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3842300000005

第5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

李冬的父亲是某研究所的研究员,母亲是大学教师。父母深知智力开发的重要,从小就开始向孩子灌输加减乘除、天文地理,甚至在李冬3岁就开始教解方程。游戏、娱乐、与小朋友玩耍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剥夺了。由于父母怕他与“野”孩子玩会学坏,所以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呆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学后孩子的成绩的确不错,但他与同学不和,以自我为中心,做事刻板,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后来,由于学习内容的复杂,学习尖子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因此,他常烦躁不安。有一次受到批评后逃学一天,父母得知后,大发脾气,狠狠打了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孩子受到打击,渐渐变了,开始与坏孩子混在一起,有一次偷了家里的300元钱跑出去10天,最后得了痢疾,被别人送回家来,险些丧命。父母亲很是困惑。经过咨询专家才知道: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只知道开发孩子的智力,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专家指出:在孩子上学前,开发智力固然重要,但孩子最渴望的是能与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做游戏。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他们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尊重别人的情感和需要;而丰富多彩的活动更能激发儿童丰富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上学后面临尖子地位的失落,他此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与鼓励,但父母不但不仔细查找原因,反而对孩子大发脾气,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知道了原因之后,父母亲就对症下药,从孩子的过去开始,常常告诉孩子:“你以前的成绩非常不错,只不过是环境变了,你不太适应,不过爸爸妈妈相信你能克服这个困难。”当孩子有了一点儿进步,便表扬他;进步明显时,还给以奖励,就这样慢慢地帮孩子树立起了自信心,同时引导孩子学会与同学们交朋友。慢慢地,李冬的自信心越来越足,拥有了更多的朋友,也得到了更多的帮助,同时学习也慢慢地赶了上来,最终在高考时以704分的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孩子的有些问题,属于心理健康问题。当今社会,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也包括心理,如自信、自尊、良好的情绪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孩子本该是最无忧无虑的,但来自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压力,都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了太多的负荷。有调查表明,我国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因此,望子成龙的家长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

父母应即时把握孩子心理变化的动向,一旦出偏,及时纠正。

5.刘倩:明智的妈妈使她从考不上中学变为出国留学

每个孩子成长中都会遇到挫折,明智的父母从不会因此而冷落孩子,放弃培养的目标。那么多曾经是落后生、如今是高才生的例子证实了:沟通理解才是其根本。

李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按理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是驾轻就熟,然而她自己的女儿刘倩,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成绩却总是在中下游徘徊。李英使尽了一切办法,但就是无济于事。

刘倩平时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粗心大意。考试总是丢三落四,平时自己很熟悉的知识到了考场上却总发挥不出来,不是丢了这就是忘了那,根本不像个女孩子。面临考中学时,李英让她自己每天写十遍“不要粗心大意”,希望强化她的记性,但是升学考试时,她还是因为粗心大意,把好几道并不复杂的数学题做错了,丢了20分。当时的考试是语文数学两门合计180分才能进中学。而语文得到满分是不可能的,因为作文不可能得满分。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尽管语文得了高分88分,仍未达到进中学的分数线。

当时妈妈李英在一所大学工作,在这所大学的附中有不少熟人,孩子的成绩又差得不多,若是疏通一下,要进附中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可李英还是让孩子复读一年再考。这不是李英觉悟高坚决抵制走后门,也不是好面子不愿去求人,而是经过慎重考虑,觉得为了刘倩以后更好地发展,为了把她培养成更优秀的人才,刘倩自己的失误应当由她自己去弥补。有人可能会说,做家长的关心孩子的未来,为她找一所好学校也是应该的呀。事实上,最大的关心是帮助孩子自己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做。

再说,粗心大意、浮躁不踏实是刘倩的老毛病,经常说她她总是满不在乎。中考本来有能力进中学,却因粗心大意而落榜,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看着邻居孩子天天挂着中学的校徽进进出出,自己则不能。事实的教育比父母的说教有效得多。而且在这复读的一年中,在学校遇到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事,都会提醒她不能再犯老毛病。由自己来承担由于自己的过失带来的后果,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当然,在关键时刻家长并非放手不管,而是要抓住时机循循善诱。入学前,妈妈李英认真地与女儿刘倩谈了一次话:“没有考进理想中学,大可不必有自卑心理,更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任何好学校,也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没有考上学的学生不一定不是好学生。你应当有自信,不要只想到若进了初中就可以自豪,你要以自己的优异成绩,让学校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刘倩经过这个不大不小的挫折,果然长大了许多。复读一年考进中学后,学习细致踏实多了,不仅能够认真听课,很好地做作业,并在此基础上深入钻研,在二年级时对一道难题提出了新的解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书上没有的新的解题方法写成了篇小论文,获得了北京市少年科技二等奖;不久,在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她又为所在的学校第一次夺得了优胜奖;在物理竞赛中也获得了鼓励奖。刘倩真的为该校校史写上了漂亮的一页,确实做到了让学校和班主任,都为有她这个学生而自豪。高中还未毕业时,刘倩就被美国一所大学破格录取。

