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1种类型的父母教子方法的得与失
3842700000039

第39章 不能让孩子吃一点‘苦’--溺爱型父母的教子方法(8)

都是妈妈教得不好,才会使你没做好!这样的话,孩子便能学习站在客观的立 场,来检讨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思考的习惯。所以动辄责骂孩子的父母,教不出 聪明的孩子,也就是这个原因。

(7)注意指责的姿势有位教育专家去美国视察幼儿园回来,说了下面一段语 重心长的话:美国幼儿老师指责方式,实在非常高明,绝对不像我们某些老师只会 大吼大叫。他们常常自己先蹲下去,和孩子的眼睛齐高,然后慢慢地牵起小孩子的 手,开始温柔地说话。这时,不管这个老师是谁,或是在什么场所,小孩子对老师 的这种姿势,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而且新奇,对于老师所说的内容自然会听得很清楚 。

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发挥效果,主要是因为,借着你与孩子一般高姿势,两个人 牵着手的动作,都能缩短你与小孩之间的心理距离,自然你训戒他的话就很容易听 进去了。对那些惧怕被骂的孩子来说,这种安排的确是必要的。但是这个方法最大 的作用并不止如此。最重要的是,骂人时的姿势和脸色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产生 一种严肃的情绪。

这又让人想起,我们小时候挨骂时都必需端正坐好,这似乎有重新提倡的必要 。也就是说骂与被骂间的亲子关系,如果太过于生活化,效果会减半。这个时候, 如果必须正襟危坐,则让孩子觉得这跟日常的交谈不同。由于这个小小的改变,则 更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该骂孩子的时候,不妨保持沉默日本在昭和五十三年度职业棒球比赛的冠军由 广冈教练所率领的队伍获得后,人们对于广冈独特的人员管理术,有着各式各样的 批评。其中一个是广冈教练对选手犯错的处理,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直 言不讳地直接指责,另一种则是完全保持缄默。

直接地指责选手的错误,当然有促使当事者奋发的效果,但是因为受到这种毫 不留情的指责,而变得意气消沉的人也不在少数。人有一种很奇妙的心理,如果他 预期的事情真的实现了,他就不容易改正自己的错误,甚至于还苟且地让那毛病成 为一种习惯。公司里常会有些人习惯迟到,就是这个道理。他每天迟到都会受到上 司的注意,而受到训戒也是他自己预料中的事,因此即使他受到处罚,他也不会太 在意。安心之余,他仍然无意识地犯着那些自知的错误。

而广冈的第二种方法,对于选手所犯的错误,毫不责罚,只是保持沉默,这又 会产生怎样的效果?那个犯了错的选手,起初以为自己会受到严厉的指责,结果事 情和预期的不同,他反而不敢安心,那些紧张感也就没法消失,甚至于心头会浮现 各式各样的想法。是不是教练根本就不重视我?那个时候所犯的错,不知道教练有 什么感想?他能谅解我是不得已才犯的错误吗?虽然没有受到别人的训戒,但是自 己已经检讨了,而且除了考虑对方的情绪外,也会反省自己的缺点。而这个方法的 效果,就是诱使犯错的人能够自动地反省吧!

专家观点事实上,教养孩子,运用沉默的方式,也能发挥其很大的效果。某 个年龄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分辨好事、坏事了,自己要是做错了事,也知道会受到 大人的责骂,这个时候如果真如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受到责骂,反而使他心里放下一 块石头,但是同时他也许会忘记这次的过错。

但是,如果和他所预期的相反,父母并没有骂他,甚至于只是保持沉默,孩子 的心里反而会紧张起来,自然又会把自己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发脾气大骂 一顿,也许可以使孩子乖一段时间,但是让他从心里反省,则可彻底地改变他的毛 病。因此这种沉默要比责骂来得有效多了。

再附加一点,其实沉默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对话,虽然沉默时没有说话,但是人 会在脑子里交谈。不懂得讲话艺术的人,总是很怕沉默,怕交谈成为冷场。但是深 得谈话要领的人,他就懂得如何善用沉默的时间。沉默如果运用得好,效果比滔滔 不停的交谈要成功。

亲子间也是一样,一开口就是吵架、责骂、顶嘴,反而不如沉默来得和谐,而 这种和谐的家庭很容易培养出深谋远虑的孩子。至少父母能够体认这种沉默是金的 教养方式,就不会老是用打骂教育来折磨自己的孩子了。

不要乱用体罚现代的儿童教育观点宣传的是对孩子的心智教育,提倡对孩子的 鼓励。无论是教育专家,还是在教育上很成功的父母,对惩罚本身都很有疑义,没 有哪个教科书上或是成功的教育者会在某种场合大谈惩罚的作用,体罚就更是名列 队尾,不为提倡了。但体罚做为一种教育形式,并非完全失去重要的价值,当然是 不得已而用之,对儿童尤其是6岁以下的幼儿,某些时候,体罚还是必要的。体罚 的目的在于提醒孩子社会对他们的行为是有限制约束的。他们不能为所欲为。尤其 在一些不容多讲道理、需要迅速约束孩子的捣乱行为的场合。

