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1种类型的父母教子方法的得与失
3842700000041

第41章 不能让孩子吃一点‘苦’--溺爱型父母的教子方法(10)

对这种伟大而复杂的艺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教育家早就有深邃的洞察与精 辟的认识。孔子就讲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说,孩子小时候养成的 习性就跟天生的似的,不易改变和剔除。若这习性是好的,则孩子终身受益;若这 习性是坏的,则孩子终身受害,祸己殃人。而养成习性的好与坏则主要取决于孩子 生活的环境和所受教育,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父母则在孩子的这种早期习性 成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必须把对孩子的教育从自发提高到自觉的高度。英国17世 纪大教育家洛克在其享有300年盛誉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也鲜明地指出:我 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极小的,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的影响; 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 改变。

科学发现而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家 庭教育,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生最初的五 六年,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成人(主要是父母)的影响下,身心各方面都发 生着惊人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正常新生儿的体重约3千克左右,到6岁时差不多 可以长到17.5千克到20千克,约增长六七十倍;从身高上看,新生儿只有50厘米左 右,到6岁时则要长到110厘米,增长两倍多;大脑的发育更是惊人,新生儿的脑重 量37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30%.9个月时,可增加到900至1011克,相当于成人 脑重量的60%.JP到6岁时,脑重量发展到1250克,达到成人的90%,很接近成人的脑 重量。由于身体各系统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与身体各系统迅速 发展相适应,儿童的心智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明·布鲁姆通过研究认为,若以一个人在他17岁时所达到 的智力为100%的话,如果发育正常,那么他4岁时的智力就已达到50%,到7岁就已达 到80%.从7岁到17岁只获得了20%发展。这也就意味着,80%的智力发展是要在7岁以 前的家庭和学前教育环境中(在幼儿教育体制不充分不完备的我国,主要还是在家 庭环境下)完成,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另据山东师范大学调查, 我国北方有些地区,在孩子出生不久,母亲就把孩子放在一个盛有沙土的布袋内, 以沙代尿布,到时候只给换土,并不给任何教育和训练,这样一呆就是几年。这种 早期失教的儿童平均智商是68,而那些非早期失教的儿童智商一般是88,相差20分。 为人父母者,万不可以各种借口推卸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呀!

即使在孩子入园或入学以后,家长也不能放松对孩子的管教。事实上,孩子入 学以后,父母在对他们的教育中面临着新的任务。

入园或入学对孩子来说是第一次踏入社会,他们从这个时候起开始接触许多陌 生人物,这里面有他们的同学、老师,还有一些校外人员,比如同学的父母兄弟姐 妹等。上学放学的路上他们也会看到许多原来在家里看不到的事情。孩子的交往开 始扩大了。他们开始接受社会更多方面的影响。父母应该支持孩子的正当交往,因 为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要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中生活。但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会有 对孩子成长不利的消极影响。

并且,孩子还小,还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所接触的人或事物不会有选择地 接受,对其中的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也缺乏免疫能力,所以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 习惯,如贪玩,学习不认真,乱花零钱,甚至偷东西,聚众闹事等。

H每一个对孩子负责的父母都应当明白这一点,应当认真观察孩子的每一个变 化,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并且从了解他们所接触的人入手,找出孩子 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尽量保证孩子能有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同时,入学以后,孩子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这一方面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 习环境,另一方面也给他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再像在家里学习一样,家长教多 少都可以,孩子学多少都可以。在学校要求孩子要能理解、记忆老师所讲授的内容 ,要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还要通过一定的考试。这些对刚入学的一些 孩子可能有些困难,暂时不能适应学校生活,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父母首先应当 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有意识地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们形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既 帮助了孩子,也帮助了学校老师。

更为重要的,父母应当建立起这样一种观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始终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能代替的。孩子入学以前是如此, 入学以后仍是如此,特别是在小学、幼儿园阶段。因为这时家庭生活仍然是他们日 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父母在他们心目中仍然居于权威地位,所以父母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仍然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父母的日常教育也还是他们接 受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他们在家庭中接受的影响和教育还会被他们带到学 校去,影响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所以父母在这个 时候对孩子的教育仍然需要采取积极、负责和谨慎的态度。