事实使刘倩懂得了,事情的成败决定性的力量在自己。只要自己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并不理想,也可以创造出不凡的成绩。

应当说,这个案例中的出色结果,是由母亲李英和女儿刘倩共同创造的。在母女之间的沟通理解中,困难变成了动力,后进转化成先进。从考不上中学到出国留学,这个变化告诉了每一位家长: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战胜挫折。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挫折面前不气馁,努力地改正缺点与不足,每个孩子都可以实现人生的梦想。

从考初中时的失误,到出国留学的优异成绩,使刘倩切切实实地尝到了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使她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什么不顺利或困难,都能充满自信地勇于面对,问题也往往迎刃而解,这与李英对女儿的挫折教育不无关系。

这里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一次教训远胜过聆听无数次的教诲。教训给人心灵的震撼是深刻的,而它最深远的意义则在于从教训中获得新的认识,在新认识指导下重新起步。这个过程对于孩子而言,亟需成人的帮助,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切忌事先包办代替,使孩子无从接受教训。一旦孩子有了过失,又是埋怨,又是数落,就是忘了告诉他从中接受什么教训,怎么样重新起步。这是家长与老师的失职。

一个不能引导和启发孩子自动自发地去学习的家长,是一个落到时代车轮后面的家长,是一个制造在21世纪寸步难行的庸才的失败的家长。

6.胡成东: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儿子双双成材

父母切不可因为孩子一时的不良表现就下出所谓“孺子不可教”的结论,这常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让所谓的“坏孩子”发生转变,源于父母的耐心和启发,源于父母的教育和鼓励。

胡成东是一家工厂的车间主任。他有一对双胞胎儿子,都在上初中,两个儿子的成绩都是平平,总是在三四十名徘徊,并且很不稳定。许多人认为主要是因为他们两个都智力平常,还有不少小毛病,如上课捣乱、不按时完成作业等。但胡成东始终认为,智力不是孩子学出好成绩的惟一因素,智力平常的孩子经过训练可以提升,有问题的“坏孩子”通过科学的教育同样能变成好孩子。胡成东下决心要改变孩子的现状,将孩子的成绩提高上去。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胡成东认识到,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担负着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求新进取,要处处给孩子做表率。正人先正己,教育孩子必先教育自己。

有一个时期,他的大儿子学习成绩下降,胡成东急于求成,用生硬的批评、尖刻的言辞,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产生了逆反心理,有抵触情绪,事后胡成东很难过,怕出什么岔子。通过家长、学校老师的启发,胡成东认识到了自己教育孩子方法上的问题。于是他改变了和大儿子谈话的方式、语气和态度,并向大儿子表示歉意。在大儿子生日时,还送他一段话作为礼物。这段话是这样的:

愿你今后的生活……像蓝天一样宽广;像海洋一样深阔;像鲜花一样瑰丽;像白玉一样无瑕;像大地一样无私。

后来,大儿子学习有了进步,还入了团,他们一家人都很高兴,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中学时代的孩子正处在好奇、求新、探索而又意识模糊时期。胡成东的小儿子曾一度成为武侠小说迷,一次他把武侠小说借给同学,被老师没收了。老师把情况告诉胡成东后,他很生气,真想立即把孩子叫到跟前痛斥一顿,再把书处理掉。然而胡成东没有这么做,因为家长学校当时讲的课是,让家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孩子,既做孩子的严师,又要做孩子的慈母和朋友,他冷静下来了。当天晚上胡成东和孩子交换了意见,指出他的错误,孩子受了爸爸的批评口服心服,还勇敢地在班务会上向同学们做了检查,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