对孩子施行的体罚大多是打孩子几下,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

首先,不能在孩子身上乱打,不顾首尾,一气之下往往出手很重,结果使孩子 受伤。一般来讲要打孩子的屁股,既对孩子的身体没有伤害,又使他接受教训。

另外,打孩子时,一定不能在气头上,这样转为一种发泄,而非仅仅为了停止 孩子的不听话行为。有些大人打孩子,最终成为一种发泄行为,把他出不了的怨气 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妈妈正在房间里打电话,5岁的孩子打开了电视,将音量调到最高。妈妈回头 向他示意将声音降低,但孩子躺在沙发上纹丝不动。妈妈过去将电视关上,又去接 着打电话,但孩子又用遥控将电视打开,妈妈再次从孩子手中抢过遥控,将电视关 上,孩子毫不犹豫地从沙发上起身,跑到电视机前又一次开了电视,并挡在电视机 前使妈妈不能关上电视。妈妈匆匆结束了讲话,将电话挂上,一步冲到孩子跟前, 生气地将他扔在沙发上,狠狠打了几下,并且说:

你这个不听话的孩子,一点规矩也没有,我要让你尝尝苦头。

这里妈妈有没有必要打孩子几下呢?往往当我们打孩子时,是为了制止他们的 行为发展而不影响当前的局势,如果局势并不急迫,或造成的问题已不存在,就没 有必要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用体罚来教训孩子。这种时候打孩子会令父母在过后 觉得很不明智。在情绪激动时打孩子,一是父母容易反应过度,对孩子采取过于强 烈的惩罚,或下手过重;二是孩子抵触情绪过高,不能看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之处, 而只看到父母在对自己展示权威,不认为是由于自己犯了错误,应受惩罚,更不想 在将来改正错误,郁积在心里的尽是对父母的不满,抵触情绪一旦形成,就会发展 为敌对态度,一旦有机会定要同父母较量较量。

在这个例子中,妈妈已经挂上了电话,虽然是迫不得已,但局势已变,妈妈大 可不必先去打他一番,而应采取更缓和的步骤,试着与孩子聊一聊。当然情况也许 会比较特殊,妈妈正与对方讨论重要的事情,所以不愿放下电话,打断正在进行中 的谈话。这时妈妈可以打孩子几下,逼使他停止无理取闹,也使他懂得这样做是为 了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对他人要有礼貌,让他明白孩子的行为应遵守的限度与规范 。

再进一步分析,我们看到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孩子或出于向 妈妈挑衅或是与妈妈开玩笑,这两种心理导致他并不想它的后果,不知这样做会给 妈妈带来不便,如果妈妈能够主动撤离现场,到另外的房间去打电话,孩子自觉无 趣,一场冲突也就无机而发,当然也不会发展到非要体罚不可的程度。

对孩子在不得已情况下进行体罚后,稍过一会儿父母应表示对孩子的爱,或拥 抱或亲吻,使他们明白父母这样做是为了帮助他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是出于对他 的爱,不致因这场惩罚而损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任何情况下,体罚都应限制在有限的数目下。事实已经证明,越是挨打多的 孩子,越是不求上进或不守规矩,因为他们视挨打为一种惯例,特别是有些父母对 孩子发泄种种不满的时候,并没有将这件事本身的过错讲清楚。孩子盲目地挨了打 还不知原因何在,敌对情绪一旦确立,前功尽弃。如果孩子要常常挨打才能有所收 敛,做家长的应该问一问自己,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明智,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

不能粗暴专制安宁和几个好朋友约好了,周六晚上都去赵凡家,下下围棋,同 时也商量一下升学考试的事情。吃过晚饭,他向爸爸请示时,爸爸却大声呵斥:晚 上到哪儿去?不许去,给我在家里呆着!他去和同学商量考试的事。一旁的妈妈替 安宁解释,可是爸爸仍然声色俱厉:

升学的事还要和同学商量?用不着!开家长会的时候,我跟班主任已研究定了 ,你只要好好念书,考高分就成了。爸爸教育完安宁,又转过脸来冲着妈妈喊:就 是你纵容他,惯得简直不像话!听着,这个家,我是老子,我说了算数!