专家观点孩子入园或入学以后,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任 务,只有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采取积极、合理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不能有松口气的感觉,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持之以恒,时刻不能松懈。

树大自然直的错误观念植物,在适当的空气、阳光和肥料的培育下,顺着大自 然的规律,均能长大。但若要其长得挺直,符合标准,就需要从小树开始,不断加 以修理,将其多余无用的枝杈彻底削掉,以保证树干的茁壮成长。教育孩子,犹如 护理树苗,必须从小予以重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仔细地注意观察、了解, 适时地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不为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所影响,进而健康地成长 。那种认为:孩子如小树,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的观念是浮浅的,错 误的。若以此观念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无疑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放任,实在是害 了孩子。

(1)放任影响孩子智力发展耽误学业智力是指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美国心理 学家本杰明·布卢姆认为,5岁前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从4岁起就约有50% 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岁到8岁获得的,最后的20%是在8岁至17岁获得的,人的 智力总量的四分之三在他进三年级时就具备了。智力发展,主要在于以各种刺激, 促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和增强。学龄前儿童的潜在能力是巨大而惊人的。 如果做父母的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懂或不知孩子大脑潜力的存在,不注意及时运用适 当的方法,加以循循善诱,训练教育,儿童的潜在能力是不会自发地发挥出来的, 这个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将影响儿童入学后的学习与成长。

(2)放任使孩子上当受骗行为不良专家观点由于父母的放任,孩子的思想 意识、道德品质都缺乏规范。尤其是潜意识的东西,更难把握。只要外界诱惑一下 ,邪恶便很容易占据其心灵。如今,青少年看的书,听的音乐,想的问题都远远胜 过老一代,他们的思想活跃,行动敏捷,性格开放,若能引上正确的成长轨道,那 其中不乏许多人才。然而,一旦偏离方向,被邪恶的东西引诱,那产生的后果也是 不堪设想的。

孩子到了青春期,世界观还未稳定、成熟,对人生许多问题难免感到困惑,极 需父母帮助解惑。可我们有些父母却偏偏视而不见,见而不管,不去问一问,孩子 在想什么,看什么书,交什么朋友。少年中胡思乱想者有之,传阅不健康言情、黄 色书刊者有之,模仿其情节、东窗事发者有之。某地对513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 少年学生对武打、侦探、爱情小说的兴趣占第一位,其分别占全部内容的47%、50% 、36%,在查获的一些出租色情书刊的个体书摊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抵押证是学生证 。一位年仅17岁的盗窃犯,曾是学校的团干部,只因看了一本不健康的书,被书中 人物偷窃之精的情节所吸引,萌发了自己想试一试,证明一下男子汉的胆量之念。 有一次,正碰上同学缺钱花,想偷自行车,叫他帮忙,他就参与了望风。从而,接 二连三,最后终被抓获劳教一年。忏悔中他说:真不该看那本书。

(3)放任使孩子轧上坏道堕落犯罪孩子的成长,主要受二方面因素影响:一 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倘 若做父母的放弃教育的权力和责任,那么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思潮、习气会无孔不入 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诱导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孩子因无人关心管教,又缺乏辨别 能力,就容易轧上坏道,走上犯罪道路。

一位15岁少年犯是一个独生子,父母是工人,没有什么文化,但家庭生活比较 富裕。他从小要什么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父亲爱喝酒,几乎天天喝,儿子则 常常同桌吃酒菜,有时也试着尝两口酒,父亲也不加干涉,反而夸儿子真行。慢慢 地,他七八岁时就学会喝酒、花钱,父亲有时甚至大方到让他自己从口袋里掏钱, 于是,小小年纪,学会了进饭馆,逛商店。父母不但不阻止,竟说什么:我们家有 钱,不让他花让谁花呢?由于他出手大方,那些行为不良的同学就围着他转。又学 会了吸烟、赌博。他学坏后,学习成绩下降。开始,因老师督促,父母还批评几句 ,几次管不住儿子,也就索性不管了。反而说什么:将来当个工人,没文化一样开 机器。致使儿子常常逃学,考试吃零蛋,后来发展到偷盗、抢劫,终于被关进了监 狱。父母悔之晚矣。

