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为何爱会伤人
3839000000005

第5章 爱情,是一种轮回(5)

因为,不管一个人看起来多么在乎他与朋友或同事的关系,这种关系所产生的情感深度,其实远不如情侣关系。于是,一个人在处理与朋友和同事的这类关系时,可以较好地运用理性,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在深度的情侣关系中,没有谁愿意控制自己。

所以,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对配偶和孩子冷漠,对外人亲热。

这种现象看起来匪夷所思,但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对外人,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这种情感深度不强的关系中展示自己好的一面,但对亲人,他不愿意也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

于是,一些内在关系模式很糟糕,但又特别有心计的人,会出现极其可怕的分裂:在外面简直像个圣人,在家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

那么,该怎么去判断一个人?

其实很简单,就是根据你自己的感觉。如果这个人以前谈过恋爱,有过深度的亲密关系,试着去了解一下他在这个亲密关系中的真相。

如果他对外人很糟糕,但和亲人,尤其是配偶的关系平等而和谐,可以说,这个人的内心是比较健康的,他对外人的糟糕态度,改起来比较容易。如果这个人对外人很好,但和亲人的关系充满冲突甚至仇恨,可以说,这个人的内心是比较有问题的,并且改起来相当不容易。

他说我不行,那一定是他行

男权社会要求男人行,男权社会的女性也渴望男人很行。

尽管现代社会不再是男权至上了,即便有些女性自己很行,不需要男人太行才能生存了,但“男人相对行,女人相对不行”这种观念仍然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男人让女人相信自己行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展示自己的优点;二是否定女人的优点。

假若一个男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也行”,那么,他会倾向于使用第一种方式,而较少使用第二种方式。

假若一个男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不行”,那么,他会倾向于使用第二种方式,而较少使用第一种方式。

假若一个男人的“我行,你不行”的程度非常严重,那么他会将第二种方式当作常态方式,频繁否定自己所爱的女人。

有趣的是,在恋爱期间,很多女人因频繁被恋人否定而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的话,她们的想法居然是“既然你总是说我不行,那你一定行了,既然如此,我就靠你了”。但最后,她们发现,她们想依靠的男人会几十年如一日地否定自己,这时,她们有了愤怒,有了窒息感。

女人有时也会频频使用否定恋人的方式,但她们即便使用,一开始也是比较隐蔽的。相比之下,男人似乎获得了否定女人的资格似的。甚至,一些女强人对我说,假若她们的自信没被男人严重摧毁,她们对恋人会缺乏感觉,会觉得他们不足以让自己依靠。

所以,这也是一种双重奏。漫长的男权社会制造了这种集体无意识:女人就是不行,男人就是行。这就造成了在一个男人面前,如果女人产生不了“我不行”的感觉,似乎爱就难以产生。

男人多少都懂得这一点。于是,男人普遍习惯于否定女人,也习惯伪装得很行。并且,自己内心越自卑,就越伪装得“我很行”。他越伪装,就越要打压自己所爱的女人的自信。

然而,说“你不行”和“我行”并没有必然联系。

受过伤,会更懂得珍惜

很多男人发展新的感情时,常做的一件事是诉苦。他们将自己以前的感情描绘得那么糟糕,将自己的前女友或前太太描绘得那么可怕,于是作为倾诉对象的女人的母性被触发了。

并且,一些女人爱上这些男人时会想,他们既然受过伤了,那么会更懂得爱,更懂得珍惜我了。

有时,女人也会向男人诉苦,而一些男人的保护欲望也被激发了。

然而,作为倾诉对象的人忘记了一点,倾诉者是自由恋爱,以前的恋人是他们自由选择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有至少一半的责任。

我们常讲,人应该吃一堑,长一智,但这只是愿望,事实是,具有这种宝贵素质的人总是少数,而多数人的人生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跤,而且摔跤的姿势都一模一样。

所以,假若追求你的人,以前的感情生活是一团糟。那么,他和你的前景更大的可能性也是一团糟,而不是突然变得更好。

除非这个人有这样一个素质:他在向你倾诉时,很少描黑对方,而主要是在反省自己的责任。不过,假若一个人具备这种素质,你会较少听见他诉苦。

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和他以前的恋人迥然不同,似乎你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你与他,会和她与他是完全不同的。

从你所扮演的角色看,或从他所扮演的角色看,似乎的确如此。但从整个关系的角度看,这次感情和上次感情,其实是一回事。

一个女强人,操心前夫的一切,而她的容貌、收入和其他一切外在条件也都比前夫好。但最后,这个“没良心的”还是离她而去。他宁愿过着流浪汉一般的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到她身边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个女人大受打击,觉得自己很委屈,以前那么辛苦,但男人不买账。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于是,她改变了择偶标准,以前她倾向于选择柔弱的男人,那样才能激发她的保护欲望,现在她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强人。

