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383700000070

第70章 最牛孔门弟子--颜回(6)

颜回除了对孔子至诚至孝外,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不知变通。颜回跟随孔子回到鲁国后,当时鲁国有一个著名的马车手叫东野毕,在整个春秋诸侯中都颇有名声。但是颜回对东野毕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一次鲁定公问颜回,东野毕是不是适合驾车,颜回回答说,他驾车的速度很快,但不到3天,给他拉车的马就会逃跑。事实证明颜回的眼光准得离谱。东野毕被叫来给鲁定公拉车,没3天时间,马全跑光了。大为惊讶的鲁定公,问颜回是怎么看出来的,颜回的回答是,东野毕驾车的技术虽然好,但是他根本不懂得爱马,每次都让马竭尽全力地跑,日久天长,再好的马也受不了,不是被累死,就是逃跑。颜回又举出了他所敬佩的大舜的例子。他说大舜当年驾车,从来不让马竭尽全力,马跑的时候,都是要留有余力,这样,马才会长久地为他效力。其实治理国家的道理也一样,做君主的对待老百姓,就应该像大舜驾车一样,不能过度地剥削,而是应该主动与民休息,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老百姓也才能够安居乐业,否则老百姓逃跑,就像马逃跑一样。这其实是在借马说人,用驾车来说治国的道理,宣传的还是他所倡导的"仁政"思想。由此可见,颜回同样有睿智且眼光独到的一面,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在春秋的政坛上,很有可能会一展抱负。

在孔子的弟子中,受到孔子称赞比较多的,除了颜回外,还有闵损、冉耕和冉雍。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孔子心目中具有很高德行的人。《论语》中对他们3个人的记录里,闵损的记录是非常多的,他和颜回一样,是一个轻视功名利禄的人。司马迁的《史记》里也曾说他"不事士大夫,不食君之俸禄",是一个视功名利禄为粪土的人。孔子对于他的看法是,闵损这个人很少说话,但一旦说话,都是道德水准非常高的至理名言。而且他和颜回一样,都是鲁国人,且他们赶上了三桓夺权。那时候的闵损,也坚决绝三桓的拉拢,特别是当时三桓中的季氏,曾经想招募闵损做自己的家臣,这是当时许多"士"都梦寐以求的,而闵损却嗤之以鼻。当时的季氏很有诚意,三番五次地派人来请,闵损却一点面子也不给,他对来邀请他的使者说"好好地给我辞了吧,如果你们再来逼我,我就立刻逃走"。从这件事情上看,好像闵损是一个性格外向高傲的人。但事实上,闵损在当时孔子的弟子中,是出了名的谦虚的。他在孔子的身边时,对所有的人都是和颜悦色的,即使在师兄弟之间讨论问题的时候,他脾气也非常好,几乎从来不发火,脾气暴躁的子路等人,对他也非常尊敬。性格的反差,足见闵损嫉恶如仇的性格,在他的眼里,三桓架空国君,变乱祖宗的章程,这就是大恶,和这样的人合作,对自己是一种耻辱。所以孔子把他和颜回一起列入"德行"中的翘楚,也确实是有道理的。

作为孔子门徒中的"道德楷模",闵损本人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阮籍在自己的诗歌中,把他和颜回共称为"颜闵",可见在后人的心中,他是一个可以和颜回齐名的人。而且在孔子的门下,他的资格也比其他徒弟老的多,闵损只比孔子小15岁,在当时的孔子弟子之中,他却以孝顺出名的。《论语》中颜回被孔子称赞得很多,但是在"孝顺"这条上,孔子称赞最多的却是闵损。在中国著名的"二十四孝"中,他也位列榜单之中。闵损小时候遭到后母虐待,衣着单薄,连衣服里都全是芦花,被他父亲发现后,父亲要赶走后母,闵损却为后母说情,说后母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挨冻受苦,如果后母走了,连弟弟也要挨冻受苦,所以还是我一个人挨冻受苦好。千百年来,他就是中国儒家"孝道"的楷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