在学习上,胡成东帮助小儿子订出阶段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并指导小儿子把学校提出的“三先三后”、“两注意”的科学学习方法付诸实施。好的学习方法,加上勤奋努力,小儿子的学习成绩由年级的第十名,一跃成为第二名,这时胡成东又进一步对小儿子提出了要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儿子的学习成绩在初二第二学期两次名列榜首。暑假被学校推荐参加了朝阳区夏令营,畅游了三峡,登上了雄伟的葛洲坝,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在他面前展现出更广阔的天地。在夏令营结束时,他又被评为最佳学员。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科学的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任何一个普通的孩子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不愿意成绩落后。当孩子成绩落后的时候,通过与同学的成绩比较,已经经受了一次心理上的打击。这时候的孩子正需要适当的安慰与鼓励,以及家长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让孩子认识到只要找准启发点,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成绩就会逐步提高,而不是一味地批评、责骂孩子,让孩子的心理更自卑;而当孩子有了进步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却又要父母适当地冷处理,让孩子清醒地认识到学业道路还很漫长,取得好成绩对于人生的长河来说还很微不足道。只有这样“冷”“热”结合,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只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孩子成功成材。

7.张彤父母的“纠偏教育”培养出留学生

小树长歪了需要矫正,否则不能成材。孩子发展不均衡需要纠偏,否则会影响其未来的人生。让孩子全面发展才是当代父母应尽的家教责任。

张彤上初二时,可能是因为他读的书较多的缘故,加上父母曾对他想像力的纠正培养,他被学校的“嫩芽”文学社吸收为“小编辑”。

不久,市里举办作文大奖赛,张彤居然获得第一名,题目是:我第一次住集体宿舍。

后来,张彤又在省举办的“中学生演讲”中获第二名,他一下子成了学校的小名人。“嫩芽”文学社还向他每期约一次稿子呢。

可就在张彤初二第一学期时,他的成绩却在全班排到了第四十名,他的数学成绩竟然没及格。老师知道他出现偏科现象,找他谈过几次话,张彤却不以为然。因为当时他的作文屡屡获奖,已经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作家”了,“作家要什么数学成绩”。张彤回家后这么对父母说:“搞文学的,有几个数学好的。”父母看到儿子这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觉得他如果一味地这样下去,升高中都有问题,别说考大学了。

于是,父亲针对偏科的儿子,开始向他灌输“纠偏”的学习法。

“儿子,今天爸爸要和你谈谈‘作家学好别的学科错了吗’。”这天是周六,晚饭后,爸爸破例没急于看《新闻联播》。

张彤听到这话,先是一愣,接着说:“我对别的学科不感兴趣。”“彤彤,快上初三了,即将面临中考,中考要考别的学科的。”他妈妈迫不及待地说。张彤低下了头。

他爸爸向妻子使了一个眼色,继续说:“你不是喜欢王蒙和毕淑敏的作品吗?这有他们的两本专集你看看吧。记住,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先看看他的人物传记。”

王蒙和毕淑敏是当时文坛上很火的作家,但他们在上学时都是数学尖子。父亲让张彤看这书的目的就是纠正他“作家不需要全面发展”的那种观点。爸爸认为张彤已经上了初二,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老是说教了,要让他自己去感悟、体会。

张彤拿着书进了自己的书房。第二天,他在把书还给父亲时,还交了一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中,他列了十条学习其他学科的计划,并规定了学习目标,那就是一定要学好其他学科,做一个像王蒙那样的“全面”作家。

从此,张彤不再拒绝看其他学科的复习书了。他回到学校,虚心请教那些其他学科好的同学。父母又专门到书店,为他挑选提高其他学科成绩的复习书。张彤还找到其他学科老师,请他们课余为自己开点“小灶”,多出一些练习题做。

就像张彤的父母说的,张彤脑子并不笨,他也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虽然身上有一些毛病,但只要给他指出,他会尽力纠正的。张彤的其他学科成绩在一次小测试中,居然都进入了全班前十名。当张彤把这个喜讯用电话告诉父母时,他还打趣地说:“爸,妈,这回我也成了其他学科好的‘作家’了吧!”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以及父母亲不断的“纠正”,张彤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搞好文学创作的同时,其他学科也全面发展。年终考试的时候,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年级第一名。

张彤上初二下学期,可能是因为平时太爱读书了,也可能是他上初二后,随着科目的增多,学习的时间较长,不注意体育锻炼,有一阵子,老爱生病,药几乎没断过。对此,父母和老师都很着急,他病愈后,父母就建议他以后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现在课程这么紧张,还参加体育活动?”张彤很吃惊。

“只要你把握好了学习时间,有益的体育运动是能调节头脑的。”父亲说:“要不,为什么有那么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呢。”

“彤彤,我看你平时也晨跑什么的,就是没掌握好度呀,其实,当你在体育项目上取得一定的好成绩时,也是会有成就感的。”妈妈也这么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