有一位家长朋友,他平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就是树大自直。孩子从小聪明伶 俐,但父母自以为自己的孩子天生聪明,无需培养也能很好地发展。后来,孩子迷 上电子游戏,上课逃学,老师反映都未引起家长重视,结果不能正常地跟同学们在 一起学习,只好留级一年。此时家长才恍然醒悟,以后再不也说树大自直了。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年龄比较低的时期,应对儿童实行基本限制与约束 ,而在后来则加以释放。

稍懂得中国教育现状的人都极力反对现在中小学的灰色保护与管理。错误的舆 论导向使家长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不敢妄加评论,这样造就的孩子不是高创造力的儿 童,而是难以自我监控的儿童。在一些三代同堂的家庭里,有些祖父、祖母因为疼 孩子,明明知道孩子犯了错,也往往以孩子小为由护着他,不让父母吵和打。这样 纵容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是很危险的。

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意思是说,当一个人犯了小错误的时候,就 要及时地加以纠正,否则小错不断,就会酿成大祸。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小 孩子的教育也要这样。当小孩子最初犯错误的时候,也许他是不自觉地犯这些错误 的,甚至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在犯错误。但只要大人发现了,就要向孩子说明道理 ,教育他改正过来,而不能因为孩子小,事情小,性质轻,装作没看见,撒手不管 。孩子的错误,在他或她最初犯的时候,还没有形成习惯,还是比较容易剔除的, 对于孩子自己也没有多大痛苦,毋须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当错 误已演变成恶习,其根须已深深扎入孩子心灵之中的时候,再想除去,就很需一番 功夫了。到那时,也许孩子还会出现反复现象。这个道理就如同医生给病人用药一 样。

在根治孩子犯的小错误时,又不能用力过猛,这也就像对病轻的人不能用重药 一样。有的家长一发现犯了小错误就大发雷霆,甚至拳脚相加,在孩子还没明白怎 么回事前就给孩子一个下马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和单薄的身体遭受不必要的恐惧 。这个时候,家长确实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

所以,对于孩子犯的错误,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不能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而要及时纠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又不能无限上纲,不分青红皂白乱发 一通火,而要对症下药,以求速效而不留后遗症。

孩子小时还有一种容易发生的不良行为,那就是偷窃。

偷窃是当今社会发案率最高的一种犯罪,也是令人最为头痛的一种社会顽症。 这种行为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中也常常发生,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深为忧虑。

小学生的偷窃行为,既有拿同学的文具、玩具等,也有在超级市场和百货商店 将学习用品、文具、化妆品、玩具等偷走,还有的从家里把钱偷拿出去。

专家观点对于孩子的偷窃行为,父母们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切不可听之 任之。一是要使孩子牢固树立对于好坏行为的规范意识。父母可以用常见的浅近事 例教育、启发孩子。二是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孩子做有益的游戏,进行体育活动。 应该创造各种条件,使孩子乐于和同年龄的或不同年龄的孩子尽情地玩耍。三是在 发现孩子拿钱、偷窃时,要严加批评,促其认错。在这个年龄阶段,对孩子采取严 肃的态度特别重要。如果觉得孩子不懂事、可怜,或者认为等孩子长大了,即使不 说孩子也会明白,不了了之,孩子就会逐渐变得不可救药了。

儿时偷针,大来偷金。这句流传久远的古语说的就是对小孩的偷窃毛病如不教 育,后患无穷。为了社会,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我们的父母切莫以为孩子还小, 长大了就会变好而错过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时机!

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俗语,书中自有 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也被众多读书人奉为信条。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读书无用论却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固有观念。尤其是在一部分 先富起来的人心目中,感觉没有知识照样赚大钱,上不上学无所谓。有一句顺口溜 就说得极形象:小学水平赚大钱,中学水平赚小钱,大学毕业不赚钱,硕士博士倒 贴钱,教授只拿吃饭钱。有位名气颇大的青年作家写出一个万人争诵的句子:金钱 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这种看法的父母在孩子接受教育问题上就 很持怀疑态度。如果家中再有几个钱,就更是如此了。

读书何用?金钱万能?千千万万的家长自觉不自觉地思考这个问题。自然,后 一个问题最为根本,对读书价值的困惑是由它引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