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3842300000030

第30章 让友谊的阳光照耀着孩子(3)

(3)家长要做诚实的榜样为培养孩子的诚实行为,家长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如果要求孩子拾金不昧,家长就不能将捡到的物品据为己有;如果要求孩子不说假话,家长自己就不能哄骗孩子。不然,孩子是难以形成诚实品质的。

(4)和孩子建立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关系家长对孩子必须言而有信,以诚相待。这样,孩子才会信任家长,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告诉家长。

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常常言而无信。比如,孩子哭闹时,父母常用许诺来哄孩子:“别哭了,回头妈妈给你买支‘冲锋枪’。”但家长并不兑现这轻易的许诺。孩子却信以为真,满怀希望地等待着,然而一次次地许诺都不过是空头支票,孩子的一次次希望都成泡影,这样下去,孩子不仅逐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也慢慢地学会了说谎。因此,家长和孩子形成真诚和互相信任的关系,是培养幼儿诚实品格的一个重要条件。

孩子说谎要及时予以教育,“狼来了”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教材。

9.别让孩子染上爱骂人、说脏话的坏习惯

本性天真的孩子,当受到外界的感染时,常常在模仿中沾染一些不良习气,例如骂人、说脏话。对此,父母不要简单地训斥,更不能纵容,适当的惩罚和耐心的说服是必需的纠正方法。

一位朋友说:“我那7岁的外甥,眉清目秀,长得十分讨人喜欢。什么都好,就是嘴不干净,总喜欢骂人、说脏话。如果说他什么都不懂,那还情有可原。可是,他什么都懂,是非观念清楚。你若问他:‘骂人、说脏话好不好?’他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不好’!这是怎么回事?应当怎样教育才好?”

孩子为什么骂人、说脏话?世上没有无因的果。孩子的骂人、说脏话是学来的,周围的成人,包括同龄伙伴的骂人、说脏话,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影视中的骂人、说脏话,也是他们的学习对象。他们觉得好玩,就学,并不以为是丑才学,所以大多属于无意识的学习。

孩子开始骂人、说脏话时,如果成人及时地予以教育和阻止,一般还是比较容易奏效的;如果孩子开始骂人、说脏话,成人觉得好玩,听之任之,甚至加以欣赏,那就不好了,只能助长孩子这种坏习气。

有人访问了一大批家庭,调查家庭气氛对孩子骂人、说脏话的影响,发现这样三种情况:家庭成员和睦相处,长幼有序,孩子都很讲礼貌,没有骂人、说脏话的行为;家庭成员思想活跃,充满朝气,孩子多活泼,亦讲礼貌,一般亦无骂人、说脏话行为;只有动不动就吵架闹事,一片乌烟瘴气的家庭,孩子或倔强或胆怯,不讲礼貌,骂人、说脏话。

孩子既然什么都懂,是非观念也清楚,为什么还骂人、说脏话?道理很简单,7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尚未分化出主体与客体。你问他骂人、说脏话好不好,他答称“不好”,因为在他的自我意识中,那骂人说脏话的是指别人,不包括他自己。这是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尽管孩子自我意识不完善,但是是非观念还是有的,对骂人、说脏话的人(别人)还是持否定态度的,这就说明教育的可能。

对于孩子爱骂人、说脏话可以用以下方法解决:

(1)细心了解,分析孩子骂人、说脏话的由来及其心理动态,然后对症下药,采取不同措施。

(2)不加理睬,使孩子因没有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而自动减少骂人、说脏话行为。千万不可重复孩子的骂人、说脏话,以免反面强化其不良行为。

(3)一旦孩子学会了骂人、说脏话,不要简单地训斥或恐吓,更不能打骂,应对他们进行教育,讲明道理。如果孩子对教育无动于衷,可进行适当的惩罚,以防止形成不良习惯。

骂人、说脏话是一种粗鲁的行为,对人际关系危害极大。父母应采取措施纠正孩子骂人、说脏话的行为,树时代文明新风。

10坚决纠正孩子爱打人的坏习惯

孩子打人、骂人是不文明的行为。孩子身上的任何缺点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形成的。因此,对孩子打人的坏习惯,父母有责任尽早予以教育和纠正。

2001年12月7日,新浪网上登载了一篇名为《小霸王是怎样惯成的?》的文章。文章讲述了江南某市英才学校高一年级学生赵某某变成“小霸王”的经历。

赵某某,17岁,江南某市某贵族学校高中一年级学生。他的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家境比较优越。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是班上的体育委员。但在寒假考试之前,他因与同学发生口角,便用水果刀将同学刺伤……在接受采访时,赵某某对记者说:

“只要我学习好,犯了什么错都不是错,父母都不会责怪我。爸爸虽然跟我朝夕相处,其实他并不真正了解我。爸爸说人都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是没有什么可值得谴责的。他们在别的方面不管我,就是要我做一个强人。他们说的强人,就是指不被别人欺负。他们帮不了我,因为他们不想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有时还会起反作用。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聪明,成绩好,别人才会买你的账;成绩不好,别的地方做得再好,别人也不会把你放在眼里……”

