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1种类型的父母教子方法的得与失
3842700000011

第11章 对孩子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型父母的教子方法(2)

一天,爸爸下班回来,看到地板上涂满了密密麻麻的粉笔道子。孩子们因为怕 把屋子弄脏了而受到批评,藏在壁橱里。爸爸弯下腰仔细一看,不禁高兴地叫起来 ,画得太好了!卜镝画了他自己和森林里的动物伙伴们一起捉迷藏,妹妹卜桦画了 一群穿着裙子,头束彩带的小鸟,围着五彩的太阳飞舞,一个小姑娘在花丛中跳跃 ,而且还起了个题目,叫做太阳、小鸟、花和我。

爸爸被这迷人的画吸引住了,高兴地抱起他们亲了又亲,说:好极了!你们为 什么不画在纸上,而画在地上呢?两个孩子天真地说:我们是画着玩的。

画着玩的,啊,原来孩子把画画当成一种开心的游戏。孩子们把线条、色彩当 成一种语言,画在地板上的他们喜爱的形象,是孩子欢乐心声的自然表露。这反映 了儿童画画是一种有益的自娱性活动。

喜欢绘画,几乎是人类的天性。试看一个幼小的儿童,只要你给他一支铅笔或 粉笔,他都会在墙上地板上随意地涂画出他喜欢的形象。尽管画出的线很散乱,圆 也不圆,在大人看来没有什么意义,但却真实地显示出儿童生活的经验和愿望。

因此,对孩子画画出于真诚的鼓励十分必要,也是培养兴趣的好方法。

几乎每个孩子在幼儿时都爱画画,都是天才的小画家,只不过有的孩子因为没 有得到大人的重视和培养,天才的火焰很快就被熄灭了,而正确的引导方法就能使 创造的火焰熊熊燃烧起来。

教子经验正因为如此,卜镝画画时,爸爸从不让他临摹照抄现成的形象,特别 是社会上流行的卡通形象,而是让他自己去观察、感受、体验,再画出自己心中的 世界。也从不限制他,如用什么工具,怎样构图,透视和比例如何等,使孩子不受 成年人对绘画传统的观念、法则、创作方法的束缚,并且真心地赞美每一幅充满童 趣天真的作品,尽管人画得比房子大,不合比例,但这正是儿童画所特有的不合理 的合理,表现了儿童的稚拙、大胆。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不断地把他送入新的生活中去,让他用自己的眼睛去发 现美。

在一个初春的早晨,父母带着两个孩子到北海公园去春游,看见一排排高大的 杨树,挺拔的树干,灰绿色的树枝,枝枝向上,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回家后卜镝画了张《春天的长廊》,画面上用灰绿色的树干,鹅黄色的树枝组 成一条春天的长廊。树下跳跃的孩子与树上欢唱的小鸟,形成一个跳动的旋律,谱 出了春天的诗意。

卜镝是在生活中用他自己的眼睛发现了美,然后才表现了这种美。

如果说美术家需要一双巧手的话,那么首先应该从培养一双慧眼开始。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培养孩子画画从何入手呢? 是从一般绘画技术开始呢,还是从培养孩子一颗美好的心灵与观察发现美的眼睛开 始呢?

观察不是指人的肉眼仅仅能看见外界的景物,因为这是一般动物都能做到的。 艺术家的观察是对自然的一种选择,而不受自然的支配。观察是一种特殊职业的习 惯。不会观察的人在生活中会视而不见,不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歌德说得好: 艺术家一旦通过观察掌握了自然,那个对象就不再属于自然了。观察是艺术家创造 的开始,观察是艺术家智力结构的眼睛。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铸造一个可信 的世界,一个有自己面貌的崭新的艺术世界。

教子经验因此,卜镝的爸爸培养卜镝画画,不是手把手地教他绘画技术,而是 给他创造各种条件,让他在丰富的童年生活中,在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中,用自己的 眼睛,自己的心灵,自己的双手去体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因此,卜镝的父母经常利用节假日带他们到他们愿意去的地方--公园、动物园 、植物园、美术馆、音乐厅、剧场、电影院,还带他们到山区旅行,海滨游泳,工 厂参观,农村访问,参加各种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

每次活动,卜镝都在美术日记上记下来。把他的爱,把他的激动,把他眼里、 心里的愿望都凝固在纸上。他的日记与日俱增,这些成了他童年生活的缩影。

例如,卜镝4岁的时候,和妹妹一起看画册,他们特别喜欢小熊、兔子、小鹿 等动物,每翻过一页,他们就争先指着一个可爱的小动物说:这是我,这是我。孩 子们爱动物,愿意把自己想像成小动物。作家们也非常了解这一点,经常用儿童愿 意接受的对象--动物世界和植物世界去教育孩子。卜镝画画就是从画动物开始的, 他四五岁时画猴子、长颈鹿、小马、青蛙等,一直到现在还画各种动物。

观察能力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础,在儿童尚未形成健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 通过绘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它有助于孩子们从更宽的角度,更多 的细节去分析世界,评论世界,表现世界。

