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威克效应”,这个效应来自于威克教授做过的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把一只玻璃瓶平放在桌面上,底部朝着有光的方向,瓶口敞开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蜜蜂立刻朝着有光的地方飞去,结果只能撞在瓶壁上。试过几次后蜜蜂发现自己永远也无法从瓶底飞出去,于是停止了飞行,老老实实地待在瓶底。
接着威克教授把蜜蜂放出,仍然将瓶子按原来的样子摆好,再放进几只苍蝇。没过多久,苍蝇就一只不剩地全部从瓶口飞了出来。
这个实验中苍蝇和蜜蜂的命运截然不同。苍蝇为什么能活着出来?这是因为苍蝇一旦碰壁发现此路不通,就立刻另寻出路。而蜜蜂却按照以往的“飞行习惯”一条道飞到黑,误了卿卿性命。看来,蜜蜂虽然比苍蝇勤劳,但没有苍蝇聪明。
人在职场,其实有时候就像是这些蜜蜂,非常容易陷入思维定势,以至于被“威克效应”玩弄在股掌之间,却还以为自己是具有执著的品质呢。
韩平伟是公司行政部的经理,工作了五年算得上是老员工了。一直以来他都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倒也做得很出色。
一天,老板又招了一个年轻人担任行政部的副经理,这个年轻人入职后凭着一股闯劲儿提出很多行政工作的改善建议,大大减少了行政成本,也提高了整个行政部的工作效率。
这让韩平伟感到不满。他认为行政工作稳定才是硬道理,没必要大刀阔斧改革。但是,新来的行政副经理却认为,不能给公司赚钱的行政部门就应该考虑怎么为公司省钱。所以他在公司高层的支持下,大胆变革了行政制度。
久而久之,韩平伟觉得自己形同虚设。虽然老板目前还没有将副总“扶正”,但是他知道自己离辞职的日子不远了。果然一年之后,韩平伟因为不能忍受在公司决策中的边缘化而向公司递交了辞呈。
韩平伟是一只辛勤的蜜蜂,但职场不是一个仅仅依靠辛勤就可以存活的地方。一条路走到黑,不知变通,只会是光有苦劳和疲劳,而没有功劳。要知道企业是不养闲人的,但是闲人并不一定是懒人。那些辛辛苦苦工作却创造不出价值的人,一样是老板眼中的闲人。韩平伟最后不就是成了这样一个闲人吗?
那么,职场中人如何避免蜜蜂的碰壁,保住自己的饭票儿呢?
第一,不要对自己的工作习惯墨守成规。你的小习惯也许早就被时代的大习惯给淘汰了。你可以把工作当成一种习惯,但是一旦把工作方式也当做一种习惯的话,恐怕你以后就要习惯失业了。
第二,平时多思考多学习。只有不断地吸收外界的新鲜事物,才会觉得自己的一些工作理念已经是古董级的了。
第三,别拿资历说事儿。也许你是公司的元老,但公司不是养老院,一旦你没有了价值就得退位让贤,公司顶多给你笔养老费。所以别一天到晚把资历挂在嘴边,小心哪天你连做门房大爷的资格都没了。
在职场,如果你已经像蜜蜂一样勤劳了,那么就去学学苍蝇的聪明吧。
彼得原理:不是你的骨头不要抢
心理学上有一个“彼得原理”。这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结论。那就是在各种组织中,大家都习惯了对称职的人员进行提拔,因而员工们胜任了本职工作之后,就开始趋向于晋升到与其不称职的职位上去。“彼得原理”说白了,就是一种向上爬的心态。
职场既然是一个有等级划分的地方,那么谁都愿意能有“仅老板之下,各员工之上”的一天。每个人为此削尖了脑袋向职场金字塔的塔尖爬去,但最后多数人还是掉下来了。看着这些一个个没爬多高却摔得很惨的人,你有没有想过,有些位子对自己来说也许就是老虎凳,坐上去只会受罪。如果你还没想过,那你赶快琢磨琢磨吧。
王涛和李元在公司里很被老板器重,而两个人的关系也还不错。
一次公司举行了一个策划评比的活动,胜出的人不但会有优厚的奖金,老板还会送上一份惊喜。
王涛很看重这次比赛,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敲定了一个创意,然后配合精确的数据分析做了一份PPT,而且在细节上他几乎做到了极致。王涛信心满满,觉得第一非自己莫属。
而李元知道对于公司那些严谨的领导来说,没有精确的数据分析,再好的创意也白搭。可是他并不擅长市场调研,没法积累数据,而且最让他感到棘手的是,比赛的前一天他才知道有这么一个活动。他才知道老板的神秘惊喜就是第一名会被升为策划部经理。
李元没办法,只好找王涛帮忙。王涛一口答应了下来,指出李元的方案没什么创意,细节上也不注意,影响了美观。李元很谦虚地听着,等王涛讲完后,李元很随意地对王涛说:“让我看看你的方案吧,也好好看看自己差在哪。”王涛这一下有些为难了,不过见李元态度这么诚恳,而且明天就比赛了,就算李元想改也来不及,于是王涛就答应了李元的请求。
第二天比赛的时候,所有人按照资历由高到低发言。李元因为比王涛早来公司一年,所以在王涛前面向领导展示自己的创意成果。令王涛诧异的是,李元的创意居然和自己的一模一样。在讲解中,李元对老板说:“数据的那部分PPT拷在另一个电脑上,电脑发生了故障,因此这次不能提供精确的数据了,所以这次就提供一个简单的情况吧。”
接着,李元就将王涛研究的数据结果当众分析了出来。王涛怎么也没想到李元会剽窃自己的成果。王涛不敢把自己的方案交上去,只好选择了弃权。而李元的方案获得老板的认可,一下子成了策划部经理。
