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双赢学(青年人生指南)
3843000000014

第14章 和平共处——双赢的外交法则(5)

战争只能导致痛苦、灾难、死亡和仇恨,唯一的选择是通过和平谈判,实现和平与合作。以色列人民希望和平,支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解决以色列面临的各种问题,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和平。“血流得太多,泪也流得太多。”和平,已成为大部分以色列和阿拉伯人最渴望的事情。(以色列总理拉宾语)公元前21世纪中叶,一支游牧部落进入巴勒斯坦,逐步征服了当地的迦南人。这支游牧部落便是希伯来人的祖先,他们形成了两大部落联盟——以色列和犹太。星移物换,约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2世纪之交,从海上来了腓力斯丁人,他们将巴勒斯坦称为“腓力斯丁人的国家”,希伯来人和腓力期丁人长期厮杀,犹太王大卫将腓力斯丁人驱逐出境外,定都耶路撒冷,并在锡安山上建了神庙。

到了公元前722年,北部的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灭亡。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又消灭了犹太王国,拆毁了耶路撒冷的神庙。可怜的犹太人被绳索和铁链束缚着带到巴比伦,成了著名的“巴比伦之囚”,他们倍受折磨与煎熬,终日以泪洗面。又过了48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攻陷巴比伦,允许“巴比伦之囚”返回犹太地区。犹太人又在锡安山上建立新的神庙,视锡安山为圣山。犹太教在此时便最终形成了。该教崇奉耶和华为宇宙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认为犹太人是上帝耶和华的“特选子民”,是优秀的民族。

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上的贝都因人崛起,产生了一个新的宗教——伊斯兰教,崇拜先知穆罕默德,并向外扩张,于640年攻占了巴勒斯坦等地,称雄中东地区。

“上帝的选民”被迫星散到世界各地,用自己灵活的头脑经商,获取财富。莎士比亚著名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卑鄙无耻的阿巴贡,便是一个典型的犹太商人。犹太商人在世界上的名声并不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这成了希特勒大规模反犹事件的藉口。

在那些令人难忘的苦难岁月中,在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几百万犹太人丧生,更遑论返回与重建家园了。

二战结束后,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的矛盾依然尖锐,在美国支持下,世界各地犹太人重返家园,60万人聚集在圣城耶路撒冷等地和巴勒斯坦地区。1947年11月底,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以分治决议,随即阿拉伯武装人员开始围困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从那以后中东地区便成了火药桶,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的阿以战争,每次均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民族间的仇恨越来越深,中东地区持久的和平成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共同的心愿。

1967年6月5日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当时拉宾任以色列总参谋长。6月5日凌晨,拉宾抱着孤注一掷的赌徒心里,派出以色列空军200架战机中的188架,空袭埃及、叙利亚、约旦等国的机场,在第一攻击波后便有189架埃及空军的飞机残骸在燃烧。到了中午11时,四分之三的埃及空军力量被摧毁,304架飞机化为灰烬,以军取得了绝对的空中优势。

在以色列空军展开闪电奇袭的同时,地面的坦克部队像甲壳虫一样开始行动,包围和歼灭西奈半岛上的埃及军队。以军仅用六天的时间,便重创埃及、约旦、叙利亚的军队。12日,以军空降兵控制了战略要地赫尔蒙山制高点,结束了战争。以色列攻占了相当于本土3倍的领土,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以色列军队虽然在“六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也产生了副作用,以军在战争中消耗了不少武器、弹药,法国总统戴高乐却下令中断对以色列的军火供应,苏联又在大张旗鼓地向阿拉伯、埃及、叙利亚等国援助先进的导弹和常规武器。美国总统约翰逊说过:“美国政府对解决中东问题的基本立场是:冲突的双方必须成为和平的双方。如果它们不懂这个道理,便很难想像它们能和平地生活在一起。”中东冲突的加剧和海湾国家的紧张形势,将影响中东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生产和出口,这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希望中东和平的真正动机。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耀武扬威,势必导致紧张局势的加剧,约翰逊政府便认为以色列破坏和打破了他们的中东战略,他们停止向以色列供应军火,对在战争中损耗的弹药和零部件也不予补充。约翰逊政府希望苏联也停止向阿拉伯人出售武器,联手制止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苏联则毫不理睬,依旧大规模地补充阿拉伯人在战争中的损耗。这个危险的信号使以色列寝食难安。