这种能力的培养训练还体现在对一幅画的分析上。卜镝父母经常带孩子们参观 美术展览,给孩子们讲解艺术大师的作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评价展览会上的每 一幅画。父亲借来的画册,孩子们都要看,然后热烈地讨论。家庭里实行艺术民主 ,卜镝卜桦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长期这样熏陶的结果,孩子们有了一定的鉴赏力。卜镝的爸爸做过多次这样的 试验,如他拿回一本新画册时,总要自己先仔细地看过,然后悄悄告诉妻子,里面 有三张最好的画。再把画册给卜镝卜桦看,让他们找出这三张画来。经过认真的阅 读后,他们都能准确地找出来。这是千百次训练的结果,是审美能力的汇合。

卜镝的性格有点内向,他平时不太爱讲话,尤其在生人面前,显得格外腼腆, 然而他的内心世界却是非常丰富的,他更长于用形象表达小小心灵的爱。他用他的 画笔来表达他的感情。

人们喜欢孩子的画,也正是喜欢它的天真拙朴。正如郁风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写 道:人类的社会发展有它的童年时代,这童年时代同样有异常可贵的艺术成就。正 是由于它的拙稚纯朴的美的创造而永远不朽。爸爸对于卜镝的画,也正是以这种心 情来欣赏的。能够从卜镝的许多画中找回自己的童心,这是一些入世已深的老人倍 加欣赏的缘故吧。

大人培养孩子画画,也正是保持、发展孩子身上笔上所特有的东西,儿童画的 提高不是简单地提高到大人的水平,以至于过早地摹仿重复成人的东西。这样就如 张仃先生所说的:孩子摹仿、抄袭成人的画,把孩子变成小齐白石、小徐悲鸿,就 像小孩穿上长袍马褂一样滑稽可笑。

如果过早地把孩子的绘画题材局限在一两种动物身上,孩子就不会把绘画当成 一个迷人的彩色窗口,看到那广阔的天地。在卜镝的世界里,正如柯岩在报告文学 中提到的,有古今中外、天上地下、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文学名著、世界新闻… …

在绘画工具上,让孩子在多种工具中进行多样的尝试,增加不同的兴趣,可以 收到各异的效果。孩子常常在自由的试验中意外地创造出许多新的花样。

孩子的创造力比成年人旺盛得多。孩子在小的时候,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 亮出来,要雨停下来。在这些小小的欲想中,明白表示着他弱小的体力与智力不足 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

然而他们是不受自然支配,不受社会束缚的创造者。

火车拉不住,月亮呼不出,孩子不承认这是事实,总认为父母不肯帮忙,正像 不许它们玩自鸣钟一样,因此往往愤愤地大哭一场。

孩子的这种天生的创作欲,是学习艺术的极好素质。指导者、家长或老师,能 积极地把它引导到正确的创作轨道上去,就会出现良好的效果。

卜镝在学画过程中,没有经过临摹实物阶段,哪怕是最简单的几何形体。因为 爸爸不把如实地描写对象当成孩子绘画的最高艺术标准。而是让他们大胆地自由地 画其所爱,画其所想。

卜镝最早画的马腿比长颈鹿的腿还长,画的人没有手,蜻蜓四只翅膀由两个颜 色组成,陶罐里插的野花还可以看见个枝干;卜桦画中的太阳竟是四个颜色,小鸟 头上束着一个彩带穿着裙子……这些都是真实世界所不存在的,是孩子童心的创造 。不真实的真实,不合理的合理是最初儿童画的特点。

卡镝的爸爸总结了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利于儿童创造力发挥的做法, 希望引起家长的注意:

①按照成人画的尺度苛求儿童画,或曰透视不对,形体不准。或者按大人的眼 光苛求小孩,使小孩无所适从,画兴日衰。

②小孩画画,大人监督。结果是,大人动口,孩子动手。

③教师或大人先画个样子,让孩子照样画。或者发一个范本,让孩子照样描。

④拿某些名家的作品,让孩子模仿,然后将这些仿制品当成作品猛吹,将模仿 者当成小天才乱捧。

⑤对孩子画画放任自流,不加引导。结果致使孩子画路囿狭。男孩成天画武侠 ,画打仗;女孩成天画仙女,画美人。

⑥对12岁以下的孩子也成天要他们画长期素描、几何形体、石膏静物等等。以 为儿童期间也要以素描为基础,而错过了儿童期的特定潜能的引发。

⑦以为孩子天天在房间里画画才是用功,不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到丰富的生 活领域中去,这样做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开阔视野。

⑧以为孩子只要成天画画,以后就能当画家了。而无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全面 发展。不知道绘画必须首先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

⑨将一种技能(如写实能力)当成美术教育的全部,而无视鉴赏能力、观察能 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

⑩无视孩子在13岁前后青春期身体发育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使孩子度过不了 秃毛鸡

