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383700000068

第68章 最牛孔门弟子--颜回(4)

而这也是千百年来颜回得到后代知识分子崇敬的另一个原因,尤其是那些科举失意或者仕途失意的封建知识分子们,比如一生屡试不第的文学家蒲松龄,就曾以颜回自勉,手书"颜渊吾师",悬挂在家中墙头上以自省。明末遗民顾炎武,多次拒绝清朝拉拢汉族知识分子的"博学鸿儒科",并对前来劝说的清朝官员说"汝乃读书人,不闻颜回之忠乎" ?对于大多数逆境中的知识分子来说,颜回,是一个精神的楷模。

实际上,为了理想拒绝三桓拉拢的颜回,其实也是一个颇有政治理想的人,出仕为官,建立功业,也确实是他的一大理想。有一次孔子曾经问身边的弟子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子路的回答是"愿意穿名贵衣服坐高车大马,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样就无遗憾了"。颜回的回答却是"愿无伐善,无施劳"。也就是说,颜回真的是想通过自己的手,缔造一个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盛世。在后来的《孟子》中,也曾记录颜回曾慨叹"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说,将自己和上古的圣君大舜相比,并且梦想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有为者",但是在当时战乱纷争的局面下,颜回的理想又怎是可以轻易实现得了的?孔子的弟子中,许多人的想法都很现实,比如子路,他期待能以武力强国,子贡期待能用自己的口才得到重用,颜回却想着能够找到一个小国做官,在当地施行教化,倡导仁政,然后用小国的施政成就去影响大国,这样所有的国家互相学习,天下也就不会有战争了。这个想法在后来人看来"很傻很天真",但是在当时,却是颜回真实的愿望。而且,他的政治思想也是最接近孔子的,孔子和颜回一样,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辅佐的明主,然后可以倡导礼乐,让国家偃旗息鼓,再也没有战火。为了这个理想,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等待14年后他返回鲁国时,已经68岁了,人生70古来稀,孔子自己也知道,这个理想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的,但是他却有一个传承者--颜回。在孔子眼里,这是一个完全继承了自己理想的人,但是事与愿违,颜回英年早逝,孔夫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又怎能不悲痛欲绝。

颜回的理想,在后来的时代中也引起了相当多的共鸣,特别是对于那些一生不得志,且胸怀大志的知识分子,颜回的故事,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当然,这种共鸣,大多数发生在人生极度灰暗绝望的时候。比如东汉时期的著名清官杨震,在屡次整顿官场却遭到失败后,就曾经对其弟子说:"今始之颜回乐中之痛也。"宋朝改革家王安石,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倡导变法,但是晚年却惨遭失败,也因此写下了大量感叹颜回遭遇的诗篇。颜回的美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共鸣。

颜回的人生,不仅仅表现在孔子的悲伤中,也不仅仅表现在《论语》中的各类对话里,事实上,透过现在留存不多的史料,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颜回的风貌,这是一个坚强、忠贞、乐观、品德高洁的颜回。通过那些有限的记录,我们或许不难理解颜回在生前身后得到推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