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挑战无极限
3835200000012

第12章 目标制定及执行(1)

一、为什么要制定目标?

成功等于目标,其他的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解!

——美国潜能大师伯恩·崔西

很难想象没有目标的人会获得人生的成功。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

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对自己未来人生至关重要。

选择什么样的目标,不一定就会获得相应的成功,因为还有努力程度的关系。

但是,如果没有目标,必然不会成功!

今天的生活状态不由今天所决定,它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不由未来决定,它将是我们今天生活目标的结果。

二、目标不只是一句话

很多人一生中制定了无数的目标,就如之前的我,在笔记本上写了很多,但是为什么常常无法实现?

在制定目标之前,我们最好先想想,这个目标真的是我想实现的吗?你的“渴望度”在什么程度?

1.随便想想

2.有了好,没有也无所谓

3.很想要,得不到会有点痛苦

4.特别想,得不到会很痛苦

5.一定要,得不到会生不如死

在这个目标“渴望度”的排行榜上,多数人基本上在前三点上徘徊,少数人上升到四,达到第五层的就是上面说到的3%。

所以,如果你对你所写的目标“渴望度”没有达到第5个级别,那么它实现的可能性就很值得怀疑了。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渴望度”上升?

写下你的目标前,你先想想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并将实现未遂的惨痛后果一一写出,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写得越多越好,写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渴望度”会逐渐提升到最高层。我曾经试过这个方法,在写第一本书时,因为自己的惰性和繁杂的日常事务迟迟未能完成,最后我写了近一百条“惨痛后果”,于是,第二天关掉手机,找了个僻静的住处,一个月交稿。

下面我们说到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怎样制定一个有效的目标?

目标必须清晰,而不是很空泛的东西,诸如我要学好英语、赚很多钱、拥有美好的明天之类,因为没有具体的衡量尺度,所以很难对你产生真正的动力,这些只能称之为梦想。凡是不能量化的目标,都不能算是目标。

目标就是量化后的梦想。

目标的一个标准是必须设定完成的期限,要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没有期限,即使量化得再好,也可能使实现之日变得遥不可及。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制定目标:

1、写下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或最想实现的梦想。

2、写下实现的期限。

3、将此期限往前倒退,分成若干片段,直到现在,并写出每个片段应该实现的目标。

4、将目标再细化,精确到每天的每小时的任务。

5、现在开始,立刻行动!

6、每天核查目标的执行情况,针对具体情况作出修改,注意:此处的修改是指实施的方式或具体的小目标如每天的任务的修改,而不是第一条中的梦想的修改。第一条中的梦想,不要轻易改动。

三、执行

很多人在制定目标时,习惯性地将开始的时间设定为“明天”,这一习惯导致很多目标的执行受挫。我以前总是在笔记本上激情满怀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放下笔,然后畅想美好的未来,喜笑颜开。第二天起床,一切照旧。如此反复,痛苦不堪。

当你写出你的目标并制定出实现它的详细的计划后,请立刻执行,采取最大量的行动,直到实现为止!

设定目标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12岁的那一年,随着父亲驾着马车到城里,偶然间见到一部以蒸汽做动力的车子,他觉得十分新奇,并在心中想着:既然可以用蒸气做动力,那么用汽油应该也可以,我要试试!

虽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从那时候起,他便为自己立下了10年内完成一辆以汽油做动力的车子的目标。

他告诉父亲说:“我不想留在农场里当一辈子的农民,我要当发明家。”

然后他离开家乡到工业大城底特律去,当一名最基本的机械学徒,逐渐对于机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工作之余,他一直没有忘记他的梦想,每天劳累地从工厂下班后,仍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发工作。

29岁那年,他终于成功了。在试车大会上,有记者问他:“你成功的要决是什么?”福特想了一下说:“因为我有远大的目标,所以成功。”

张雄心语:

成功,需要及早设定目标,更需要努力去实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梦想,但是许多年过去了,因为没有行动去配合,梦想早成了空想。福特不只有梦想,更有行动,并且持续了17年,所以他成功了。让我们用行动去完成我们的梦想吧!