她身边的男强人不少,而她的条件也不错,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男强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对她而言,这看起来,事情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她操心一切;未来,她的伴侣操心一切。

但是,从关系的整体上看,这仍然是一回事,以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后仍然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前,她做控制者,她的前夫感觉到窒息,于是逃走了;未来,她做被控制者,就有机会去体会她的前夫所感受过的窒息感了——那时,她将和前夫一样产生逃跑的冲动。

这种简单的轮回,是一回事,都源自我们简单地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关系上来。

譬如这个女人,她的问题首先源自其内在关系模式中的控制与被控制的程度太重了,她的爱情中也是如此。她有时以控制者自居,有时又以被控制者自居。但不管是做控制者,还是做被控制者,她都渴望有一个人操纵一切,而另一个总是服从。这种关系势必会出问题,控制方会觉得累,而被控制方会感到窒息。

假若她不改变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那么她的爱情就会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许多人和她一样,拒绝反省,拒绝改变自己,只是梦想着找到一个“正确先生”或“正确小姐”,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这种信念,放到事业上,基本成立,但放到感情上,基本不成立。因为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爱情:越付出,越没有回报。

在一个征婚网站上,我看到一个女子动人的个人说明,意思是,她会付出百分百的爱,而且不计较男子怎么做。我相信她说的是真的,因为她的脸上都写着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神情。

我给她写了一封信,建议她不必这么百分百地付出,而且最好多少要计较一下男子对她的做法。

她最好这么做,否则一定会陷入不幸。

百分百地付出,看似非常伟大,但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自恋。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而只是自顾自地付出。她的付出是她自己的需要,未必是恋人的需要。

真爱是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从而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理解对方,能够放下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

然而,理解很难,而付出则相对容易多了,尤其是对于习惯了在自己原生家庭中付出的人,付出是他们的需要,是他们价值感的重要来源,是他们的强迫性习惯,想让他们不付出,反而成了难题。

并且,在感情中一味付出且对恋人没有丝毫要求,有时还隐含着这样的信息:我既然已经做得这么完美,我是问心无愧了,那么我们的关系中再有什么问题,都不是我的责任,而是你的责任了。

显然,这种信息中透露这样的含义:我是好人,而你是坏蛋。

这是一味付出者的潜意识深处的信息。因为这一点,这种绝对的好人,势必会找一个明显的“坏蛋”。例如,一个女子找了个酒鬼,她痛不欲生,求他去做心理治疗,他成功地戒酒了。随后,他们莫名其妙地离婚了,而她随即又找了一个酒鬼男人。这样她就又可以玩这种归咎的游戏:“我做得这么好,而你这么糟糕,你还有什么好指责我的?”

所以,在爱情中习惯扮演绝对付出者的人,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

爱情是人生中的头号难题,是最大的快乐源泉,也是最大的痛苦源泉,所以围绕着爱情的危险教条非常多。我只写了七种比较常见的。不过,大家也不能将我的看法绝对化,否则它们也成了新的教条了。

我了解的所有爱情悲剧,都反映出两个信息:第一,危险的信号很早就被当事人感觉到了,但当事人没有尊重自己的感觉;第二,每一个自由恋爱导致的悲剧,都是自己的特定心理所主动推动的,不管你看上去多么无辜,做得多么完美,你的爱情悲剧,至少有你一半的原因。

所以,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觉,它比这些教条更真实、更可靠。

此外,一定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反省自己,而不要总玩归咎于对方的游戏。

自省能力是最重要的人格特质。如果有人让我就“该找什么样的恋人”这一点提建议,那么我要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一定要找一个有自省能力的人。如果一个人缺乏自省,拒绝自省,那么,他的那些看似美好的做法中,一定藏着危险的潜意识的陷阱。

6

最迷人的爱——绝望的爱

我觉得一旦真爱失败后,就不可能再爱了。我就是这样,像失去了人生,万分苦恼。希望大家指引我以后的路怎么走。

——百度网友

我的一位朋友W,失恋后魅力四射。本来,他已经相当有男性魅力,但失恋后这种魅力似乎更上一层楼,经常将偶遇的女孩电得一愣一愣的。

我的女友说,他这是不断地在散发着性引诱的信息,这是他的魅力来源。

我直觉上觉得不是这样子,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一时也有点不解。

也正是在那两天,在我主持的一个学习小组上,当一名女学员分享她的体会时,我觉得自己捕捉到了一点答案。

这次学习,是让女学员们分享,什么样的男人让她们来电,以及这些男人和她们的父亲有什么联系。上一周,我刚刚让男学员们分享了类似的心得体会。

一名女学员说:“我从来没有对男人来过电。”

“这不可能,”我说,“你三十多年的人生中从来没有对男人来过电?绝对不是这个样子,好好想一想。”

“真的没有过,”她一边说一边陷入沉思,突然间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哎呀,我的确来过几次电,不过,每次我都会把来电的感觉迅速掐灭,所以在我的记忆中仿佛从来没有被男人迷住过似的。”

我问她,为什么将来电的感觉立即掐灭呢?