但是在李元担任策划部经理不久后就出事了。虽说他知道数据的增长趋势,但是具体数据还在王涛那里,他根本就不清楚。所以在执行方案时出现了漏洞,方案还是失败了。而且老板后来得知这个方案是他剽窃的,一怒之下把李元开除了,而王涛因为工作出色很快就被升任为策划部经理。
李元很晚才知道有这么个比赛,本来已经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这块肥肉没他的份儿了,可是他却非要抢走这不属于自己的骨头,为此甚至不惜搭了王涛的顺风车。可最后呢?还不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职场,你可以为了晋升耍手段,但是绝对不能不择手段。所以,在这里有必要传授各位克制“彼得原理”的小方法,免得大家深受其害。
方法一:别眼红别人的功劳。人家为老板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了,你别犯红眼儿病,更不要急眼了就动手抢人家的功劳,玩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的把戏,小心把戏拆穿了,让柱子砸死、让海淹死自己。
方法二:告诉自己工作的动力有很多,升职只是其中的一个。这样一来,你就不会每天一坐在办公桌前就琢磨着怎么往上爬,而是会想工作的乐趣和价值,这可以算作是注意力分散法吧。
方法三:男子汉大丈夫,靠的就是真本事。给自己灌输这么一个念头,就算起了小人之心,也会被这一腔热血迅速融化。
职场中的诱惑无处不在,身在职场就要有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心态。别眼前有一根骨头了就非要咬住不可,也许往前一看,前面还有更好的在等着你呢。
有一种升职就是为了炒你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词—“捧杀”。意思就是先把你捧上天堂,再把你扔回地狱,总之是用“欲抑先扬”的谋略将你置之死地。所以在职场,有一种升职就是为了炒你。
肖义是公司的大客户代表,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手头上也有一批铁杆儿客户。肖义有时觉得公司离了自己就玩儿不转了,因此平日里为人十分傲气,不仅不把同事放在眼里,甚至连上司也不放在眼里。有时候部门开会,他一句“客户约我吃饭”,就可以不参加了。
一天总经理让肖义做件事,肖义说:“这种事情交给下面谁不行,我得陪客户,没时间 。”
总经理非常生气,回头就对肖义的顶头上司市场部经理说:“连我这个总经理的话他都可以当耳旁风,还有谁能管理他?马上给我解雇了,我们公司不需要这样的人。”
市场部经理说:“我也认为应该让他走,可是他手头上有几个重要客户,如果他走了,恐怕没人能马上接起来。”
总经理沉思半响,说:“要是这样的话……那我给他升官总可以吧?”
不久公司成立了一个调研部,令大家意外的是,居然由肖义担任经理。这下子肖义更是春风得意了,如今不用每天去跑业务,只要做好市场策划调研就可以拿高薪水。肖义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奖赏。
当然,肖义手头上的客户不得不移交出去。不过他倒是不在意这些,毕竟自己是部门经理了。
可是肖义很快发现,跑客户做业务与做市场策划调研还有团队管理完全是两码事。而他手下的人也并不服他,于是他想找原来的顶头上司市场部经理帮忙借用一些资源,可人家却说:“对不起,你现在跟我平起平坐,还是自己解决吧。”
肖义只好去找总经理,总经理说:“你既然是经理,就要独立解决问题,如果还要我来帮你,那要你干什么。”
肖义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他的表现终于引起了公司董事会的不满,股东们要求撤掉肖义的经理一职。
肖义知道情况对自己不利,于是主动找到总经理,要求回到原来的岗位。总经理说:“现在市场部不需要人手,你原来的那些客户,也被你曾经的同事维护得特别好,要不你先做做内勤?”
肖义无话可说,过了几天就交了辞职报告。
你可能会说,肖义这是咎由自取,谁让他这么傲。也许还会看看身边那些升职的人,是真的得到了重用,还是要把他一点点变得无用。
肖义的教训是血淋淋的,那么,哪些迹象表明你和肖义走到了同样的职场境地了呢?
第一种迹象,给你一个比以前高但没有实权的位子。这是一种使用率比较频繁的架空手段,也就是所谓的明升暗降。如果你被摆到了这么一个无关痛痒的位置,就表示你已经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这时候如果你主动辞职,上司说不定还会笑脸相迎。
第二种迹象,把你分到一个并不擅长的岗位上,美其名曰全方位锻炼。你在这个岗位上基本上是孤军奋战,得不到任何有效的帮助,这时候你就应该明白上司希望你知难而退的心思了,当然,退得越远越好。
明白了上司这种高超的“炒鱿鱼”的厨艺,想必你就会冷静对待自己的升职了。到底是升还是降,不仅要上司清楚,你心里也不能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