成功的道路都是由目标铺成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在年轻时从本宁顿学院毕业后,想在电讯找一份工作,他的父亲就介绍她去拜访当时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董事长萨尔洛夫将军。

萨尔洛夫将军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她,随后问道:“你想在这里干哪份工作呢?”

“随便。”她答道。

“我们这里没有叫‘随便’的工作”,将军非常严肃地说道,“成功的道路都是由目标铺成的!”

张雄心语:

没有奋斗的方向,就活得混混沌沌;准确地把握好自己的喜好和追求,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马拉松选手夺取冠军的秘密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借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力就有机会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处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些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了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张雄心语:

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如果先将成功一点点分解,虽然每次得到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但一次又一次的积累,最终会获取圆满的成功。

偏离了航道的飞机

现实生活中,你有一个梦想,梦想自己10年后的生活。你满腔热忱地开始行动。

然而,数月后,生活打断了你的梦想:问题总是出现,重重困难阻碍了你迈向成功的进程。不久,你清醒了,生活和梦想截然不同。

把你的生活和一架从悉尼飞往东京的飞机进行比较,这是一段漫长的海上飞行。但不管怎样,每星期都有上千人登上飞机,坚信自己可以抵达东京。

如果有人告诉你在95%的飞行时间里,飞机都将是偏离航道飞行的,事情又将如何?也就是说,没有人控制,飞机几乎一起飞就偏离了航道。

区别就在于飞机是由飞行员负责方向的。飞行员有预定计划——飞向东京。他清楚会被气流吹得偏离航道,所以他监控着飞机的飞行方向,不断地进行调整,然后,最终到达他的目的地东京。

生活非常像在大洋上空飞行的飞机,经常使自己置身于交叉气流和风之间,随时会被它们吹得偏离航道。事情永远不会100%的像我们预计的那样,所以我们要学会做成功道路上的“飞行员”,要学会不断调整方向以抵达最终的目的地。

张雄心语:

事情永远不会100%的像我们预计的那样,看看你手中的地图,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还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然后,做必要的调整。

给忍耐一个目标

盲目的忍耐是懦弱,但是有目标的忍耐却能创造奇迹。下面是我听来的3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孩子。一天,儿子与父亲在一家大型超市走散了。父亲找遍了整个超市,又去周边的几条街道找了很久,仍没找到儿子。他焦急得心都要飞出来了。没办法,只好又去那家超市看看。在超市的门口,儿子惊喜地扑了过来。

儿子和父亲走散后,也去附近的几条街道找父亲,最终他想,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原地等。

父亲问他,这么热的天,为什么不进到超市里面,那里有凉风习习的空调。儿子说站在门口可以看见四面八方的来人。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都有可能是他的目标。

父亲心疼不已,问儿子这几个小时是怎么过来的?恐惧、焦灼、难过,又站在太阳底下被烈日烤晒,若在平时,他的耐力最多只能支持他站上几分钟。儿子说:“我没有想别的,我只想着尽快能见到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著名的拳击手。他出道之初的一次比赛中,被对手打得晕头转向,观看比赛的所有人都想他会中途倒下,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他承受了暴雨般的重拳袭击,支撑完了全场比赛。事后记者问他:“不可思议,你是怎么从第二个回合开始,一直坚持忍耐到最后的?”拳击手说:“我没有忍耐呀!我只想着‘防御’和‘攻击’,当时我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忍耐’这个意识闪现。”

没有想到忍耐,才是能够忍耐下去的唯一理由。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伟人。在南非旅游观光,一定要去囚禁曼德拉的囚室瞻仰。困室很小,只有一般的卫生间大小,我们无法想像一个人几十年被囚禁在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屋里而没有精神崩溃,伟人就是伟人。

曼德拉的视线一定不能穿越四壁,但是他却将目光投身了国家未来的民主政治。否则,几十年如一日地面对几平方米的囚笼,不崩溃也会成为白痴。

张雄心语:

给忍耐一个目标,生活将苦尽甘来。要做到这点没有大智大勇,没有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的事。

苦恼的小和尚

寺庙里有个小和尚,他的工作就是负责每天早上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只是这些,就需要花费许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