她回答说,来电的感觉太可怕了,那时她会极度在乎对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对方的一举一动,自己的快乐和痛苦都被对方哪怕很小的举动点燃,并放大到极致,她会觉得自己一下子消融了,不存在了。

所以,她绝对不要来电的感觉。

听她这样讲时,我刹那间领悟到,这也是她母亲的感受,而这也是她母亲为什么几十年如一日地贬低、攻击她父亲的根本原因。

对她们母女而言,爱上一个男人的感觉太可怕了,所以她们在恋爱时,会选择没什么感觉的男人。但是,即便没什么感觉的男人,如果相处久了,也会有爱意出现,而爱意即意味着那种可怕感觉的袭来,所以,她和她的母亲,都会在这时挑剔丈夫,不断批评他们的不足。通过这种批评,她们不仅在亲密关系中获得了一种优势地位,而且将自己心中涌动着的爱意抹杀了,那样就可以逃避爱意带来的自我消融的恐怖感。

自我消融的恐怖感,如果你没有经历过,那么你可以想象,你是一个极度害怕坐过山车的人,但你正在全球落差最大的过山车上,而且是俯视着,然后过山车将以极快的速度向下冲……

这一点也可以延伸到一切恋爱关系上。两口子经常吵架,或彼此蔑视乃至攻击,可能都有这样一个功能——防止去爱。

这时,我似乎明白了W的魅力来源,但那一刻的明白很难用语言形容,直到我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一段故事,才彻底明白了这一切。

我们惧怕全心全意的爱

那是读书期间,一段恋爱关系结束了,一种很自然的结束,不是我与她不相爱,而是因为客观原因,就那么结束了。

结束后的十几天里,我发现自己陷入一种奇怪的状态,好像自己的眼神平生第一次对女孩有了一种杀伤力。好几次,我走在校园里,走在街上,眼神扫过周围的人,总会有一个女孩被电得傻在那里。

我只有十几天有这种眼神,所以那时没想这是什么。但这次小组学习时,因为想起W的故事,还有这名女学员的分享,我再次体会到我那时的心情,发现了那时的魅力是什么。

那是一种绝望,同时又是一种渴望,但绝望在先,而渴望在后,具体的意思是:“我虽然不相信爱情,爱情让我绝望,但我却爱你,你敢接受吗?”

我们内心都深藏着这样的想法,但平时我们既没有直接去爱的勇气,对爱的绝望也没有很深的体悟。而我那时的眼神和神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整个的生命状态,会立即触碰到异性内心深处的这两种东西,况且当时我处于一种极端状态。所以,我会一下子将她们内心的这两种声音点燃——“爱是不可能的,但我渴望爱”,于是我仿佛有了很大的吸引力似的。

后来,我状态恢复了,心中重新对爱有了信心,而且觉得是很大的信心。有了这样的信心,无论生命受到什么样的打击,我都不会灭绝对爱的渴望,但这种对异性的魅力反而消失了。

英国灵性治疗师阿南朵在她的著作《对生命说是》中也谈到了这一点,她大意是说:

有两个男人同时爱你,一个是真心实意的爱,一个是放荡不羁的爱,你选择哪个?相信我,你会选择后者,我就是这样的。

阿南朵年轻的时候是超级美女,极富才情,家庭背景也很好,但这一切并不能防止她也有这样的内心——“爱是不可能的,但我渴望爱”。

当一个女子有这样的内心时,男人真心实意的爱,只会击中她内心的这一部分——“我渴望爱”,而不能击中她内心的另一部分——“爱是不可能的”,这反而会让她很不适应。

首先,她会不习惯,她会觉得形势失控了:“哦,这是真的吗?一个男人真的会全心全意爱我?”

其次,她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她会想,自己配得上这份爱吗,自己有那么好吗。

最后,她可能会有我那名女学员的感受,来电,或者说爱的前兆,会让她自己瞬间崩溃。

这种崩溃,是虚假自我的崩溃。我们内心深处都有“我不值得爱”的自卑感,而当童年获得的爱的确很少时,这种自卑感会发展成巨大的不安全感或恐惧。为了防御这种不安全感或恐惧的涌出,我们会形成种种自我防御机制。但是,爱,不管是去爱还是被爱,其前提都是要突破这种自我防御机制,那时就会一下子被不安全感或恐惧感袭击,反而会觉得更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