近距离地与赵某接触,他给人的印象是机智、真诚和冷静。而且,他长得高大、英俊,看上去属于“很阳光”的那种少年。发生了这件事情后,他经过了深刻的反省,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他说:“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天生就很任性,反正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就是这样依着我的。他们认为男孩子任性是应该的,正常的。可能是任性造成了我的一种霸气,我的个头在班上最高,成绩也好,同学们都很服我。老实说,有时我心里真有一种满足感。爸爸妈妈送我到贵族学校是要我学习好,然后就是在外不要吃亏,不要被别人欺负。如果我吃了亏,被别人欺负了,他们肯定会认为我窝囊,没有用。记得我在上学前班的时候,有一次我带了玩具飞机去学校,小朋友们抢着玩,有一个小朋友玩着玩着居然不给我了。我急了,夺过飞机就朝他脑袋上刺去,把他的头刺出了血。家里赔了人家钱,我害怕死了,以为回家要被处罚。哪知道,爸爸妈妈并没有责备我。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打了同学,同学家长找到我家里来,我爸爸向人家赔了不是。送走了人家后,他对我说,‘小子,行嘛,懂得教训别人了。’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欺负了别人回来不受罚还得到表扬。妈妈告诉了我道理,她说,到贵族学校里读书的孩子都很霸气,你要是不让别人怕你,你就会被别人欺负。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觉得父母对我的这些教育是不正确的,我在学校的蛮横正是父母错误教育诱导的结果。”

赵某某的反思应该说是深刻的,他之所以发展到持刀伤人的地步,很明显,主要责任在他的父母身上。发生在赵某某身上的悲剧,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应该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爱打人的坏习惯呢?专家给家长的建议是:

(1)让孩子明白,打人是一种野蛮行为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和爱护。经常打人是一种野蛮行为,为人所不齿,是不会交上好朋友的。

(2)让孩子换一种方法应付恼人的事情比如,当孩子在玩自己心爱的玩具的时候,别的孩子可能过去抢他的玩具,孩子急了就会打人。这时候,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对抢他玩具的小朋友说:“这是我的玩具,让我先玩儿一会儿,等会儿我给你玩儿。”或者让孩子友好地与其他小朋友换着玩儿。

(3)用说理代替武力告诫孩子不要用武力解决和小朋友之间的冲突。让孩子在碰到争执时,最好是和小朋友讲道理。

(4)平静地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立即大声呵斥孩子,让他们停止争吵,更不能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护着孩子。应该让孩子自己说清楚发生冲突的原因,然后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或者为孩子们提一些解决冲突的建议。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双方都做出让步。

(5)警告或惩罚如果孩子打人的坏习惯老是改不了,家长就应该警告孩子,如果再打人,就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纵容孩子的打人等野蛮行为,等于将孩子推向犯罪的边缘。家长们要时刻警惕。

11.引导孩子多交益友

远离损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应当常常把这个道理耐心地灌输给孩子,并用针对性强的大量事实,教育孩子多交一些有上进心的、诚实的朋友。

刚上初中二年级的小刚,近来交了几个同学朋友,常把他们带到家里玩。小刚的母亲对他的那几个朋友很烦,因为那几个男孩子让她看不顺眼,他们缺乏教养,吵吵闹闹,口吐秽言,有一次她还发现他们竟在她家里抽烟!母亲训斥了小刚几次,小刚虽然不再领朋友到家里了,却又常常出去找他们玩。小刚的母亲很担忧,怕小刚跟别人学坏。

一般来说,大多数父母是希望孩子有自己的朋友的,但更希望的是孩子能交上一些学习好、有上进心和诚实的朋友。

孩子都有一些朋友,有些是良友,另一些则不怎么样。孩子并不惧怕与父母不赞许的孩子来往。孩子经常带回一些叫父母讨厌的朋友,如欺软怕硬的孩子,爱吹牛的孩子,或者难以容忍的流鼻涕、爱哭的孩子。一般说来,孩子的道德感主要在一两岁时形成,这时候,坏伙伴的影响也不能改变孩子已形成的性格,他们基本上已能分清诚实与虚伪,会选择自己的朋友,但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孩子受顽皮的男孩或轻浮的女孩的影响(也许正是由于他们性格上的不同,才把他们吸引在一起),有时会幼稚地自吹自擂;有时候,他们还会把某些不正派的行为,认为是富有个性的表现,他们会试着模仿不同类型的生活方式,但却不可能改变他的性格和道德观。

对于孩子滥交朋友,家长们应采取如下对策:

(1)父母有必要建议孩子选择朋友一个孩子需要有机会与个性不同的孩子交往,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例如:孤僻的孩子需要较开朗的朋友;过分受到保护的孩子需要自主性较强的玩伴;胆怯的孩子需要和较勇敢或富于冒险精神的孩子在一起;幼稚的孩子能从与比较成熟的玩伴们的交往中得到益处;爱幻想的孩子需要更平凡一些的孩子影响;霸道的孩子可以由强壮而不好战的玩伴来矫正。因此,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建议孩子和不同个性的朋友在一起相处,并鼓励他们之间建立相互矫正的关系。

(2)及时阻止孩子与不良朋友的交往一旦发现孩子滥交朋友发展到可能对他的人生产生不良影响时,父母就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阻止他们的交往,使他们能更快地摆脱那些坏伙伴(至少是些品德不良的孩子)。

(3)时时关注并考察孩子的交友情况允许孩子选择他的朋友,而家长又要负责保证他们的选择有益于他们,这就需要采用细致核对和平衡的方法。

(4)让孩子感到他的朋友在家中会受到欢迎孩子和他的朋友在家中相处得越融洽,就越不可能去外面寻求刺激。这就为孩子交友打下健康的基础。

对10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对他朋友的直接指责,很可能导致孩子的反对;而间接的、巧妙的批评则要有效些。家长可以对他说:“这孩子常闯祸,你和他在一起可要注意!”

如果孩子继续与那个不讨人喜欢的朋友交往,家长可以制定一个严格的作息制度来限定他们,并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是自己规定的一个条款,希望他能严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