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383700000022

第22章 宋襄公的『仁义』不值钱(5)

当然,以宋襄公的脑子,他绝对不会有主动进攻楚国的胆量,楚国的国力和宋国之间毕竟差了太多了,楚国我不敢打,楚国的小弟,我总是敢打的,第一个要打的,就是郑国。这个郑国和宋国之间,也是好几代的世仇了,特别是在齐桓公做霸主的时候,宋襄公凭借着老二的地位,经常欺负郑国,郑国早就受够了气,为了不再受气,郑国成为中原诸侯中第一个投靠了楚国的,宋襄公打的就是这个出头鸟,他要通过这场战争让所有人都知道,和楚国人合作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想得没错,但是打起来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公子目夷曾经劝说宋襄公说,如果我们要打郑国,楚国必然会援救,到时候和楚国的战争不可避免,我们如果没有打败楚国的实力,就不要轻易冒这个风险。但一心复仇的宋襄公什么也听不进去。公元前639年秋天,宋国悍然发动了对郑国的侵略战争,按照宋襄公战前的想法,你楚国要是不救援,我就灭了郑国,你楚国要是来救援,我就正好设个包围圈,来一个围点打援。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是稳赢的。

让宋襄公没有想到的是,楚国却采取了一个他做梦都想不到的方略,直接"围魏救赵",进攻宋国的本土,这下战火烧到了宋国境内,原先是宋国要牵着楚国的鼻子走,现在反而变成被人家楚国牵着鼻子走,无奈之下,宋襄公只好回兵救援。这个时候,关于是战是和的争论再起,当时宋国的大臣们,比如辅佐宋襄公多年的公孙固,就认为以宋国此时的国力,是根本不可能和楚国作对的,就算这一战打赢了,下一战也很可能失败,因为宋国的地理位置外加军事实力,是无法和楚国相抗衡的,所以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来保证自己的安全才是最好的选择,盲目的争霸战争,只会断送了宋国。但是宋襄公却什么都听不进去,他的脑袋里,满是他所崇尚的"仁义"二字,他反复地说,我是一支仁义之师,还怕楚国的虎狼之师吗?十月,宋襄公率军在泓水列阵,和楚国军队决战。这场战斗,宋国军队机会还是把握得非常好的,当时他们抢在楚国前面抵达了战场,这时候的楚国人,正浩浩荡荡地准备渡河,这正是宋国军队发动攻击的好机会。公子目夷发现了这个战机,连忙要求宋襄公立刻出击,趁楚国渡河的时候发起袭击,将其彻底消灭,但是宋襄公却拒绝了,他认为这时候如果发动进攻,是一种非常不仁义的表现。楚国人渡河以后,紧锣密鼓地排阵,公子目夷一看着急了,他拽着宋襄公的袖子说,如果现在不立刻发动进攻,那么等着楚国人排好阵势,我们就会全军覆没的。宋襄公还是很固执,这你就不懂了,这叫礼数,如果敌人还没有排好阵容,我们就发动进攻,这是不仁义的,就算打赢了也不光彩。就这样宋国大好的获胜机会,就白白地浪费了。楚国在成功渡河之后,立刻发动了进攻,弱小的宋国军队根本不是楚国的对手,彪悍的楚国人一轮冲锋,就把宋国军队打得崩溃了。结果宋襄公本人被包围,幸亏公子目夷拼死保护,总算从楚国人的包围圈里逃出生天,但宋国军队,却因此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大腿受伤,可谓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