1

在安宁的爸爸看来,安宁应该是一个俯首贴耳、恭恭敬敬听他话的乖儿子,而 不应当是活生生的有头脑有主见的人。他认为让孩子自由决策做事,就是惯孩子, 就是溺爱,家长对子女应该严加管教,不能任由他们擅自作主。他把自己的意志强 加于儿子,并按自己的意愿为儿子规定该做的事和不该做不该说的事,完全忽视儿 子个性发展的要求,完全忽视儿子的独立人格,完全剥夺孩子的自由发展空间。照 此下去,可以想象,安宁与爸爸的矛盾肯定会激化,并给他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 障碍。

对待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专制管教方式,事事都要过问和干涉,其实是人格修 养不成熟、不完善的表现,也是不文明的表现。

有知识有修养的父母应该明白,粗暴的态度,压制的办法,这种行为比孩子的 错误性质要严重得多,也令人痛心得多。

专家观点教子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启迪和教育孩子的上进心,让 孩子自然健康地发展。粗暴地强迫孩子如何如何,往往会把好事变成坏事。

孔子曾说: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意思是被鞭子打过的孩子,不会听从父母 的教导。

棍棒之下未必出孝子,专横只能招致反感,与美好的愿望背道而驰。

第一章 树大自然直,让孩子自己发展吧--放任自流型父母的教子方法

树大自然直只不过是家长的一个无知而不负责任的借口。

--彭内鲁普·里奇本章介绍第三种错误的教子方法: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 流,这类父母可谓放任自流型父母。

家庭始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是 老师不能替代的。父母如果因为工作忙,时间少,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对 孩子的行为不加约束,顺其自然发展。或因贪图个人享受,烦孩子拖累,不愿花时 间精力去教育;或有些父母本身就对子女教育的题知之甚微,就干脆不闻不问,由 其上天入地。然而,任何放任孩子的做法,实在是害了孩子。首先,放任孩子会影 响孩子智力发展,耽误孩子的学业。孩子的潜在能力是巨大而惊人的,如果父母在 其成长过程中不懂或不知孩子大脑潜力的存在,不注意及时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 循循善诱、训练并发,孩子的潜能是不会自发出来的。最重要的是,由于父母的放 任,孩子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都缺乏规范。只要外界诱惑一下,邪恶便会占据其 心灵。从而,毁掉孩子的一生。

家教智慧论语把孩子管教的像小大人一样固然是错的,让孩子放任自流也是做 家长的失职。

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的观念是浮浅的,错误的观念是对孩子不负 责任的放任。实在是有损了孩子。

工作是社会责任,教育孩子也是社会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不管工作有多忙, 别忘了家里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教育孩子的工作。

年轻的父母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抽空看一些儿童教育方面 的书籍,提高自己教养孩子的水平。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让保姆干她的家务活去 ,孩子还是自己来教吧。

父母失误的教子案例1.五恨帮的悲剧对于李小波和王博来说,1999年的春天是 令他们终生难忘的。

14岁的王博曾是个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他的成绩一直在 班上名列前茅,特别让他自豪的是在全市小学生毕业会考时,他的作文取得了全市 第47名的好成绩。

教子误区变化是从王博上初中后开始的。爸妈原来都在工厂上班,后来厂里效 益不好,爸爸便辞职做生意,没想到钱没有赚着,连本也赔了进去,爸爸一天到晚 像霜打了一样,干啥都提不起劲儿。于是,就有了妈妈没完没了的唠叨。刚开始, 爸爸只是沉默,渐渐就开始抽闷烟、喝闷酒,接着就和妈妈吵嘴、摔东西、打架、 闹离婚。王博的耳朵似乎整天被父母无休止的吵架充斥着,在他的眼里,爸爸妈妈 变了,他们不再把他当宝贝,不再关心他的学习,不再过问他的新朋友,他们只会 为了钱吵、吵。家,不再让王博感到温暖和舒适,看着别人一家人兴高采烈,其乐 融融,他就开始恨自己的父母了。一个学期下来,王博的学习成绩掉到了班级的倒 数几名。心气挺高的他带着对父母的怨恨,带着一份无人诉说的委屈,破罐子破摔 ,开始蓄意闹事:找同学打架,动低年级同学的钱,他希望从另一方面获取人们的 关注,证明自己是强者!

相比王博来说,李小波有一个平和的家,父母对他宠爱有加。但父母似乎望子 成龙心太切,当李小波成绩下降,在学校和同学几次打架被老师告到家里后,父亲 便对儿子失去信心,不闻不问了。所以,李小波对家有点敬畏。初中毕业后,母亲 送他上了美容美发学校,希望他毕业后能够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但事情并 没有那么简单。从美容美发学校毕业的李小波也曾有过一个愿望,拥有一间自己的 小发廊。但他初步计算了一下,至少一个月需要七八百元的开销。钱从哪儿来呢? 父母亲是一般的工薪阶层,家里没有更多的钱,加上对自己的手艺信心不足,因此 ,他尝试去找一家美容美发厅工作,希望凭借自己的所学找一份工作,却未能如愿 ,碰了几回壁,小波心灰意冷,无所事事的他,成了游戏厅的常客。在游戏厅里, 他认识了常来玩的王博、成翔、段飞和齐月。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几个人成了铁哥 们。一聊几个人的情况竟然十分相似,混熟之后,五个人好得就像一个人,干啥都 在一起。

不久他们就发现了在一起的好处:打架他们总占便宜,在校门口劫小学生的钱 也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