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暗箱
384500000033

第33章 真正的主角(1)

第八章真正的主角

子川:“轿夫?云波是利益方?”

麦立先:“当然不是。”

子川:“那你轿子上抬的是谁?”

清荣斋,洋酒清茶还在品谈中。

季子川没有想到,虽然她没回台里参加专题例会,但同一时间,她和她的同事都提到了一个名字:肖正芝。

子川听麦立先提起四年前一石厂罢工游街一事,她首先想起的就是肖正芝。肖正芝是个看不出年龄的女人,岁月和操劳在她干枯的脸上肆意地刻画着痕迹,华发中白多黑少,但挺阔的鼻梁、清晰的眼廓和额骨都依稀提示着,这曾经是一张轮廓清秀的脸,年轻时,也一定是个美人。

子川去过她的家。肖正芝两口子都是60年代初期的大学生。当年他们响应党的号召,抛家离舍从北京来到南岭的大山里。他们是骄傲的军工厂工程师,在他们手上书写了一石厂的辉煌。季子川完全没有想到,他们的家竟然如此贫寒。2000年,中国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家用电视机已经经过了至少五代的更新换代,而肖正芝家的半截柜上竟还摆着最早的国产熊猫牌。他们一家人还是坐在餐桌前,看这台布满雪花的黑白电视!他们俩已经退休了,退休工资俩人加起来一千多一点。他们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江南区。两个儿子在一石厂,每月工资不足五百元,还有三个孙子,是一个大家庭。大儿子才刚分了房子,一家人都在为他凑钱买房。

季子川对麦立先说:“我去采访的时候,他们为儿子买房的钱还没凑齐,据说还需要一万五千块。一万五,有可能是你的一顿饭钱。后来肖正芝给我讲起一件事,她去北京告状,找到他们的老同学,一走进老同学的家,那个家让她一眼没望到底,当场就愣住了。老同学出来迎接她,她却泣不成声,最后忍不住大哭了一场,才算缓过气来。她反复问我:咱们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吧?社会主义不是讲人人平等吗?这个基本信条怎么荡然无存了?”

麦立先点点头:“这是关键,贫富差异。”

子川:“说对了。你,一个年薪百万的人,你怎么去和那些一年见不到五千元的人对话?这个对话的基础成立吗?还有一点你可能想不到,川汇集团决定拿出一百四十万给遇难者家属,这消息飞快传遍了全厂,遇难者家属立刻成了众矢之的。已经有人上门动员这些家属不要接受这笔钱。我来之前,听说已经有几家人躲到亲戚家去了。一百四十万,激起千层浪;一百四十万,分到十四家,一家也不过十万。一条人命的钱,他们拿还是不拿?”

老麦点着头:“虽说一条人命换十万现金有点冷酷,但一石人一辈子也存不了十万。”

子川端起茶喝了一口,继续说:“这杯茶多少钱?随便说,也不少于十块钱吧?十块钱是肖正芝一大家人一天的伙食费,它却被我这么一口就喝完了。”

麦立先:“子川你想说什么?”

子川站起来,有些激动:“你刚才把他们定义为刁民,那你就应该知道他们为什么是刁民!”

麦立先又鼓掌了:“子川在这儿等着我呢,我收回刁民这个说法。可是,子川,你到底想说什么?想说你我不该喝这杯茶,还是说我们可以感情用事,或者发扬一下民粹主义,置法律于儿戏,把一石厂还给肖正芝他们?你想说什么?”

子川:“肖正芝是时代的牺牲品。政府和川汇集团应该给他们一个合理的安置,他们的生存状态起码应该达到时代的平均水平。如果这样,一石厂的人还会去市政府门前静坐吗?”

麦立先摇摇头:“子川,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呀。旧城市为什么扔给接手人就不管了?负担不起了。有句话叫救急不救穷,川汇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再创业的机会。不是没给呀,给了。比如刘晚秋,他是老一石厂的人吧?他就带头转产,自寻出路,用一石厂的设备和原料,再自己添置一点,办起了一个洗衣机厂。他生产的小型洗衣机不是很快就打开了销路,解决了几百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可是,一石厂大多数人还是不愿买他的账。他厂里的人去一石厂都还要挨骂呢,被骂成工贼。你不清楚,这一石厂的人一直就生活在文化大革命时代。他们是天底下最爱憎分明的一伙狂热分子。”

子川:“狂热分子?写《狂热分子》的霍弗在他的书中早说过,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施予救济的人。他还说,社会低等成员之所以能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因为他们对‘现在’完全不尊重。你以为你是施予救济的人吧?他们对你的不尊重,也缘于你对他们的不尊重。当你心里认为他们是刁民时,他们会认为你是魔鬼。他们的行为就是靠驱除魔鬼的信念来支撑的。”