这时,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了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五项原则:

(一)承认每个民族的生存权;(二)公正解决难民问题;(三)制止中东的军备竞赛;(四)确保战时中东地区的通行权;(五)尊重各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1967年11月22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作出并通过了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被占领土。

以色列玩弄了一个外交辞令上的花招。以色列外长说:“撤出被占领土,并不是从所有的领土上撤出去,那就需要阿拉伯方面与以方谈判。首要的条件是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并以条约的形式保证它的安全。”

阿拉伯国家则于1967年9月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召开会议,制定了与以色列“不讲和、不谈判、不承认”的“三不”原则。这使联合国的242号决议成了一纸空文,使阿以关系日益紧张。

1973年10月6日是犹太教的赎罪日,从日出到日落,犹太人都不能进食、不能喝水。而就在这一天下午2时,苏伊土运河以东的以色列工事上,“轰隆——轰隆——”两声巨响,埃及士兵悄悄埋设的炸药爆炸了,紧接着2000门埃及大炮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20分钟的突然袭击中,埃及的200架米格超音速飞机发出巨大的轰响,飞越苏伊士运河,袭击以军的阵地,西奈的指挥系统、空军指挥部、雷达干扰中心、导弹营、炮兵阵地一片火海。以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目标均被击中,遭到重创。45分钟后,埃及的士兵便在运河东岸登陆,一举突破了“巴列夫防线”。接着埃及人在运河上架设了10座浮桥和50个门桥渡场,战斗打响24小时后,埃军1000多辆坦克、1万多辆汽车和10万军队完成了渡河任务。

与此同时,叙利亚在北线的三个师的兵力,在1000辆坦克、1500门大炮和100架飞机的掩护下,向以色列戈兰高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叙以双方共动用1500辆坦克展开大战,叙军伸入以军停火线75公里,重创以军。

第四次中东战争,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阿拉伯人仅用六年的时间便从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并给了以色列重重的一击。共有2550余名以色列士兵在此次战争中阵亡,是“六日战争”死亡人数的25倍,再发生战争会流多少血,死多少人,谁也说不准。残酷的现实迫使以色列的政治家们重新进行思考。

1973年担任驻美大使的拉宾认识到,以色列不过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平衡中东问题上的一枚棋子,中东的和平完全是由美苏在这一地区保持必要的均势战略决定的。被别人操纵的和平之途是不可靠的,要使以色列和阿拉伯民族长期共处下去,真正的和解之途、民族生存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1992年以色列工党二号人物拉宾当选为以色列总统,他在就职演说中宣布“鲜血和泪水流得太多、太多了!我决心为和平而战,今后工党政府将以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为纲领,致力结束阿以冲突。”紧接着,拉宾采取了一系列的和平行动。

(一)宣布冻结100多个被占领土上的定居点和为以色列新移民建造的6000套住房工程;(二)派遣军警阻止犹太移民在被占领土上的建房行动;(三)驱逐前总理沙米尔执政时,在耶路撒冷强占并强建的新居民点上的以色列人。

拉宾保证:在1993年允许巴勒斯坦人选出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的自治机构;答应五年后就被占领土的最终地位进行谈判。

拉宾还表示:以色列政府准备修改和废除不准与巴解组织接触的法令;不再反对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参加中东和谈。9月10日,拉宾在一次讲话中首次表示,以色列从戈兰高地部分撤出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