢复被曹魏废止的谏官制度,并把象傅玄、皇甫陶这样清正敢言、有才能的官吏委任为谏官,以****博见,开直言之路。4、提倡节俭。他把原御府的珠玉玩好之物分赐臣下,自己不留。又下令削减各郡国政府对皇室的贡调,禁止乐府排演开支较大的靡丽百戏,停止有司制作各种游戏田猎的器具。此外,在用人方面司马炎尽量不计旧怨,启用某些原属于曹魏集团的官吏。太常丞许奇的父亲许允因参与魏主废黜司马师的密谋,事泄被杀。司马炎认为许奇有才,不顾别人反对,把他提升为祠部郎。以后,他还选用了一批原在蜀汉政府任职的人,其中包括著名的学者谯周、文立等人以及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