期。没有及时地狠抓素描基础和构成基础,结果儿童期闪现的艺术光彩变成了 令人遗憾的昙花一现。(本案例摘自《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王东华主编,中 国妇女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3.13岁的女大学生凇凇,9岁进入中学少儿实 验班,11岁时,她参加了美国关于数学天才少年的测试,结果被美国有关权威机构 命名为数学天才少年。13岁时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在大学期间被美国一所大 学接收,大学毕业后,被日本东京都大学数学系录取攻读硕士学位,后又被该大学 录取读博士研究生,那时她刚刚21岁。谈起她的成长经历,她认为父母的教育起着 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关于她的一些成长片断:

当与凇凇同样大的孩子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凇凇已经是重点中学少儿实 验班的学生了。那时她自己还梳不好小辫子,辫子经常歪歪扭扭地向上翻着,加上 里长外短的穿着,像个妈妈长年在外出差没人管的孩子。她不以为然的样子强化了 她的天真神态,同时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由于家离学校比较远,为了使孩子少 跑路,身为中学教师的父母决定让9岁的凇凇住校,自己料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凇凇吃住在学校,虽然是头一次离开爸爸妈妈,却没有任何的不适应,她似乎更加 喜爱这样,成天无忧无虑,自在地学习,尽情地玩乐。

学习上的大容量没有使她紧张,几乎没有反复的学习快节奏反倒使她兴奋。在 班里她的年龄比较小,和同学之间的磕磕碰碰倒也使紧张的学习增添了嬉笑打闹的 内容。她总是那么地愉快,好像记不住曾经和谁有过矛盾。因为她和同学产生了摩 擦,也是一阵吵闹之后,她便又会笑嘻嘻地和你谈天说地了。但是如果你有意地欺 负她,她会奋力地保护自己,直到对方败阵。

一次,她后桌的男孩上课玩东西,老师多次提醒他他还在玩。当老师想要没收 那个男孩玩的东西时,男孩手里的东西却没有了。男孩在老师走来的瞬间把东西藏 在凇凇的小辫子上了。

凇凇的小辫子解救了那个男孩,凇凇没有想到的是,从此,那个男孩每天都要 在凇凇的小辫子上拴东西,揪得凇凇头发根疼。凇凇摇头表示不满,男孩全当没看 见,在一段时间里一直影响着凇凇听讲。一天老师刚刚宣布下课,凇凇猛然站起来 转过身,拿起男生的铅笔盒,照着男孩的头顶就是一下,男孩被打得一愣。这时凇 凇问他:头疼吗?男孩说:疼!凇凇说:我每天都在忍受着疼,今天你也尝一尝, 也算咱们分享了。说完凇凇拔腿就向教室外面跑,男孩知道理亏,知道状告到老师 那里他也占不到便宜,虽然遭到了严厉的惩罚,也不敢说什么。凇凇就这样治服了 那个男孩。

凇凇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很好的教育孩子 的经验。他们非常注意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过,他们 也感到有很大的难度。

他们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在多层次教育中的一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上 级制定的教育计划。作为老师,在这一个教育过程中他只是计划的执行者,是多层 次教育中每个层次的具体的执行者。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 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 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虽然感到有难度,但凇凇的父母从 为孩子发展负责的角度出发,承担起了对凇凇实施早期教育的重担,他们遵从自己 制定的教育计划和原则,对孩子实施了充满童趣和智慧的教育内容。他们为孩子创 造了令孩子喜欢的轻松自然的环境,运用孩子喜欢接受的方式,在孩子9岁以前就 系统地完成了学前和小学的教育计划。在超前的教育意识引导下,他们使孩子的智 力得到合理的开发,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初步养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凇凇9岁的时候,学校试办中学少儿实验班,凇凇的父母在详细了解了实验的 目的和具体的做法后,决定让孩子参加考试。他们认为,这次考试的结果是对自己 9年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具体检验。然而,凇凇想的和父母不完全一样,她只想通 过考试进入少儿实验班。考试的结果说明父母成功了凇凇也成功了。父母对凇凇教 育最成功之处,是养成了孩子爱学习求上进的思想品质。在中学的4年里,无论凇 凇的学习成绩如何,她都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保持着能战胜一切的意识。

凇凇早已埋下的学习种子,在少儿实验班这片肥沃的土壤里萌发了。少儿实验 班老师的教学方式适应她的学习方法,实验班的教学进度适合她的智力条件,少儿 实验班的学习气氛投缘于她的学习要求,她的学习情绪比在小学时还要高,获得知 识的愿望日益增长。

在少儿实验班里学习的同学大多数都比凇凇大,学习的能力相应地比凇凇要强 一些。但由于凇凇有自律的能力,有不甘落后、做事就要做好的高标准,所以她没 有和同学产生更大的差距。她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反映在所有的事情上,就连上操 时的每个动作她都规范地完成。

她时刻记住母亲的一句话: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就等于放弃对自己发展有利的 良机。通过她的努力,她相信自己有能力,不至于让同学们甩到后边,与同学的差 距会逐渐地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